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可以从"大众点评网"借鉴什么?

smirnovodka

smirnovodka
2006-02-26 18:29:57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上海胖子Anson

    上海胖子Anson 2006-02-26 19:12:05

    我个人为 豆瓣开英文版 是个不错的反向思考。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各大巨头把各自开发的东西,中文化之后,投放中国市场。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开发东西给外国人用。况且美国有较完善的物流系统和信用卡体系。豆瓣和亚马逊合作,在美国乃至北美市场还有有一定的作为的。

    阿里巴巴的国际站,可以说占阿里巴巴收益的极大地比重。阿里巴巴在国际上的竞争对手环球资源,可以说当时是受到比较大冲击的,还有托马斯集团,也受到冲击。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2006-02-26 20:39:26

    进入流通的话,豆瓣能卖什么?信息?实物?

    唯一的好东西是自发性阿,其他的你能竞争过当当?易趣?掏包?

  • smirnovodka

    smirnovodka 楼主 2006-02-26 21:33:17

    上海膀子,

    阿里巴的成功有这样个背景,就是中国成为世界的低成本制造业基地,海外采购商需要通过一个平台了解中国供货商的情况。

    豆网所处领域不具备这一条件,反而是处在进入壁垒最高的一个领域:文化领域。

  • smirnovodka

    smirnovodka 楼主 2006-02-26 21:34:22

    更正,是“胖子”。

    对不起。

  • smirnovodka

    smirnovodka 楼主 2006-02-26 21:42:45

    兔子,

    图书和音像制品的批发和零售有很多不同的niche,这也是各种不同类型批发零售机构都有生存空间的原因。

    我相信这个道理在网上也是一样的。

    暂时还没有比较明确的想法,但是,从豆网读者的阅读频率比较高、按兴趣分类来考虑,是否可以搞“图书俱乐部”,比如,“管理类图书俱乐部”。

    还有,团购。一本新书介绍出来了,可以让有兴趣购买的豆友登记,然后以一个量来向出版社打折购买,豆网可以按人头收中介费。

    还有,邮购。还有更彻底的,根据豆又的需要,自己出版图书。

  • 上海胖子Anson

    上海胖子Anson 2006-02-27 00:25:41

    你说的是大环境,我说的也是大环境。 中国的信用卡体系和物流环境比起美国来,是比较落后的。

    豆瓣作为消费者和电子商务巨头之间中间件服务商,自然要找个好的环境(上下游企业都比较出色商业环境),这样去收取商业服务费或者作为合作者抽头才会顺理成章。况且在国外是以美元结算的。在汇率因素下也会好很多。区域互补,不是很好。

    豆瓣如果要在中国搞团购的话,小范围搞一下,没问题。 要达到企业级,就会有问题,起码客户服务中心,少不了。 不然,都放给小组去团购,谁随便注个册,在几个大的小组里说有便宜的团购书,大家把钱打过去,人缺跑了。找谁去PK阿。另外,做大了,不是动了国内书店和网点的采购经理饭碗?

    豆友的需要,来出版图书?设想不错。不过出版商都比较现实的。不会因为少数人的要求去出版图书的,况且相对应的统计模型不够大,出版商想都不会想。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2006-02-27 08:58:08

    豆瓣现在要进入商业,多半不会有什么新意,最多沦为那些大图书站的附庸罢了。

    等待豆瓣的是个人力量的崛起,所谓个人为其他个人制造的时代。也许,将来我们可以在豆瓣上出版自己的实体书,但是这要等到放开出版市场的一天。至于数量不够大,你放心,总会出现能满足多种需求的大规模定制印刷出版企业。

  • smirnovodka

    smirnovodka 楼主 2006-02-27 10:09:48

    豆网的英文版怎么不见了?

