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来自:豆瓣小组
小资产阶级对这世界最重视的,是内在性:一切凭借复返这一简单机制就蕴有其自身专门措辞的现象,也就是说,从字面上讲,一切受到报偿的现象,都很讨这个阶级喜欢。语言以其成分、确切说来用其句法负责传播这种回返的精神。
譬如布热德(Poujade)先生对富尔(Edgar Faure)先生说:“您要负责脱离关系的责任,您得承担种种后果。”世界的无限性消除了,一切都凝聚为一个简短而完整、无懈可击的定序形式,偿付、回报的定序形式。...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仲夏之死》(三岛由纪夫自选短篇集2)解说 三岛由纪夫/文 于婧/译 根据《仲夏之死》(新潮文库,昭和62年3月5日出版,第33印)翻译 虽说给自己的作品写解说是一项相当无聊的工作,但能让自己这么做的唯一热情,老实讲,与其说是为了读者,不如说是为了自己。也就是说,与其被第三人做些莫名其妙的臆测,我反而想亲自回顾自己的旧作,仅此而已。 《香烟》(1946)是我战后写的短篇小说中最早的一篇。我之所以在战后不...
来自:豆瓣读书
在30年代有五本书最热门,其中四本书都涉及了某个社群企图在历史中或者大地上为自我找到定位的主题:《大地》(The Good Earh,1931)、《上帝的一小亩》(God's Little Acre,1933)、《飘》(1936)和《愤怒的...
来自:豆瓣日记
巴黎杂记—破窗 本来今天在去巴士底狱的路上,还想到要写关于破窗理论。巴黎的破窗就是地铁站,这个理论若我没记错的话,大致上是:当有一扇玻璃窗破了一个小洞而没有修补,人们就会选择哪扇已经破掉的窗户进行破坏,会保持其他窗户的完整,所以,破窗就会越破越大,从原本的漏洞变成完整的牺牲品。巴黎的地铁就是这样,没有冷气、脏乱、车门也不会自动打开、充满了强盗小偷扒手和公允的冷漠,再怎么有礼貌的点头微笑、美丽的鞋...
来自:豆瓣小组
丘特切夫诗选125首
泪
哦,泪之泉……
格雷①
朋友啊,我爱看一杯美酒——
它的红色光焰、点点星火,
我也爱看枝叶间的葡萄——
红宝石般的喷香的硕果。
我爱看宇宙万物静静地
沉没在那春光的海洋里,
世界在浮香中安详睡去,
又似从梦中漾出了笑意!……
我爱看春天的温和的风
把美人的脸点燃得火红,
它忽而在那酒涡里啜饮,
忽而把动情的发丝撩...
来自:豆瓣日记
精彩视频回顾,详情点击:#方所创作者现场# 陈绮贞•不在他方•在方所 当书写开始,便是显影的启动。8月20日创作歌手陈绮贞携带她的最新散文集《不在他方》与歌迷读者在方所广州店分享了她在人生旅途中的点点滴滴。 这本新的散文集缘起2011年陈绮贞在古巴哈瓦那...
来自:豆瓣日记
慢时光专访旧天堂书吧—有书有音乐有思想的地方。 2014-04-28 慢小雪 慢时光 走进旧天堂书吧,可以说是一种享受。走进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艺、复古、暖黄的色调,嗅到的是书卷独有的古朴的味道。在爵士或摇滚乐的听觉享受下,或独坐窗边,品一杯咖啡,看一本有厚...
来自:豆瓣日记
(本文已发表于“建筑师”2011年05期,谢绝转载. 因本文较长,图片较多,分为3部分) 前言 建筑的造型是所有建筑师都关注的终极目标,而那些有结构形式而致的建筑造型,往往是令建筑师们极为向往而又难以企及的:从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1852-1926)到皮埃...
来自:豆瓣日记
周先生论莎士比亚的文章,是研究莎士比亚的经典文献。我们熟悉歌德、蒙田、卡莱尔、司汤达、托尔斯泰等大文豪论莎士比亚,其议论风生,鞭辟入里,常为我们理解莎翁开一片新天地。周先生既踵武前贤,又另辟蹊径,给我们一个新角度来理解莎翁。从莎翁的人格理解他笔下...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