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鸥外生日快乐
森鸥外生日快乐
你上次说的那个索菲亚水上芭蕾美少女现在人在哪里
龟派气功
哈哈哈哈
哥雅
Goya (y Lucientes), Francisco (Jose) de
(1746.3.30,西班牙 芬德托多斯?1828.4.16,法国 波尔多)
亦译戈雅。
哥雅,选自《狂想曲》组画的自画像,蚀刻画,约绘于1798年。Francisco de Goya, self-portrait from Los caprichos series, etching, c. 1798
By courtesy of the Biblioteca Nacional, Madrid
西班牙著名画家,以奇异多变的油画、素描和版画形式深刻反映当代的社会政治动乱,对19世纪后期欧洲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运动的领袖们影响很大,在20世纪,他的作品仍为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所尊崇。其最初从何塞.鲁赞.伊.马尔蒂尼斯(Jose Luzan y Martinez)学画,后到马德里成为宫廷画师巴耶乌(Francisco Bayeu)的学生。早年所作的宗教画受流行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尤其是威尼斯画家提埃坡罗(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的影响。
进入宫廷后(1775),他创作的60多幅挂毯草图明显表现出当时西班牙宫廷艺术指导者、德国艺术家门格斯(Anton Raphael Mengs)明晰、单纯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哥雅从研究委拉斯开兹(Diego Velazquez)作品着手,开始形成自己风格。他将皇宫收藏的一批委拉斯开兹油画翻刻成蚀版画,并参照这种自然写实手法绘成《基督受难图》(Christ on the Cross,1780),这使他成为皇家美术院成员,后升任副院长(1785)。在此期间他画的达官贵人肖像,都令人想起委拉斯开兹的同类作品来。哥雅艺术的成熟期正值法国大革命爆发。社会的腐败和统治者的无能使他深感愤懑。1792年因病耳聋后,辞去了美术院院长职务,以通俗讽刺画形式,抨击国家、教会的愚昧与奢侈的弊病。1799年出版的《狂想曲》(Los caprichos)组画是版画史上重大成就之一,哥雅娴熟地为最新发展的凹版腐蚀技法增添了色调效果。
在拿破仑军队侵占西班牙期间,哥雅将亲眼目睹的场面载入版画集《战争的灾难》(Los desastres de la guerra,1863年第一版)。并作《1808年5月2日∶马木路克起义》和《1808年5月3日 ∶枪杀马德里保卫者》(均1814年)两幅巨作,讴歌英勇的人民起义。哥雅晚年作品,如装饰家乡“聋人寓所”的“黑色绘画”(1820?1823)和版画集《谚语》(Los proverbios,1820??1824),已梦魇似地反映出愤世嫉俗的悲观心理,他于1824年侨居法国波尔多,直至逝世。他的肖像代表作,如《托娜.依莎贝尔.德.鲍赛尔》(Dona Isabel de Porcel,1806?)、《查理四世一家》(1800)和《唐.何塞.比奥.德.摩林》(Don Jose Pio de Molina,1827?1828)等,也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
克鲁泡特金
Kropotkin, Peter
(1842.12.21,俄罗斯 莫斯科?1921.2.8,莫斯科附近的德米特罗夫)
俄语全名彼得.阿列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Pyotr Alekseyevich Kropotkin)。
克鲁泡特金
Brown Brothers
俄国革命者和地理学家,无政府主义运动的最高领袖和理论家。克鲁泡特金之父为世袭亲王,他在贵胄士官学校毕业后曾任沙皇侍从。1862?1867年在西伯利亚当军官,业余从事动物研究和地理观察,经过实地考察,提出该地山脉结构走向的新见解,修正了东亚地图;他对地质的研究,丰富了冰河时期亚洲冰河作用的知识。他的成就很快得到科学界的承认,在他面前敞开一条走向光辉科学事业的大道。但1871年他拒绝出任俄国地理学会秘书职位,并抛弃了贵族继承权,决心献身于社会正义事业。在西伯利亚时他的思想已倾向无政府主义,即废除一切政府形式的学说;1872年访问瑞士,眼见侏罗山区钟表工人自愿组成互助的团体,更增强了他反对一切政府形式的信念。后来回到俄国参加革命活动,1874年被捕,两年后越狱逃逸,浪迹西欧,大部分时间旅居瑞士。从这时起逐渐成为著名的无政府主义活动家。1881年瑞士政府在俄国要求下把他驱逐出境,他乃移居法国,再次以?造的煽惑罪被捕,服刑3年,1886年获释。
此后在英国定居30年之久,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后,始返回祖国。这时克鲁泡特金已是75岁高龄,1917年6月,他回到故乡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受到热烈欢迎,但他谢绝了临时政府要他出任教育部长的邀请,他认为人类社会获得解放的前景无比光明,看到工农自发组成的苏维埃以取代政府,以为可以出现没有国家的社会。但布尔什维克实行专政,他又幻灭了。他对一位友人讲∶“这种做法埋葬了革命”。他认为布尔什维克派的行动,已经证明革命是不能制造的,即革命不能采用专政手段,而必须采用解放的办法去实现。
他写了不少有影响的作品,最重要的有《造反的话》(Paroles d'un revolte,1885)、《在俄国和法国监狱中》(1887)、《田野、工厂和工场》(1899)、《一个革命者回忆录》(1899)、《互助论》(Mutual Aid,1902)、《俄国文学》(1905)、《1789?1793年伟大的法国革命》(1909)。《互助论》是他的不朽巨著,书中提出尽管达尔文主义者主张适者生存,而进化的重要因素仍然是合作,不是竞争,人类前途趋向分散的、非政治的和合作的社会,在那种社会里人的才能不受规章制度、宗教和军队的干预而得到充分发挥。他的“无政府共产主义”,主张以物品和劳务的自由分配代替私人财产和不平等的收入;主张按需要定工资的原则,每个人不管出多少劳力,都可以从公共仓库取去他自己认为必要的东西。要实行这种美好理想,重点在于对青少年的教育等等。他认为青少年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重视户外教育,要学生在参加劳动和观察事物中学习。这一设想,为现代教育理论专家们所普遍接受。克鲁泡特金根据自己监狱生活的经验,倡议应对监狱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1917年后,他在苏联不参加政治,而致力于写作伦理学史,惜未竟而卒。他死于莫斯科附近的德米特罗夫(Dmitrov)村,成千上万的人为他送葬,这是无政府主义的黑旗最后一次展现在俄国首都。克鲁泡特金的一生符合高尚的道德标准,是他在著作中经常提到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典型。他公正无私,胸怀坦率,不斤斤计较于权力之争,而无数革命者却因未能摆脱这一切而使形象受损。因此,他不仅受到同志们的景仰,也为反对者所敬佩。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托尔斯泰追求的理想,克鲁泡特金在生活中实践了。王尔德则称赞克鲁泡特金是他所熟悉的两位真正快乐的人物之一。
舒特
Shute, Nevil
(1899.1.17,英格兰 米德尔塞克斯 伊令?1960.1.12,澳大利亚 维多利亚州 墨尔本)
亦译舒特。原名内维尔.舒特.诺威(Nevil Shute Norway)。
英格兰出生的澳大利亚小说家,善于把工程知识与小说叙述融为一体,其最著名作品《在沙滩上》(1957)反映了他对原子时代人类命运的悲观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参加军队,战后在牛津大学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服役,后定居澳大利亚。《马拉赞》(Marazan,1926)是他在30年写作生涯中所写25部书中的第一部。主要著作有《如此受人蔑视》(So Disdained,1928)、《科贝特家发生的事》(What Happened to the Corbetts,1939)等。后期作品都以澳大利亚为背景,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前途的日益绝望。《像艾丽斯一样的城市》(A Town Like Alice,1950)描写远东战争。《在沙滩上》描绘了原子战争给人类带来彻底毁灭的结果。自传《计算尺》(Slide Rule,1954)主要写他的工程师生涯。
圣埃克苏佩里
Saint-Exupery, Antoine(-Marie-Roger) de
(1900.6.29,法国 里昂?1944.7.31,地中海上空)
法国飞行员和作家,其作品是一个战斗飞行员以诗人心境看待冒险犯难的独特例证。出身贫苦没落的贵族家庭,1922年在军队获得飞行员证书。30年代任试飞员、法国空军武官及《巴黎晚报》(Paris-Soir)记者。1939年担任侦察机飞行员,1940年法国全境失陷后,逃往美国。1943年在北非重新加入法国空军,在一次侦察飞行中,被击落身亡。他从飞行生活中既发现了英雄行为的源泉,也找到了一种新的文学主题。他的作品高度称颂冒险牺牲精神,认为这是完成人类使命的最高体现。第一部作品是《南方信使》(Courrier-Sud,1929),描写航空事业一代新人、航空邮政驾驶员贝尼斯(Jacques Bernis)死于里奥德奥罗(Rio de Oro)沙漠的故事。第二部小说《夜航》(Vol de nuit,1931),是歌颂开辟航线的第一批飞行员的光荣事迹,当他们奋力完成任务时,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豪迈气概面对死亡的威胁。《人们的世界》(Terre des hommes,1939)记载了他本人的飞行冒险事迹,语言明快动人,简洁有致。《战斗的飞行员》(Pilote de Guerre,1942)是一部个人回忆录,叙述1940年5月的一次侦察飞行,曾以牺牲精神,克服了极端不利的情况。旅居美国时着有《给人质的一封信》(Lettre a un otage,1943),呼吁法国人要团结一致。他对人类前途日益感到悲观失望,这种观点反映在《城堡》(Citadelle,1948)一书中。这部遗作揭示了圣埃克苏佩里的一种信念,认为人类作为文明价值的宝库是人类存在唯一永恒的理由。
