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和他的《洛丽塔》 邓衍辉
Sisyphus Yao
纳博科夫和他的《洛丽塔》 邓衍辉 长篇小说《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1899-1977),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贵族家庭,祖父曾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三世的司法大臣,父亲是一名法官,亦是著名的自由派政治家。书香家风的熏染,使他打下了良好的文学根底,且能熟练运用好几种欧洲国家的语言。 十月革命后,纳博科夫随家人流亡欧洲,在英国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毕业后,在柏林和巴黎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纳博科夫是个多产作家。他的一生共创作17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数部诗集和一部自传。他甚至还是一位研究蝴蝶一类鳞翅目昆虫的专家,曾在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博物馆担任研究员。 《洛丽塔》这部小说,是纳博科夫55岁时写的。这是1954年的事,这时纳博科夫已加入美国籍,在康奈尔大学教授文学课程。这部小说,典型地体现了他的文学风格:结构复杂,抒发独创个性,袒露内在心灵,充满文学游戏。《洛丽塔》描述中年教授亨堡疯狂地爱上年仅12岁的洛丽塔,这种近乎乱伦的恋情,把他引向毁灭结局。 《洛丽塔》在当时的美国与欧洲引起一连串风波,其中最惹人眼的当然要算是那个火辣辣的“性”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困惑和思考。《洛丽塔》手稿到处受到猛烈的抨击而找不到一家出版社出版。 1955年,这部小说终于由奥林匹亚出版社在巴黎首版,牟利的书商将书带到英国,却遭到英国海关查禁。英国大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撰文为《洛丽塔》辩护,又引起英国出版界和批评界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1956年,《洛丽塔》在法国遭到查禁,理由是它有淫秽内容。不过,美国海关却同意这本书进入美国。这等于说,这本小说在美国已经解禁了。这对于美国出版界来说,实在是一件大事。不过,美国出版商仍将此书删节后在一本叫《船锚书评》的杂志上发表。两年后,普南出版社将《洛丽塔》不加删节的原本,公开在美国出版。又过了一年,法国、英国先后对这本小说开禁。然而,它在阿根廷、新西兰、南非分别遭到查禁,认为整部作品反映出道德的崩溃和人文精神遭到诋毁。直到1982年底,南非出版物董事会才把《洛丽塔》从被禁的书单中划去。 1961年,移居瑞士的纳博科夫,饱尝了漂泊者的辛酸,但他的心始终无法割断与故乡的恋情,在他生命的后半期,他把《洛丽塔》译成俄文,让俄国人也能读到它。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无底价拍卖:女艺术家签名书、古代陶瓷签名大画册 (独乐斋主人)
- 建了一个“由心品人生”人文社科读书讨论交流群,欢迎大家参加! (豆友214613919)
- 人文艺术交流群 (choose one)
- 召集组员!一起助力开启小组中秋家宴! (小组活动官)
- 荣宝斋木版水印:一副肩膀,两个担子 (今天练习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