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四组讨论
阿环
2017-11-16 23:17:31
社会心理学第4组讨论 豫章学院事件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教育,社会,家长,学生等方面进行讨论。


参考资料 http://bbs.tianya.cn/m/post-funinfo-7575808-1.shtml https://m.baidu.com/from=1017188e/s?word=%E8%B1%AB%E7%AB%A0%E4%B9%A6%E9%99%A2&ts=0584283&t_kt=0&ie=utf-8&fm_kl=8cdb7c33b8&rsv_iqid=3372859051&rsv_t=76deiJ6ukZV8axdc4%252Fsk4fKCBjlTGPhUpsrSeuczBxQmDk26Wvfgv9A8MnRlbhA&sa=ihr_1&rsv_pq=3372859051&rsv_sug4=10193&ss=001&setTaijiCookie=1 https://xw.qq.com/news/20171105023693/NEW2017110502369300 豫章书院的所为令人发指,同样令人恶心的还有那些负责洗地的大V(分享自知乎网)https://zhuanlan.zhihu.com/p/30647085?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如何看待央视报道“豫章书院事件”?】无聊大师:豫章书院这件事儿,大家从各方面分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610172/answer/255155615?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分享自知乎网) https://m.douban.com/note/645064279/?dt_ref=02b380e3f459aa448e530105625086e9ad369d659148a6493608ed479712de414df04ab726cf3548&dt_dapp=1&dt_platform=mobile_qq https://m.douban.com/note/645064279/?dt_ref=02b380e3f459aa448e530105625086e932a44eb2df51ba88dd325bd5c6ac36030fbff73261c14844&dt_dapp=1&dt_platform=mobile_qq (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哦!)
-
终不能幸免、 2017-11-17 22:58:29
这前面几组的沙发看来都被环环占了哇,不过此贴楼上的言论是否激烈了些,虽然我们都懂😂 学院事件,从精分角度来说,所谓的教育者把无意识中所压抑的不被道德所允许的欲望释放了出来,比如人具有攻击,奴役别人的天性等,对于他们而言,这种释放在学生身上的所谓的打着“教育”的旗号来进行“为他们好”的借口的方式是令他们快乐的,享受的,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性快感。 从社会心理学上来讲,这些教育者能如此狠下心(不排除其中也有好的教育者),可我们都知道斯坦福实验,在那样一个环境里,是不可能出淤泥而不染。 从咨询心理学上来讲,在正常社会里,教育者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是类似于咨询的过程,而这些教育者能这么狠心,至少从这次事件而言,是不具备有同感,尊重。 而从人类学上来讲,这些教育者们违背人类自然发展规律。 而从社会道德上来讲,是违背伦理道德准则的。 而对于此次受害的学生而言,他们是无辜的。虽然他们是问题学生,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尽管他们并不大。 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而对于此次事件中的一些学生家长,我是很气愤他们还帮助所谓的教育者。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不禁想起了老唐课上留给我们的一个思考题,当这种征体现在某团体,某派,某国中,又是什么样的情景? 可悲可叹…… (打了这么多字,手好累😲)
-
阿环 楼主 2017-11-17 23:39:35
这前面几组的沙发看来都被环环占了哇,不过此贴楼上的言论是否激烈了些,虽然我们都懂😂 学院 这前面几组的沙发看来都被环环占了哇,不过此贴楼上的言论是否激烈了些,虽然我们都懂😂 学院事件,从精分角度来说,所谓的教育者把无意识中所压抑的不被道德所允许的欲望释放了出来,比如人具有攻击,奴役别人的天性等,对于他们而言,这种释放在学生身上的所谓的打着“教育”的旗号来进行“为他们好”的借口的方式是令他们快乐的,享受的,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性快感。 从社会心理学上来讲,这些教育者能如此狠下心(不排除其中也有好的教育者),可我们都知道斯坦福实验,在那样一个环境里,是不可能出淤泥而不染。 从咨询心理学上来讲,在正常社会里,教育者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是类似于咨询的过程,而这些教育者能这么狠心,至少从这次事件而言,是不具备有同感,尊重。 而从人类学上来讲,这些教育者们违背人类自然发展规律。 而从社会道德上来讲,是违背伦理道德准则的。 而对于此次受害的学生而言,他们是无辜的。虽然他们是问题学生,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尽管他们并不大。 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而对于此次事件中的一些学生家长,我是很气愤他们还帮助所谓的教育者。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不禁想起了老唐课上留给我们的一个思考题,当这种征体现在某团体,某派,某国中,又是什么样的情景? 可悲可叹…… (打了这么多字,手好累😲) ... 终不能幸免、可以。乖乖。理论很多
-
花见 2017-11-19 18:01:43
我不知道该怎么用心理学看待这件事,我只想说: 作为家长,既然生下了孩子,就一定要负起养育的责任来,认真地教育和引导他们走上正途。如果孩子因为家庭教育缺失而走了偏路,那毁掉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也还有整个家庭。所以,孩子出现问题,不能一股脑儿地推出去不管,而是要从自己和孩子身上寻找原因,引导和帮助孩子走出误区。 作为学校,既然以教书育人为宗旨,就应该要以人为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那些学生。如果教育者自身都没有爱心和同理心,那教育出来的孩子又怎么能够有利于社会? 作为监管部门,既然职责就是监督和管理学校搞好教育,那就应该切实担起自己的责任来,确保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要求教育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用暴力对孩子施加伤害!
-
15心本颜俐丽 2017-11-21 11:56:13
豫章书院这样的悲剧不是仅仅一两例了,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孩子始终是最大的受害者,身心俱损。首先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是毋庸置疑的,包括教育部门、警方的处理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行为都没有给大众、给这些孩子一个满意的交代,模棱两可。再说说家长,其实所有的家庭暴力中,无形却最致命的叫做“为了你好”。爱的表达中,其中一项就是传授自己的经验,盼望对方过的更好,少走弯路。但如果是强制对方接受,不惜一切代价来让对方完全降服自己的权威。这就是思想暴力。正是有这样一个个思想简单、无法教育自己孩子的父母,认为只要把孩子放到某个地方,而自己花上大把的钱就足矣。送到豫章书院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长眼中无可救药的孩子:学习差,有网瘾,混时间……学校和父母“有病”却让孩子“吃药”!可笑!可悲!没有这样愚昧的父母,这样的学院就无法立足;监管给力、惩罚够严,这样的书院也不会春风吹又生。
-
渡边麻佑 2017-11-21 17:11:56
豫章书院这样的事在我国并不少见,对于把孩子送进像豫章书院这样的地方的父母,初衷无非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刚好豫章书院“严格”的制度可以将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改掉,于是就有了很深意义上的打骂,造成孩子身心方面可能都会出现的问题。 这样的父母,缺少正确的认知,家庭因素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影响很大。可以这么说,孩子沉迷网络而不愿学习等一系列不良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责任,所谓的“孩子管不住”“孩子不自觉”“为了孩子好”,不过是家长不愿承担后果所找的借口。家长在教育上的失误,让孩子们被暴力虐待买单。 而就豫章书院来讲,学校的教育行为不当,且教育局监管不够,甚至对于这样的教育方式相当认可的样子,就算父母与书院签订了合同,某种意义上也触犯了法律吧。希望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够起到该有的作用。 这样的学院这是令人深恶痛绝!!!