德布林
Doblin, Alfred
(1878.8.10,德国 施泰滕?1957.6.28,西德 布赖斯高地弗赖堡附近的埃门丁根)
德国小说家和短论作家,德国表现主义运动最有才华的叙事体作家。他的正式职业是行医,在柏林从事精神病治疗工作。1933?1945年流亡在法国和美国。虽然他的技巧和风格经常变化,但是,他经常关心的两件事不变,即致力于暴露正在走向毁灭的文明的空虚性,以及类似宗教所宣扬那样迫切希望为受苦受难的人类提供一种拯救的办法。
《王论三跳》(Die drei Sprunge des Wang-Lun,1915)是他第一部成功的小说。王论是一个到处漂泊的革命者,他既受过国家政权的打击,但他同时揭示了非暴力精神战胜暴力的可能性。这个主题的另一种写法在历史小说《华伦斯坦》(Wallenstein,1920)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要用压力就能导致国家的崩溃。在小说《山、海和巨人》(Berge,Meere und Giganten;1924)中,他以无情的讽刺,展示了人类前途一幅“启示录”式的景象,大自然向人类进行了报复,其原因是因为人类利用科学侵犯了它的领域。在他最著名和最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的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Berlin Alexanderplatz,1929)中,他把内心独白同摄影机似的技巧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节奏,把人在一个正在解体的世界中的状况有力地像演戏似地表现出来。其他作品有小说《巴比伦漫游记》(Babylonische Wanderung,1934)、《不予赦免》(Pardon wird nicht gegeben,1935),以及论文《德国文学》(Die deutsche Literatur,1938)等。
徐悲鸿
Hsu Pei-hung
(1895.7.19?1953.9.26)
亦作Xu Beihong。
《田横五百壮士》
CEB供图
中国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计亭桥镇。父亲徐达章是画师,幼从家学,17岁便在宜兴小学、中学和女子师范学校任绘画教师。1917年去日本学习美术。同年冬回国,应北京大学之聘,为画法研究会导师。越二年,得蔡元培之助,公费留学法国。在五四运动提倡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启迪下,1920年撰写《中国画改良论》,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这一艺术见解成为他终生矢守的原则。留学期间曾赴柏林访问画家康普,并去比利时、瑞士、义大利浏览和临摹古今艺术名作。1927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和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同时与田汉、欧阳予倩等提倡写实主义运动,还先后赴法、比、德、义、苏等国举办中国美术展览。1936年在桂林创办美术馆。1937年回到重庆中央大学任教。次年应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举办画展。1946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其画作多寓意深邃,寄蕴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0年代值民族灾难深重,曾创作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取《史记.田儋列传》故事,以喻威武不能屈。《九方皋》以《列子.说符篇》为题材,赞颂相马名士九方皋善辨马之良莠,以讽善用人才;尝说“人须无傲气,但必具傲骨”。《愚公移山》作于抗日战争期间,以《列子.汤问篇》中神话故事为题材,歌颂知难而进的坚强意志。同时期创作的国画如《风雨鸡鸣》、《奋飞》、《负伤》、《侧目》等无不隐喻民族的自尊以及奋发图强的战斗精神。艺术上极富创造性、既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又汲取西方艺术之所长,故能融中西画法于一炉。重视写实,师法造化,主张“尽精微,致广大”,既深入观察客观对像之细微变化,又提炼概括,以求整体统一。1949年7月在中国大陆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常务委员,又当选为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应邀出席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随后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3年出席第二届文代会期间,因突发脑溢血于9月26日逝世。12月举行徐悲鸿先生纪念会和徐悲鸿遗作展览会,并在北京建立徐悲鸿纪念馆。
布歇
Boucher, Francois
(1703.9.29,法国 巴黎?1770.5.30,巴黎)
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作品充分表现出洛可可时期的法国趣味。早年随其父学画。受鲁本斯(Peter Paur Rubens)和华托(Antoine Watteau)的影响,风格以色彩精细,形式柔美,技巧熟练和主题浮华为其特征。1723年获罗马奖,1734年成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1765年当院长,并获得路易十五世首席画师称号。布歇接受的第一个重要订件是把华托的125幅素描制成版画。1737年在巴黎沙龙个展中获得声誉,后相继完成皇后在凡尔赛的订件和他的朋友及顾主庞巴度夫人(Mme de Pompadour)的订件。1740年代?50年代,布歇的画风在路易十五世宫廷中成为最高的标准。他被推崇为18世纪最大的画家之一,他对妇女的描绘尤为人称道。一生作品约有1,000幅油画、1万幅素描和大约180幅版画。
http://play.rbn.com/play.asx?url=wcpe/wcpeint/wmdemand/preroll.asf&proto=mms?url=wcpe/wcpeint/wmlive/wcpewin.asf?mswmext=.asx
Puccini Metropolitan Opera: Puccini, Manon Lescaut
苏醒的灵魂,寻遍..
那隐形地一角,却见不着,
看不见你绝望的双眸,痴恋
有如置身深秋的宫阙
千言万语,欲言又止的,
它,有如心悸疼痛的刺
第一回合的狂妄,有若走过千山万水
的苦涩难言──
却不见你,独不见你,烙印
许我一个全是你的季节
思绪的纠结,触礁的心弦
仿佛决湜的雨天,
回眸的脸,层层叠叠,朦胧
急切地记下另一个相遇的空间,
徘徊世纪的思维
已逐渐沉睡
等待,下回重逢的机会
不再是轻许一个短暂的季节
我愿,它是永远
遍寻的灵魂,苏醒..
却见不着一角,那隐形地,
看不见双眸你的痴恋,绝望
置身有如宫阙的深秋
万语千言,欲言的又止,
它,刺的疼痛有如心悸
狂妄的第一回合,走过有若万水千山
难言的苦涩──
独不见你,却不见你,印烙
许我一个季节全是你的
纠结的思绪,心弦的触礁
仿佛雨天的决湜,
朦胧的脸,层叠层叠,回眸
记下急切地另一个空间的相遇,
思维的世纪徘徊
逐渐已沉睡
重逢,下回机会的等待
不再是一个季节短暂的轻许
永远,我愿它是
暗香幽影因情舞动
爱从心中纷来人间
轻拾片叶捻花微笑
数一数二数三飞散
如雪缤纷如烟缠绕
似我非我藏天地间
奔腾山海追逐日月
和光同尘了悟人生
若你巧遇我形我貌
放诸光芒顶礼赞叹
动静迟速自有因缘
聚散离合本是常态
成住坏空过程迷人
贪嗔痴慢疑有他在
花月风雪何须吟咏
人间时节挥指弹开
千帆过尽无人等着
万家灯火有谁归来
刀毒悬险何惧之有
真空妙有且自开怀
2007年3月
小柔子:
若归顺我,赏你百金
库珀
2007年6月
呼吸间:
希望打仗的时候你能投诚
库珀
2007年9月
水凌月:
我们两国结盟,友好合作吧
库珀
2007年12月
辰星:
献上黄金1000,请笑纳
库珀
2034年1月
将星陨落
大展鸿图有凶兆
2047年1月
创业未成
阿兔终于逝世
阿兔家族灭亡
你有没有闻到烧焦的味道
我的心脏在燃烧
张青帝在西藏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断气了
法西斯主义少年华丽灿烂事件簿
一个像麦田般金黄的午后
心头开始了风车似的吹奏
抛开忧愁
跟着水晶的向往出去走走
天气,不错,心情,挺好;那猫儿,有点懒,我的影子,好像在享受着什么
大树的根和土壤说些什么,我不知道,也不去想
当我走到一个悸动的小站时
招牌上陌生的外国字让我把思绪沉淀了下来
没有出口的迷宫
一排排文字,一声声音乐,还有无数不断盘旋的肖像
像一个跳舞的少女魅惑着我
要是那个时候,我选择的不是你,该会如何?那片湖还是那么冰冻的无法凝视吗......
是的,我还爱着,像一滴水珠掉下,泛起了波纹和涟漪
我还是我,而风不再是风,一切像一幅满月的梦
当一丝夕阳的残光洒在一栋楼房的砖瓦时,我笑了
世界开始了转动
你是一面水亮的镜子
你是美丽的
你那静悄悄的容颜令人有种幸福的感觉
你是一切
有时候你笑
有时候你哭
当你看着镜中的你,不晓得你有没有发现
你镜子里的眼睛,有好多个你,好多个你自己的自己
当你扎马尾时,你出去了
当你梳浏海时,你回来了
在一个电光石火的刹那
我倒映在你的镜子里
我看着镜子里的我们
我发现我想看的,不是镜子的正面,而是镜子的背后
那是一触就会丧命的暗礁,还是
航向黎明的旅程......
