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未来的小祖宗
来自:豆瓣日记
在乡下,除了考试,学生们几乎都没有任何几乎去学习英语。以至于不少初中生来到依然会跟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学英语有什么用?当然可以讲出很多道理,但是对他们来讲,那些都太遥远了,所以从大概3年前我发现了一个交换学语言的软件,我就开始尝试带着学生用起来。 这个软件的逻辑是,比如我们母语是中文,我们想学英文,就会匹配到母语是英语,想学中文的人,大家一起搭档学习互相练习对方的语言。软件只能够匹配到这样的人,但怎么去练习,得双方商议决定。 我第一次带着初中生练习是2019年暑假,我试着视频连线老外,学生...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文:柴柴可夫斯基 “我翻阅着你寄来的信件,逐一回复你——皮驰思真贴心,为你办了一场派对;听到斯坦利看起来神采奕奕,我很高兴;遗憾的是,安德鲁惹你厌烦了。真好,你跟那个万人迷烘焙师鲍勃约会了。鲍勃·哈斯好相处吗?你接下来的一封信寄自埃克塞特。 很遗憾...
来自:豆瓣广播
第一次在教育小孩的问题上碰了壁,跪求支招。儿子六岁半,小学一年级,今天跟我说有个女生很爱跟他玩,今天还拉他去女厕所,但他没去。我听了吓一跳,很严肃的跟他说:男生一定不能对女生做的事,一是去女厕所,二是掀女生裙子,三是去摸去抱女生。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事。他说:有多严重,我说:会被开除。他又问我:那女生做这些事会不会开除。我说:我不知道。然后他就气哭了,他不懂为什么男女不一样。我说因为男生和女生不一样,有些事男的做了后果就是更严重,男生就是要比女生做的更多,更好,更严格,以后才能成为更好的人。我不知道要再怎么继续跟他解释男女不同的问题(不是生理上的,生理上的他知道,而是社会性,行为规范上的)。他今天似乎是第一次在性别问题上受到了观念上冲击,半天没想通,我也不知道要如何进一步对一个六岁的小孩继续解释,是不是我的态度太严肃了,吓到他了?
来自:豆瓣日记
时不时会发现一两个能言善辩的东北幼儿,简直是刚学会说话就能激情对线。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家人在考她数数,数到13,就忘了。家长说:“我刚教的!”她蔫儿巴又坦荡地回应“我刚忘的。” 还有一个小孩,丢了什么东西在那哭,家长说,“哭有什么用,别哭啦!”小孩说:“可是笑也没有用啊!” 这样的小孩很给我启发,就是,可以看到一个人没有被世界损坏的样子。 我很好奇他们是怎么长成那个样子的?怎么这样大胆、敏捷,有那样流畅的直觉,充足的主体意识。我观察东北这个地方有一种碎嘴子氛围。东北人(没有地图夸的意思)的嘴非常碎(没有说每个人都是的意思)。比如小孩翻个白眼,蹬个腿儿,旁边大人就会马上给一个反应: “唷!不乐意啦?” “呀!真带劲!怎么这么会招手呢!” “想吃冰棍儿?我看你像个冰棍儿。” 他们不吝于说话,会不断地给别人反应,甚至对方还没有行动就通过预判反应了。 我又要大放厥词了。我认为,权力是一种神秘的气氛...
来自:豆瓣小组
今天带儿子在小区里玩,他骑自行车从一栋楼后面绕出来之后,有点恐惧地告诉我,“妈妈,刚刚那边有个没穿衣服的叔叔,抓了一下我的胳膊。”我当即问儿子,有没有弄痛他,抓了多久,有没有碰他别的地方,他说就抓了一下就放开了,也不痛,也没有碰别的地方。我告诉儿子:“那个叔叔可能是把你认错了,以为是他认识的小朋友。这样,妈妈带你去找他,问清楚好不好?”
于是我带着儿子找到他,冷静而客气地问他:“你好...
来自:豆瓣广播
我上大学期间,有一个老师,也是高校青椒,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吧。
他有一次跟我们闲聊,说他的孩子三岁多,被惯坏了,吃炸鸡柳只知道自己吃,不跟大人分享。后来他买了好多鸡柳,先递到孩子面前,孩子用竹签插着鸡柳就开吃。然后他把鸡柳拿开,问孩子:“鸡柳该先给谁吃?”
“宝宝吃。”
他就不给孩子吃。
直到孩子说出:“先给爸爸妈妈吃。”他才让孩子开始吃。
他很为自己立家规自豪。
我当时就问他:“你是不是山东人?”