-
阿环 楼主 2017-11-24 11:37:20
这前面几组的沙发看来都被环环占了哇,不过此贴楼上的言论是否激烈了些,虽然我们都懂😂 学院 这前面几组的沙发看来都被环环占了哇,不过此贴楼上的言论是否激烈了些,虽然我们都懂😂 学院事件,从精分角度来说,所谓的教育者把无意识中所压抑的不被道德所允许的欲望释放了出来,比如人具有攻击,奴役别人的天性等,对于他们而言,这种释放在学生身上的所谓的打着“教育”的旗号来进行“为他们好”的借口的方式是令他们快乐的,享受的,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性快感。 从社会心理学上来讲,这些教育者能如此狠下心(不排除其中也有好的教育者),可我们都知道斯坦福实验,在那样一个环境里,是不可能出淤泥而不染。 从咨询心理学上来讲,在正常社会里,教育者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是类似于咨询的过程,而这些教育者能这么狠心,至少从这次事件而言,是不具备有同感,尊重。 而从人类学上来讲,这些教育者们违背人类自然发展规律。 而从社会道德上来讲,是违背伦理道德准则的。 而对于此次受害的学生而言,他们是无辜的。虽然他们是问题学生,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尽管他们并不大。 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而对于此次事件中的一些学生家长,我是很气愤他们还帮助所谓的教育者。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不禁想起了老唐课上留给我们的一个思考题,当这种征体现在某团体,某派,某国中,又是什么样的情景? 可悲可叹…… (打了这么多字,手好累😲) ... 终不能幸免、这位同学通过精分的角度认为是人性本能的释放。而且还从各个角度加以论述。对于权利,的确还是存在一些不透明性的。若是人人都有法律权利的意识。我想这样的事件应该少很多。你觉得呢?
-
阿环 楼主 2017-11-24 11:42:13
我不知道该怎么用心理学看待这件事,我只想说: 作为家长,既然生下了孩子,就一定要负起养育的 我不知道该怎么用心理学看待这件事,我只想说: 作为家长,既然生下了孩子,就一定要负起养育的责任来,认真地教育和引导他们走上正途。如果孩子因为家庭教育缺失而走了偏路,那毁掉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也还有整个家庭。所以,孩子出现问题,不能一股脑儿地推出去不管,而是要从自己和孩子身上寻找原因,引导和帮助孩子走出误区。 作为学校,既然以教书育人为宗旨,就应该要以人为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那些学生。如果教育者自身都没有爱心和同理心,那教育出来的孩子又怎么能够有利于社会? 作为监管部门,既然职责就是监督和管理学校搞好教育,那就应该切实担起自己的责任来,确保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要求教育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用暴力对孩子施加伤害! ... 花见是的。家长。社会监管都是欠妥的。望梦醒!
-
阿环 楼主 2017-11-24 11:43:30
豫章书院这样的悲剧不是仅仅一两例了,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孩子始终是最大的受害者,身心俱损。 豫章书院这样的悲剧不是仅仅一两例了,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孩子始终是最大的受害者,身心俱损。首先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是毋庸置疑的,包括教育部门、警方的处理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行为都没有给大众、给这些孩子一个满意的交代,模棱两可。再说说家长,其实所有的家庭暴力中,无形却最致命的叫做“为了你好”。爱的表达中,其中一项就是传授自己的经验,盼望对方过的更好,少走弯路。但如果是强制对方接受,不惜一切代价来让对方完全降服自己的权威。这就是思想暴力。正是有这样一个个思想简单、无法教育自己孩子的父母,认为只要把孩子放到某个地方,而自己花上大把的钱就足矣。送到豫章书院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长眼中无可救药的孩子:学习差,有网瘾,混时间……学校和父母“有病”却让孩子“吃药”!可笑!可悲!没有这样愚昧的父母,这样的学院就无法立足;监管给力、惩罚够严,这样的书院也不会春风吹又生。 ... 15心本颜俐丽是的。教育丑闻早已司空见惯。可能思想上的小康还在路上。。哈哈哈
-
陌上图图 2017-11-25 23:12:51
豫章书院就相当于是一所管教所,只是这个管教所是孩子的家人主动送进去的。进入豫章书院的接受整改的孩子都是一些“不良”青少年,为何父母不顾孩子的苦苦哀求,执意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如此不堪的地方?首先,教育方面,父母不知道如何去教导这些“不良”的孩子,甚至有些‘不良’少年只是没有遵从父母的眼中的听话的小孩。豫章书院的很多学生是属于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的特点:属于自我觉醒时期、第二反抗期,情绪易受他人感染影响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孩子会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怎样做到正确引导。显然这些父母是不知道怎样做的,而只能把孩子送去其他地方,让他人教育。 存在即真理。豫章书院的存在有它一定的作用。豫章书院有虐待孩子的严重行为,但在未曝光、大众舆论导向之前,没有执法机关去调查、惩处。相信在未曝光前应该有人去举报的,后面的意义就不说明了。即使我们在指责它的残忍的行为,但不可否认,它或许对孩子的问题改造是有些帮助的,但也给他们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
科科科科科科科 2017-11-27 14:23:24
这不就是第二个杨永信的产生吗?第一个杨永信还是一半天使一般魔鬼的形象呢,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把他的白色翅膀折断漏出黑色丑陋的皮囊的。正如暴走大事件里面讲述的豫章书院,家长们哭着喊着为书院伸张正义,他们觉得孩子变乖了却不回头看看这其中的原因。你不曾想想如果你老了,那些书院出来的孩子们把你们送到一个叫章豫养老院的地方安享晚年,每天只给你三顿吃三颗板栗,拉屎拉尿在床上自己喝进去,美其名曰对你的糖尿病好,不知道你坐在火坑边回忆青春的时候会不会幸福呢?我听闻许多去书院的孩子,有的是被强制进入的,有的是被父母骗进去的。天啊这个世界,连生我养我的人都不能信任,都为这群魔鬼喊冤,我还能信任谁呢?血脉相连的人都不能信任,这是多么恐怖的事实啊。还好我是一个天生反骨的人,如果真遇到这种事件我一定早就反抗了。不过也庆幸有一个安定幸福的家庭能让我好好学习
-
15周思敏 2017-11-27 16:19:03
怎么说呢,看完那些有关豫章书院的学生的经历,我更多的反而不是对于学校的谴责,毕竟这种以经济为主“育人”为辅的学校,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了。就像前些年的刘欢和姚明在中央台的一则公益广告台词“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对于豫章书院发生的就是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的一系列买卖,家长付钱,学校负责为家长“教出一个听话顺心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我不敢苟同,对于这些遭遇暴力对待的青年们,对于他们的伤害肯定是不言而喻的,身体上的,精神上的,对于那段恐怖的经历,那些遭遇者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于创伤事件的反复体验,人的过分警觉。利他行为,提到生物性利他是指,一个有机体以其生存和繁衍为代价去增进另一个有机体的生存和繁衍,这种利他多发生于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中,我通俗点说就是“虎毒不食子”。让人更不能理解的是,一部分父母在得知书院的处理方式时,对书院的开脱,这仿佛并没有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他只是他们的附属品。这种家长的逃避教育行为是很不负责任的。
-
Aricy 2017-11-27 22:33:00
豫章书院是随着社会发展产生的,目的是管教一些不良儿童,❶家长:时代的发展,导致了孩子和家长处于不同的时期,所经历的也就不同,自然要求也就不同,所以父母会觉得自己孩子是不良少年,并且觉得自己无力管教自己的孩子,因此将他们交给专门的人去管教,我觉得会把孩子交给像豫章书院这样的少管所去进行教育的父母本身就不会教育孩子,他们从孩子出生就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所以孩子才会成为他们眼中的不良少年。 ❷针对豫章书院本身,我觉得他们已经缺乏人性了,已经没有基本的人的真善美了,成为了没有良知的恶魔。❸社会:针对出现豫章书院这样的少管所,采取默认的态度,不去制止。我觉得可能是对其内部不是很了解,也可能是因为与自己无关,因此就放任它。
-
15心本 郑文娇 2017-11-29 09:33:27