高行健姓高,是个完人,于是大家都叫他“高完人”
可爱的孩子
快来吃饺子
要用筷子
要用筷子
吃到三十一颗饺子
三十一颗饺子
个个都变成小丸子
来看电视
过好日子
勤快
秦桧
是那么偶然
她被困在泥沼中
动弹不得
她找不到回家的路
在等待中
她开始幻想
构思一幅又一幅
房间的布置
小小的年纪,然而心智已经超越了大人,她瞥见每个人的梦
她听过羽毛掉落的声音,她看过飞舞在空气中的灰尘,她甚至知道神的世界
希望与奋斗,挣扎和无力,喜悦而痛苦,00110110
然而她还是在原地不动
直到那一个绝望的时刻
她被爱救起
眼前是山峦,小村庄,牧羊人在田园上放牧着一只又一只的绵羊
她心灵的门扉因平坦的温驯而打开了
有客自西来
朝已出阳关
跃马过中原
暮已至长安
文韬兼武略
心高而志远
名声四海传
天下第一汉
功高而震主
谣言惹兵端
一步杀百人
祸散至燕山
月涌大江流
飞鸿雪泥间
醉罢且归隐
孤残倚楼干
今天我在河面上遇见你
一个不同于别人的你
今天我在河面上遇见你
你是如此美丽
今天我在河面上遇见你
是你
今天我在河面上遇见你
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你
你是谁
为什么你有着能看穿一切的眼睛
你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你的举止如此冷静
你往何处去
为什么你笑的如此灿烂
回答我
但是你已经离去
我不断寻找你
在每个村庄,每个地方
我望着跟你相像的女孩
但她们不是你
我喊着你的名字(只是我的想像)
在每个我曾经遇到你的地方
最后我放弃了
因为我找不到你
你好吗
你现在怎样
你碰到了什么有趣的事
你开心吗
能不能告诉我,你是谁
能不能透露一些,你的事情
你的心事,苦闷吗
我的烦恼,没有人知道
过了很久,我把你忘掉
直到了那一天,当我穿过同样的河
在同一个地方,我又遇到了你!
天哪!原来你没有走!你一直都在这里!
我再次爱上了你
像河水的波浪,一阵一阵,一次又一次的,触动了我的心弦
但是,为什么让我在这条河遇见你,为什么是这个时分,为什么是我这个人?
流过沙子里的是水的涟漪
整座城市于是陷了巨大而绿色的液体中
2005年10月3日5点31分
荧幕上是说着话的单子在活动
电风扇像钻井嗡嗡的响
有人因为一场时空的失序死于非命
国家病厌厌的喘气
什么都没有发生
都没有什么温度
一只麻雀飕缩着
它望了望天空
鼓翅
准备飞翔
我们对自己
一无所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院士夏犹清为了国家日以继夜的工作,每天她总会接到这样的通知:
“院士,这期杂志来了。”
“摆着吧。”
夏犹清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阅读,只好把它摆在一旁,又继续工作了。
有一天,她趁工作之余,整理一套两百多本的杂志,拿起一本来看:
“哇,中国竟然有专门介绍英国诗人济慈的杂志,而且还出了两百多本,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真的是日益繁荣啊!”
结果她看反了,那套杂志不是“济慈”,而是“慈济”,是台湾佛教刊物,夏犹清看了那两百多本杂志后深受感动,一年后她就出家当尼姑了.....
白杨森林躺在床上沉睡着,半夜十二点的时候,他隐约听到一个声音:
“白杨......”
他张开眼睛看,只看到一个长头发,穿着白色长衣的女鬼,用凄惨断魂的声音喊着:
“白杨森林......”
他看到那名女鬼越走越近,越走越近,最后那名女鬼来到他面前,掐住他的脖子,白杨森林大喊:
“救命啊......”
那名女鬼却说:
“白杨森林,打针啰!”
白杨森林问:
“你不是?”
女孩回答:
“我是新来的护士,我叫雪梨,听话,裤子脱下来......”
白杨森林被针扎到屁股大叫:
“老天!”
此时老天在白杨森林房间电视上说:
“在这国家沦亡,族群分裂的时刻,我们不应该悲伤,让我们谨记弘一法师的名言:
“深夜问题多
不要在外逗留
早点回家玩游戏
平安就是福”
老天低头:
“阿弥陀佛......”
1996年,河马出国留学,在圣安东尼奥,他看了NBA美国职篮全明星赛All-Star Game,此时是上半场第二节,场上球员分别是:
“西区:
Barkley
Elliott
Drexler
Richmond
Payton”
“东区:
O’neal
Hill
Rice
Miller
Jordan”
河马大叹:
“唉,美国职篮全明星赛的球员都是光头,而且都还是黑人高僧,我佛慈悲......”
一个晚风轻拂的夜晚,筱方走在街道上,她是自幼即属备受赞誉的美丽女性,雪白的肌肤显的无比高贵,但稍显单薄的体型,令人担心体弱多病,单眼皮的美人,细如弯月的眉毛下,眼睑宽阔,散发出东方幽情。这天,她男朋友跟她分手了,她伤心的喝了一个晚上的酒,街道上只有她一个人,她非常孤独寂寞。忽然,一阵子风吹过,她摇摇欲坠,快倒下了......
“小姐,你没事吧?”一个男人住手挽住她。
筱方用那湿濛濛的眼神颤抖的说:
“跟我说爱我!”
那男人说:
“我爱你。”
筱方再说:
“向我求婚!”
那男人问:
“你愿意嫁给一个二十岁,顶着光头,满脸胡子,而且满肚子小腹的男人吗?”
筱方回答:
“我愿意!”
筱方接着哭了:
“你可以跟我回家吗?今晚,我不想一个人过......”
之后青鱼就跟筱方回家了。据青鱼当晚回忆,那天晚上,他跟筱方两个人在床上盖棉被纯聊天,嗯,是的,据我跟青鱼多年死忠兼换帖的交情,我相信他!
不久青鱼就跟筱方结婚了,由于筱方家财万贯,青鱼乐观上进,青鱼成了全中国最幸福的人,中国国家主席送了大文豪青鱼的老婆筱方一个上联:
“你如果在家里跟男人网交”
中国国务院总理送了下联:
“我就只好出去跟女人性交”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送了横批:
“焦恩俊”
是什么让人为之心动
是什么让人为之神往
我可曾有过花样年华
时间的沙漏倒转着
一些甜和一些酸
速度让力量逐渐消失了
爱过
活过
还须要些什么
火在烧
让我眷恋美丽的一切
一点一滴离开我
再会
心碎的酒杯
今夜我无法入睡
火还在烧
烧的更猛烈了
我发现星星从来没有这么好看过
经历了一场洗礼
从一无所有中诞生的爱
带我走向新生
翻过了一山又一山
天气炎热,烦闷异常
在解渴的景水中,忽然间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幻象
于是他说出神谕
我看到德国变成狮子
俄国变成狼
法国则是一堆豪猪在奔跑
英国四处布满了章鱼的爪
在北方,一群黑色的骑兵伺机而动
而南方,那里有大象围住的城堡
一天,忽然两军交锋,四处尽是云烟
在一片大乱后留下了血迹斑斑的痕迹
这一切不会结束
世界将会重建,是的,将有一个新的世界
新的生物,新的科学,新的技术
但是战争永远不会休止,在人类灭亡后,这世界还会再度大战,因为所有万物都只想到自己
日出
我们上班工作或上学读书
日落
我们还没有休息
生活上
每个人都极力的保护自己
对自己有利的人巴不得赶快多说句好话
至于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人恨不得马上一脚踩在地下
我所认识的人
没有一个不自私的
天啊
这世界竟变成了一片荒原
是的
该给这时代打一计黑眼圈的时候了
她追求物质的丰盛
她心灵上却空虚寂寞
每天晚上
她都打开电视一直看呀看着
她看连续剧
看到了心崁里忍不住为男女主角的爱情哭泣
她吃着
一边看一边吃着
她又接着看叩应节目
看到民嘴们骂自己也跟着骂
最后越看越生气
丢下零食后上床睡觉了
不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为什么
我是谁
在这里
是什么
那朵花好美,但──
──不对,今天不是九月一号
──这是我写的──
但是上面为什么没有我的名字──────
你们在哪
爸爸!妈妈!
