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高效能人&效率极低人群之七大习惯)
高效能人的七大习惯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不仅能消极选择反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厌或具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有天壤之别,尤其再配合聪明才智,差距就更远了。想要生命的产能与产出平衡,进而追求圆满人生,主动精神实在不可缺少。
任何团体,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及家庭,都可以汇集各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对环境主动出击,以达成群体的共同目标,建立积极主动的企业文化。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有效的个人管理可分为四个步骤:
确定角色——写下个人认为重要的角色。假若以往不曾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就把这时闪过脑际的角色逐一写下。
选择目标——为每个角色确定未来一周欲达成的2至3个重要成果。
安排进度——根据上面所列目标,安排未来7天的行程。
逐日调整——每天早晨依据行事历,安排一天的大小事务。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做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利人利己可使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及共蒙其利。要达到互利的境界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及与人为善的胸襟,尤其与损人利己者相处更得这样。培养这方面的修养,少不了过人的见地、积极主动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作为基础。
想达到利人利己,须从自身的“品德”着手,建立起互利“关系”,进而获得两全其美的“协议”。协议则有赖合理的“制度”配合,经由正确的“流程”来完成。
习惯五: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则
若要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同理心倾听的出发点是为了理解而非为了回应,也就是透过言谈明了一个人的观念、感受与内在世界。同理心和同情有些差别,同情掺杂了价值判断与认同。有时人际关系的确需要多一份同情,但却易养成对方的依赖心。同理心也不代表赞同,而是指深入了解对方的感情与理智世界。
同理心倾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一成通过语言来进行,三成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六成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同理心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统合综效的观念源自一种自然现象: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有些不同种的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互相缠绕,土质因而改善,植物也比单独生长时更为茂盛。两块木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个别承受力的总和,两种药物并用的疗效也可能大于分开使用之和。这说明1+1等于3,甚至更多。
创造性合作不仅对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对个人也十分重要。凡擅长语言、逻辑,即左脑较为发达的人终会发现,有些需要创造力来解决的问题,理性是无能为力的。惟有运用久已闲置的右脑,使右脑主司的直觉与创造力与左脑相配合,共同运作,才能解决更多的难题。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他人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假使看到一名伐木工人,为了砍一棵树已辛苦工作了5个小时,筋疲力竭却进展有限,你当然会建议他:“为什么不暂停几分钟,把锯子磨得更锋利?”
在这里我必须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观念,习惯七的主旨就是磨练自己,从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等四个方面,增进个人产能,累积其他修养的本钱。这种修养功夫完全得靠自己,旁人无法越俎代庖,它属于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上述七个习惯之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愈是积极主动,就愈能掌握人生方向,有效管理人生。能够不断砥砺自己的人,方懂得如何了解别人,寻求圆满的解决之道。同理,一个人愈独立,就愈善于与人相处。磨练自己,则可以提升前六个习惯的境界。
如果我们每日坚持由内而外的修身功夫,就一定会带来成果。在播种、除草、培植幼苗的过程中,定能感受到成长的激动,并最终尝到和谐圆满生活结出的鲜美硕果。
通过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正确的原则上,在办事和增强办事能力之间平衡,我们就能获得能力,创造圆满平静的生活。
效率极低人群之七大习惯
By Henrik Edberg
与通常所列举的应该培养的有益习惯不同,本文在此举出的是我们最好避免的7种习惯。
就像寻找对你有益的习惯一样,寻找妨碍你的习惯同样重要。这7种习惯中大多数都可能会轻易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你难以察觉它的存在(或者它如何影响到你)。我曾经略微尝试了这些习惯,结果毫无疑问,那些重要的事情没有几个可以完成。同时我也要添加说明的是,这只是在生活中你可能形成的影响效率的主要的7个习惯,我很确定绝不仅仅是这些。
