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朴一
来自: 朴一 (大理) 2010-05-03 12:20:33创建   2018-05-10 14:59:41更新
诚然,人生不是尽善尽美,但我们总觉得癌症、地震、车祸、死亡、丧亲等事件总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是以当这些事件不期而至时,摧毁的不止是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我们的信念我们关于生命的图景等。防御之墙轰然倒塌,震惊、死亡、有限性、意义等接踵而至。你不得不进行思考。
10人
336 人关注
26
来自:豆瓣读书
9.2 (192人评价)
作者: 歐文·亞隆 / [美] 欧文·亚隆
出版社: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 2003-10
回复
27
来自:豆瓣读书
9.0 (3696人评价)
作者: [美] 肯·威尔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6-3
回复
28
来自:豆瓣读书
8.6 (37人评价)
作者: Dannion Brinkley
出版社: 方智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0
评语:我尚未有所感触!
回复
29
来自:豆瓣读书
8.4 (113人评价)
作者: 诺尔曼·布朗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9年06月
回复
30
来自:豆瓣读书
7.2 (321人评价)
作者: 冉克雷维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7-7
评语:死亡是没有任何形式或形状的过渡。所以这种事根本没法表述,不是凭经验就能解决的。就是达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境界,或什么都不是,或虚无。......可以说是一种更加抽象的东西,完全不同的事物。甚至都不能说不同,也不能说是另一个,因为另一个意味着同一事物中的另一种形式。”P97
回复
31
来自:豆瓣读书
7.7 (25人评价)
作者: 海波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7
回复
32
来自:豆瓣读书
(485人评价)
作者: 米奇.艾爾邦 / Mitch Albom
出版社: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 19980626
评语:《相约星期二》在台湾的版本。“太多人像是行尸走肉,就算他们做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也似乎是半睡半醒,这是因为他们追逐的目标不对。生命若要有意义,就要投入去爱别人,投入去关怀你周遭的人,投入去创造一些让你活得有目的、有意义的事情。”。但愿异化态不是我们的常态!
回复
33
来自:豆瓣读书
8.0 (82人评价)
作者: 约安·克里斯托福·阿诺德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8-4
评语:尊重生命,爱每一个人,哪怕他心中并没有给上帝留出座位。这是这本书的最能打动我的地方。
回复
34
来自:豆瓣读书
7.7 (92人评价)
作者: [德]贝克勒等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1993-12-01
评语: 这是有一个具有神学背景的哲学家所编辑的囊括了众多思想家在内的关于生死的小册子。不知道是翻译的缘故还文风所致,语言有些晦涩。当然,这并不影响交流,作品完成后,它就摆脱了作者的控制,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阅读,所做的就是视域融合。思考死亡,虽然不一定能克服死亡的恐惧,但并不意味着徒劳。“死亡使人能够探询生命的真谛——也就是说,死亡使人超越自身的生命并且赋予人以永恒。”(保尔·蒂利希:P143)“对尚未克服死亡恐惧感的人,是无自由可言的。自由只有一种:与死亡携手,共赴纯净之境。”(加缪:P125)
回复
35
来自:豆瓣读书
7.8 (22人评价)
作者: 贝尔特朗・韦热里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出版年: 2004-5-1
回复
36
来自:豆瓣读书
8.6 (80人评价)
作者: 寄藤文平
出版社: 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年: 2010/02/25
评语:从死亡的方向回头看看自己。尽可能笔直地朝向死亡,将每一天慢慢折叠起。
回复
37
来自:豆瓣读书
8.0 (164人评价)
作者: [法]勒维纳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1997-11
回复
38
来自:豆瓣读书
(10人评价)
作者: 迪朱利奥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05-02-01
回复
39
来自:豆瓣读书
8.3 (72人评价)
作者: 舍温·纽兰 / 褚律元 译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年: 1996年9月
回复
40
来自:豆瓣读书
7.3 (32人评价)
作者: J·S·霍尔德J·A-克兰顿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6-9
回复
41
来自:豆瓣读书
9.2 (212人评价)
作者: 托爾斯泰
出版社: 志文
出版年: 1997年07月01日
回复
42
来自:豆瓣读书
7.5 (205人评价)
作者: [美国]苏珊·桑塔格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05-8
回复
43
来自:豆瓣读书
7.8 (3842人评价)
作者: (美)布莱恩·魏斯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1-1
回复
44
来自:豆瓣读书
6.9 (39人评价)
作者: 作者: [美]贝蒂·伊娣(Betty J·Eadie)
出版社: 希代书版集团
出版年: 1992
回复
45
来自:豆瓣读书
8.1 (821人评价)
作者: Raymond A.Moody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年: 2007-5
评语:平静安详、噪声、脱体经验、黑暗通道、光,雷蒙德·穆迪博士虽然不能确认濒死体验的科学性或者宗教性,但是,起码,让我们知道:死亡——并不是如想象中那么恐惧痛苦。
回复
46
来自:豆瓣读书
8.2 (80人评价)
作者: 希瑞尔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0
回复
47
来自:豆瓣读书
7.4 (48人评价)
作者: 陈平原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5-5
回复
48
来自:豆瓣读书
(5人评价)
作者: 郑晓江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1
回复
49
来自:豆瓣读书
8.7 (668人评价)
作者: [法国] 让·波德里亚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06-4
回复
50
来自:豆瓣读书
8.3 (21人评价)
作者: 靳凤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
回复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最新留言  · · · · · ·  ( 全部 )

朴一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