时间不多了,一切像流砂一点一滴消失,我的童年
回来吧!孩子。孩子,回来吧
我们留给下一代什么
这要看我们做了什么
他是神童
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惊人的天赋
所有考试都拿第一名
初尝人生的喜悦后英雄出少年
他恋爱,结婚了
他奋斗,在工作上
每个人都羡慕他所获得的成就,女的爱他,男的尊敬他
在中年后所有的小溪全都归向了海洋
他晚年时却被世人遗忘了
受尽了敌人的攻击,疾病的摧残,所有的一切都不喜欢他
弥留之际
他对这世界还有眷恋,但?为什么他们......在流出泪水的同时离开了这个世界
重逢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明天
国家离我越来越远
张青帝
张青帝张
张青帝张青
张青帝张青帝
张青帝张青帝张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张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张青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张青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张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
张青帝张青帝张
张青帝张青帝
张青帝张青
张青帝张
张青帝
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
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
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
倒立
世界并未眩晕
太阳 鸟儿 我
依序排列
泪水
隐溺大地的喜悦
眼神 拥挤 一切
相互冷漠
行走
通往天堂的小路
背影 思念 空白
争相拉长
聆听
黑的幕静静落下
斜日 倦鸟 我
无奈地归航
轻轻地
把流浪的心扶回眼里
悄悄地
划向大海
四月的我
迷失来时的航道
兀自
徘徊
……
伤逝的仲夏
你尝试飞翔
处子般湛蓝的梦
和一双多余的翅膀
我定是斯时爱上你
想亲吻你低垂的头颅
而飘零的目光
许给我一个流浪
你早熟地拒绝温情
誓与幸福为敌
喝斥 鞭打 逃避
宿命执着的步履
我抽回绳索
不再做个暴君
默然注视着婴儿的睡姿
不敢噙住花瓣似的唇
春把绿织向天边
连同你奔涌的血脉
稀薄而永恒的距离
把彼此褪色成风景
拂晓的雾气中
路遇一株不知名的小草
清新 孤立 挺拔
我笑着流泪吻了它
当时间的鸟从枝头掠过
尖叫着 不做停留
阳光
从一个世界
走进另一个世界
梳理风的手
渐渐失去颜色
灰白 沧桑
因为恋着风
它在霞光散尽前 老去
远方
有更多老树的暗影
孤独向天的
该是远古的 指头
时间的鸟
已经不见踪影
有人让我放弃诗歌,他说写诗的都是偏执狂~~
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是写不出好诗来的……
我有听过教授讲
不是天才写不出伟大的作品
确实很多根本没有创作的人讲创作的事情
偏偏我们的社会建立在他们的评论价值上
达里奥,维加,雨果,第一流的诗人写不好的诗远多于写好的
但丁,塞万提斯,曹雪芹都是一个好作品就足以流传千古了
第一流的人才,非常复杂,往往是神与魔的混合体
莎士比亚,歌德,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游走于神人之间,结合了正面和负面的各种面相,他们的人格和作品,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
这种人是天地万物为之祝福的
中国的传统在文化大革命被破坏的一无所有了
所以下几个世代等于是在废墟上
整个世界的现况似乎越来越倒退
也许21世纪的30、40年代,那些80、90年代的五六十岁,各方面掌权了,控制了,这世界会被意外的葬送掉
最近俄国又在试探日本和美国了
这世界最后还是西方对抗中俄
北约东扩把整个欧洲都包括了
中国迟早对台湾一战
未来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惨痛
现代人讲手机讲不到一分钟的情况很多
疏离感太严重了
http://www.hymnsite.com/hymndex.htm
网路圣诗站
有很多好听的音乐可以下载
菲拉雷特
Philaret
(1782.12.26,俄罗斯 莫斯科附近的科洛姆纳?1867.11.19,莫斯科)
亦作Filaret,原名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德罗兹多夫(Vasily Mikhaylovich Drozdov)。
俄罗斯正教圣经神学家、莫斯科都主教(大主教)。他学识渊博、精于演说,擅于管理,是俄国19世纪最重要的教会人士。1803年毕业于莫斯科附近的圣三一修道院,留院任教师,1806年任驻院传道员;1808年发愿献身,随后在圣彼得堡神学院先任哲学及神学教授,后任院长。他在宗教界平步青云,先参加为整顿教会而成立的一些委员会,1818年成为圣主教公会成员,1819年任特维尔(Tver, 即今加里宁)大主教,1821年调到莫斯科。菲拉雷特进取性强,不久即成为教会与国家中的强者。俄罗斯正教奉他为天授奇才,以他为神学及法律问题上的终极权威,他所作出的决定于1905年编成出版,题为《意见与评论》。
1858年菲拉雷特克服种种阻力,成功地指导现代俄文本《圣经》的翻译工作。他的主要神学著作《基督教希腊-俄罗斯正教会教理问答》评介4世纪的《尼西亚信经》、关于祈祷的神学和摩西律法。此书初版于1823年,曾为肃清新教信义宗的影响而几次修订,但自1839年以来它对俄国19世纪神学发挥了广泛的影响。
布隆内尔
Brunner, Emil
(1889.12.23,瑞士 温特图尔?1966.4.6,苏黎世)
全名亨利希.埃米尔.布隆内尔(Heinrich Emil Brunner)。
瑞士人,基督教新教正统派神学家。1916?1924年在瑞士奥布斯塔尔登(Obstalden)任牧师。1924年任苏黎世大学系统和实用神学教授。曾往美国和亚洲各地讲学。从1930年代起关心普世教会运动,1948年参加世界基督教协进会阿姆斯特丹会议。退休后,1953?1955年任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基督教哲学教授。布隆内尔是新正统派神学的倡导者之一,该派是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绝望感而产生的危机神学。他提倡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中心思想,用以抵制自由主义神学。他主张继续调谐神学与人文主义文化,但是他认为理想主义、唯科学主义、进化论和自由主义表现人类的傲慢自大和自我神化,而这些因素正是现代世界各种弊端的根源。
贝乌斯
Baius, Michael
(1513,埃诺 梅兰?1589.9.16,布拉班特 卢万)
Baius亦作Bajus,亦称米歇尔.德.贝(Michael de Bay)。
比利时神学家。曾就学于卢万(Louvain)大学。约在1550年和赫塞尔斯(Jan Hessels)共同就救恩和称义等神学问题提出崭新的见解。所著神学论文甚多,受到教会当局的批判。1575年任卢万大学校长。
贝乌斯神学体系的主要特点在人类堕落问题上。他认为,亚当和夏娃本性无罪,由于人类始祖的初次犯罪,人类本性中所固有的节操受到破坏。其他改革宗神学家也持有这种观点。
拉格朗日
Lagrange, Marie-Joseph
(1855.3.7,法国 布雷斯地区布尔格?1938.3.10,马赛)
法国天主教神学家、圣经学者。1879年入多米尼克会,1883年受神职。1890年在耶路撒冷创办实用神学学校。现代派神学当时流行于欧洲,许多神学家企图重新解释天主教传统教义。拉格朗日一方面表示拥护教宗(教皇)驳斥现代派神学的言论,另一方面在对《创世记》的注释(1906)中露骨地宣讲现代派观点,因此受到严厉批评。1912年被召回法国。后被重新派往耶路撒冷任教,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他都在该地,直到逝世。
布尔加科夫
Bulgakov, Macarius
(1816,俄罗斯 库尔斯克?1882,莫斯科)
原名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布尔加科夫(Mikhail Petrovich Bulgakov)。
俄罗斯正教莫斯科大主教,国际知名神学家兼历史学家。为牧师之子,在成为僧侣时改为现名。曾就读于基辅神学院,后在该学院教授历史。1842年至圣彼得堡学院担任神学讲座,1850年成为院长,1854年经提名入俄罗斯科学院。1851年成为主教,主管过坦波夫(Tambov, 1857)、哈尔科夫(Kharkiv, 1859)和立陶宛的维尔拿(Vilna, 1868)教区。1879年成为莫斯科大主教。任职时,从事著述,并协助他人以促进历史与神学的研读。所著6卷《正教教理神学》(Orthodox Dogmatic Theology, 1847?1853)后来节录为3卷,于1868年编成单本手册,深受学生欢迎。
受19世纪天主教作家的影响,在方法论上遵行拉丁典范,但在构成争议的论题上仍坚守正教传统教理。1857?1882年间,写成13卷《俄国教会史》(History of the Russian Church),自10世纪之起源叙述至1667年莫斯科会议止。另有3卷讲道词与一部《俄国旧礼仪派分裂史》(History of the Russian Schism of the Old Believers),讨论关于那些反对17世纪莫斯科牧首,即改革家尼康(Nikon, 尼康主张进行关于教义及仪式的改革)本人的观点。由于《正教教理神学》译有法文版与斯拉夫语版,布尔加科夫在东正教的思想上有极重要影响。但19、20世纪俄国神学家对其一些训义置疑,他们不相信拉丁经院方法论。
卡耶坦
Cajetan
(1468/1469?2.20,那不勒斯 加埃塔?1534?8.10,罗马)
拉丁语作Cajetanus,义大利语作Gaetano,多米尼克会名为德.维奥(Tommaso de Vio)。
义大利天主教托马斯派神学家。1484年参加多米尼克会,就学于波隆那和帕多瓦,1494年在帕多瓦教授形而上学。他坚持多米尼克会的主张,特别是清贫生活和研究神学的主张。1517年教宗(教皇)利奥十世(Leo X)任命他为枢机主教。在任驻德意志宗座代表期间,受权审查路德,1518年同路德在奥格斯堡(Augsburg)会见。1519年奉召回罗马,任加埃塔(Gaeta)主教,次年参与起草谴责路德的通谕。1523?1524年任驻匈牙利、波兰及波希米亚宗座代表。1527年退休。着有《神学概要》(Summa)详细介绍自然神学和基督教神学的基本原理。
索邦
Sorbon, Robert de
(1201.10.9,法国 雷特尔附近的索邦?1274.8.15,巴黎)