得知他确实是山东人之后,我们双方都有点尴尬,我也忘了最后怎么转移话题的。
这种爹系对话,在我爸家随处可见。
我不是说爹妈非要让孩子先吃才叫爱孩子。而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目的是和孩子分享食物,完全可以采用没有压迫感的方式来跟孩子沟通,而不是抬出“辈分”来,用辈分将资源分配的优先级正义化,辈分高的人压迫辈分低的人,树立权威。
我有好吃的想分给孩子吃,我娃有好吃的自然也想着我。她自己挖一碗冰激凌之后还专门问问我今天是不是在减肥?想不想吃冰激凌。
我觉得这是亲情自然的流动,这也是对等的亲子关系。
我爸家的人心中对亲情也有盼望,但是他们习惯了用辈分来压迫别人表达情感。
即使是分享食物这么寻常的愿望,我爸肯定不会坦然对我娃说:“外公看你吃的有点馋,你愿不愿意分给我一些?”他肯定会用斥责的方式:“你光顾着自己吃,不惦记别人!”
多数人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他在说出爹系话语时候肯定也没仔细考量过。他习惯在爹系语境中生存,自然pick up爹系话语风格。让他放下身段和孩子平等对话他会因为失去权威感到恐慌。
鲁文化中,辈分是个很重要的身份标签。以前有网友说鲁文化本质是官本位思想。要是我说,我更愿意将其定性为基于农耕经济的家长集权制。
农耕文化沉淀在齐鲁大地上。
在农耕经济中,辈分越高的人,掌控的经济资源越多,社会资源也更多。这和土地天生属性有关。
辈分,这种社会地位,在社会学中被称作“先赋地位”(Ascribed status)。它是随着年纪性别婚姻关系确定的地位。它不是靠个人努力得来的。
农耕经济中,男性天生在农耕活动中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生产经验随着年龄增长积累,所以年长男性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因为土地资源这唯一的生产资料最终集中在家族中最年长的男性手中,所以他掌握家族经济资源的同时,拥有对子孙后代的教导权、惩戒权。
鲁国人的社交礼仪都充分体现权力崇拜,比如过年小孩给长辈磕头,在称呼时非常强调社会关系、辈分。什么叔伯姑嫂一定要分清楚。
我和我家蜀国亲戚二姨小姨在一起玩都互相直呼其名。我爸当时觉得我大逆不道。他甚至问我二姨小姨我这么没礼貌她们为啥不打我。我二姨小姨觉得他太可笑了,名字就是让人叫的。凭什么因为别人叫了名字而打人呢?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鲁国人原本肩负的传统成为全网嘲笑的立足点?最终结论就是,农耕经济下建立的人伦不再适应当代商业社会扁平的人伦互动模式,甚至农耕社会的互动伦理成为商业发展的阻力。(具体这点我会在将来展开。我爹曾经有过一段创业的故事,真是坑人)#我爹这个山东人#
来自:豆瓣日记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要授权豆邮联系。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到现在为止,科技还没发展到能让人类充电续命的程度,人类也没进化到可以光合作用自给自足。所以吃饭这个刚需必须得解决。 吃外卖,贵,重油重盐,没有新鲜出锅的好吃,不用做饭,但是得处理塑料餐盒。 下馆子,更贵,重油重盐,不用收拾不用洗碗。 自己下厨,便宜,油盐可控,产生的垃圾少,但是得投入劳动力。 所以,怎么吃饭,没有明显最优解,以上都是甘蔗没有两头甜的选择。 这次专门讲我统筹规划吃饭这件事的方法,不讲具体怎么做饭。 正因为我...
来自:豆瓣电影
导演: Jamie Whitney
主演: Devan Cohen / Deanne Degruijter / Christian Distefano
类型: 儿童 / 科幻 / 动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2013
主演: Devan Cohen / Deanne Degruijter / Christian Distefano
类型: 儿童 / 科幻 / 动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2013
来自:豆瓣广播
养孩子的几个点:1,如果在2-6岁,6-10岁期间太忙缺少相处没有建立亲密关系和信任,那么青春期必定会疏远家里坚决不听话无法沟通。2,养孩子的重点不是成绩,而是有没有一起交往相处的乐趣,共同的兴趣陪伴。3,童年期没有阅读和长篇大论表达的家庭,孩子没出息是个大概率事件。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最近,那英发起“不焦虑妈妈”倡议的话题成为了热搜,在三八女神节之际,这确实是值得倡议的。当一个女孩升级为妈妈,从屎尿屁到走路,从ABC到升学,无时不刻为孩子的事情焦虑。当妈后才知道,四脚吞金兽有多让人焦虑。 朋友家孩子小雯性格相对内向,前两天,小雯的...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