其实看完以后感觉最可怕的是家长,有多少人已经不再认同“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就是害”的教育观点?有多少人已经摒弃了“孩子就是要听话要服从 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就应该受到严厉惩罚”的教育理念?又有多少人觉知到“孩子的问题首先要从父母和教育者身上反思和检视以及承担责任”?又有多少人意识到那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问题 不仅仅是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 而是已经侵犯人权触犯法律 应该交给“法治”?在豫章书院被曝光之后,有的家长居然还维护,助纣为虐,指责相关部门的干涉。那些要去孩子送去教育的家长才更应该接受教育。
-
Shadow 2017-11-29 09:58:25
豫章书院这类的事情在我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前几年的杨永信事件也是这样的事。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有网瘾,于是把孩子送去戒网瘾,也许大部分家长是不知道里面会怎样对待孩子,才把孩子送去的,但是不排除有家长知道里面是怎样的还是会选择把孩子送进去,就像之前我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家长的发言,他说情愿孩子在里面挨打,不愿意孩子在外面不好好学习。我不知道他的孩子是怎样的不好好学习才让家长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家长实在是很恐怖,所以我无法认同这样的想法。在豫章书院关闭过后还有那么多的家长为它发言,支持它继续办学,不是很懂这些家长为什么会这样支持伤害自己孩子的地方继续存在?难道像网上说的那样他们都被洗脑了?感觉我们的专业被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我只觉得如果我是那些家长的孩子,我会恨他们一辈子。就像微博上的一篇文章说的那样,“你是有多恨孩子,才把他送去戒网瘾。” 豫章书院这样的地方会存在,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社会需求的产生导致的,有需求才会有供给。这些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单方面的觉得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所以该去改造,所以导致了这类的学校的产生,关闭了一个豫章书院,还会有许多的类似的学校产生。所以要减少这类学校的产生,要家长和孩子互相了解,要多沟通,换位思考。
-
听雨淋墨 2017-11-29 17:18:21
豫章书院这个事情爆出来,我一直很好奇这些家长,这是和自己家的孩子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恨才会将孩子们送到这种暴力机构去“改造”孩子,孩子犯的错误难道真的是孩子的全部责任了吗?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直接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的不正好就是父母吗?孩子尚在成长中,作为最直接的教育者,有什么理由去责怪孩子们的不听话、网瘾、早恋等不良行为,若真的是教育恰当,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美好生活我想不会太难实现的。以前就在网络上面看到过,每一个人其实应该通过了父母考试,再来当父母,我觉得不缺乏一定的道理,作为一名养育者应该是给予爱和信任的培育下一代,另外客观看来,不可否认学校给家长们的洗脑是有多么的成功!不少的家长都被学校的花言巧语迷了眼,又默默的满足了自己对孩子“优秀、正常”的需求。家长们的迫切需要和学校的经济渴求达成一致,豫章书院学校运用的中国传统国学教育和森田疗法手段,正是在这样的市场下扭曲了,知识是好的但是运用者却是充满恶意的。教育者大多数都是秉承着教书育人的传统来传业授道解惑,只能说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加强沟通,父母都是从孩子过来的,那么做到换位思考是不难的,多理解多交流,增加多一分信任吧~别让这些不良暴力机构有可乘之机~
-
小可 (成绮莉) 2017-12-01 20:39:01
这是一个消费时代,商家们瞅准每个可以牟利且最好是暴利的商机,然后与买家交易,当然,货不对板、卖家应该负很大的责任。我觉得这里最需要反思的有四方:送进去的学生、所谓的家长们、豫章学院的高层和作为监察机构存在的政府部门。另外,我觉得需要声明的是只是严厉地批判某一方是极为不理智的,任何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是绝不可能单独起作用的。 (1)把遭到虐待的学生也拉进来,感觉有一种谴责受害人的味道。其实我的意思是学生也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思考,不是说成绩不好是一种错,但是没有努力就可能有些错了;不是说校园霸凌或者是所谓的社会混混就应该受到这样的惩罚,但是经常这么做或是做得很过分就可能会导致一些后果。 (2)有些家长在面对成绩差、所谓不听话的孩子,宁愿花几万甚至是更多的钱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自己可能根本就不了解的地方去“改造”。我觉得本质上是这是一种无能,觉得自己教不好,就放手给自己不知底细的学校去教。本着为你好的心,做着伤透你心的事情,可能是无意的。这类应该是商业性质的学校就是瞅准了家长们的这特殊的需求,然后应运而生。 (3)我不知道豫章学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只是看了相关的信息,觉得这是比集中营更恐怖的存在——但我特别好奇的是特别是里面的教员,我严重怀疑这些人的心理情况、教学资格以及这批人的来源。我们的当局者却不知道!每次曝光这种不良事件都几乎是让勇敢的记者们承包了,教育局去哪儿了呀? (4)政府的相关部门可能管不过来吧,类似的学校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教育商业化吧。这类学校的存在谋取了暴利,从另一方面来说应该也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来源吧。另外,他们在义务教育这一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可能是投入在他们看来应该是更有意义的领域,有这类学校的税收填补应该也是极好的吧。经知乎启信宝的披露,该校的高层人物是豫章礼乐教育公司官网上公布的专家考评组成员,也是该校的工商股东,其中,官商同体,可以赚不少吧!感觉这时代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小可 (成绮莉) 2017-12-01 20:49:03
这是一个消费时代,商家们瞅准每个可以牟利且最好是暴利的商机,然后与买家交易,当然,货不对板 这是一个消费时代,商家们瞅准每个可以牟利且最好是暴利的商机,然后与买家交易,当然,货不对板、卖家应该负很大的责任。我觉得这里最需要反思的有四方:送进去的学生、所谓的家长们、豫章学院的高层和作为监察机构存在的政府部门。另外,我觉得需要声明的是只是严厉地批判某一方是极为不理智的,任何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是绝不可能单独起作用的。 (1)把遭到虐待的学生也拉进来,感觉有一种谴责受害人的味道。其实我的意思是学生也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思考,不是说成绩不好是一种错,但是没有努力就可能有些错了;不是说校园霸凌或者是所谓的社会混混就应该受到这样的惩罚,但是经常这么做或是做得很过分就可能会导致一些后果。 (2)有些家长在面对成绩差、所谓不听话的孩子,宁愿花几万甚至是更多的钱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自己可能根本就不了解的地方去“改造”。我觉得本质上是这是一种无能,觉得自己教不好,就放手给自己不知底细的学校去教。本着为你好的心,做着伤透你心的事情,可能是无意的。这类应该是商业性质的学校就是瞅准了家长们的这特殊的需求,然后应运而生。 (3)我不知道豫章学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只是看了相关的信息,觉得这是比集中营更恐怖的存在——但我特别好奇的是特别是里面的教员,我严重怀疑这些人的心理情况、教学资格以及这批人的来源。我们的当局者却不知道!每次曝光这种不良事件都几乎是让勇敢的记者们承包了,教育局去哪儿了呀? (4)政府的相关部门可能管不过来吧,类似的学校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教育商业化吧。这类学校的存在谋取了暴利,从另一方面来说应该也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来源吧。另外,他们在义务教育这一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可能是投入在他们看来应该是更有意义的领域,有这类学校的税收填补应该也是极好的吧。经知乎启信宝的披露,该校的高层人物是豫章礼乐教育公司官网上公布的专家考评组成员,也是该校的工商股东,其中,官商同体,可以赚不少吧!感觉这时代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小可当然在这件事中最应该受到道德谴责的是豫章学院,因为它里面的教育以及管理体制是有很大问题的!比如说让学生吃馊了的饭菜,而学生是交了钱的!很明显这是虐待!动不动就关禁闭,这明显是连自由的权利也剥夺了!哦,好像一进去,什么基本的权利都没有了!学生犯了所谓的错要被鞭打屁股、用戒尺打手心而且是经常把学生打成重伤;学生人手不了而自杀的时候没有并未坚决不送医院......这严重危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还发信息或是打电话都要经过教员的审查,这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
