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索里尼诗三首”祈求母亲”、“尾声"、“我死的那一天”、
1、 祈求母亲
钱鸿嘉 译
任何违心的话语,
做儿子的实在很难说出。
世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的心里
在任何别的爱情面前,经常想什么东西。
因此,我应当告诉你一些可怕的事实:
我的痛苦,产生于你的仁慈。
你是不能代替的。正因为如此,
你赐给我的生命注定寂寞无比。
可我不愿寂寞。我渴望爱情,
渴望肉体之爱,而没有灵魂。
因为灵魂在你里面,这就是你,
可是你是我的母亲,你的爱就是我的奴隶。
我度过童年,屈膝于这种高尚的、不可救药的
情操之中,屈膝于一种巨大的义务里。
这是体味生活的唯一途径,唯一色调,
唯一的形式,现在——已经完了。
我们侥幸地活下来,在生命
越出理智而新生的一片混乱之中。
我祈求你,唉,祈求你,别死去。
我在这儿,单独地与你在一起,在未来的四月……
2、 尾声
钱鸿嘉译
咳,尼内多,你可记得
我们经常谈起的这个梦?……
当时我在车子里,独自开着,
旁边的位子却空无一人,
你在后面追过我,
一直跑到半开的门边
一面跑,一面焦急而执拗地
向我高叫,声音带着稚气的悲泣:
“啊,保罗,带我走行不行?
你给我付旅费吧?”
这是生命的旅程,因而只有在梦中
你才敢显露自己,向我要些什么。
你清楚知道,梦是现实的一部分;
说这些话的并不是梦中的尼内多。
确实,当我们谈起这个时,
你羞愧得满脸通红。
昨晚,在阿雷佐,夜阑人静,
你肩上套着镣铐,守卫把门儿
啪的一下关上,你和你那微笑,
闪电般的、滑稽的微笑,即将消失,
你对我说一声……“谢谢!”
“谢谢,”尼内多?你对我说这话
还是第一次。后来你意识到了,
纠正了,面不改色地(在那方面你是行家)
打趣说:“谢谢上次的旅行。”
我得重复说,你要我付出代价的
旅程,就是生命的旅程;
正是三四年以前的那个梦境
才使我下决心领悟到,
对自由的爱(即使这种爱
是模棱两可的)究竟触犯了什么。
此次你竟为上次的旅行而感谢我……
天哪,当你身陷囹圄,
我却战战兢兢,乘飞机飞往远方。
对于我们的生命,我永不满足,
因为世界上独一无二之物,
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注: 尼内多·达沃利本是意大利的一位喜剧演员,帕索里尼很赏识他的才能,聘请他在许多影片中担任角色,因此两人过从甚密,十分亲昵。帕索里尼于1969年9月写这首诗时,尼内多正在服役,诗人亲自去阿雷佐军事基地探望。后者当时由于擅离职守而受监禁。
3、 我死的那一天
赵思运译
在一个城市,的里雅斯特或是乌迪内,
菩提树蜿蜒着林荫大道,
当进入春天
树叶变换色彩,
我将会暴毙街头
在炽燃的阳光里,
我金发碧眼 身材高大,
我将闭上双眼,
把蓝天交付给它自身的辉煌。
在一棵温暖碧绿的菩提树下
我将陷入死亡的黑暗,
破碎的菩提树和太阳。
漂亮男孩们
将在那片光芒中奔跑
我刚刚撒手的那片光芒,
从学校飞出来
卷发在他们额头飞扬。
钱鸿嘉 译
任何违心的话语,
做儿子的实在很难说出。
世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的心里
在任何别的爱情面前,经常想什么东西。
因此,我应当告诉你一些可怕的事实:
我的痛苦,产生于你的仁慈。
你是不能代替的。正因为如此,
你赐给我的生命注定寂寞无比。
可我不愿寂寞。我渴望爱情,
渴望肉体之爱,而没有灵魂。
因为灵魂在你里面,这就是你,
可是你是我的母亲,你的爱就是我的奴隶。
我度过童年,屈膝于这种高尚的、不可救药的
情操之中,屈膝于一种巨大的义务里。
这是体味生活的唯一途径,唯一色调,
唯一的形式,现在——已经完了。
我们侥幸地活下来,在生命
越出理智而新生的一片混乱之中。
我祈求你,唉,祈求你,别死去。
我在这儿,单独地与你在一起,在未来的四月……
2、 尾声
钱鸿嘉译
咳,尼内多,你可记得
我们经常谈起的这个梦?……
当时我在车子里,独自开着,
旁边的位子却空无一人,
你在后面追过我,
一直跑到半开的门边
一面跑,一面焦急而执拗地
向我高叫,声音带着稚气的悲泣:
“啊,保罗,带我走行不行?
你给我付旅费吧?”
这是生命的旅程,因而只有在梦中
你才敢显露自己,向我要些什么。
你清楚知道,梦是现实的一部分;
说这些话的并不是梦中的尼内多。
确实,当我们谈起这个时,
你羞愧得满脸通红。
昨晚,在阿雷佐,夜阑人静,
你肩上套着镣铐,守卫把门儿
啪的一下关上,你和你那微笑,
闪电般的、滑稽的微笑,即将消失,
你对我说一声……“谢谢!”
“谢谢,”尼内多?你对我说这话
还是第一次。后来你意识到了,
纠正了,面不改色地(在那方面你是行家)
打趣说:“谢谢上次的旅行。”
我得重复说,你要我付出代价的
旅程,就是生命的旅程;
正是三四年以前的那个梦境
才使我下决心领悟到,
对自由的爱(即使这种爱
是模棱两可的)究竟触犯了什么。
此次你竟为上次的旅行而感谢我……
天哪,当你身陷囹圄,
我却战战兢兢,乘飞机飞往远方。
对于我们的生命,我永不满足,
因为世界上独一无二之物,
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注: 尼内多·达沃利本是意大利的一位喜剧演员,帕索里尼很赏识他的才能,聘请他在许多影片中担任角色,因此两人过从甚密,十分亲昵。帕索里尼于1969年9月写这首诗时,尼内多正在服役,诗人亲自去阿雷佐军事基地探望。后者当时由于擅离职守而受监禁。
3、 我死的那一天
赵思运译
在一个城市,的里雅斯特或是乌迪内,
菩提树蜿蜒着林荫大道,
当进入春天
树叶变换色彩,
我将会暴毙街头
在炽燃的阳光里,
我金发碧眼 身材高大,
我将闭上双眼,
把蓝天交付给它自身的辉煌。
在一棵温暖碧绿的菩提树下
我将陷入死亡的黑暗,
破碎的菩提树和太阳。
漂亮男孩们
将在那片光芒中奔跑
我刚刚撒手的那片光芒,
从学校飞出来
卷发在他们额头飞扬。
WZM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米沃什1979年访谈 (5人喜欢)
- 米沃什访谈之“《伊萨谷》” (2人喜欢)
- 赫伯特随笔“画家大卫”
- 米沃什随笔“论西部片” (4人喜欢)
- 赫伯特随笔“声音”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