为什么还在黑白胶片拍摄照片
正在拍照片(微信:kuajieyingxiang)

是时候和大家聊聊为什么还用黑白胶片拍摄了。(当然同时也用数码相机)为什么现在才聊这个?
原因1:当下胶片大规模复产,随时买得到。
原因2:长久以来总有人误认为胶片已离我们很遥远了,因为“落后”已被淘汰... ...

以上可能都没用过90年代以后才研发的显影药,密度仪怎么用?底片是怎么判断正常的?在卧室缠卷,在脸盆里显影的玩法我们没接触过,更谈不上淘汰了... ... 60年代mg人胶片教程中提到的区域曝光系统里很重要的技术依据就是密度,而数据需要设备。80年代后书籍及设备才陆续进入,在这之前经验已经先入为主了。 其实就在今天很多高校摄影专业仍然没有密度仪,而密度还是靠猜:( 上个月本地摄影专业的mg交换生仍旧在mg高校上着黑白胶片摄影课程(摄影专业必修课) 由此可见胶片摄影无论是在学术及商业用途或是爱好者中并没有隐退... ...
言归正传赶紧开始正题,首先就要提到黑白胶片高达10--12EV的宽容度!

(在胶片时代诞生的区域曝光系统参照,沿用至今,跨度10EV,扫描的话可不止哦)

(数码相机中植入的曝光系统参照,注意跨度)
虽然数码相机中的CR2格式可以记录更多的区域,但数码相机记录的是彩色数据。(即使在:黑白模式下)因此黑白模式也只是植入的一个转换程序类似ps中的去饱和度或黑白滤镜。

(数码感光原理,可以看出捕捉的显然是色彩信息)

(某黑科技模仿的胶片感光方式也只是彩色底片感光原理)


(关于ps里的手动转换黑白会在下一次与大家分享)
在丢弃色彩转黑白时由于调控力不足,不懂黑白拟真,往往只能得到伪黑白,绿的不绿,金的不金,银的不银... ...
使用黑白负片拍摄时,无论您对黑白拟真转换的掌握程度如何,都可以得到相对高品质的黑白效果,因为单层的黑白感光乳剂本事只记录不同的明度信息。
数码相机的清晰大文件是小篇幅底片无法比拟的,因此对清晰度执着的朋友需要选择很大的底片哦!(往往键盘党的要求更高,小编很少输出1米边长以上的纸质照片)

( 1中画幅数字后背丢弃色彩直出,2底片扫描,3光学放大相纸翻拍,有没有注意丢弃颜色的那一张除了特别清晰外人都胖了:)那是转黑白程序的败笔啦)

(直出对比,当然后期可以使数码文件更加“立体”及拟真效果更好,但需要我们更大的工作量及对调控力度更好的掌握)

(135底片光学放大12英寸相纸翻拍,翻拍效果损失原品层次)



(4x5底片翻拍)
其实再嘚啵嘚下去貌似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原理其实很简单,上面都看得出来! 总结一下:无论是黑白胶片扫描或是光学放大,黑白胶片都能方便的展示出良好的灰阶效果,当然这是在正确的的曝光及冲印条件下。
提到扫描就会无奈的牵连出打印好还是光学放大优异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出又会是嘴仗连天哄哄响啦!当然比较还是要在同等技术条件下摆着两张输出的作品看更为直观,通过网络比较本就是会大打折扣的,但小编可以负责任的讲在合理的放大率下,传统银盐相纸上的颗粒您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会在下周给大家作一个同底比较,毕竟图片剩余唾液么:)
再次重申这里并不鼓吹优劣,只是说明在黑白摄影中胶片对大多数人获得好的影调更容易。换句话说化学家让它本身具备黑白拟真的“滤镜”。
最后给新爱好者推荐几个耗材
黑白底片:kodak 400TX ;Tmax TMX100 ;ilfordHP5 ;ilfordFP4 ;ilford PAN100 。
黑白显影药:ilford DDX ;ilford LC29 ;kodak D76 ; kodak CH110 ; kodak XTOL ;ADOX ADONAL 。
黑白定影及其他:ILFORD快速定影 ;ILFORD WASHAID去海波 ;kodak 快速定影。
喜欢胶片摄影的可以私信我哦 西安共享暗房随时欢迎大家 weixin:kuajieyingxiangweish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