刘王培, 2017-12-04 09:39:50
孩子的好坏仅取决于是否听从家长,教师的命令。这就说明了家长和教师的不合格,豫章书院该教育的不是这些所谓的“不听话的”孩子,而是这些不负责任,推脱责任的成年人。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家长作为监护人不仅没有看到孩子其他的优点特长加以引导,反而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无知的眼睛,认为孩子是坏孩子。为了满足家长对孩子各种各样的期望,教育机构种类日益繁多,往往家长在将孩子送入学校之前都没有亲身进去体验过,观察过,仅凭天花乱坠的文字,一通不知真假的电话就认定这所学校符合自己的要求,自己没时间,没能力来教养孩子就不该急着当父母,豫章书院这些隐藏着的黑暗给孩子留下的是一生的阴影。作为挂牌的教育机构,国家的监管力度不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就拿豫章书院来说,当有学生向警察求助时,警察不将学生待会警察局仔细调查清楚,反而相信那一纸黑字,我相信在别的国家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国家虽有立法,但现在的公务员有多少人能记得,时刻提醒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是违法的呢,有谁还记得这种行为是怎么判刑的呢。社会上出现第一例这样的事件是怎么追责的?没有,都没有,媒体没有独立的发言权,我们普通百姓所能看到的只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让我们相信岁月静好。
-
你喜欢. 2017-12-05 08:03:13
不可否认,像“豫章书院”这样的学校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孩子们的观念容易与家长们既有的观念相背而行,一些家长们管不住的“问题”少年就成了培训学校的生源。 显然,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培训学校身上,通过培训学校来管教孩子是不靠谱的。与孩子相处时,家长应该放下架子,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以春雨润物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等到小问题酿成大祸时,才着急忙慌地找灵药仙丹。 中国这么多戒网瘾学校,总共加起来大概有多少,是一种庞大的、恐怖的黑色产业。这也是为什么,即使那么多媒体报道,即使屡屡有孩子在里面被虐待致死,他们依然好端端的在中国大地上野蛮生长。
-
Eventually 2017-12-09 10:38:28
对于豫章书院这种反人类的教育机构居然能开办,背后必然有一些不可深挖的利益关系。整件事情爆出来之后,也没有个什么结果,仿佛石沉大海。 对于那些把孩子送进去的家长,甚至还有那些为豫章书院申辩的家长,令人不寒而栗。个人觉得他们不配有为人父母的资格,因为他们并没有将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似乎觉得我生他养他,就有权利决定他的人生,有权利让孩子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几千年来的“孝道”已经成为了孩子身上沉重的枷锁,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因为会被骂做不孝,受人指责。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再为人父母时,必定会将自己心中压抑的怨念发泄到孩子身上。周而复始。
-
Cynthia 2017-12-09 12:49:31
豫章书院被曝光其实最让我愤怒的是把孩子送进去的家长们,部分家长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有了自己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教育,所以豫章书院这种披着传统教育的皮打着专治叛逆孩子旗号的“少管所”也就应运而生了。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件私人物品或者说更像是宠物,我供你吃喝你要懂得什么叫“孝”,过程怎样没关系只要有人让我的孩子听我的话懂我的事就好,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家长都心甘情愿的签下生死状,在豫章书院出事之后又跑过来为自己的恩人谋不平。家长们要的不是我的孩子好,而是我自己过的要轻松。想要的到所谓的中国传统美德“孝”,就要先学会怎么尊重自己的孩子,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已经没法选择了,怎么过自己以后的生活请让孩子自己选择。 再来说豫章书院,以所谓的国学培训代替正式的义务教育,把糟粕标榜为文化。教育者教育学生的过程应类似于咨询的过程,但现在豫章书院里的孩子们是在通过刑法的方式强行灌输思想,吞噬你的精神代替你的灵魂。而我们这些有幸没有遭受迫害人的能做什么呢,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要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们能做的就是出自己的一份力,豫章书院这种机构发现一个打压一个。希望从书院里走出来的孩子还能相信这世界有光。
-
渡边麻佑 2017-12-09 16:18:42
豫章书院这样的悲剧不是仅仅一两例了,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孩子始终是最大的受害者,身心俱损。 豫章书院这样的悲剧不是仅仅一两例了,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孩子始终是最大的受害者,身心俱损。首先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是毋庸置疑的,包括教育部门、警方的处理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行为都没有给大众、给这些孩子一个满意的交代,模棱两可。再说说家长,其实所有的家庭暴力中,无形却最致命的叫做“为了你好”。爱的表达中,其中一项就是传授自己的经验,盼望对方过的更好,少走弯路。但如果是强制对方接受,不惜一切代价来让对方完全降服自己的权威。这就是思想暴力。正是有这样一个个思想简单、无法教育自己孩子的父母,认为只要把孩子放到某个地方,而自己花上大把的钱就足矣。送到豫章书院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长眼中无可救药的孩子:学习差,有网瘾,混时间……学校和父母“有病”却让孩子“吃药”!可笑!可悲!没有这样愚昧的父母,这样的学院就无法立足;监管给力、惩罚够严,这样的书院也不会春风吹又生。 ... 15心本颜俐丽一件小事都能反应一个大问题,何况这么大的时间,归根结底该反思的社会,社会环境造就的结果。
-
渡边麻佑 2017-12-09 16:19:34
怎么说呢,看完那些有关豫章书院的学生的经历,我更多的反而不是对于学校的谴责,毕竟这种以经济 怎么说呢,看完那些有关豫章书院的学生的经历,我更多的反而不是对于学校的谴责,毕竟这种以经济为主“育人”为辅的学校,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了。就像前些年的刘欢和姚明在中央台的一则公益广告台词“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对于豫章书院发生的就是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的一系列买卖,家长付钱,学校负责为家长“教出一个听话顺心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我不敢苟同,对于这些遭遇暴力对待的青年们,对于他们的伤害肯定是不言而喻的,身体上的,精神上的,对于那段恐怖的经历,那些遭遇者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于创伤事件的反复体验,人的过分警觉。利他行为,提到生物性利他是指,一个有机体以其生存和繁衍为代价去增进另一个有机体的生存和繁衍,这种利他多发生于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中,我通俗点说就是“虎毒不食子”。让人更不能理解的是,一部分父母在得知书院的处理方式时,对书院的开脱,这仿佛并没有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他只是他们的附属品。这种家长的逃避教育行为是很不负责任的。 ... 15周思敏学校的形成也是社会问题的反映。该反思的。
-
15心本李露瑶 2017-12-10 03:00:01
