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风云》的原文摘录

  • 你真的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时,小鸡才会承认你比他大。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 (查看原文)
    和风woods 1赞 2012-06-07 16:12:14
    —— 引自第241页
  • 让自己的利益、尊严和身家性命时刻处在风险之中,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它促使一个人坚强、挺拔和斗志昂扬,并且真正理解,要保持一种既崇高又有实效的道德水准,是多么艰难! (查看原文)
    skyxqc 2011-01-31 20:09:53
    —— 引自第99页
  • 这事过去已有18年了,公司时过境迁,可这两人的毛病竟是不能痊愈—只要深夜电话铃响,李勤立刻心跳加速,柳传志定是彻夜难眠。 (查看原文)
    skyxqc 2011-01-31 20:21:48
    —— 引自第58页
  • 18岁的柳传志开始学习妥协,学习涵养,学习很专注地倾听别人说话,学习克制自己的欲望,学习掩盖自己的情感,学习绵里藏针的境界和技术,学习和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也学习用极大的热情去做那些自己讨厌的事。 (查看原文)
    skyxqc 1回复 2011-01-31 20:24:12
    —— 引自第9页
  • 在1998年的这个春天,很少有人停下来思考新总理这些话背后的含义,但他们有一个直觉是对的:中南海北院在李鹏治下度过十年之后,又一个革新政府开张了。朱镕基召见柳传志,希望他能谈谈中国企业的问题。柳传志不客气地谈道,国家的政策和制度不断变化,这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今天我们回过头看走过的路,会有高兴甚至自豪的感觉,而回忆当年面对风险的时候,每一次都是战战兢兢,甚至吓出大病。”柳传志对总理说,“在我们所冒的风险中有两类,一类是商业风险,一类是政策风险。在中国,不管是多好的人,只要你想办成企业,政策风险是非冒不可的。”企业经理遇到的“政策风险”,就像政府总理遇到“地雷阵”。 朱镕基希望知道“政策风险”是怎么回事。柳传志于是告诉他,当年中央政府心血来潮征收高额奖金税,自己如何偷逃税款又如何被处罚,事隔数月,政府便把这个税给取消了。 (查看原文)
    k-pax 2011-06-13 21:55:52
    —— 引自第267页
  • 很多事情本身没有错不错的,就是看你的时间、地点、分寸,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有些事情摆在这个环境下是好事,摆在那个环境下就很糟。 你一定要把环境想清楚。(略) 我原来有一个误区:我如果不那样做,就不是我了。后来再想想,才觉得情况不是这样,其实你不需要改变你的性格,你只是要把环境分析的清楚一点,把事看得更明白,就有可能不至于把事情搞糟。 (以上的“我”均为孙宏斌) 在三年十个月的牢狱生活里,孙宏斌天天在想这件事,现在有机会与柳传志见面,忍不住娓娓道出,听上去像是道歉,又像倾诉。在一般人眼里,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场面。这两个人,一个才三十出头,一个已年过五十,曾经互相信赖,又分道扬镳。一个曾经为所欲为因而陷公司于危急之中,另一个毫不容情地将其递交法律审批。按照常情,这两个人即使不是反目成仇,也一定会白眼相向,但是只不过在一顿饭间,便已化干戈为玉帛,表面孙宏斌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柳传志一样拥有大智大勇。十年之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两个目标:开创顺驰公司并且成为京津地区房地产业的佼佼者;让法院撤销原判,宣布他的“罪行”可以免于刑事追究。其中这第一个目标,他在1994年3月与柳传志相见的时候,即已和盘托出。他说他想做房地产生意,还说他希望自己能站起来,把今后的路走好,所以想了结过去,重新开始。柳传志望着面前这个青年,觉得他“能在监狱里面挺过来,还能反思自己积极向上,很不简单”,不禁大起恻隐之心。 他说了一句话让孙宏斌当场振作起来,而且毕生难忘: “你可以对别人说,柳传志是你的朋友” (查看原文)
    k-pax 2011-06-13 23:43:07
    —— 引自第167页
  • 经过十年飞速发展,中国的微机拥有量已经超过一千万台, 但要说到国内的制造商,还没有哪一家达到了一百万台的水平。一想到这里,品牌推广部经理乔健立即激动起来。“我们要把这台电脑塑造成中华民族信息产业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她说,“赋予它神圣的色彩。” 广告策划人员立即着手制定计划。既然是“丰碑”,那就最好把他树立在中南海里,所以他们的第一个念头是“把第一百万台电脑献给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江泽民”。此后三个星期,他们竭尽全力,满怀激情,希望梦想能够变成现实。公司请中国科学院方面出面为他们打通联系,立即得到院长路甬祥和副院长严义埙的支持。严认定“此事意义较大”,明知国务院刚刚下发文件,领导干部一般不参加事务活动,还是希望能够“作为特例”请示中南海。于是柳传志给江泽民写信,热切表达愿望,路甬祥又给中央办公厅曾庆红写信,柳传志满心喜悦的回到家里,以为好消息不日可来。 (查看原文)