1、缺席。
也许你曾经听过伍迪·艾伦所说的这句话:
“百分之八十的成功来自于出席。”
更多的出席——这是在生活中你可以保证更多成功所做的最大也是最简单的事情之一,无论是在你的社交生活中,你的事业上还是你的健康方面。如果你想要改善你的健康状况,一个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事情就是在每次你该出席时出现在健身房里。
也许天气会不好,也许你会不想出门,也许你有一大堆其他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即使你在积极性不高时仍然继续出现在健身房里,那将比你呆在家里的沙发上放松要有效的多。
我想这个也可以推及到生活的其他领域。如果你每天都坚持写作或绘画,你就会快速的得到提高。如果你更多的出门你就可以遇到更多的新朋友。如果你参加更多的约会,你遇到心上人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仅仅只是更多出席就会使你的生活大大不同。而缺席却会使你毫无收获。
2、拖拖拉拉。
为了简化,我将最喜欢的3种摆脱拖拉情况的方法列举如下:
-吞食青蛙。也就是说在一天的最开始就完成那些最艰难最重要的工作。早上良好的开始会让你一天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积极的动力。这通常会使你这一天都十分高效。
-你如何吃掉一头大象呢?不要打算一口吃成胖子,这会使你感到过多负担以至于产生拖延的念头。把一项工作分为若干可付诸于行动的小步骤,然后仅仅关注第一步直到把它完成,接下来再继续下一步。
-说服自己。我发现这种向导型调整十分有效。就在我花了20分钟躺在床上反复默念在这几天里我都十分高效之后,我就不再会陷入拖拉的情况或者浏览1至5个我喜爱的网站寻找更新信息的必要。
3、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除了拖拖拉拉以外,你最容易陷入的不良习惯之一就是忙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之中。
为了提高效率你也许需要某种时间管理方法。它可能会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情,比如在一天的开始使用80/20法则。80/20法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熟悉的帕累托法则认为, 80%的收获源自20%的努力。所以为求高效你应该将你精力的大部分集中在那些极少数重要的事情上。
当使用这个法则时你只需按优先顺序写下这一天你需要做的3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从头做起。即使你只能完成其中的一件事,你仍然完成了今天最重要的事情。也许你也会偏爱其他诸如GTD等方法。但是无论你如何组织工作,最关键的还是寻找那些最重要的工作,这样你就不必花费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去忙于那些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这些事情无关紧要,那么即使你快速的完成它们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4、多虑。
因为多虑而很少采取行动。陷于无穷的分析之中只会使你虚度光阴。行动之前加以思考是没有错的。做一些调查研究,制定一个计划,探究可能存在的积极以及不利因素。
但是强制性的反复思考就会成为另外一种浪费时间的做法了。在尝试之前你没有必要去从每一个角度检查每一件事情。而且你也不可以等到一个最完美的时间再去做事,因为这样的时间从来不会出现。如果你继续这样思考就只会使自己陷的越来越深,从而使采取行动变得越来越难。相反,虽然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对你有所帮助,但你现在需要做的就只是停止思考,然后去做那些你应该做的事情。
5、凡事过于消极。
当你凡事都从消极方面考虑时,你的积极性就会被大大打击。你会发现到处都是问题和错误,而这些问题是本不存在的。你抓住细节不放。如果你想要寻找一个不做某事的理由,这当然没有问题。而当你从一个消极角度看问题时,每次你都可能找出十个借口。
因此你几乎一事无成。你向任何愿意倾听的人诉苦(也许很多人并不想听),抱怨你的工作,生活和领导有多么的差劲。你的生活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已经成为一个能够自我实现的预测。
对此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了解消极方面的限度,认识到你的消极思考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写照。然后不妨尝试一些其他的角度。举例来说,你可以尝试着培养一下凡事从更为积极和乐观的角度思考的习惯,这会对你大有帮助。通过这种方式,你也许就会开始尝试这种积极性的挑战。这并不容易,然而如果你接受了这种挑战,连续7天都只从积极方面思考,你就会突然意识到你看问题的角度和想法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你对世界的理解和你所得到的成果。
6、固执己见,与世隔绝。
人们很难去承认自己的想法不是最佳选择,因此你越来越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变得闭目塞听。这会让你很难取得进步,比如说效率就会很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认真思考改变人生的可能性都会变得很难。
显然,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打开心胸。开阔视野,从他人和自己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从书籍等资源中获取知识。与任何事一样,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如前面所说,对此我的建议就是认识到你的知识领域毕竟是有限的,而你做事的方式也会存在不足。那么不妨就尝试一下新事物吧。
而我的另一条建议就是,阅读一下埃克哈特·托利的《新天地》,特别是有关Ego的章节。正如托利所建议的,如果你不再像Ego那样思考,你就会更加容易接受新思想,抛弃那些已经无用的旧思想。另外我想要补充说明的就是: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盲目追求新的信息,否则你就会成为一个沉迷于自我帮助的人。在行动中运用那些新信息和你学到的事情,然后加以尝试。
