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川的广播

蓟川 说:
2022-10-01 00:28:31 上海

病房里很多病人在药物治疗之外我都感觉到很需要心理治疗(不是一般的心理咨询),可是即便在全国top2的精神科医院里心理治疗资源也是稀缺得很,大部分病房里没有常驻的心理治疗师,门诊的心理治疗要排到半年以后,如果说精神科医生在国内已经很稀缺,那心理治疗师估计就是凤毛麟角,很多问题,培养体系不完善,国内开设相关硕士学位的就那么几家,毕业后培训也没建立起来(不像医生规培),实习机会也少,由于心理治疗必须在医院注册,而医院的心理治疗师岗又很少,所以很多学生毕业后也都流失没做心理治疗,即便进了医院考上治疗师证,很多年轻的治疗师也无法耐得住现在医疗行业的低收入现状,选择离开体制,于是医院里的治疗师就更少,即便在医院里继续做治疗,那很多时候也是更喜欢焦虑抑郁的来访,重性精神障碍(分裂症、双相)、人格障碍这种就不太招人喜欢,因为拿着一样的工资,那何必要挑难的做呢,所以就导致心理治疗的服务可及性在国内很低,而且技术引入也滞后,因为市场小(相比10亿人的心理咨询市场,精神障碍再多,也就2亿人,重性精神障碍再多,也就1000多万人,那也是市场小的),出版业要引入相关专著也难(但其实相比10亿人的隐性需求,1000万人的需求却是实打实摆在面前的,由此市场未必比心理咨询小,但可能因为心理咨询师相比治疗师多太多,所以心理治疗专著的读者量可能确实小),种种原因也都导致心理治疗在国内的发展非常滞后,但反过来这也是契机,我觉得还是要鼓励更多有志向的朋友能投身心理治疗,但如何对心理治疗会感兴趣呢,如果与精神障碍这个群体缺乏情感上或人生体验上的联结的话?说到最后,如果精神障碍本身得不到关注,那要让中学生大学生会对心理治疗这个更小的圈子感兴趣也会很难,所以还是离不开更大的精神卫生倡导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