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原文摘录

  •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查看原文)
    苏芒 6回复 8赞 2012-07-26 12:40:59
    —— 引自章节:里仁第四(上)
  •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查看原文)
    苏芒 6回复 8赞 2012-07-26 12:40:59
    —— 引自章节:里仁第四(上)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查看原文)
    苏芒 6回复 8赞 2012-07-26 12:40:59
    —— 引自章节:里仁第四(上)
  •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查看原文)
    苏芒 6回复 8赞 2012-07-26 12:40:59
    —— 引自章节:里仁第四(上)
  •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查看原文)
    苏芒 6回复 8赞 2012-07-26 12:40:59
    —— 引自章节:里仁第四(上)
  • “对于有仁德的人, 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 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 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就可以说是仁了。”恭敬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厚就能获得众人拥护,信实就会使别人为你效力,勤敏就会取得成功,慈惠就足以役使别人。 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以保持好的品德的。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乡人都喜欢他,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不如乡人中的好人喜欢他,乡人中的坏人厌恶他。” (查看原文)
    Sep.繁星 8赞 2016-06-01 22:17:39
    —— 引自章节:仁德 学习
  •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孔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孔子说,“反省自身不会因为有错而感到悔恨,那忧愁什么,惧怕什么呢?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时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查看原文)
    Sep.繁星 8赞 2016-06-01 22:17:39
    —— 引自章节:仁德 学习
  • 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齐易也,宁戚。 (查看原文)
    Ball 3赞 2012-04-22 09:40:54
    —— 引自章节:八佾篇,里仁篇
  •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查看原文)
    Ball 3赞 2012-04-22 09:40:54
    —— 引自章节:八佾篇,里仁篇
  •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查看原文)
    Ball 3赞 2012-04-22 09:40:54
    —— 引自章节:八佾篇,里仁篇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查看原文)
    Ball 3赞 2012-04-22 09:40:54
    —— 引自章节:八佾篇,里仁篇
  • 不患己莫知,求可为知也。 (查看原文)
    Ball 3赞 2012-04-22 09:40:54
    —— 引自章节:八佾篇,里仁篇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查看原文)
    Ball 3赞 2012-04-22 09:40:54
    —— 引自章节:八佾篇,里仁篇
  • 事父母几谏。 (查看原文)
    Ball 3赞 2012-04-22 09:40:54
    —— 引自章节:八佾篇,里仁篇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查看原文)
    Ball 3赞 2012-04-22 09:40:54
    —— 引自章节:八佾篇,里仁篇
  • 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查看原文)
    Ball 3赞 2012-04-22 09:40:54
    —— 引自章节:八佾篇,里仁篇
  • 先实践所要说的话,然后再把话说出来。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盲目。 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欢,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查看原文)
    Sep.繁星 3赞 2016-06-01 17:05:42
    —— 引自章节:谨言慎行、识人、礼制、谋事
  •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做事时的心情。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隐藏得了什么呢? 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现在我对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察觉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子张问:“士怎么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观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已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孔子说:“如果有周公旦那样的才能和美质,假如骄傲而且吝啬,其他的优点也就不值得看了。 不识别语言,就不能识别人。 (查看原文)
    Sep.繁星 3赞 2016-06-01 17:05:42
    —— 引自章节:谨言慎行、识人、礼制、谋事
  • (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这样不合礼制的事他都容忍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容忍呢? 礼的本质,就礼而言,与其奢侈,宁可俭省;就丧礼说,与其铺张,宁可悲伤。 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侍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六种品德的弊病:爱好仁德却不喜欢学习,它的流弊是愚蠢;爱好聪明却不喜欢学习,它的流弊是放荡没有根基;爱好诚实却不喜欢学习,它的流弊是抱守小信而败坏事情;爱好直率却不喜欢学习,它的流弊是尖刻伤人;爱好勇敢却不喜欢学习,它的流弊是导致混乱;爱好刚强却不喜欢学习,它的流弊是狂妄自大。 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愤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 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变:远看他,庄重矜持;贴近他,温和可亲,听他讲话,又很严肃。 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 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回... (查看原文)
    Sep.繁星 3赞 2016-06-01 17:05:42
    —— 引自章节:谨言慎行、识人、礼制、谋事
  • 有大德的人必会承受天命。 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靶子,要回过头来寻找自身技艺问题。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求的是做的事情能够让人了解。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盘,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么去做呢?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治,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规定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心地侍奉君主。 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怎样知道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 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 (查看原文)
    Sep.繁星 3赞 2016-06-01 17:05:42
    —— 引自章节:谨言慎行、识人、礼制、谋事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60 61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