7、持续信息过剩。
信息过剩并不是说你过多的阅读,我所指的是所有输入信息的过剩。如果你让所有的信息都涌进大脑,这当然会导致难于清晰思考,因为刺激源太多了。以下就是这种习惯可能会存在的弊端:
-你所接受的一些信息也许会是消极的。媒体和周围环境会因种种原因提供一种消极的信息。如果你没有根据需要对信息加以选择,也许你就会陷入消极之中,从而影响到你的所思,所感,所为。
-这会使你急于追赶当今发生的事情,然而每时每刻都有十几件事同时发生,想要追赶上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的生活会因此充满压力。
-如果你持续被信息轰炸,并且还试图将所有信息分类,那么你将很难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得到过多的信息,就会造成某种形式上的瘫痪,一事无成。或者你会被这种习惯所困,终日急于忙碌在一些非重要的事情上。
为了可以集中精力,清晰思考并付诸行动,你就需要在吸取信息时更有选择性。当你工作时尽可能的避免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关掉电话,断开网络,关上大门。你就会不可思议的发现,当你没有每隔五分钟就被打扰一次,没有机会因浏览RSS-feeds或喜爱的网站而拖延时,居然可以完成这么多的事情。
现在并不是说我建议你们停止阅读所有的博客或报纸。但是一定要清楚哪些是你真正想要阅读的,哪些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同时你也可以查看其他开阔性信息的领域。
比如说,你没有必要陷入所有来自周围环境的消极情绪。如果周围的所有人都在拖延或者焦急的忙于各种非重要的事情时,你会很容易被这种情绪所影响。如果你有一扇心灵之门,关上它而去关注更为重要的事情,这会是个不错的主意。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不仅能消极选择反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厌或具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有天壤之别,尤其再配合聪明才智,差距就更远了。想要生命的产能与产出平衡,进而追求圆满人生,主动精神实在不可缺少。
任何团体,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及家庭,都可以汇集各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对环境主动出击,以达成群体的共同目标,建立积极主动的企业文化。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有效的个人管理可分为四个步骤:
确定角色——写下个人认为重要的角色。假若以往不曾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就把这时闪过脑际的角色逐一写下。
选择目标——为每个角色确定未来一周欲达成的2至3个重要成果。
安排进度——根据上面所列目标,安排未来7天的行程。
逐日调整——每天早晨依据行事历,安排一天的大小事务。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做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利人利己可使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及共蒙其利。要达到互利的境界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及与人为善的胸襟,尤其与损人利己者相处更得这样。培养这方面的修养,少不了过人的见地、积极主动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作为基础。
想达到利人利己,须从自身的“品德”着手,建立起互利“关系”,进而获得两全其美的“协议”。协议则有赖合理的“制度”配合,经由正确的“流程”来完成。
习惯五: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则
若要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同理心倾听的出发点是为了理解而非为了回应,也就是透过言谈明了一个人的观念、感受与内在世界。同理心和同情有些差别,同情掺杂了价值判断与认同。有时人际关系的确需要多一份同情,但却易养成对方的依赖心。同理心也不代表赞同,而是指深入了解对方的感情与理智世界。
同理心倾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一成通过语言来进行,三成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六成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同理心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统合综效的观念源自一种自然现象: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有些不同种的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互相缠绕,土质因而改善,植物也比单独生长时更为茂盛。两块木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个别承受力的总和,两种药物并用的疗效也可能大于分开使用之和。这说明1+1等于3,甚至更多。
创造性合作不仅对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对个人也十分重要。凡擅长语言、逻辑,即左脑较为发达的人终会发现,有些需要创造力来解决的问题,理性是无能为力的。惟有运用久已闲置的右脑,使右脑主司的直觉与创造力与左脑相配合,共同运作,才能解决更多的难题。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他人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假使看到一名伐木工人,为了砍一棵树已辛苦工作了5个小时,筋疲力竭却进展有限,你当然会建议他:“为什么不暂停几分钟,把锯子磨得更锋利?”