    k-pax 2011-06-16 13:37:40
    —— 引自第274页
  • 直到80年代初期,奖金制度卷土重来,让中国人的实际收入出现差距。奖金数额在开始的时候很少,获得者也是战战兢兢。比如联想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夕,也即1985年1月,发给二十位员工每人三十元现金和一袋冻鸡腿,还相互关照不要声张,以免被别人知道引发事端。这大致反映了那时候人们对于奖金的心态。 此后几年奖金迅速增加,差别也在扩大,即使是同一机构之中,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收入。在经过柳传志批准的“公司经营奖金情况统计表”上,我们可以看到1989年员工提取奖金比例为“纯利X20%",其具体情况如下: 纯利润:一千六百八十万元 应提取奖励基金:三百六十万元 预计发放奖金数:一百七十万零六千二百元 人均奖金:五千四百九十二点四一元 这比1988年的三千二百三十五元大大提高,较之四年前的“三十元和一袋鸡腿”更是天壤之别。这件事情的本质是,让企业拥有了分配自己利润的权力,导致员工收入的浮动和隐蔽的部分渐渐扩张,已两倍于政府制度下的工资。毫无疑问,这是对传统利益格局的一个挑战,也让奖金成为当日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在政府工资制度和自由奖金制度构成的这架利益天平之上,轻重贵贱已经完全颠倒过来。没有人会把奖金额写在“工资条”上,所以奖金几乎都隐蔽在暗处而为政府不能控制,甚至完全游离在国家的金融体系之外,这是任何一种健康的经济循环体系所无法接受的。那些仍旧在传统体制下生活的人感到不平,由此引发政府的反击也就不可避免。而反击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课以重税。 在与“奖金税”的对抗中,柳传志落于下风。他是属于那种斗智不斗勇的人,明白这世道的许多事情并不在于一时一事的秉公周正,而在于维系大局的平衡,所以既然不能“智取”,那就认罚。 (查看原文)
    k-pax 2011-06-16 14:12:51
    —— 引自第98页
  • 柳(传志)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是支持杨元庆的,比如不惜一切代价地建立分销体制,他就认为杨元庆是对的。再比如杨要求自己的属下拥有更好的收入,这一点柳传志也能答应,还转过头劝说老一代副总裁:“咱们现在只能让少数部队传皮鞋,大多数人还得穿草鞋。就是尽力支持杨元庆,因为他们要去大硬仗。”但是柳传志也希望杨能体验老一辈的苦衷,至少把库存产品造成的“烂账”兜起来,毫无疑问,这是维护公司利益的最佳选择,而且符合常情。(略) 杨是那种认死理的人,信奉公正的原则,而且没有一点弹性。他的部下都说他“眼睛里揉不进一粒沙子”,只要他认为有道理的事情,就坚定不移,即使遇到天大的阻力也不肯妥协,可是这样一来,就把自己和周围的关系搞得非常紧张。旧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新的冲突又来了,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激烈。(略) 说老实话,柳传志喜欢杨元庆的秉性,包括他的优点也包括他的缺点。联想公司这一老一新两个统帅,在很多地方都很想像:坚定,执著,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充满激情,常怀民族大义,又把公司的利益当做身家性命。如果说这两个人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年轻的杨怀庆刚性十足,没有一点弹性,从来不会想到,一种优秀品质如果被推向极端也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而柳传志确是一个“妥协的大师”。。。。他在顽强地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时,也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那些他不能改变的东西。然而还有最重要的,他有足够的智慧去分清楚什么是自己能够改变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改变的。 柳传志本人并不喜欢“妥协”这个词。又一次他和朋友谈起这个话题,说这两个字多了一些消极成分,而且常常迫使自己去做一些违心之事。事实上,他在员工面前更喜欢这样表达他的想法:“你想到墙的那边去,就一定要把墙打一个洞,人是过去了,可是墙被打破了。你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沿着墙走一遍,找到门,从门里进去?” 柳传志又一次接受美国《财富》杂志的访问,承认他在企业管理上之用了百分之三十的经历,... (查看原文)
    k-pax 2011-06-16 15:31:40
    —— 引自第224页
