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点读《马辔头》的感想,发来和大家交流
庄稼人(阅读小说,阅读世界)
早就耳闻卡佛的名字,看到搞文学、特别是写短篇小说的人都在谈论他。今天无意在朋友的博客上找到卡佛的一篇短篇来读,果然不错。 这篇名为《马辔头》的短篇是著名翻译家主万翻译的,翻译的也很好,让人能很好的领会卡佛的简约风格。 卡佛很有技巧,卡佛的简约是有技巧的简约,比如这篇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就很能看出卡佛的技巧。 小说虽然短,但人物很多,而且每个人物都是不可少的,这样他在处理的时候,要抓主要人物来写,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霍利茨,但是卡佛对霍利茨着墨并不多,为什么着墨不多,这里有卡佛对人物的深刻认识在其中。霍利茨早年也许是个诚实的农场主,但是生活的打击让他失去信心,妻子莫名的离家出走,经营农场失败,房产被收,他开始投身赌马,小人物生活的无奈压抑,都浓缩在他心里,如果这篇小说正面来写的话,是个很费事的活,而且无论你用多少情节,多少故事都很难把霍利茨心中的无奈压抑,以及投机的心态都写完。为什么了,因为正面来写人无论怎么写都只能写出部分来,无法让人对这个人物的全貌有很深的理解。那么怎么办,霍利茨是必须写透写完整的人物,在这儿卡佛开始用了他很高明的技巧,就是不正面去写霍利茨,而是侧面来写,只写出霍利茨的部分来,余下的让读者去想象。所以他就开始从霍利茨的妻子贝蒂入手。用贝蒂的轻描淡写的口吻告诉我们有关霍利茨生活的部分。那么为什么选择贝蒂呢?原因当然是很明显的,贝蒂作为霍利茨的妻子是最了解霍利茨的,但这并不是根本,如果卡佛简单的让贝蒂来转述霍利茨的生活的话,这篇小说注定是很乏味的。卡佛在这儿也是动了脑子的,他要写出霍利茨的无聊压抑到底在曾经深爱过他的女人身上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贝蒂对霍利茨的感受和评价来感受霍利茨,这才是这篇小说的神韵所在。从贝蒂一开始对霍利茨的尊严的维护,比如对小说中“我”介绍霍利茨是个出色的农场主,也是个会识别马匹的有经验的农场主,随着小说的展开,贝蒂对霍利茨放任自流,而且不避讳霍利茨的缺点,诸如沉溺赌马,在疲倦和厌烦的口吻中一点一滴地告诉了小说中的“我”。这样我们通过和霍利茨最亲近人身上了解了霍利茨,而且从贝蒂的疲倦甚至绝望中很深的感到霍利茨内心的痛苦和无聊,以及绝望中的疯狂。 另外小说在叙述视角的选择上,用房产公司的雇员“我”的视角来转述看到的一切,更是把需要直接叙述的东西,通过“我”的视角的取舍进行了必要的删减,这样在层层转述中,小说所要叙述的东西,貌似客观,但都是在人心中经过过滤的东西,而且这种过滤本身和他要表达东西是紧密相联系的,因为“我”虽然热心,诸如好心为贝蒂免费修指甲,没有像哈利那样冷漠,看到人们在外面玩并没有强制他们按规定作息,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的好心恰恰成为霍利茨出事的直接原因,小说中也写到“我”对自己的自责,也许她像哈利一样强行按规定来的话,霍利茨也许不会出事。这个热心的“我”注定也要像哈利一样被生活折磨的变得冷漠无情。当然,小说把能写的都写足之后,最后用马辔头来点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以说卡佛这篇小说的简约和冷峻的风格就是通过这种层层转述完成的,因为是通过别人的口吻来讲,既加强了小说的客观性、实录性的效果,也在别人的眼光中把多余的东西删去,小说在平静的调子中形成紧张与疯狂的张力效果,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更进步讲,卡佛的简约是在对想象力的丰富性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小说不能让现实牵着鼻子走,必须是在调动人想象力的基础来完成,这可以说是对小说由“实”向“虚”的深刻领悟。没有对虚的理解,那样小说注定是僵硬的生气不足的,可以说卡佛是对有无相生的道理有着过人的领悟和高超的表达。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重译:咖啡先生和修理先生 (YearnnraeY)
- 《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重译 (Wanker)
- 读《纸袋》的一些浅见——抛砖引玉帖 (丹青)
- 新年快乐 (Wanker)
- 他的小说有拍成电影的吗? (Estr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