法国神学家。他是国王路易九世的告解司铎和索邦神学院创始人,这个神学院后来成为巴黎大学。曾就读于理姆斯和巴黎,因虔诚和勤奋而获得阿图瓦(Artois)伯爵和国王路易九世的资助。由于他对国王的重要作用及影响日益增长,于1258年被任命为巴黎大教堂牧师会的牧师及宫廷牧师。1257年得到一笔财产;有了国王的帮助,他以这笔财产创建了索邦神学院,这是一所为穷困学生办的神学院。它在1259年得到罗马教宗(教皇)的正式批准,并很快发展成为欧洲的主要学习中心和巴黎大学的核心。索邦本人自1258年起任该大学校长。
约翰(圣托马斯的)
John of Saint Thomas
(1589.7.9,葡萄牙 里斯本?1644.6,西班牙 巴塞隆纳附近)
西班牙语作Juan de Santo Tomas,原名胡安.波因萨特(Juan Poinsat)。
里斯本人,天主教哲学家和神学家,自1620年先后在西班牙几个大学讲授神学。1643年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召唤他到马德里任国王顾问兼告解司铎,在随腓力出征期间着《圣灵的恩赐》(De Donis Spiritus Sancti)。约翰任西班牙宗教法庭神学审询官,审案公正,不屈枉被告,特别眷顾卢万(Louvain,当时受西班牙统辖)大学的神学教师。着有《哲学教程》(Cursus Philosophicus,9卷;1632?1636)、《神学教程》(Cursus Theologicus,7卷;1637?1644)等,他对于天主教教义评述周详,号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代言人。
http://www.hymnsite.com/hymndex.htm
这里听音乐
圣埃克苏佩里
komugi@lily.odn.ne.jp
我好像很久没跟他讲话
1998年9月19日, 下午 06:00:36
其实他就像个地雷
文章数500
多产作家谢长廷
陈柏达
2008/2/17
你上次说的那个索菲亚水上芭蕾美少女现在人在哪里
龟派气功
哈哈哈哈
哥雅
Goya (y Lucientes), Francisco (Jose) de
(1746.3.30,西班牙 芬德托多斯?1828.4.16,法国 波尔多)
亦译戈雅。
哥雅,选自《狂想曲》组画的自画像,蚀刻画,约绘于1798年。Francisco de Goya, self-portrait from Los caprichos series, etching, c. 1798
By courtesy of the Biblioteca Nacional, Madrid
西班牙著名画家,以奇异多变的油画、素描和版画形式深刻反映当代的社会政治动乱,对19世纪后期欧洲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运动的领袖们影响很大,在20世纪,他的作品仍为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所尊崇。其最初从何塞.鲁赞.伊.马尔蒂尼斯(Jose Luzan y Martinez)学画,后到马德里成为宫廷画师巴耶乌(Francisco Bayeu)的学生。早年所作的宗教画受流行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尤其是威尼斯画家提埃坡罗(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的影响。
进入宫廷后(1775),他创作的60多幅挂毯草图明显表现出当时西班牙宫廷艺术指导者、德国艺术家门格斯(Anton Raphael Mengs)明晰、单纯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哥雅从研究委拉斯开兹(Diego Velazquez)作品着手,开始形成自己风格。他将皇宫收藏的一批委拉斯开兹油画翻刻成蚀版画,并参照这种自然写实手法绘成《基督受难图》(Christ on the Cross,1780),这使他成为皇家美术院成员,后升任副院长(1785)。在此期间他画的达官贵人肖像,都令人想起委拉斯开兹的同类作品来。哥雅艺术的成熟期正值法国大革命爆发。社会的腐败和统治者的无能使他深感愤懑。1792年因病耳聋后,辞去了美术院院长职务,以通俗讽刺画形式,抨击国家、教会的愚昧与奢侈的弊病。1799年出版的《狂想曲》(Los caprichos)组画是版画史上重大成就之一,哥雅娴熟地为最新发展的凹版腐蚀技法增添了色调效果。
在拿破仑军队侵占西班牙期间,哥雅将亲眼目睹的场面载入版画集《战争的灾难》(Los desastres de la guerra,1863年第一版)。并作《1808年5月2日∶马木路克起义》和《1808年5月3日 ∶枪杀马德里保卫者》(均1814年)两幅巨作,讴歌英勇的人民起义。哥雅晚年作品,如装饰家乡“聋人寓所”的“黑色绘画”(1820?1823)和版画集《谚语》(Los proverbios,1820??1824),已梦魇似地反映出愤世嫉俗的悲观心理,他于1824年侨居法国波尔多,直至逝世。他的肖像代表作,如《托娜.依莎贝尔.德.鲍赛尔》(Dona Isabel de Porcel,1806?)、《查理四世一家》(1800)和《唐.何塞.比奥.德.摩林》(Don Jose Pio de Molina,1827?1828)等,也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
克鲁泡特金
Kropotkin, Peter
(1842.12.21,俄罗斯 莫斯科?1921.2.8,莫斯科附近的德米特罗夫)
俄语全名彼得.阿列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Pyotr Alekseyevich Kropotkin)。
克鲁泡特金
Brown Brothers
俄国革命者和地理学家,无政府主义运动的最高领袖和理论家。克鲁泡特金之父为世袭亲王,他在贵胄士官学校毕业后曾任沙皇侍从。1862?1867年在西伯利亚当军官,业余从事动物研究和地理观察,经过实地考察,提出该地山脉结构走向的新见解,修正了东亚地图;他对地质的研究,丰富了冰河时期亚洲冰河作用的知识。他的成就很快得到科学界的承认,在他面前敞开一条走向光辉科学事业的大道。但1871年他拒绝出任俄国地理学会秘书职位,并抛弃了贵族继承权,决心献身于社会正义事业。在西伯利亚时他的思想已倾向无政府主义,即废除一切政府形式的学说;1872年访问瑞士,眼见侏罗山区钟表工人自愿组成互助的团体,更增强了他反对一切政府形式的信念。后来回到俄国参加革命活动,1874年被捕,两年后越狱逃逸,浪迹西欧,大部分时间旅居瑞士。从这时起逐渐成为著名的无政府主义活动家。1881年瑞士政府在俄国要求下把他驱逐出境,他乃移居法国,再次以?造的煽惑罪被捕,服刑3年,1886年获释。
此后在英国定居30年之久,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后,始返回祖国。这时克鲁泡特金已是75岁高龄,1917年6月,他回到故乡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受到热烈欢迎,但他谢绝了临时政府要他出任教育部长的邀请,他认为人类社会获得解放的前景无比光明,看到工农自发组成的苏维埃以取代政府,以为可以出现没有国家的社会。但布尔什维克实行专政,他又幻灭了。他对一位友人讲∶“这种做法埋葬了革命”。他认为布尔什维克派的行动,已经证明革命是不能制造的,即革命不能采用专政手段,而必须采用解放的办法去实现。
他写了不少有影响的作品,最重要的有《造反的话》(Paroles d'un revolte,1885)、《在俄国和法国监狱中》(1887)、《田野、工厂和工场》(1899)、《一个革命者回忆录》(1899)、《互助论》(Mutual Aid,1902)、《俄国文学》(1905)、《1789?1793年伟大的法国革命》(1909)。《互助论》是他的不朽巨著,书中提出尽管达尔文主义者主张适者生存,而进化的重要因素仍然是合作,不是竞争,人类前途趋向分散的、非政治的和合作的社会,在那种社会里人的才能不受规章制度、宗教和军队的干预而得到充分发挥。他的“无政府共产主义”,主张以物品和劳务的自由分配代替私人财产和不平等的收入;主张按需要定工资的原则,每个人不管出多少劳力,都可以从公共仓库取去他自己认为必要的东西。要实行这种美好理想,重点在于对青少年的教育等等。他认为青少年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重视户外教育,要学生在参加劳动和观察事物中学习。这一设想,为现代教育理论专家们所普遍接受。克鲁泡特金根据自己监狱生活的经验,倡议应对监狱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1917年后,他在苏联不参加政治,而致力于写作伦理学史,惜未竟而卒。他死于莫斯科附近的德米特罗夫(Dmitrov)村,成千上万的人为他送葬,这是无政府主义的黑旗最后一次展现在俄国首都。克鲁泡特金的一生符合高尚的道德标准,是他在著作中经常提到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典型。他公正无私,胸怀坦率,不斤斤计较于权力之争,而无数革命者却因未能摆脱这一切而使形象受损。因此,他不仅受到同志们的景仰,也为反对者所敬佩。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托尔斯泰追求的理想,克鲁泡特金在生活中实践了。王尔德则称赞克鲁泡特金是他所熟悉的两位真正快乐的人物之一。
舒特
Shute, Nevil
(1899.1.17,英格兰 米德尔塞克斯 伊令?1960.1.12,澳大利亚 维多利亚州 墨尔本)
亦译舒特。原名内维尔.舒特.诺威(Nevil Shute Norway)。
英格兰出生的澳大利亚小说家,善于把工程知识与小说叙述融为一体,其最著名作品《在沙滩上》(1957)反映了他对原子时代人类命运的悲观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参加军队,战后在牛津大学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服役,后定居澳大利亚。《马拉赞》(Marazan,1926)是他在30年写作生涯中所写25部书中的第一部。主要著作有《如此受人蔑视》(So Disdained,1928)、《科贝特家发生的事》(What Happened to the Corbetts,1939)等。后期作品都以澳大利亚为背景,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前途的日益绝望。《像艾丽斯一样的城市》(A Town Like Alice,1950)描写远东战争。《在沙滩上》描绘了原子战争给人类带来彻底毁灭的结果。自传《计算尺》(Slide Rule,1954)主要写他的工程师生涯。
圣埃克苏佩里