  • 就像早期的联想必须学习如何对付屈辱、艰辛和失败一样,现在他们必须学习如何应对辉煌和成功。公司盲目的根源不在于执政者的年龄与经验,更多的是人性本身的弱点。激进、执着、急于扩大战果的新一代决策者,试图把联想微机的震撼性成功移植到每一个领域。可惜的是,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常常比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还要难,越是伟大的人越是如此。 (查看原文)
    k-pax 2011-06-19 16:13:31
    —— 引自第344页
  • 就在郭为被手机生意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杨元庆意识到,他不得不放弃那个凝聚了无数心血、梦想、荣耀的联想商标。问题早就存在:联想的英文标识,“Legend——传奇”实在太好,在不少国家早被人家使用,以致它在国境之外的许多地方都不能注册。(略) “既然好词都被人家用了,那就自己造一个好了。”她(李岚,形象推广部负责任)断然的说。 此后一段时间,她(李岚)开始和同伴们造词。公司以往的广告词都是你一言我一语地凑起来的。就像李岚说的,“一点点接近,一点点加温,像煲汤似地。我们的行话叫'煲出来的'”。这一锅汤看来并不难煲,他们抽取了“Legend"中的前两个字母,再找出"novo"作为后缀,组成一个陌生而又新颖的单词“Lenovo”。 “它就是一个创造出来的字,”她对自己的老板解释说。"novo"是拉丁语的一个词根,它的意思是“创新”。杨元庆认为这样就可以把“创新的联想”当做新标识的内涵。(略) 2003年4月28日,覆盖全国十四年之久的"Legend"全都换成了"Lenovo联想",那个外方内圆如磁盘的图案也不见了。 (查看原文)
    k-pax 2011-06-19 16:20:53
    —— 引自第352页
  • 大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是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地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 (查看原文)
    k-pax 2011-06-19 16:35:30
    —— 引自第34页
  • 他(柳传志)已经洞察自己的短处:在科学的领域里缺少专注和激情,也没有一鸣惊人的才干,比起计算机所里的许多人,比如倪光南和陈大有,要差许多。但是他明白自己又个长处与众不同,“有的人像一颗珍珠,”他有一次对朋友说,“有的人不是珍珠,不能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但他是一条线,能把珍珠串起来,做出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来。”他已经四十岁了,不可能再改变自己,但他深知自己的价值所在:“我想我就是那条线。” (查看原文)
    k-pax 2011-06-19 16:37:34
    —— 引自第34页
  • 父母两人一起和他谈话,在他的一生中,这是唯一的一次。父亲对儿子说:“不论你将来做多么了不起的事,还是做多么平凡的事,只要是一个正直的人,就是我的好儿子。” (查看原文)
    和风woods 2012-05-30 09:25:40
    —— 引自第8页
  • 18岁的柳传志开始学习妥协,学习涵养,学习很专注地倾听别人说话,学习克制自己的欲望,学习掩盖自己的情感,学习绵里藏针的境界和技术,学习和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也学习用极大的热情去做那些自己讨厌的事。他下定决心“苦练工农感情”,其中一个重要行动就是,在寒假里背着粪桶沿街行走,挨家挨户去掏粪。 (查看原文)
    和风woods 2012-05-30 09:29:49
    —— 引自第9页
  • 有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明白了一点什么:原来时间不过有两种人,一种人把事情看得很明白,就是要往心里钻,认为这是机会,可以从中得到一点什么;还有一种是没看明白,稀里糊涂就投身进去。 (查看原文)
    和风woods 2012-05-30 09:35:04
    —— 引自第9页
  • 他对朋友说:“这个国家,我算看明白了。”然后长叹一声,说起鲁迅文章里写到的那群生活在铁屋子里的人:“空气稀薄,大家都睡着。你最先醒了,感到窒息,有一种临死前的恐惧,却发现四围都是铁壁,捶打不开。” (查看原文)
    和风woods 2012-05-30 09:40:54
    —— 引自第13页
  • 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柳开始信奉“又要做点事,又要保护自己”。再过几年他创办联想公司之后,这信念就发展成一句格言:“不做改革的牺牲者。” (查看原文)
    和风woods 2012-05-30 10:02:42
    —— 引自第13页
  • 开拓市场就像是空军轰炸,推销产品就像步兵突进。你必须先打出一个市场。一种需求,然后让大家来认识你的品质。 (查看原文)
    和风woods 2012-06-07 15:27:11
    —— 引自第222页
  • 他是那种一旦下定决心变义无反顾的人,将所以后来用很大的精力向公司解释他的转变。(技术跟贸易孰轻孰重的问题) (查看原文)
    和风woods 2012-06-07 15:55:25
    —— 引自第232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