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七月四日,死在五月初一。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别问你的祖国可以为你做些什么。问问你可以为你的祖国做些什么。”
—— 约翰 肯尼迪,自《4th of July》引言
生逢七月四日,死在五月初一。
二十年太短也太长,只争朝夕。
—— 题记
20年前我的舅舅刚刚大学毕业,那时他老爱用一双眼角下垂的眯缝眼在闲聊的对视中刻意展现如朗夜繁星般清冽闪亮的自信。不论面对的是谁,也不管形式上是否显得滑稽——仿佛大千世界就被他整个儿攥在手中,未来美好得像一块锦绸,就算是被窝在了最狭窄的角落里,有机会迎风一抖,也染不上一丝皱褶沾不了一粒尘埃。我认为这个意境他当时是达到了的——但现在当然就办不到了。今年春节我还见过他一面:他的脸庞、身体和灵魂一致表现得发福臃肿、反应迟钝。一位目光凌厉的女人负责照料他的物质面和精神面,让他就算退化成单细胞也能够无碍生存。我和他聊着一些可以不必去聊的话题,他突然说起20年前的五月初一,农历——他说他记得那个日子,那天是他的忌日。
他这样说时我深切怀疑他是醉了,因为他脸上恰似猪肝红色的肉皮褶子里看得见幸福又厚重的酒糟气萦绕。当然,他这时也深切怀疑我是不信他所说的了,便也努力睁大了眼,看似打算将这些莫名跑题的话语再认真重复一遍——他那酝酿踌躇的表情相当认真且到位,可结果却是鼓起了河豚般的腮帮子,吐了。稀里哗啦的,一沙发一地毯,裤腿上也沾湿。在他伸长脖子的瞬间,眼珠瞪得几乎要凸爆出来:我看到他的眼黑混沌一片,眼白倒宁静得像是一汪深泉。在这尴尬呕吐的前一刻我的目光正巧和他的眼白对视,那里好像还有些未尽的话语期待倾诉:穿透过去,又遥指未来。
现在突然又想起那个场面,觉得舅舅醉时说的“忌日”,其实该是他的生日——那么这个有些形而上错觉的谈话便马上塌缩到无意义的位面了。1999年时外星人没有出现,大战也没有爆发,2012年世界再一次被预言毁灭:在这样纷乱错杂的时代里,记住自己的生日尚且不易,我又怎么可能只凭记忆去确证舅舅20年前的生日恰好是农历五月初一呢?
对于这件突然被想起了的无关紧要的小事,唯一能够确定的部分是,它在我的记忆中被优化保存的编排方式应是:一个冥冥之中似有所指的日期,以及一个呕吐的醉鬼舅舅,这两个要素让我联想到另一组画面:那是吧台上的一杯Mezcal酒,里面泡一只活虫。墨西哥的阿兵哥,将酒一口饮尽,再将虫子给狠吐出来。没胆量的酒客,这样做时往往容易将虫子咽下去,然后就该呕吐了。
关乎酒的呕吐,以及刻意突出的日期——以上算是切中了两要素中的一项,另一项的日期则该是7月4日。没错,《生于7月4日》,一部89年的老片。这样想着,一切显露于外及蕴含于内的指涉,就都这样那样地由一个片子给串联起来了。
(嗯.为求有趣,接下来用一种从未使用过的主旋律知音体文风来继续)
Ron Kovic和我的舅舅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却大概有同一个相似的二十年时光。他们都当过军人,也曾有过相同的热爱与信仰,这些美好的和应珍惜的又都被一些亲眼目睹到的惨烈现实所震撼,被毫不留情地敲打得粉碎,片瓦无存。Ron的双腿被截肢,舅舅则在执行任务时碾断了一位路人的双腿——这在精神层面上的伤害是一致的,但牵扯到人的性格,电影主角和现实中人的做法却是相反的。Ron积极参加反战运动,舅舅却自此消沉胆怯,被往日梦魇所困扰,纵使年岁增长,精神上却裹足不前:尽管军中政委当时就劝导他说“凡事总有万一”,可他却始终觉得伤害过的现实便是“一万”,绝无巧合可言。若是这样想想,那个所谓的“忌日”,又仿佛确实是个“忌日”:虽然我完全不理解这个日期的所指。但我却猜是在差不多那时候,舅舅犯了这个事,他一切的荣耀和自信便从此消失了。20年时光弹指一挥间,他一直都在逃避,不敢面对这个现实,越过去,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向前大步行走。这或许本该是他人生中必经的一次劫难:如果他真不能坦然面对,虽然断腿的并不是他,但却就像是精神上被截过肢了一样——没有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坦然,似乎就永远比别人矮上一截。