Saint-Exupery, Antoine(-Marie-Roger) de
(1900.6.29,法国 里昂?1944.7.31,地中海上空)
法国飞行员和作家,其作品是一个战斗飞行员以诗人心境看待冒险犯难的独特例证。出身贫苦没落的贵族家庭,1922年在军队获得飞行员证书。30年代任试飞员、法国空军武官及《巴黎晚报》(Paris-Soir)记者。1939年担任侦察机飞行员,1940年法国全境失陷后,逃往美国。1943年在北非重新加入法国空军,在一次侦察飞行中,被击落身亡。他从飞行生活中既发现了英雄行为的源泉,也找到了一种新的文学主题。他的作品高度称颂冒险牺牲精神,认为这是完成人类使命的最高体现。第一部作品是《南方信使》(Courrier-Sud,1929),描写航空事业一代新人、航空邮政驾驶员贝尼斯(Jacques Bernis)死于里奥德奥罗(Rio de Oro)沙漠的故事。第二部小说《夜航》(Vol de nuit,1931),是歌颂开辟航线的第一批飞行员的光荣事迹,当他们奋力完成任务时,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豪迈气概面对死亡的威胁。《人们的世界》(Terre des hommes,1939)记载了他本人的飞行冒险事迹,语言明快动人,简洁有致。《战斗的飞行员》(Pilote de Guerre,1942)是一部个人回忆录,叙述1940年5月的一次侦察飞行,曾以牺牲精神,克服了极端不利的情况。旅居美国时着有《给人质的一封信》(Lettre a un otage,1943),呼吁法国人要团结一致。他对人类前途日益感到悲观失望,这种观点反映在《城堡》(Citadelle,1948)一书中。这部遗作揭示了圣埃克苏佩里的一种信念,认为人类作为文明价值的宝库是人类存在唯一永恒的理由。
德布林
Doblin, Alfred
(1878.8.10,德国 施泰滕?1957.6.28,西德 布赖斯高地弗赖堡附近的埃门丁根)
德国小说家和短论作家,德国表现主义运动最有才华的叙事体作家。他的正式职业是行医,在柏林从事精神病治疗工作。1933?1945年流亡在法国和美国。虽然他的技巧和风格经常变化,但是,他经常关心的两件事不变,即致力于暴露正在走向毁灭的文明的空虚性,以及类似宗教所宣扬那样迫切希望为受苦受难的人类提供一种拯救的办法。
《王论三跳》(Die drei Sprunge des Wang-Lun,1915)是他第一部成功的小说。王论是一个到处漂泊的革命者,他既受过国家政权的打击,但他同时揭示了非暴力精神战胜暴力的可能性。这个主题的另一种写法在历史小说《华伦斯坦》(Wallenstein,1920)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要用压力就能导致国家的崩溃。在小说《山、海和巨人》(Berge,Meere und Giganten;1924)中,他以无情的讽刺,展示了人类前途一幅“启示录”式的景象,大自然向人类进行了报复,其原因是因为人类利用科学侵犯了它的领域。在他最著名和最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的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Berlin Alexanderplatz,1929)中,他把内心独白同摄影机似的技巧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节奏,把人在一个正在解体的世界中的状况有力地像演戏似地表现出来。其他作品有小说《巴比伦漫游记》(Babylonische Wanderung,1934)、《不予赦免》(Pardon wird nicht gegeben,1935),以及论文《德国文学》(Die deutsche Literatur,1938)等。
徐悲鸿
Hsu Pei-hung
(1895.7.19?1953.9.26)
亦作Xu Beihong。
《田横五百壮士》
CEB供图
中国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计亭桥镇。父亲徐达章是画师,幼从家学,17岁便在宜兴小学、中学和女子师范学校任绘画教师。1917年去日本学习美术。同年冬回国,应北京大学之聘,为画法研究会导师。越二年,得蔡元培之助,公费留学法国。在五四运动提倡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启迪下,1920年撰写《中国画改良论》,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这一艺术见解成为他终生矢守的原则。留学期间曾赴柏林访问画家康普,并去比利时、瑞士、义大利浏览和临摹古今艺术名作。1927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和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同时与田汉、欧阳予倩等提倡写实主义运动,还先后赴法、比、德、义、苏等国举办中国美术展览。1936年在桂林创办美术馆。1937年回到重庆中央大学任教。次年应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举办画展。1946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其画作多寓意深邃,寄蕴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0年代值民族灾难深重,曾创作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取《史记.田儋列传》故事,以喻威武不能屈。《九方皋》以《列子.说符篇》为题材,赞颂相马名士九方皋善辨马之良莠,以讽善用人才;尝说“人须无傲气,但必具傲骨”。《愚公移山》作于抗日战争期间,以《列子.汤问篇》中神话故事为题材,歌颂知难而进的坚强意志。同时期创作的国画如《风雨鸡鸣》、《奋飞》、《负伤》、《侧目》等无不隐喻民族的自尊以及奋发图强的战斗精神。艺术上极富创造性、既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又汲取西方艺术之所长,故能融中西画法于一炉。重视写实,师法造化,主张“尽精微,致广大”,既深入观察客观对像之细微变化,又提炼概括,以求整体统一。1949年7月在中国大陆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常务委员,又当选为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应邀出席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随后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3年出席第二届文代会期间,因突发脑溢血于9月26日逝世。12月举行徐悲鸿先生纪念会和徐悲鸿遗作展览会,并在北京建立徐悲鸿纪念馆。
布歇
Boucher, Francois
(1703.9.29,法国 巴黎?1770.5.30,巴黎)
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作品充分表现出洛可可时期的法国趣味。早年随其父学画。受鲁本斯(Peter Paur Rubens)和华托(Antoine Watteau)的影响,风格以色彩精细,形式柔美,技巧熟练和主题浮华为其特征。1723年获罗马奖,1734年成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1765年当院长,并获得路易十五世首席画师称号。布歇接受的第一个重要订件是把华托的125幅素描制成版画。1737年在巴黎沙龙个展中获得声誉,后相继完成皇后在凡尔赛的订件和他的朋友及顾主庞巴度夫人(Mme de Pompadour)的订件。1740年代?50年代,布歇的画风在路易十五世宫廷中成为最高的标准。他被推崇为18世纪最大的画家之一,他对妇女的描绘尤为人称道。一生作品约有1,000幅油画、1万幅素描和大约180幅版画。
http://play.rbn.com/play.asx?url=wcpe/wcpeint/wmdemand/preroll.asf&proto=mms?url=wcpe/wcpeint/wmlive/wcpewin.asf?mswmext=.asx
Puccini Metropolitan Opera: Puccini, Manon Lescaut
苏醒的灵魂,寻遍..
那隐形地一角,却见不着,
看不见你绝望的双眸,痴恋
有如置身深秋的宫阙
千言万语,欲言又止的,
它,有如心悸疼痛的刺
第一回合的狂妄,有若走过千山万水
的苦涩难言──
却不见你,独不见你,烙印
许我一个全是你的季节
思绪的纠结,触礁的心弦
仿佛决湜的雨天,
回眸的脸,层层叠叠,朦胧
急切地记下另一个相遇的空间,
徘徊世纪的思维
已逐渐沉睡
等待,下回重逢的机会
不再是轻许一个短暂的季节
我愿,它是永远
遍寻的灵魂,苏醒..
却见不着一角,那隐形地,
看不见双眸你的痴恋,绝望
置身有如宫阙的深秋
万语千言,欲言的又止,
它,刺的疼痛有如心悸
狂妄的第一回合,走过有若万水千山
难言的苦涩──
独不见你,却不见你,印烙
许我一个季节全是你的
纠结的思绪,心弦的触礁
仿佛雨天的决湜,
朦胧的脸,层叠层叠,回眸
记下急切地另一个空间的相遇,
思维的世纪徘徊
逐渐已沉睡
重逢,下回机会的等待
不再是一个季节短暂的轻许
永远,我愿它是
暗香幽影因情舞动
爱从心中纷来人间
轻拾片叶捻花微笑
数一数二数三飞散
如雪缤纷如烟缠绕
似我非我藏天地间
奔腾山海追逐日月
和光同尘了悟人生
若你巧遇我形我貌
放诸光芒顶礼赞叹
动静迟速自有因缘
聚散离合本是常态
成住坏空过程迷人
贪嗔痴慢疑有他在
花月风雪何须吟咏
人间时节挥指弹开
千帆过尽无人等着
万家灯火有谁归来
刀毒悬险何惧之有
真空妙有且自开怀
2007年3月
小柔子:
若归顺我,赏你百金
库珀
2007年6月
呼吸间:
希望打仗的时候你能投诚
库珀
2007年9月
水凌月:
我们两国结盟,友好合作吧
库珀
2007年12月
辰星:
献上黄金1000,请笑纳
库珀
2034年1月
将星陨落
大展鸿图有凶兆
2047年1月
创业未成
阿兔终于逝世
阿兔家族灭亡
你有没有闻到烧焦的味道
我的心脏在燃烧
张青帝在西藏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断气了
法西斯主义少年华丽灿烂事件簿
一个像麦田般金黄的午后
心头开始了风车似的吹奏
抛开忧愁
跟着水晶的向往出去走走
天气,不错,心情,挺好;那猫儿,有点懒,我的影子,好像在享受着什么
大树的根和土壤说些什么,我不知道,也不去想
当我走到一个悸动的小站时
招牌上陌生的外国字让我把思绪沉淀了下来
没有出口的迷宫
一排排文字,一声声音乐,还有无数不断盘旋的肖像
像一个跳舞的少女魅惑着我
要是那个时候,我选择的不是你,该会如何?那片湖还是那么冰冻的无法凝视吗......