我觉得在整个中国一定不止这样一所“豫章书院”,只是还没有被找到或是被掩埋了。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需要到这样地方做一些改变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当得知这个书院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肉体或精神上不断折磨自己孩子的时候却还无动于衷,这说明了活在当今社会的很多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性的泯灭。在里边的孩子最小的是上小学的年纪,最大的是上高中的年纪,那样小的小孩要待在那脏乱差的环境,并且随时都会面临挨打、挨饿、关小黑屋的危险,家长们居然还能心安的待在家里过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也有资格说自己是某个孩子的父母吗?就算这些孩子有错,老师或是书院也不能做一些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害的体罚,也不应该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这些年龄段的很多孩子基本上都是进行义务教育的年纪,而义务教育是具有强制性的,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阻止他们上学。我觉得他们这样做不是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而是让他们产生恐惧、害怕、畏难的心理。尽管孩子苦苦哀求不去书院,但是父母还是以对他们好为由将他们送进书院,这也说明现阶段的孩子在生活等发面是没有自由的。而这个书院竟然能存在这么久确实也是一种奇迹,最近书院的停办并不是因为外界的干涩(比如家长、社会人士抗议)所以停办,而是书院领导人主动申请的停止办学。
-
15心本贾琪 2017-12-10 13:17:25
我想将豫章书院的事件与三色幼儿园的事件一起讨论,从情景的因素来看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让人惊异的结果。斯坦福监狱实验中描述了,人的善恶界限暧昧不清,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么不可逾越。浪潮也得出了,自由到独裁仅仅五天。在情景之下,人们可能做出任何想不到,不敢想的行为。 从豫章书院的建立开始,豫章书院被认为是戒网瘾、教育各类不良少年的地方。从一开始,这里的学生就打上了“不良”的标签,所以,教师会认为,我的行为是正义的,是为了引导不好的学生向善,使不听话的他们听话。 然后学生的反抗促进进一步的惩戒,形成循环。而在这之中的施虐者是无法意识到的,因为他们的角色和学生一开始是对立的。豫章书院事件和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在起因,影响上有极高的相似性,而斯坦福监狱实验则可以很好的解释事件的成因。 三色幼儿园事件中,幼儿不是坏的,但在“幼师”的眼中,是不听话,不顺从的,似乎学生的角色就应当是顺从的,这是他们观念上的问题。 斯坦福监狱中,实验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例如不可体罚,但任然在第三天就出现了被试心理崩溃。可见,即使在重重约束之下,系统的力量,情景因素,角色效应,权威效应等等任然会带来可怕的后果。那么在没有这么多约束的豫章书院,体罚被“合理化”的这样一个学校和阿布格莱布监狱,又是怎样的结局,我们就可以思考了。 而且,斯坦福监狱实验中,被试们都知道大家都只是实验者,没有谁是坏的,但五天类,狱卒们都产生了维护秩序的心理。在被认定为坏的学生的豫章书院,长时间的管理下,又会发酵成什么样,说实话,我震惊却不意外。
-
夜行册 2017-12-10 22:11:39
1、当地批准建校机构:对于这种打着学习中华儒学文化的幌子,而向学生家长牟取暴利的学校,当地相关机构都没有落到实处去考察起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而等着媒体或者网络曝光而推却责任的行为,严重谴责。 2、学校:学校的办学者还挺“聪明”,学名叫个“豫章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让人说着说着就成“豫章书院”了,让人一听很有儒学味,打着擦边球,吸引着家长去参观。完全封闭教育,不让学生接触外界,故步自封,打着学生,赚着昧心钱。完全是教育界的耻辱。 3、家长:家长认为自己孩子不听话,不良,自己教育不了,就拿给别的“正规”学校教育教育,起码那儿被称为“学校”。教的好自己的孩子。
-
花季莫浅忆 2017-12-17 20:07:34
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像豫章书院这样的“集中营”才会有市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品行出了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从自己身上和孩子身上共同寻找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把孩子送去“集中营”,去让别人帮着管教自己的孩子。所谓的那些忙,没有时间管孩子、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这些都是借口。最不能理解的是很多家长事后还都支持豫章书院,觉得是豫章书院把自己的孩子教育的听话了。他们根本不看过程,不关心孩子在里面遭受的非人的待遇,只是注重结果。在他们看来能把“不听话的孩子”教育的听话,这就是一个好学校。 总的来说,在这件事里最受伤害的应该是那些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受到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也正是家长亲手将他们送进了火坑。
-
15心本杨月 2017-12-24 22:13:00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是从豫章书院出来的一个姑娘写的,她那时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但是在豫章书院,她经历了非人的折磨。刚进去就被搜身关小黑屋,如果说这是森田疗法,那么,为什么不按时给食物?即使给了食物,也只是残羹冷炙,馊了的饭!她在豫章书院每天跑几公里,背“国学”,被钢筋打,被铁尺打,逼得学生自杀,不送医院治疗!这还是教育所该存在的形式吗?这还是一所学校吗? 一对在美国居住的中国年轻夫妇,他们在孩子洗澡的时候不小心把孩子头碰着了,就医的时候,医生直接把孩子留下来了,并且报警。他们担心父母不愿意抚养这个孩子,不爱这个孩子,所以要他们做义工展现自己的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回到他们身边。 我在这里不谈父母的态度,毕竟父母都是出于好心,希望孩子“变好”。我想说的是社会。人是群居的生物,这么大一所学校,没有人发现这所学校究竟做了什么吗?送菜的司机,扫地的阿姨,周围的居民,难道没人听见那些孩子的哀嚎吗?没有看见他们扔出来的求救信息吗?豫章书院周围是村庄,所以会有很多村名走动,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豫章书院的所作所为。那么,为什么这件事情才爆出来? 这就体现了一个心理学现象,责任分散,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该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主要体现为旁观者冷酷无情。在利益引诱和法不责众心理的影响下,书院人员认为,就算豫章书院出了什么事,也不会罚咱们一群人。社会惰化和从众心理则让周围人认为“我不救还有别人去救”、“他们父母都是签了字的,还是不管闲事了”。 的确,这件事情爆出来后,豫章书院关门了,书院工作人员没有受到惩罚,周围村民也没有受到影响,所以,不说也没有什么的。 这个社会,挺冷漠的。
-
温暖的洋洋 (杜金明) 2017-12-25 00:52:29
第四组 只要孩子生下来,父母就会成为父母,不需要经过学习、考试,更不需要看父母的成长经历,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成为父母,但是他们真的能成为好的父母吗?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没有做到自己应该做的爱和呵护,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缺席了,孩子应该得到的没有得到,当孩子试图用网络、毒品来填补自己的漏洞的时候,父母跳出来,但是只是跳出来,不能做什么,因为从小的缺失,他们失去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和亲密感,就发现,自己做什么孩子都不听父母的,这个时候怎么办呢????网络给他们带来了答案,一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心理学名词——森田疗法,还有让人敬畏的国学!当手足无措的父母碰到了高大上不了解的名词和豫章书院刻意展现的内容,当然是屈服了。孩子被送到了豫章书院,先不说令人恐惧的龙鞭和体罚,就说静心室这个存在,就很反人性,一个还没成人孩子,吃喝拉撒都在一个封闭的小屋子,没有和人交流,想想就可以把人逼疯。可悲的是,在父母了解真相之后,还会有家长觉得曝光的人是多管闲事,拉着横幅给豫章书院喊冤,他们觉得豫章书院给孩子带来的只有好处,孩子回家只要听话就好,但没有想过孩子的听话是怎么换来的!为什么有的人觉得孩子把父母放在养老院就是不孝,但是把孩子放在豫章书院这样的地方就是让孩子接受国学教育,就是对他们好呢?