  • smirnovodka

    smirnovodka 楼主 2006-02-27 10:15:08

    英文版的人气严重不足呀,不知道豆网采取了些什么推广措施

  • 风雨-无情

    风雨-无情 2006-02-27 11:21:15

    先不要考虑商业了 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

  • 在路上的我

    在路上的我 (在路上……) 2006-02-27 11:27:34

    smirnoff,大众点评网一直专注于做第三方信息点评,以2.0位基础,用户参与的模式也是其能够发展到现在的条件,因为当人们一想起餐饮,就会想起大众点评网。这与用户所积累的海量信息息息相关,是人们在沟通交流中产生了“粘性”。试问,当点评网过多的向横向发展,比如您所说的订餐、外送、消费卡,甚至是商场的时候,点评网似乎已经变了味。如果这样,其一,请问这是网站的主体是什么,到底是点评,还是其他?没有了主体,这在网站推广上会非常困难;其二,如何将这些功能很好的整合到一起?不能硬生生的单独设频道而没有内容上的过渡和联系吧?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望smirnoff多指教。

  • smirnovodka

    smirnovodka 楼主 2006-02-27 14:04:13

    Kevin,

    不要客气。

    订餐、外送、消费卡等,应该都属于一次完整的就餐消费体验,放在一起既不牵强也不生硬,反而能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

    我估计“大众点评网”最终会走向这一步,或者在自己网站上整合这几项服务,或者与其他提供以上单项服务的企业进行合作。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2006-02-27 15:25:48

    餐饮还没有很多地涉足网络,因此点评网可以有很大的上下游空间。 而且餐饮具有独特性,每一个点评都是针对特定的产品,容易形成对餐饮企业的针对性支持。从而成为他们的良好助力。他们的服务对象是食客和餐饮企业,两者互为上下游。

    但是豆瓣的生存空间目前只在参与上,这种参与实际上在很多网上购物站都能看到,只不过不是作为重点而已。而如果参与出版、流通无论网上网下都面对强大的对手。

    或许这种对比根本就是不同的。换个角度,豆瓣的产品是什么?不要拿豆瓣当作一个企业去考虑竞争、扩张什么的,而拿它当作一个生产线,输入什么、输出什么?输入品从何可以最有效地拿到,输出品给谁可以得到最大的效益?找到链条,自然就找到盈利点了。

    豆瓣输出的一个是概念,所谓WEB2.0的旗手之一,很多人慕名而来,这种效应本身就是资本,如果能够不断更新、注入新概念,保持新鲜度和知名度,可以衍生溢价收益。第二个是交叉分类的一个个小团体,这就是一个高度细分而又高度粘连的受众市场,这种市场的联动效应极好,在其中的项目操作成本应该很低。第三个是想法,产生自无数大脑的很多个“meme”,从最简单来说可以开设出版物与读者的沟通渠道,既为前者提供反馈(比如将其中的优质评论推荐到购物网站、报刊杂志上)又为后者提供最新的出版信息(鼓励出版商将出版物主动投放豆瓣)。

    应用很多,但是既然豆瓣的主旨是关于思考,就注定要找出自己的道路。

  • 艾玛·鱼-最好的时光是用来浪费

    艾玛·鱼-最好的时光是用来浪费 (的 § 好不好贷款移民啊?) 组长 2006-02-27 15:33:51

    说来再zsurvey注册也挺早的,但最近吃得少,点评网就不去了。。 不过要查什么餐厅信息,第一个还是会想到点评网吧

  • 飞扬在路上

    飞扬在路上 (厚积薄发) 2006-02-27 17:05:31

    嗬嗬,看了搂主的评论,说得有些在理,我也说一些,仅供参考。

    1.豆瓣做的是文化产品,不具备真正商业模式的操作,因为文化氛围胜过商业氛围,一旦商业化,用户大量流失。

    2.豆瓣和点评网没有可比性,虽然都是点评模式,但是领域不同,可以借鉴,但无法等同操作,豆瓣属于特例,大众点评属于范例,豆瓣复制死,点评复制可以活,产品定位取决发展。

