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去泡图书馆(转自大连《新商报》)
爱读书的熊
天天去泡图书馆 在大连向市民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并不多,其中有一间笔者常心向往之,恨不得天天“泡”在里面,在此做一简单介绍,也供其他图书馆借鉴。 办证。该馆位于青泥洼桥某大型书店的楼上,交通方便,市内任一地区的居民乘一趟公交车即可到达。该馆全年365天开放,时间为早八点至晚上十点,虽然没有24小时昼夜开馆的噱头,但这样已经很方便上班族来充电了。进入该馆阅览只需出示身份证即可,完全免费;如需外借图书则可在该馆开立账号,存入款额自便,但所借书的现金价值总额不能高过所存押金,且每次借阅的册数不能超过五十册。 检索。走进该馆你不会看到传统的卡片盒,取而代之的是二十多台馆内连网的计算机,此外还有数位工作人员帮助不会操作电脑的读者检索图书。图书检索的计算机化,简化了图书的入库程序,使新书能迅速入库。加之该馆位于大型书店附近,书店新到书在24小时之内即可入藏该馆。所以你也不会在书店看到席地而坐“看白书”的读者,他们都在楼上的图书馆里体面地端坐书桌旁。 报刊阅览。在报刊阅览室你不会找到被开“天窗”的报刊,在书库你也找不到被撕页的图书,因为无论是在阅览室或是藏书库都有数台复印机可供读者使用,并只象征性收取纸张费用。馆方称该馆并不是开复印打字社的,赚取复印这种蝇头小利只会增加馆藏图书损坏。 图书借阅。该馆图书分基藏书库与流通书库。基藏书库只借在馆内阅览。流通书库分十几个借阅区,每个借阅区均有一个对该学科领域感兴趣并熟悉的工作人员“导借”。每个导借员对每本书的内容及所在位置都了如指掌,甚至可以为读者推荐相关领域图书。在这里没有乱架的问题,更不会有一种书的上下册被莫明奇妙强迫“分居”的情况。导借员的学历并不很高,但他们都很用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把别人在工作时间聊天、打电脑游戏的时间都用在业务上了。” 丢书赔偿。流通书库每册书都有其现金价格。如果读者借阅的图书丢失,按现金价值赔偿即可。此外流通书库的每册书均可按现金价格出售给读者。与其他图书馆的丢失几倍罚款相比,实行现金价格对读者与馆方都是公平的。比如1980年以前的图书,即便按定价的十倍赔付,对馆方来说都有损失,所以出现很多低定价图书借后不还的情况。而对近期出版的图书,即便原定价赔偿,对读者来说也不一定是合理的。 图书购藏。因图书馆的批量采购,会降低采购成本,库存图书的出售同时也会为该馆带来合理赢利。每位读者对图书采购都有建议权,并可提出采购申请并在该馆网站公开,当某书的申请达到一定数量时,该馆将负责采购。这种采购制度可以避免读者的阅读趣味被少数有采购权的人所把持,正如王小波所言:“参差多态才是幸福之源。” 借阅超期。在该馆借书的人不用担心超期罚款,却会按时归还。因为如果发生超期,该馆将扣除超期读者在该馆的“信誉值”。正常读者借期为30天,信誉值的降低将会使该读者的外借期缩短,直至为零。对这样的读者来说,图书馆并不适合他,自己购书或许是最佳选择。 社会捐赠。因为该馆的完全公益性,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和谐,读者与企业等经常会向该馆捐赠图书。该馆也设有专门按受捐赠的机构,该馆每年接受的捐赠与其自采购的图书量相当。同时也鼓励个人捐赠,并会增加个人在该馆的信誉值。 其他如馆际互借、上门借还书、网上订书等常规服务不再赘述。说到这里,一定有很多人已经跃跃欲试了。不过很抱歉,电话或地址均欠奉,该馆只是笔者与众多读者理想中的图书馆,或许经过大家的努力,有一天你真会在青泥洼桥一带找到它,它也会成为大连的文化新地标。 苗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