-
渡边麻佑 2017-12-30 14:27:40
怎么说呢,看完那些有关豫章书院的学生的经历,我更多的反而不是对于学校的谴责,毕竟这种以经济 怎么说呢,看完那些有关豫章书院的学生的经历,我更多的反而不是对于学校的谴责,毕竟这种以经济为主“育人”为辅的学校,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了。就像前些年的刘欢和姚明在中央台的一则公益广告台词“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对于豫章书院发生的就是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的一系列买卖,家长付钱,学校负责为家长“教出一个听话顺心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我不敢苟同,对于这些遭遇暴力对待的青年们,对于他们的伤害肯定是不言而喻的,身体上的,精神上的,对于那段恐怖的经历,那些遭遇者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于创伤事件的反复体验,人的过分警觉。利他行为,提到生物性利他是指,一个有机体以其生存和繁衍为代价去增进另一个有机体的生存和繁衍,这种利他多发生于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中,我通俗点说就是“虎毒不食子”。让人更不能理解的是,一部分父母在得知书院的处理方式时,对书院的开脱,这仿佛并没有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他只是他们的附属品。这种家长的逃避教育行为是很不负责任的。 ... 15周思敏我觉得你的分析很乐观理性,就像“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这句话一样,父母把孩子送进学校之前就应该是知道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些父母悬崖勒马,而有些父母却还是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学校的行为是对的,教育孩子就该打该骂,这就真的很逃避为人父母的责任了
-
渡边麻佑 2017-12-30 14:31:38
我不知道该怎么用心理学看待这件事,我只想说: 作为家长,既然生下了孩子,就一定要负起养育的 我不知道该怎么用心理学看待这件事,我只想说: 作为家长,既然生下了孩子,就一定要负起养育的责任来,认真地教育和引导他们走上正途。如果孩子因为家庭教育缺失而走了偏路,那毁掉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也还有整个家庭。所以,孩子出现问题,不能一股脑儿地推出去不管,而是要从自己和孩子身上寻找原因,引导和帮助孩子走出误区。 作为学校,既然以教书育人为宗旨,就应该要以人为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那些学生。如果教育者自身都没有爱心和同理心,那教育出来的孩子又怎么能够有利于社会? 作为监管部门,既然职责就是监督和管理学校搞好教育,那就应该切实担起自己的责任来,确保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要求教育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用暴力对孩子施加伤害! ... 花见以一个基本的做人的准则的观点,我是挺赞同的
-
渡边麻佑 2017-12-30 14:35:34
豫章书院就相当于是一所管教所,只是这个管教所是孩子的家人主动送进去的。进入豫章书院的接受整 豫章书院就相当于是一所管教所,只是这个管教所是孩子的家人主动送进去的。进入豫章书院的接受整改的孩子都是一些“不良”青少年,为何父母不顾孩子的苦苦哀求,执意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如此不堪的地方?首先,教育方面,父母不知道如何去教导这些“不良”的孩子,甚至有些‘不良’少年只是没有遵从父母的眼中的听话的小孩。豫章书院的很多学生是属于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的特点:属于自我觉醒时期、第二反抗期,情绪易受他人感染影响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孩子会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怎样做到正确引导。显然这些父母是不知道怎样做的,而只能把孩子送去其他地方,让他人教育。 存在即真理。豫章书院的存在有它一定的作用。豫章书院有虐待孩子的严重行为,但在未曝光、大众舆论导向之前,没有执法机关去调查、惩处。相信在未曝光前应该有人去举报的,后面的意义就不说明了。即使我们在指责它的残忍的行为,但不可否认,它或许对孩子的问题改造是有些帮助的,但也给他们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 陌上图图我觉得,最初的原因不该是父母不懂的如何教导“不良”的孩子,而是在教育最初阶段,父母的行为等等导致了孩子变成“不良”的,而之后他们意识到却又不懂得如何教育,然后认为这都是孩子自己作的,“心安理得”的把孩子送进了所谓的“管教所”。
-
渡边麻佑 2017-12-30 14:38:37
能把孩子送到这样学校的家长想要的只是成绩好,听家长话的“好孩子”,这些家长不是负责任的家长 能把孩子送到这样学校的家长想要的只是成绩好,听家长话的“好孩子”,这些家长不是负责任的家长,更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殊不知,这都是泯灭孩子天性的做法,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就算成绩不好,总有其他的特长,作为家长的要知道自己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扬长避短的方法,而不是采取中国学校的普及式教育。 另外,在中国传统思想“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影响下,很多家庭甚至学校采取体罚的形式教育孩子是错误的,现在已经是21世纪过去十几年了,大清早就亡了! 最后,比恶劣事件跟让人寒心的是对恶劣事件处理的方法! ... 小恶观点很清晰,我认为你说的很对,始作俑者其无后。
-
渡边麻佑 2017-12-30 14:44:06
其实看完以后感觉最可怕的是家长,有多少人已经不再认同“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就是害”的教育观 其实看完以后感觉最可怕的是家长,有多少人已经不再认同“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就是害”的教育观点?有多少人已经摒弃了“孩子就是要听话要服从 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就应该受到严厉惩罚”的教育理念?又有多少人觉知到“孩子的问题首先要从父母和教育者身上反思和检视以及承担责任”?又有多少人意识到那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问题 不仅仅是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 而是已经侵犯人权触犯法律 应该交给“法治”?在豫章书院被曝光之后,有的家长居然还维护,助纣为虐,指责相关部门的干涉。那些要去孩子送去教育的家长才更应该接受教育。 ... 15心本 郑文娇家庭教育多么重要,他们把孩子送进这样的地方难道是他们也想进这样的地方,再往上讲就是,但是父母是孩子的时候的家庭教育也不咋地!
-
渡边麻佑 2017-12-30 14:47:33
孩子的好坏仅取决于是否听从家长,教师的命令。这就说明了家长和教师的不合格,豫章书院该教育的 孩子的好坏仅取决于是否听从家长,教师的命令。这就说明了家长和教师的不合格,豫章书院该教育的不是这些所谓的“不听话的”孩子,而是这些不负责任,推脱责任的成年人。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家长作为监护人不仅没有看到孩子其他的优点特长加以引导,反而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无知的眼睛,认为孩子是坏孩子。为了满足家长对孩子各种各样的期望,教育机构种类日益繁多,往往家长在将孩子送入学校之前都没有亲身进去体验过,观察过,仅凭天花乱坠的文字,一通不知真假的电话就认定这所学校符合自己的要求,自己没时间,没能力来教养孩子就不该急着当父母,豫章书院这些隐藏着的黑暗给孩子留下的是一生的阴影。作为挂牌的教育机构,国家的监管力度不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就拿豫章书院来说,当有学生向警察求助时,警察不将学生待会警察局仔细调查清楚,反而相信那一纸黑字,我相信在别的国家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国家虽有立法,但现在的公务员有多少人能记得,时刻提醒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是违法的呢,有谁还记得这种行为是怎么判刑的呢。社会上出现第一例这样的事件是怎么追责的?没有,都没有,媒体没有独立的发言权,我们普通百姓所能看到的只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让我们相信岁月静好。 ... 刘王培,我觉得最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学校也不过是“收人钱做交易”而已。始作俑者不过是他们最亲密的人,却也是最能影响他们的人,真是可怕!!