是的,我还爱着,像一滴水珠掉下,泛起了波纹和涟漪
我还是我,而风不再是风,一切像一幅满月的梦
当一丝夕阳的残光洒在一栋楼房的砖瓦时,我笑了
世界开始了转动
你是一面水亮的镜子
你是美丽的
你那静悄悄的容颜令人有种幸福的感觉
你是一切
有时候你笑
有时候你哭
当你看着镜中的你,不晓得你有没有发现
你镜子里的眼睛,有好多个你,好多个你自己的自己
当你扎马尾时,你出去了
当你梳浏海时,你回来了
在一个电光石火的刹那
我倒映在你的镜子里
我看着镜子里的我们
我发现我想看的,不是镜子的正面,而是镜子的背后
那是一触就会丧命的暗礁,还是
航向黎明的旅程......
高行健姓高,是个完人,于是大家都叫他“高完人”
可爱的孩子
快来吃饺子
要用筷子
要用筷子
吃到三十一颗饺子
三十一颗饺子
个个都变成小丸子
来看电视
过好日子
勤快
秦桧
是那么偶然
她被困在泥沼中
动弹不得
她找不到回家的路
在等待中
她开始幻想
构思一幅又一幅
房间的布置
小小的年纪,然而心智已经超越了大人,她瞥见每个人的梦
她听过羽毛掉落的声音,她看过飞舞在空气中的灰尘,她甚至知道神的世界
希望与奋斗,挣扎和无力,喜悦而痛苦,00110110
然而她还是在原地不动
直到那一个绝望的时刻
她被爱救起
眼前是山峦,小村庄,牧羊人在田园上放牧着一只又一只的绵羊
她心灵的门扉因平坦的温驯而打开了
有客自西来
朝已出阳关
跃马过中原
暮已至长安
文韬兼武略
心高而志远
名声四海传
天下第一汉
功高而震主
谣言惹兵端
一步杀百人
祸散至燕山
月涌大江流
飞鸿雪泥间
醉罢且归隐
孤残倚楼干
今天我在河面上遇见你
一个不同于别人的你
今天我在河面上遇见你
你是如此美丽
今天我在河面上遇见你
是你
今天我在河面上遇见你
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你
你是谁
为什么你有着能看穿一切的眼睛
你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你的举止如此冷静
你往何处去
为什么你笑的如此灿烂
回答我
但是你已经离去
我不断寻找你
在每个村庄,每个地方
我望着跟你相像的女孩
但她们不是你
我喊着你的名字(只是我的想像)
在每个我曾经遇到你的地方
最后我放弃了
因为我找不到你
你好吗
你现在怎样
你碰到了什么有趣的事
你开心吗
能不能告诉我,你是谁
能不能透露一些,你的事情
你的心事,苦闷吗
我的烦恼,没有人知道
过了很久,我把你忘掉
直到了那一天,当我穿过同样的河
在同一个地方,我又遇到了你!
天哪!原来你没有走!你一直都在这里!
我再次爱上了你
像河水的波浪,一阵一阵,一次又一次的,触动了我的心弦
但是,为什么让我在这条河遇见你,为什么是这个时分,为什么是我这个人?
流过沙子里的是水的涟漪
整座城市于是陷了巨大而绿色的液体中
2005年10月3日5点31分
荧幕上是说着话的单子在活动
电风扇像钻井嗡嗡的响
有人因为一场时空的失序死于非命
国家病厌厌的喘气
什么都没有发生
都没有什么温度
一只麻雀飕缩着
它望了望天空
鼓翅
准备飞翔
我们对自己
一无所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院士夏犹清为了国家日以继夜的工作,每天她总会接到这样的通知:
“院士,这期杂志来了。”
“摆着吧。”
夏犹清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阅读,只好把它摆在一旁,又继续工作了。
有一天,她趁工作之余,整理一套两百多本的杂志,拿起一本来看:
“哇,中国竟然有专门介绍英国诗人济慈的杂志,而且还出了两百多本,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真的是日益繁荣啊!”
结果她看反了,那套杂志不是“济慈”,而是“慈济”,是台湾佛教刊物,夏犹清看了那两百多本杂志后深受感动,一年后她就出家当尼姑了.....
白杨森林躺在床上沉睡着,半夜十二点的时候,他隐约听到一个声音:
“白杨......”
他张开眼睛看,只看到一个长头发,穿着白色长衣的女鬼,用凄惨断魂的声音喊着:
“白杨森林......”
他看到那名女鬼越走越近,越走越近,最后那名女鬼来到他面前,掐住他的脖子,白杨森林大喊:
“救命啊......”
那名女鬼却说:
“白杨森林,打针啰!”
白杨森林问:
“你不是?”
女孩回答:
“我是新来的护士,我叫雪梨,听话,裤子脱下来......”
白杨森林被针扎到屁股大叫:
“老天!”
此时老天在白杨森林房间电视上说:
“在这国家沦亡,族群分裂的时刻,我们不应该悲伤,让我们谨记弘一法师的名言:
“深夜问题多
不要在外逗留
早点回家玩游戏
平安就是福”
老天低头:
“阿弥陀佛......”
1996年,河马出国留学,在圣安东尼奥,他看了NBA美国职篮全明星赛All-Star Game,此时是上半场第二节,场上球员分别是:
“西区:
Barkley
Elliott
Drexler
Richmond
Payton”
“东区:
O’neal
Hill
Rice
Miller
Jordan”
河马大叹:
“唉,美国职篮全明星赛的球员都是光头,而且都还是黑人高僧,我佛慈悲......”
一个晚风轻拂的夜晚,筱方走在街道上,她是自幼即属备受赞誉的美丽女性,雪白的肌肤显的无比高贵,但稍显单薄的体型,令人担心体弱多病,单眼皮的美人,细如弯月的眉毛下,眼睑宽阔,散发出东方幽情。这天,她男朋友跟她分手了,她伤心的喝了一个晚上的酒,街道上只有她一个人,她非常孤独寂寞。忽然,一阵子风吹过,她摇摇欲坠,快倒下了......
“小姐,你没事吧?”一个男人住手挽住她。
筱方用那湿濛濛的眼神颤抖的说:
“跟我说爱我!”
那男人说:
“我爱你。”
筱方再说:
“向我求婚!”
那男人问:
“你愿意嫁给一个二十岁,顶着光头,满脸胡子,而且满肚子小腹的男人吗?”
筱方回答:
“我愿意!”
筱方接着哭了:
“你可以跟我回家吗?今晚,我不想一个人过......”
之后青鱼就跟筱方回家了。据青鱼当晚回忆,那天晚上,他跟筱方两个人在床上盖棉被纯聊天,嗯,是的,据我跟青鱼多年死忠兼换帖的交情,我相信他!
不久青鱼就跟筱方结婚了,由于筱方家财万贯,青鱼乐观上进,青鱼成了全中国最幸福的人,中国国家主席送了大文豪青鱼的老婆筱方一个上联:
“你如果在家里跟男人网交”
中国国务院总理送了下联:
“我就只好出去跟女人性交”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送了横批:
“焦恩俊”
是什么让人为之心动
是什么让人为之神往
我可曾有过花样年华
时间的沙漏倒转着
一些甜和一些酸
速度让力量逐渐消失了
爱过
活过
还须要些什么
火在烧
让我眷恋美丽的一切
一点一滴离开我
再会
心碎的酒杯
今夜我无法入睡
火还在烧
烧的更猛烈了
我发现星星从来没有这么好看过
经历了一场洗礼
从一无所有中诞生的爱
带我走向新生
翻过了一山又一山
天气炎热,烦闷异常
在解渴的景水中,忽然间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幻象
于是他说出神谕
我看到德国变成狮子
俄国变成狼
法国则是一堆豪猪在奔跑
英国四处布满了章鱼的爪
在北方,一群黑色的骑兵伺机而动
而南方,那里有大象围住的城堡
一天,忽然两军交锋,四处尽是云烟
在一片大乱后留下了血迹斑斑的痕迹
这一切不会结束
世界将会重建,是的,将有一个新的世界
新的生物,新的科学,新的技术
但是战争永远不会休止,在人类灭亡后,这世界还会再度大战,因为所有万物都只想到自己
日出
我们上班工作或上学读书
日落
我们还没有休息
生活上
每个人都极力的保护自己
对自己有利的人巴不得赶快多说句好话
至于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人恨不得马上一脚踩在地下
我所认识的人
没有一个不自私的
天啊
这世界竟变成了一片荒原
是的
该给这时代打一计黑眼圈的时候了
她追求物质的丰盛
她心灵上却空虚寂寞
每天晚上
她都打开电视一直看呀看着
她看连续剧
看到了心崁里忍不住为男女主角的爱情哭泣
她吃着
一边看一边吃着
她又接着看叩应节目
看到民嘴们骂自己也跟着骂
最后越看越生气
丢下零食后上床睡觉了
不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为什么
我是谁
在这里
是什么
那朵花好美,但──
──不对,今天不是九月一号
──这是我写的──
但是上面为什么没有我的名字──────
你们在哪
爸爸!妈妈!
