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的好与坏
来自:有点胖
保费便宜、保障全面、赔付方便、高回报率,形成香港保险产品的四大优势,但其中潜藏的法律、汇率等风险亦不可忽视。 去一趟香港要带些什么回来,恐怕选购的单子要长长地拖到地上:化妆品、首饰、数码产品、奶粉……现如今又有一样东西需要记在购物单上了——保险。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发布的数据,2012年内地投保人新契约保单保费为99亿港币,占个人业务总新契约保单保费的12.8%,而2008年这一比例只有5.4%。仅2013年一季度,香港向内地访客所发保单中,新契约保单保费就达到28亿港币,较去年增长了10亿港元。 为何香港保险产品深受内地顾客的青睐?实际上和其它商品一样,相比于内地的同类保险,香港保险性价比更高,费用更便宜,因此,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赴港旅游归来的时候,很愿意将塞满纪念品和商品的旅行包腾出一小片空地,放置一份厚厚的保单。 性价比是硬道理 在我们的客户中理财师小何是一位户外爱好者,经常参与高风险运动,因为国内的保险产品往往把这类运动计入免责条款,所以他一直都没能在国内购买合适的保险产品。我们在为小何进行财产规划的时候帮他选择了香港的一款医疗险,因为保险观念不同,香港的很多保险并不会视滑雪、冲浪等为危险运动,小何于是利用一次来香港旅游的机会购买了一份保险。 在一次滑雪过程中,小何摔伤了腿,我们帮助他整理了医院的急诊诊断书、化验单和检查凭证,以传真的形式发送给保险公司,很快对方就实施了赔付,手续不仅不复杂,而且十分高效。 香港的保险产品不仅赔付方便,在保障内容上也具有优势。以国内的重大疾病保险为例,普遍的保障种类在30-40种,而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障种类达到50种以上,虽然有些疾病是经过细分后单独分立的,但是整体保障性上要优于国内产品。除了保障内容更多,保费相对便宜也是一个主要特征。相同保障内容,香港保险的保费要比国内的保费低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尤其在重大疾病保险方面,香港保险的价位优势更为明显。保险的费率是按照当地的人口寿命、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等各种因素精算出来的:香港人口平均寿命85岁,内地人口则大约是75岁左右,由于内地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数值偏高,因此国内保险公司的费率要比香港保险公司高不少。 实际上,香港保险的优势,不仅表现在其保障型保险产品的性价比更高,而且表现在其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回报率更加诱人。内地的寿险预定利率被定为2.5%,演示利率普遍分为高中低三档,最高档收益不过7%;而香港的投资型寿险演示利率往往只有两档,收益水平为8%-12%,这种收益水平是国内保险公司无法企及的。 出于安全考虑,保监会限定了国内的寿险产品的最高利率,并且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方向和领域进行了限制,因此保险公司的收益水平不高。香港、台湾地区的保险产品都是开放利率,根据公司盈利水平进行分红;而且很多香港保险公司都是国际保险集团的香港分部,这些保险集团的总部都位于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地区,可以将世界各地的投保资金汇集到总部进行整体投资运作,所投资的领域与范围远比国内保险公司广阔,因此投资收益更高,这也使得香港投资型保险产品越发吸引国内投资者。 当然,我们说了这么多香港保险的优势,自然也少不了它的缺点,万物都非完美嘛! 相对大陆客户来说,赴港投保时,可能会遇到法律、服务和汇率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内地法律对香港保险公司没有约束力,投保人只能依照香港的法律制度请求司法援助。一旦发生保险纠纷问题,如保险营销欺诈、条款内容不符等问题,投保人就需要与香港当地的法律机构接洽,处理相关法律纠纷,有时需要请当地律师代理诉讼,维权成本较高。 汇率风险也是不能回避的风险之一。所有香港保险均不能以人民币直接结算,需要兑换成港币或者保险条款中允许的支付币种,如果人民币升值,这就意味着以港币结算的保单年收益率会相应减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集卡可以拿原石!求帮忙点点 (苏苏不是叔叔)
- 对保险的九大误区 (有点胖)
- 香港回归20周年,回顾香港与内地保险业交流的成果 (有点胖)
- 分红险的那些事(一) (有点胖)
- 什么是灰犀牛?和重疾险有什么关系 (有点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