在这里我必须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观念,习惯七的主旨就是磨练自己,从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等四个方面,增进个人产能,累积其他修养的本钱。这种修养功夫完全得靠自己,旁人无法越俎代庖,它属于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上述七个习惯之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愈是积极主动,就愈能掌握人生方向,有效管理人生。能够不断砥砺自己的人,方懂得如何了解别人,寻求圆满的解决之道。同理,一个人愈独立,就愈善于与人相处。磨练自己,则可以提升前六个习惯的境界。
如果我们每日坚持由内而外的修身功夫,就一定会带来成果。在播种、除草、培植幼苗的过程中,定能感受到成长的激动,并最终尝到和谐圆满生活结出的鲜美硕果。
通过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正确的原则上,在办事和增强办事能力之间平衡,我们就能获得能力,创造圆满平静的生活。
效率极低人群之七大习惯
By Henrik Edberg
与通常所列举的应该培养的有益习惯不同,本文在此举出的是我们最好避免的7种习惯。
就像寻找对你有益的习惯一样,寻找妨碍你的习惯同样重要。这7种习惯中大多数都可能会轻易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你难以察觉它的存在(或者它如何影响到你)。我曾经略微尝试了这些习惯,结果毫无疑问,那些重要的事情没有几个可以完成。同时我也要添加说明的是,这只是在生活中你可能形成的影响效率的主要的7个习惯,我很确定绝不仅仅是这些。
1、缺席。
也许你曾经听过伍迪·艾伦所说的这句话:
“百分之八十的成功来自于出席。”
更多的出席——这是在生活中你可以保证更多成功所做的最大也是最简单的事情之一,无论是在你的社交生活中,你的事业上还是你的健康方面。如果你想要改善你的健康状况,一个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事情就是在每次你该出席时出现在健身房里。
也许天气会不好,也许你会不想出门,也许你有一大堆其他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即使你在积极性不高时仍然继续出现在健身房里,那将比你呆在家里的沙发上放松要有效的多。
我想这个也可以推及到生活的其他领域。如果你每天都坚持写作或绘画,你就会快速的得到提高。如果你更多的出门你就可以遇到更多的新朋友。如果你参加更多的约会,你遇到心上人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仅仅只是更多出席就会使你的生活大大不同。而缺席却会使你毫无收获。
2、拖拖拉拉。
为了简化,我将最喜欢的3种摆脱拖拉情况的方法列举如下:
-吞食青蛙。也就是说在一天的最开始就完成那些最艰难最重要的工作。早上良好的开始会让你一天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积极的动力。这通常会使你这一天都十分高效。
-你如何吃掉一头大象呢?不要打算一口吃成胖子,这会使你感到过多负担以至于产生拖延的念头。把一项工作分为若干可付诸于行动的小步骤,然后仅仅关注第一步直到把它完成,接下来再继续下一步。
-说服自己。我发现这种向导型调整十分有效。就在我花了20分钟躺在床上反复默念在这几天里我都十分高效之后,我就不再会陷入拖拉的情况或者浏览1至5个我喜爱的网站寻找更新信息的必要。
3、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除了拖拖拉拉以外,你最容易陷入的不良习惯之一就是忙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之中。
为了提高效率你也许需要某种时间管理方法。它可能会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情,比如在一天的开始使用80/20法则。80/20法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熟悉的帕累托法则认为, 80%的收获源自20%的努力。所以为求高效你应该将你精力的大部分集中在那些极少数重要的事情上。
当使用这个法则时你只需按优先顺序写下这一天你需要做的3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从头做起。即使你只能完成其中的一件事,你仍然完成了今天最重要的事情。也许你也会偏爱其他诸如GTD等方法。但是无论你如何组织工作,最关键的还是寻找那些最重要的工作,这样你就不必花费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去忙于那些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这些事情无关紧要,那么即使你快速的完成它们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4、多虑。