舅舅和舅妈的这个家庭,完全是舅妈一个人在支撑。他们是在舅舅复员之后成的婚,邻居介绍,娶了有四分之一日本血统的破产小企业主家庭的女儿,也就是我的舅妈。婚后,按舅妈的建议,遵从他们家过去小工厂发展的模式,找我外公借了钱,在人工便宜的小城开了厂,凭关系贷了些款,接一些做仿牌和山寨货的单子。多年积累,债还清了,逐渐发了财,家庭富有,不过没有孩子。舅妈曾跟我娘亲唠叨,说缺少爱情的结晶,有时候感觉一对夫妻就像两个路人,搞不好哪天就会分了。上个月给国内打电话,听说他们家的多少多少万积蓄,前几年买了些什么什么国外的债券,现在好像兑不出来,大部分打了水漂;厂子又闹着要加人工,全缴三金什么的,恐怕我那精明舅妈也得想想别的路子来维持家庭了。
虽然事态并不由我控制,一介草民也没有什么能使家庭和睦招财进宝的超能力。不过还是衷心希望舅舅能够越过这道槛,真正将那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当作“生日”而非“忌日”。五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拿来抚平心灵创伤,对你或许太短,但差不多也够了。逢十总是值得庆祝、纪念和振奋的,我亲爱的舅舅,打起精神来,少沾酒少自欺,和舅妈和和睦睦过好小日子吧。五月初一,不过就是个寻常日子,管它忌日生日,刻意逃避怎样都没用,事实总归是事实。坦然面对,它便不会再是你精神脊梁上那根讳疾忌医不敢正视的肉刺,相反还将是你重新面对社会接受大家热情拥抱的桥梁。
(接下来嘛…………)
对了,今年不是2009年。看我都在絮叨些什么呢,或者现在是2029年,那么我就是穿越了。就在这一天在这个位于遥远过去的网站上我发布了一篇不知所云的评论,在同样遥远的未来我还能找到这些文字么?或许这些无聊的话语统统被删除进了历史的尘埃里,又或许到时连这个发布地都在历史的尘埃里如烟消云散去了吧。
(日记里提到的电影: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
来自: 豆瓣系统邮件
时间: 2009-05-29 08:41
话题: 你的文章已被转为日记
fen 你好,
你的文章"生逢七月四日,死在五月初一。"不是关于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的评论(与评论对象本身无关的(或借题发挥)文字请在日记中发表,谢谢理解。),它已被转成了你的一篇日记,相关的回复和推荐也一并作了转移。
日记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3478415/
--豆瓣
——很好,谢谢豆瓣。不过为何我这篇最新的日记却出现在日记列表的最后一篇呢?..^^
“别问你的祖国可以为你做些什么。问问你可以为你的祖国做些什么。”
—— 约翰 肯尼迪,自《4th of July》引言
生逢七月四日,死在五月初一。
二十年太短也太长,只争朝夕。
—— 题记
20年前我的舅舅刚刚大学毕业,那时他老爱用一双眼角下垂的眯缝眼在闲聊的对视中刻意展现如朗夜繁星般清冽闪亮的自信。不论面对的是谁,也不管形式上是否显得滑稽——仿佛大千世界就被他整个儿攥在手中,未来美好得像一块锦绸,就算是被窝在了最狭窄的角落里,有机会迎风一抖,也染不上一丝皱褶沾不了一粒尘埃。我认为这个意境他当时是达到了的——但现在当然就办不到了。今年春节我还见过他一面:他的脸庞、身体和灵魂一致表现得发福臃肿、反应迟钝。一位目光凌厉的女人负责照料他的物质面和精神面,让他就算退化成单细胞也能够无碍生存。我和他聊着一些可以不必去聊的话题,他突然说起20年前的五月初一,农历——他说他记得那个日子,那天是他的忌日。
他这样说时我深切怀疑他是醉了,因为他脸上恰似猪肝红色的肉皮褶子里看得见幸福又厚重的酒糟气萦绕。当然,他这时也深切怀疑我是不信他所说的了,便也努力睁大了眼,看似打算将这些莫名跑题的话语再认真重复一遍——他那酝酿踌躇的表情相当认真且到位,可结果却是鼓起了河豚般的腮帮子,吐了。稀里哗啦的,一沙发一地毯,裤腿上也沾湿。在他伸长脖子的瞬间,眼珠瞪得几乎要凸爆出来:我看到他的眼黑混沌一片,眼白倒宁静得像是一汪深泉。在这尴尬呕吐的前一刻我的目光正巧和他的眼白对视,那里好像还有些未尽的话语期待倾诉:穿透过去,又遥指未来。
现在突然又想起那个场面,觉得舅舅醉时说的“忌日”,其实该是他的生日——那么这个有些形而上错觉的谈话便马上塌缩到无意义的位面了。1999年时外星人没有出现,大战也没有爆发,2012年世界再一次被预言毁灭:在这样纷乱错杂的时代里,记住自己的生日尚且不易,我又怎么可能只凭记忆去确证舅舅20年前的生日恰好是农历五月初一呢?
