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爱看这些
来自:豆瓣日记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在小红书上刷到一个帖子,网友抱怨国内商品房的户型设计不合理,不论房子面积大小,厨房都太小,储藏空间不够,餐厅没用等等。获得了广泛网友的认同。 这个帖子被另一个网友转载,该网友尤其对厨房太小这点感同身受,并很敏锐地点出了厨房面积小而客厅面积过大,这种设计倾向背后的观念上的原因:对家务劳动者(一般情况下是女人)的不尊重。顺带也提出橱柜高度太矮的问题,一般为80公分,这默认了家里的家务劳动者是身高155-160左右的女性。同样,该帖的点赞和回复都达到了上千。 下面是一些网友的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李敖写《老年人与棒子》的时候26岁,与今年的我同岁。中间隔着60年的跨度,时空转换,老年人依旧傲慢而自恋,只是“接棒”论成了“后浪”论。距我初读这篇文章已经10年过去了,今天才真正体会到他当年的恶心与不屑。 “后浪”的话题出现后,群岛组织了一个“后浪时代的建筑师”的线上讨论。找了几个所谓的老中青三代建筑师代表,来讨论当今青年建筑师的问题。然而会议是被老年人主持的。且老年人意欲强势主导话题。从讨论开始前的介绍环节中,就强行为所有人戴上代际标签,通过反问大家:你觉得你是哪一代?试图让嘉宾服从自己的叙事逻辑。在大家提出不分代或不愿意将自己分代之后。主持人依旧不依不挠,甚至粗暴打断,认为这是在用“话语”给自己找借口。继而开始忆往昔峥嵘岁月,叹今朝青年萎靡不振。总之是一句话,今天的年轻人真呀么真垃圾。 其实所谓老年并不一定是年龄大。特别是对于建筑师而言,五六十岁算是壮年。在场嘉宾就有老而不觉老,也就...
来自:豆瓣日记
毕业很多年了。其实回想在同济的时光,觉得遇到的好老师还是大多数。由于自己资质平平,所以一直也没有机会接触到那些比较大牌的老师,不管是实验班还是参数化。但是远远地围观,通过身边同学的了解,受到他们的影响是肯定的。 我个人比较喜欢而且真正受教的还是那些温和朴实的,讲话比较具体的老师。像毕设的强老师和泳老师,就一直很感念他们。其余的像章明老师,庄宇老师,许凯老师等等,都是认真看方案跟你讨论帮你改图的。醒了老师就更不用说了。特别恶心的老师也有,共同特点是,不做具体指导,以骂人摧毁学生的自尊心来体现自己的高明。 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一种钝感,说得直白点就是比较笨。非常高明的老师说的东西我领悟不到,然后非常低级的辱骂我本能地排斥。所以遇到这样的老师,最后设计都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自我安慰就是所有的教育其实最终都是自我教育吧! 自我教育比较难的一个点就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所受到影响。好的老师,稳定有效的...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Bollo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
- 迈向美食博主的第一个豆列 (1人关注)
- 西班牙的城市与建筑 (432人关注)
- Almacén
- 中国的城市与建筑 (2人关注)
- 激情評論 (18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