    3.豆瓣做英文版可以说是绝对有战略眼光的,既然要保证文化氛围,就不能过多商业化,即使是广告,文化产品和餐饮娱乐广告也相差太多,豆瓣走了比较购物这条路,那么比较购物时建立在成熟的电子商务发展基础之上的,对于中国电子商务起步阶段,所得利润只够补贴日用。但是欧美电子商务发展比较成熟,如果豆瓣一旦开拓了国际市场,那么利润是源源不断地,非常可观。

    4.对于smi说的和第三方传媒接轨,我比较赞同,用户聚合的点评信息,同样是一种传媒力量,只不过这种力量还没有被很多人真正认识,不过我相信在未来,商业领域会越来越认可这种力量。草根传媒,势不可挡!!

    5.关于大众点评,smi说读者粘着度,说明信息具有实用价值,但是点评网不具备强有力的聚合度,从alexa排名就能看出来,他只有论坛,比较呆板,聚合度实在不怎么样。

    to smi

    最近写了关于点评体验分享的商业模式思考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38771/

    有兴趣可以看看!!
  • 风雨-无情

    风雨-无情 2006-02-27 17:25:36

    个人认为点评类的网站现在黏度还是不够 都是以个体为中心,对近期的吃喝玩乐做评论 没有很好的做到人与人的互动。 网站的收入还是来自于广告

  • 在路上的我

    在路上的我 (在路上……) 2006-02-27 18:11:16

    我认为大众点评网和豆瓣网在运营模式上还是比较相似的,以第三方点评为主,只是点评对象分别为餐馆和书评不同而已。 其实点评模式具有很强的粘性,只不过点评对象不同,粘性强度不同。我很少看到点评网中对点评有回应的,各个点评都是相互独立的,我甚至怀疑大家在写自己点评的时候是否会真正去看别人的点评。因为餐馆相对于书而已,缺少一种思想共鸣,而餐馆对人们来说更多的只是口味的一次经历,书评才是思想上真正的碰撞与交流。因此,同样是点评,豆瓣的点评对象要远好于餐馆。,其粘度应该也要强于点评网。我们不能因为大众点评网缺少互动,就一概否定点评模式的粘度,这是错误的。 另外,我想说的是,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点评到底能否产生价值?个人认为点评模式只是一种聚集人气,提高访问量的方式而已,而如何开发以点评为主的增值业务,才是一个网站能否真正盈利的关键。点评本身不具有任何价值,大众点评网利用网友点评的点评内容来发行杂志,是否侵权也值得商榷。事实上,点评网也一直被官司所缠,其根本原因就是是否侵权。 总是,如果一个2.0网站过多的依赖点评模式,仅靠巨大的访问量来赚取广告费用,那么是注定要失败的。大家如果觉得大众点评网在围绕餐饮点评开发增值业务上还可以有什么操作性比较强的发展,可以一起讨论下。比如smir所说的,比如订餐、外送、商城等等,关键是如何将他们无缝的衔接起来,这才是最关键的!而点评内容本身,没有任何商业价值。

  • 上海胖子Anson

    上海胖子Anson 2006-02-27 18:25:10

    看来趁豆瓣网在美国市场 还是没搞起,大家去美国搞一个阿。抢占市场先机。

  • 飞扬在路上

    飞扬在路上 (厚积薄发) 2006-02-27 19:50:44

    点评模式不是提高粘性,而是创造用户信息价值,豆瓣的点评模式是因为可以以书会友,本身就有sns的属性。而餐饮点评不具备,因此要靠创造互动和sns兴趣聚合来提高网站粘性。

    商业背景的点评模式容易创造信息价值,但是聚合度不够,那就没有意义了。

    豆瓣在某种程度上,只能说是特例!!