对于这件突然被想起了的无关紧要的小事,唯一能够确定的部分是,它在我的记忆中被优化保存的编排方式应是:一个冥冥之中似有所指的日期,以及一个呕吐的醉鬼舅舅,这两个要素让我联想到另一组画面:那是吧台上的一杯Mezcal酒,里面泡一只活虫。墨西哥的阿兵哥,将酒一口饮尽,再将虫子给狠吐出来。没胆量的酒客,这样做时往往容易将虫子咽下去,然后就该呕吐了。
关乎酒的呕吐,以及刻意突出的日期——以上算是切中了两要素中的一项,另一项的日期则该是7月4日。没错,《生于7月4日》,一部89年的老片。这样想着,一切显露于外及蕴含于内的指涉,就都这样那样地由一个片子给串联起来了。
(嗯.为求有趣,接下来用一种从未使用过的主旋律知音体文风来继续)
Ron Kovic和我的舅舅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却大概有同一个相似的二十年时光。他们都当过军人,也曾有过相同的热爱与信仰,这些美好的和应珍惜的又都被一些亲眼目睹到的惨烈现实所震撼,被毫不留情地敲打得粉碎,片瓦无存。Ron的双腿被截肢,舅舅则在执行任务时碾断了一位路人的双腿——这在精神层面上的伤害是一致的,但牵扯到人的性格,电影主角和现实中人的做法却是相反的。Ron积极参加反战运动,舅舅却自此消沉胆怯,被往日梦魇所困扰,纵使年岁增长,精神上却裹足不前:尽管军中政委当时就劝导他说“凡事总有万一”,可他却始终觉得伤害过的现实便是“一万”,绝无巧合可言。若是这样想想,那个所谓的“忌日”,又仿佛确实是个“忌日”:虽然我完全不理解这个日期的所指。但我却猜是在差不多那时候,舅舅犯了这个事,他一切的荣耀和自信便从此消失了。20年时光弹指一挥间,他一直都在逃避,不敢面对这个现实,越过去,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向前大步行走。这或许本该是他人生中必经的一次劫难:如果他真不能坦然面对,虽然断腿的并不是他,但却就像是精神上被截过肢了一样——没有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坦然,似乎就永远比别人矮上一截。
舅舅和舅妈的这个家庭,完全是舅妈一个人在支撑。他们是在舅舅复员之后成的婚,邻居介绍,娶了有四分之一日本血统的破产小企业主家庭的女儿,也就是我的舅妈。婚后,按舅妈的建议,遵从他们家过去小工厂发展的模式,找我外公借了钱,在人工便宜的小城开了厂,凭关系贷了些款,接一些做仿牌和山寨货的单子。多年积累,债还清了,逐渐发了财,家庭富有,不过没有孩子。舅妈曾跟我娘亲唠叨,说缺少爱情的结晶,有时候感觉一对夫妻就像两个路人,搞不好哪天就会分了。上个月给国内打电话,听说他们家的多少多少万积蓄,前几年买了些什么什么国外的债券,现在好像兑不出来,大部分打了水漂;厂子又闹着要加人工,全缴三金什么的,恐怕我那精明舅妈也得想想别的路子来维持家庭了。
虽然事态并不由我控制,一介草民也没有什么能使家庭和睦招财进宝的超能力。不过还是衷心希望舅舅能够越过这道槛,真正将那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当作“生日”而非“忌日”。五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拿来抚平心灵创伤,对你或许太短,但差不多也够了。逢十总是值得庆祝、纪念和振奋的,我亲爱的舅舅,打起精神来,少沾酒少自欺,和舅妈和和睦睦过好小日子吧。五月初一,不过就是个寻常日子,管它忌日生日,刻意逃避怎样都没用,事实总归是事实。坦然面对,它便不会再是你精神脊梁上那根讳疾忌医不敢正视的肉刺,相反还将是你重新面对社会接受大家热情拥抱的桥梁。
(接下来嘛…………)
对了,今年不是2009年。看我都在絮叨些什么呢,或者现在是2029年,那么我就是穿越了。就在这一天在这个位于遥远过去的网站上我发布了一篇不知所云的评论,在同样遥远的未来我还能找到这些文字么?或许这些无聊的话语统统被删除进了历史的尘埃里,又或许到时连这个发布地都在历史的尘埃里如烟消云散去了吧。
(日记里提到的电影: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
来自: 豆瓣系统邮件
时间: 2009-05-29 08:41
话题: 你的文章已被转为日记
fen 你好,
你的文章"生逢七月四日,死在五月初一。"不是关于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的评论(与评论对象本身无关的(或借题发挥)文字请在日记中发表,谢谢理解。),它已被转成了你的一篇日记,相关的回复和推荐也一并作了转移。
日记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3478415/
--豆瓣
——很好,谢谢豆瓣。不过为何我这篇最新的日记却出现在日记列表的最后一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