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可以从"大众点评网"借鉴什么?
    
    
  
  
  
    
    smirnovodka
“大众点评网”是一个web2.0网站,让网友分享他们的餐饮消费体验,并以此为他人提供餐饮消费指南. 一、关于网站的扩张模式 网站的扩张可以采用几种模式: 1) 餐饮业内的纵向扩张.可通过自己或合作,进入餐饮业上下游的其他环节. 2) 向其他行业的横向扩张.比如酒吧、旅馆、旅游景点、休闲场所等. 3) 向其他城市的地域扩展. 目前网站采取的是地域扩张. 纵向扩张,竞争激烈而且市场空间有限;横向扩张,在目前业务模式不成熟的情况下带有一定的风险.地域扩张,一方面可以确保在各个地区的“先入者优势”,又带有为争取风险投资或上市做准备的色彩,在各地还没有类似网站,同时“大众点评网”自身需外部资金维持的情况下,地域扩张模式成为首选,合情合理. 二、地域扩张是否有助于建立进入壁垒? 网站的地域扩张似乎还包含了这样的意图:即,为了防止未来竞争者,通过“先入者优势”,迅速在各地集聚其庞大的读者群,从而建立起进入壁垒. 由于消费者餐饮体验的切入点有很多,要集聚同样的消费群体,完全可以从社交、旅游、休闲,甚至餐饮流程的某个环节如订餐等入手,逐步进入餐饮第三方评论兼指南的领域。 简单集聚起的一批网站读者群并不意味着有效的进入壁垒,提高读者群对网站的粘着度才是防止未来竞争者的最有效的手段。 三、目前的读者粘着度 由于“大众点评网”拥有完整的餐厅数据库和消费者反馈信息,对于寻找餐饮指南的消费者而言,目前的“大众点评网”是不二之选。但是,餐厅数据库和消费者反馈信息并非不能复制,这使“大众点评网”目前比较高的读者粘着度处于一种脆弱的地位。 实际上,单靠丰富的网上信息还不足以“拴住”读者,如果能结合交易(如订餐、消费卡、外卖)、社区、商城等多元化的服务,来创造一种独特的消费体验,那么,读者对网站的粘着度可能不容易被其他竞争者侵蚀。这是目前“大众点评网”的软肋之一。 四、可能的赢利渠道 “大众点评网”可作为媒体平台或商务平台,作为媒体,可以通过出售“内容”或“广告空间”获得收益,作为商务平台,可以通过参与到餐饮交易环节来获得收益。 除此之外,还可以出售网站来获得投资收益。 餐饮业的广告媒体非常多,竞争激烈,而且广告会稀释网站对读者的吸引力,所以广告业务存在很多弊端,似乎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与广告业务相反,内容,特别是读者的点评,是网站拥有的核心资源,也具备“不易复制”这种属于核心竞争力的特质。从网上的餐厅数据库和读者评论可以衍生出很多种媒体,例如,各种基于纸质媒体的餐饮指南、地图、排行榜、图书;基于电子媒体的餐饮信息定制、查询、增值服务(如针对老外的同声口译);与其他媒体的内容合作等。 内容的另一种经营手法是收费制会员,即针对读者的高端信息需求,在合理收费的基础上提供。目前随不可行,但是以后并非不可为之。 餐饮的交易频率很高,如果可以参与其中的环节,也能成为很大的收益。依托餐厅数据库和读者点评,订餐、外送、消费卡等,都可以成为“大众点评网”开发餐饮商务业务的切入点。 总的来讲,我比较看好内容开发这一块。 五、对“豆瓣”的启示 “大众点评网”与“豆瓣”的发展阶段不同,但是性质类似,可以作为尚处于后进阶段的豆网作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大众点评网”能实现比较好的发展,与其精心维护“核心竞争力”,即读者评论,的努力分不开。他们不打广告,专心于提供餐厅信息,不在起步阶段用太多的服务来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从而集聚了超强的人气和较高的粘着度。值得豆网仿效。特别是豆网仍处于集聚人气的阶段,注意力绝对不能分散。从这个角度考虑,豆网目前不适合用聪明人来经营。 与餐饮业不同,图书音像制品不具备地域性,所以,豆网的扩张模式也应该有别于“大众点评网”。地域扩张行不通,图书音像的相关消费领域不够宽广,剩下的只能纵向扩张,参与到图书音像制品流通和交易的环节中去。 不过不管怎么讲,推出英文版本的动机实在不能理解,不仅进入了一个不太可能的市场,而且分散了宝贵的注意力和资源,似乎是一败笔。 从书评和影评来讲,与各个读者自己的背景和解读角度有关联,似乎没有餐饮评论来的客观,因此参考性也大打折扣。再加上书评影评的时效比较短,其价值如何,大家可想而知了。这是豆网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内容的质量,单靠普通读者的评论还不够,可能需要增加专业写手和大腕。 六、第三方点评作为媒体 媒体开始进入“分众”时代,针对某一特定消费群体的媒体,即“分众媒体”要比针对所有读者群的“大众媒体”具备更高的广告价值。 第三方点评的内容聚合本身是一种“分众”的内容,这样的内容依附到不同的媒介载体上就成为不同类型的“分众媒体”。所以,第三方点评具有发展成为好的分众媒体的先天气质,好的分众媒体具有吸纳广告的能力。 打比方讲,如果搞一个“汽车评论网”,那么可以把在网站上汇集的读者购车、驾车、买卖的体验编辑成几本杂志或DM,一个叫《购车评论》,一个叫《二手车交易情报》,一个叫《汽车俱乐部-汽配、汽饰和活动》,每本都能针对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相应也存在一个海量的广告市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本来我想发一个关于豆瓣05年时期的豆瓣模样的图片 (after21)
 - 1000到5000人的重音乐小组解禁中 (左胸上的吸盘)
 - 我家住豆瓣胡同 (。)
 - 【疑问】 (Mediterranean)
 - 唱吧被封歌还能在那里吗? (青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