  • smirnovodka

    smirnovodka 楼主 2006-02-27 19:52:56

    Kevin,

    点评应该也有价值,美国的一个餐饮点评网就是会员制的。能说明点评有价值的还有内容上与其他媒体的合作。总之,我觉得点评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象本田的“核心竞争力”是发动机一样,本田能在汽车、摩托、飞机等貌似不同的领域一展身手,本质上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外延一样,点评类的网站也可以依靠网友点评这一“核心竞争力”来拓展不同的业务领域。

    另外,这个网站还卖平媒的餐厅指南(还可以定制,比如:纽约中餐馆+费城意大利餐馆),还有商城等。

  • smirnovodka

    smirnovodka 楼主 2006-02-27 20:05:28

    查氏餐馆评论网:
    http://www.zagat.com/

    查氏餐馆评论网的“会员”服务内容:
    https://www.zagat.com/user/sub1.aspx?SG=S

    查氏餐馆评论网的“横向扩张”:夜生活(和酒店、景点)评论:
    http://www.zagat.com/verticals/LocationSelect.aspx?N=121&Ne=119&VID=11

    查氏餐馆评论网“商城”:书、地图、定制、即时软件等:
    http://www.zagat.com/shop/product_detail.asp?preload=60005&prodid=517

    查氏餐馆评论网针对企业客户的“商城”:书、电子产品等:
    http://www.zagat.com/corporate/index.asp?VID=0&corp=4
  • smirnovodka

    smirnovodka 楼主 2006-02-27 20:09:15

    查氏餐馆评论网对美国最大的订餐网站进行战略投资:

    http://www.opentable.com/info/newspage.aspx?id=31
  • 在路上的我

    在路上的我 (在路上……) 2006-02-27 20:25:27

    smir,谢谢! 你给的网址我先仔细研究一番。

  • 飞扬在路上

    飞扬在路上 (厚积薄发) 2006-02-27 21:09:24

    smir提供的网址,很有价值!

  • 在路上的我

    在路上的我 (在路上……) 2006-03-03 21:50:10

    sirm,你提供的网址我都仔细看过了,我注册后也详细研究了一番。zagat的横向发展确实很广,包括以B2C为运营模式的网络商城。

    至于网上订餐,美国和中国国情不同,这会制约订餐在国内的发展。中国大部分的餐馆还不具备连接互联网的条件,此外还有中国人订餐的诚信问题,暂时无法和美国作比较。

  • 上海胖子Anson

    上海胖子Anson 2006-03-04 01:45:13

    所以说,做生意,商业环境是很重要的一点。

  • 蓝山咖啡

    蓝山咖啡 2006-04-21 15:18:08

    看来大家都是对新Web时代的到来做了深刻思考的。 现在已点评为主的网站是越来越多了,会不会再次出现像Web1.0时代门户网站四处开花的局面呀?会不会引发第二轮的Internet泡沫? 身为IT界的一员,深切关注!!

  • MrTaurus

    MrTaurus 2007-06-23 17:30:22

    呵呵,研究的好深哟

  • 一遍、死んで见る?

    一遍、死んで见る? 2007-06-23 20:36:43

    [内容不可见]

  • nepture

    nepture 2007-06-27 09:05:34

    觉得文化产业或许更适合豆瓣巴,虽然很多事情是需要借鉴,不过如果作为文化产业,个人以为原创性才是“生产力”啊,或许可以考虑下往会展方向发展,组织实体的一些书展啊,影展巴。

    ————豆瓣小fans

  • 挑灯看剑

    挑灯看剑 2007-06-27 11:58:30

    楼主的言论,有几个地方不明白,请详述:

    1、“书评影评的时效比较短,其价值如何,大家可想而知了”

    为什么说失效比较短?不理解 畅销书、大片的确如此,但是还有很多冷门书、小电影 豆瓣上这类东西才是主流,因此时效不是很短吧?

    2、“图书音像的相关消费领域不够宽广”

    跟什么比? 跟餐饮吗? 文化产品的相关领域似乎更宽呀!

    3、“似乎没有餐饮评论来的客观”

    只要是评论多少都不客观,否则就是做研究了 但是我看不出餐饮能比书评更客观?

    而且不客观又如何? 没明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093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