因为多虑而很少采取行动。陷于无穷的分析之中只会使你虚度光阴。行动之前加以思考是没有错的。做一些调查研究,制定一个计划,探究可能存在的积极以及不利因素。
但是强制性的反复思考就会成为另外一种浪费时间的做法了。在尝试之前你没有必要去从每一个角度检查每一件事情。而且你也不可以等到一个最完美的时间再去做事,因为这样的时间从来不会出现。如果你继续这样思考就只会使自己陷的越来越深,从而使采取行动变得越来越难。相反,虽然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对你有所帮助,但你现在需要做的就只是停止思考,然后去做那些你应该做的事情。
5、凡事过于消极。
当你凡事都从消极方面考虑时,你的积极性就会被大大打击。你会发现到处都是问题和错误,而这些问题是本不存在的。你抓住细节不放。如果你想要寻找一个不做某事的理由,这当然没有问题。而当你从一个消极角度看问题时,每次你都可能找出十个借口。
因此你几乎一事无成。你向任何愿意倾听的人诉苦(也许很多人并不想听),抱怨你的工作,生活和领导有多么的差劲。你的生活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已经成为一个能够自我实现的预测。
对此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了解消极方面的限度,认识到你的消极思考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写照。然后不妨尝试一些其他的角度。举例来说,你可以尝试着培养一下凡事从更为积极和乐观的角度思考的习惯,这会对你大有帮助。通过这种方式,你也许就会开始尝试这种积极性的挑战。这并不容易,然而如果你接受了这种挑战,连续7天都只从积极方面思考,你就会突然意识到你看问题的角度和想法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你对世界的理解和你所得到的成果。
6、固执己见,与世隔绝。
人们很难去承认自己的想法不是最佳选择,因此你越来越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变得闭目塞听。这会让你很难取得进步,比如说效率就会很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认真思考改变人生的可能性都会变得很难。
显然,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打开心胸。开阔视野,从他人和自己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从书籍等资源中获取知识。与任何事一样,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如前面所说,对此我的建议就是认识到你的知识领域毕竟是有限的,而你做事的方式也会存在不足。那么不妨就尝试一下新事物吧。
而我的另一条建议就是,阅读一下埃克哈特·托利的《新天地》,特别是有关Ego的章节。正如托利所建议的,如果你不再像Ego那样思考,你就会更加容易接受新思想,抛弃那些已经无用的旧思想。另外我想要补充说明的就是: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盲目追求新的信息,否则你就会成为一个沉迷于自我帮助的人。在行动中运用那些新信息和你学到的事情,然后加以尝试。
7、持续信息过剩。
信息过剩并不是说你过多的阅读,我所指的是所有输入信息的过剩。如果你让所有的信息都涌进大脑,这当然会导致难于清晰思考,因为刺激源太多了。以下就是这种习惯可能会存在的弊端:
-你所接受的一些信息也许会是消极的。媒体和周围环境会因种种原因提供一种消极的信息。如果你没有根据需要对信息加以选择,也许你就会陷入消极之中,从而影响到你的所思,所感,所为。
-这会使你急于追赶当今发生的事情,然而每时每刻都有十几件事同时发生,想要追赶上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的生活会因此充满压力。
-如果你持续被信息轰炸,并且还试图将所有信息分类,那么你将很难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得到过多的信息,就会造成某种形式上的瘫痪,一事无成。或者你会被这种习惯所困,终日急于忙碌在一些非重要的事情上。
为了可以集中精力,清晰思考并付诸行动,你就需要在吸取信息时更有选择性。当你工作时尽可能的避免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关掉电话,断开网络,关上大门。你就会不可思议的发现,当你没有每隔五分钟就被打扰一次,没有机会因浏览RSS-feeds或喜爱的网站而拖延时,居然可以完成这么多的事情。
现在并不是说我建议你们停止阅读所有的博客或报纸。但是一定要清楚哪些是你真正想要阅读的,哪些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同时你也可以查看其他开阔性信息的领域。
比如说,你没有必要陷入所有来自周围环境的消极情绪。如果周围的所有人都在拖延或者焦急的忙于各种非重要的事情时,你会很容易被这种情绪所影响。如果你有一扇心灵之门,关上它而去关注更为重要的事情,这会是个不错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