-
渡边麻佑 2017-12-30 14:49:31
不可否认,像“豫章书院”这样的学校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孩 不可否认,像“豫章书院”这样的学校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孩子们的观念容易与家长们既有的观念相背而行,一些家长们管不住的“问题”少年就成了培训学校的生源。 显然,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培训学校身上,通过培训学校来管教孩子是不靠谱的。与孩子相处时,家长应该放下架子,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以春雨润物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等到小问题酿成大祸时,才着急忙慌地找灵药仙丹。 中国这么多戒网瘾学校,总共加起来大概有多少,是一种庞大的、恐怖的黑色产业。这也是为什么,即使那么多媒体报道,即使屡屡有孩子在里面被虐待致死,他们依然好端端的在中国大地上野蛮生长。 ... 你喜欢.所以说,学校是社会的作品,而“推进”社会的却是群众,父母在这方面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这也是最令人心寒的地方。
-
夜行册 2017-12-30 14:55:11
我觉得在整个中国一定不止这样一所“豫章书院”,只是还没有被找到或是被掩埋了。家长们都觉得自 我觉得在整个中国一定不止这样一所“豫章书院”,只是还没有被找到或是被掩埋了。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需要到这样地方做一些改变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当得知这个书院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肉体或精神上不断折磨自己孩子的时候却还无动于衷,这说明了活在当今社会的很多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性的泯灭。在里边的孩子最小的是上小学的年纪,最大的是上高中的年纪,那样小的小孩要待在那脏乱差的环境,并且随时都会面临挨打、挨饿、关小黑屋的危险,家长们居然还能心安的待在家里过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也有资格说自己是某个孩子的父母吗?就算这些孩子有错,老师或是书院也不能做一些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害的体罚,也不应该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这些年龄段的很多孩子基本上都是进行义务教育的年纪,而义务教育是具有强制性的,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阻止他们上学。我觉得他们这样做不是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而是让他们产生恐惧、害怕、畏难的心理。尽管孩子苦苦哀求不去书院,但是父母还是以对他们好为由将他们送进书院,这也说明现阶段的孩子在生活等发面是没有自由的。而这个书院竟然能存在这么久确实也是一种奇迹,最近书院的停办并不是因为外界的干涩(比如家长、社会人士抗议)所以停办,而是书院领导人主动申请的停止办学。 ... 15心本李露瑶中国大多数父母说着为孩子好,然而他们却总是不去探讨这个“好”到底好在哪儿
-
夜行册 2017-12-30 14:58:00
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像豫章书院这样的“集中营”才会有市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 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像豫章书院这样的“集中营”才会有市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品行出了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从自己身上和孩子身上共同寻找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把孩子送去“集中营”,去让别人帮着管教自己的孩子。所谓的那些忙,没有时间管孩子、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这些都是借口。最不能理解的是很多家长事后还都支持豫章书院,觉得是豫章书院把自己的孩子教育的听话了。他们根本不看过程,不关心孩子在里面遭受的非人的待遇,只是注重结果。在他们看来能把“不听话的孩子”教育的听话,这就是一个好学校。 总的来说,在这件事里最受伤害的应该是那些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受到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也正是家长亲手将他们送进了火坑。 ... 花季莫浅忆我觉得那些还在支持豫章书院的父母,可能是怕自己的孩子自己教不好,可能是这样想的:与其让她们出来走歪路,还不如让她们在豫章书院里好好受受苦,不然说我们对她不好
自己乱揣测的
-
渡边麻佑 2017-12-30 14:58:59
豫章书院是随着社会发展产生的,目的是管教一些不良儿童,❶家长:时代的发展,导致了孩子和家 豫章书院是随着社会发展产生的,目的是管教一些不良儿童,❶家长:时代的发展,导致了孩子和家长处于不同的时期,所经历的也就不同,自然要求也就不同,所以父母会觉得自己孩子是不良少年,并且觉得自己无力管教自己的孩子,因此将他们交给专门的人去管教,我觉得会把孩子交给像豫章书院这样的少管所去进行教育的父母本身就不会教育孩子,他们从孩子出生就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所以孩子才会成为他们眼中的不良少年。 ❷针对豫章书院本身,我觉得他们已经缺乏人性了,已经没有基本的人的真善美了,成为了没有良知的恶魔。❸社会:针对出现豫章书院这样的少管所,采取默认的态度,不去制止。我觉得可能是对其内部不是很了解,也可能是因为与自己无关,因此就放任它。 ... Aricy社会监管不力,导致了这样的学校的产生,而是社会变成这样的就是那些所谓的“父母”,一环套一环,无话可说。
-
夜行册 2017-12-30 15:03:55
豫章书院这样的悲剧不是仅仅一两例了,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孩子始终是最大的受害者,身心俱损。 豫章书院这样的悲剧不是仅仅一两例了,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孩子始终是最大的受害者,身心俱损。首先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是毋庸置疑的,包括教育部门、警方的处理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行为都没有给大众、给这些孩子一个满意的交代,模棱两可。再说说家长,其实所有的家庭暴力中,无形却最致命的叫做“为了你好”。爱的表达中,其中一项就是传授自己的经验,盼望对方过的更好,少走弯路。但如果是强制对方接受,不惜一切代价来让对方完全降服自己的权威。这就是思想暴力。正是有这样一个个思想简单、无法教育自己孩子的父母,认为只要把孩子放到某个地方,而自己花上大把的钱就足矣。送到豫章书院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长眼中无可救药的孩子:学习差,有网瘾,混时间……学校和父母“有病”却让孩子“吃药”!可笑!可悲!没有这样愚昧的父母,这样的学院就无法立足;监管给力、惩罚够严,这样的书院也不会春风吹又生。 ... 15心本颜俐丽我们的父辈他们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听风就是雨
-
夜行册 2017-12-30 15:04:54
我不知道该怎么用心理学看待这件事,我只想说: 作为家长,既然生下了孩子,就一定要负起养育的 我不知道该怎么用心理学看待这件事,我只想说: 作为家长,既然生下了孩子,就一定要负起养育的责任来,认真地教育和引导他们走上正途。如果孩子因为家庭教育缺失而走了偏路,那毁掉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也还有整个家庭。所以,孩子出现问题,不能一股脑儿地推出去不管,而是要从自己和孩子身上寻找原因,引导和帮助孩子走出误区。 作为学校,既然以教书育人为宗旨,就应该要以人为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那些学生。如果教育者自身都没有爱心和同理心,那教育出来的孩子又怎么能够有利于社会? 作为监管部门,既然职责就是监督和管理学校搞好教育,那就应该切实担起自己的责任来,确保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要求教育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用暴力对孩子施加伤害! ... 花见父母应该多多了解,而不是一方面看
-
渡边麻佑 2017-12-30 15:05:13
豫章书院这个事情爆出来,我一直很好奇这些家长,这是和自己家的孩子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恨才会将孩 豫章书院这个事情爆出来,我一直很好奇这些家长,这是和自己家的孩子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恨才会将孩子们送到这种暴力机构去“改造”孩子,孩子犯的错误难道真的是孩子的全部责任了吗?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直接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的不正好就是父母吗?孩子尚在成长中,作为最直接的教育者,有什么理由去责怪孩子们的不听话、网瘾、早恋等不良行为,若真的是教育恰当,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美好生活我想不会太难实现的。以前就在网络上面看到过,每一个人其实应该通过了父母考试,再来当父母,我觉得不缺乏一定的道理,作为一名养育者应该是给予爱和信任的培育下一代,另外客观看来,不可否认学校给家长们的洗脑是有多么的成功!不少的家长都被学校的花言巧语迷了眼,又默默的满足了自己对孩子“优秀、正常”的需求。家长们的迫切需要和学校的经济渴求达成一致,豫章书院学校运用的中国传统国学教育和森田疗法手段,正是在这样的市场下扭曲了,知识是好的但是运用者却是充满恶意的。教育者大多数都是秉承着教书育人的传统来传业授道解惑,只能说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加强沟通,父母都是从孩子过来的,那么做到换位思考是不难的,多理解多交流,增加多一分信任吧~别让这些不良暴力机构有可乘之机~ ... 听雨淋墨父母那种“超强”的“望子成龙”心情让他们失了理智,而刚好这个学校此时出现在父母眼中,“沙漠中的一片绿洲”给了他们莫须有的希望,才会这样吧。
-
渡边麻佑 2017-12-30 15:06:33
我觉得在整个中国一定不止这样一所“豫章书院”,只是还没有被找到或是被掩埋了。家长们都觉得自 我觉得在整个中国一定不止这样一所“豫章书院”,只是还没有被找到或是被掩埋了。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需要到这样地方做一些改变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当得知这个书院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肉体或精神上不断折磨自己孩子的时候却还无动于衷,这说明了活在当今社会的很多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性的泯灭。在里边的孩子最小的是上小学的年纪,最大的是上高中的年纪,那样小的小孩要待在那脏乱差的环境,并且随时都会面临挨打、挨饿、关小黑屋的危险,家长们居然还能心安的待在家里过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也有资格说自己是某个孩子的父母吗?就算这些孩子有错,老师或是书院也不能做一些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害的体罚,也不应该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这些年龄段的很多孩子基本上都是进行义务教育的年纪,而义务教育是具有强制性的,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阻止他们上学。我觉得他们这样做不是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而是让他们产生恐惧、害怕、畏难的心理。尽管孩子苦苦哀求不去书院,但是父母还是以对他们好为由将他们送进书院,这也说明现阶段的孩子在生活等发面是没有自由的。而这个书院竟然能存在这么久确实也是一种奇迹,最近书院的停办并不是因为外界的干涩(比如家长、社会人士抗议)所以停办,而是书院领导人主动申请的停止办学。 ... 15心本李露瑶这样的学校就是这个社会的产物。
-
渡边麻佑 2017-12-30 15:07:39
我觉得在整个中国一定不止这样一所“豫章书院”,只是还没有被找到或是被掩埋了。家长们都觉得自 我觉得在整个中国一定不止这样一所“豫章书院”,只是还没有被找到或是被掩埋了。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需要到这样地方做一些改变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当得知这个书院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肉体或精神上不断折磨自己孩子的时候却还无动于衷,这说明了活在当今社会的很多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性的泯灭。在里边的孩子最小的是上小学的年纪,最大的是上高中的年纪,那样小的小孩要待在那脏乱差的环境,并且随时都会面临挨打、挨饿、关小黑屋的危险,家长们居然还能心安的待在家里过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也有资格说自己是某个孩子的父母吗?就算这些孩子有错,老师或是书院也不能做一些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害的体罚,也不应该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这些年龄段的很多孩子基本上都是进行义务教育的年纪,而义务教育是具有强制性的,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阻止他们上学。我觉得他们这样做不是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而是让他们产生恐惧、害怕、畏难的心理。尽管孩子苦苦哀求不去书院,但是父母还是以对他们好为由将他们送进书院,这也说明现阶段的孩子在生活等发面是没有自由的。而这个书院竟然能存在这么久确实也是一种奇迹,最近书院的停办并不是因为外界的干涩(比如家长、社会人士抗议)所以停办,而是书院领导人主动申请的停止办学。 ... 15心本李露瑶这样的学校就是这个社会的产物。
-
夜行册 2017-12-30 15:08:16
豫章书院这类的事情在我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前几年的杨永信事件也是这样的事。家长认为自己 豫章书院这类的事情在我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前几年的杨永信事件也是这样的事。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有网瘾,于是把孩子送去戒网瘾,也许大部分家长是不知道里面会怎样对待孩子,才把孩子送去的,但是不排除有家长知道里面是怎样的还是会选择把孩子送进去,就像之前我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家长的发言,他说情愿孩子在里面挨打,不愿意孩子在外面不好好学习。我不知道他的孩子是怎样的不好好学习才让家长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家长实在是很恐怖,所以我无法认同这样的想法。在豫章书院关闭过后还有那么多的家长为它发言,支持它继续办学,不是很懂这些家长为什么会这样支持伤害自己孩子的地方继续存在?难道像网上说的那样他们都被洗脑了?感觉我们的专业被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我只觉得如果我是那些家长的孩子,我会恨他们一辈子。就像微博上的一篇文章说的那样,“你是有多恨孩子,才把他送去戒网瘾。” 豫章书院这样的地方会存在,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社会需求的产生导致的,有需求才会有供给。这些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单方面的觉得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所以该去改造,所以导致了这类的学校的产生,关闭了一个豫章书院,还会有许多的类似的学校产生。所以要减少这类学校的产生,要家长和孩子互相了解,要多沟通,换位思考。 ... Shadow对,就是要多关心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只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
-
渡边麻佑 2017-12-30 15:10:22
熔炉里就家长方面,和有些老师方面是有良知的,能够意识到是非对错,而对豫章书院这件事相比,熔炉可能在某些方面是恐怖的,而这件事却是更残酷,父母的没有意识,完全不知道孩子究竟是处在什么样的深渊。
-
渡边麻佑 2017-12-30 15:24:18
对于豫章书院这种反人类的教育机构居然能开办,背后必然有一些不可深挖的利益关系。整件事情爆出 对于豫章书院这种反人类的教育机构居然能开办,背后必然有一些不可深挖的利益关系。整件事情爆出来之后,也没有个什么结果,仿佛石沉大海。 对于那些把孩子送进去的家长,甚至还有那些为豫章书院申辩的家长,令人不寒而栗。个人觉得他们不配有为人父母的资格,因为他们并没有将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似乎觉得我生他养他,就有权利决定他的人生,有权利让孩子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几千年来的“孝道”已经成为了孩子身上沉重的枷锁,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因为会被骂做不孝,受人指责。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再为人父母时,必定会将自己心中压抑的怨念发泄到孩子身上。周而复始。 ... Eventually家长也是经历过孩子的阶段,他们的家庭教育没搞好导致现在对孩子这样,轮回往复的,也是社会的错误。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3级心本二班张琪若作业帖 (ZZZ-QIRUO)
- 23心本一班张万平作业贴 (粽子)
- 23心本二班陈爱凤作业贴 (豆友0VuuJupGtg)
- 23心本2班蔺娟的作业帖 (eux的不分彼此)
- 23级心本一班蹇小云作业贴 (豆友BssPgqn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