时间不多了,一切像流砂一点一滴消失,我的童年
回来吧!孩子。孩子,回来吧
我们留给下一代什么
这要看我们做了什么
他是神童
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惊人的天赋
所有考试都拿第一名
初尝人生的喜悦后英雄出少年
他恋爱,结婚了
他奋斗,在工作上
每个人都羡慕他所获得的成就,女的爱他,男的尊敬他
在中年后所有的小溪全都归向了海洋
他晚年时却被世人遗忘了
受尽了敌人的攻击,疾病的摧残,所有的一切都不喜欢他
弥留之际
他对这世界还有眷恋,但?为什么他们......在流出泪水的同时离开了这个世界
重逢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明天
国家离我越来越远
张青帝
张青帝张
张青帝张青
张青帝张青帝
张青帝张青帝张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张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张青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张青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张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帝
张青帝张青帝张青
张青帝张青帝张
张青帝张青帝
张青帝张青
张青帝张
张青帝
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
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
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ㄏ
倒立
世界并未眩晕
太阳 鸟儿 我
依序排列
泪水
隐溺大地的喜悦
眼神 拥挤 一切
相互冷漠
行走
通往天堂的小路
背影 思念 空白
争相拉长
聆听
黑的幕静静落下
斜日 倦鸟 我
无奈地归航
轻轻地
把流浪的心扶回眼里
悄悄地
划向大海
四月的我
迷失来时的航道
兀自
徘徊
……
伤逝的仲夏
你尝试飞翔
处子般湛蓝的梦
和一双多余的翅膀
我定是斯时爱上你
想亲吻你低垂的头颅
而飘零的目光
许给我一个流浪
你早熟地拒绝温情
誓与幸福为敌
喝斥 鞭打 逃避
宿命执着的步履
我抽回绳索
不再做个暴君
默然注视着婴儿的睡姿
不敢噙住花瓣似的唇
春把绿织向天边
连同你奔涌的血脉
稀薄而永恒的距离
把彼此褪色成风景
拂晓的雾气中
路遇一株不知名的小草
清新 孤立 挺拔
我笑着流泪吻了它
当时间的鸟从枝头掠过
尖叫着 不做停留
阳光
从一个世界
走进另一个世界
梳理风的手
渐渐失去颜色
灰白 沧桑
因为恋着风
它在霞光散尽前 老去
远方
有更多老树的暗影
孤独向天的
该是远古的 指头
时间的鸟
已经不见踪影
有人让我放弃诗歌,他说写诗的都是偏执狂~~
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是写不出好诗来的……
我有听过教授讲
不是天才写不出伟大的作品
确实很多根本没有创作的人讲创作的事情
偏偏我们的社会建立在他们的评论价值上
达里奥,维加,雨果,第一流的诗人写不好的诗远多于写好的
但丁,塞万提斯,曹雪芹都是一个好作品就足以流传千古了
第一流的人才,非常复杂,往往是神与魔的混合体
莎士比亚,歌德,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游走于神人之间,结合了正面和负面的各种面相,他们的人格和作品,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
这种人是天地万物为之祝福的
中国的传统在文化大革命被破坏的一无所有了
所以下几个世代等于是在废墟上
整个世界的现况似乎越来越倒退
也许21世纪的30、40年代,那些80、90年代的五六十岁,各方面掌权了,控制了,这世界会被意外的葬送掉
最近俄国又在试探日本和美国了
这世界最后还是西方对抗中俄
北约东扩把整个欧洲都包括了
中国迟早对台湾一战
未来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惨痛
现代人讲手机讲不到一分钟的情况很多
疏离感太严重了
http://www.hymnsite.com/hymndex.htm
网路圣诗站
有很多好听的音乐可以下载
菲拉雷特
Philaret
(1782.12.26,俄罗斯 莫斯科附近的科洛姆纳?1867.11.19,莫斯科)
亦作Filaret,原名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德罗兹多夫(Vasily Mikhaylovich Drozdov)。
俄罗斯正教圣经神学家、莫斯科都主教(大主教)。他学识渊博、精于演说,擅于管理,是俄国19世纪最重要的教会人士。1803年毕业于莫斯科附近的圣三一修道院,留院任教师,1806年任驻院传道员;1808年发愿献身,随后在圣彼得堡神学院先任哲学及神学教授,后任院长。他在宗教界平步青云,先参加为整顿教会而成立的一些委员会,1818年成为圣主教公会成员,1819年任特维尔(Tver, 即今加里宁)大主教,1821年调到莫斯科。菲拉雷特进取性强,不久即成为教会与国家中的强者。俄罗斯正教奉他为天授奇才,以他为神学及法律问题上的终极权威,他所作出的决定于1905年编成出版,题为《意见与评论》。
1858年菲拉雷特克服种种阻力,成功地指导现代俄文本《圣经》的翻译工作。他的主要神学著作《基督教希腊-俄罗斯正教会教理问答》评介4世纪的《尼西亚信经》、关于祈祷的神学和摩西律法。此书初版于1823年,曾为肃清新教信义宗的影响而几次修订,但自1839年以来它对俄国19世纪神学发挥了广泛的影响。
布隆内尔
Brunner, Emil
(1889.12.23,瑞士 温特图尔?1966.4.6,苏黎世)
全名亨利希.埃米尔.布隆内尔(Heinrich Emil Brunner)。
瑞士人,基督教新教正统派神学家。1916?1924年在瑞士奥布斯塔尔登(Obstalden)任牧师。1924年任苏黎世大学系统和实用神学教授。曾往美国和亚洲各地讲学。从1930年代起关心普世教会运动,1948年参加世界基督教协进会阿姆斯特丹会议。退休后,1953?1955年任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基督教哲学教授。布隆内尔是新正统派神学的倡导者之一,该派是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绝望感而产生的危机神学。他提倡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中心思想,用以抵制自由主义神学。他主张继续调谐神学与人文主义文化,但是他认为理想主义、唯科学主义、进化论和自由主义表现人类的傲慢自大和自我神化,而这些因素正是现代世界各种弊端的根源。
贝乌斯
Baius, Michael
(1513,埃诺 梅兰?1589.9.16,布拉班特 卢万)
Baius亦作Bajus,亦称米歇尔.德.贝(Michael de Bay)。
比利时神学家。曾就学于卢万(Louvain)大学。约在1550年和赫塞尔斯(Jan Hessels)共同就救恩和称义等神学问题提出崭新的见解。所著神学论文甚多,受到教会当局的批判。1575年任卢万大学校长。
贝乌斯神学体系的主要特点在人类堕落问题上。他认为,亚当和夏娃本性无罪,由于人类始祖的初次犯罪,人类本性中所固有的节操受到破坏。其他改革宗神学家也持有这种观点。
拉格朗日
Lagrange, Marie-Joseph
(1855.3.7,法国 布雷斯地区布尔格?1938.3.10,马赛)
法国天主教神学家、圣经学者。1879年入多米尼克会,1883年受神职。1890年在耶路撒冷创办实用神学学校。现代派神学当时流行于欧洲,许多神学家企图重新解释天主教传统教义。拉格朗日一方面表示拥护教宗(教皇)驳斥现代派神学的言论,另一方面在对《创世记》的注释(1906)中露骨地宣讲现代派观点,因此受到严厉批评。1912年被召回法国。后被重新派往耶路撒冷任教,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他都在该地,直到逝世。
布尔加科夫
Bulgakov, Macarius
(1816,俄罗斯 库尔斯克?1882,莫斯科)
原名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布尔加科夫(Mikhail Petrovich Bulgakov)。
俄罗斯正教莫斯科大主教,国际知名神学家兼历史学家。为牧师之子,在成为僧侣时改为现名。曾就读于基辅神学院,后在该学院教授历史。1842年至圣彼得堡学院担任神学讲座,1850年成为院长,1854年经提名入俄罗斯科学院。1851年成为主教,主管过坦波夫(Tambov, 1857)、哈尔科夫(Kharkiv, 1859)和立陶宛的维尔拿(Vilna, 1868)教区。1879年成为莫斯科大主教。任职时,从事著述,并协助他人以促进历史与神学的研读。所著6卷《正教教理神学》(Orthodox Dogmatic Theology, 1847?1853)后来节录为3卷,于1868年编成单本手册,深受学生欢迎。
受19世纪天主教作家的影响,在方法论上遵行拉丁典范,但在构成争议的论题上仍坚守正教传统教理。1857?1882年间,写成13卷《俄国教会史》(History of the Russian Church),自10世纪之起源叙述至1667年莫斯科会议止。另有3卷讲道词与一部《俄国旧礼仪派分裂史》(History of the Russian Schism of the Old Believers),讨论关于那些反对17世纪莫斯科牧首,即改革家尼康(Nikon, 尼康主张进行关于教义及仪式的改革)本人的观点。由于《正教教理神学》译有法文版与斯拉夫语版,布尔加科夫在东正教的思想上有极重要影响。但19、20世纪俄国神学家对其一些训义置疑,他们不相信拉丁经院方法论。
卡耶坦
Cajetan
(1468/1469?2.20,那不勒斯 加埃塔?1534?8.10,罗马)
拉丁语作Cajetanus,义大利语作Gaetano,多米尼克会名为德.维奥(Tommaso de Vio)。
义大利天主教托马斯派神学家。1484年参加多米尼克会,就学于波隆那和帕多瓦,1494年在帕多瓦教授形而上学。他坚持多米尼克会的主张,特别是清贫生活和研究神学的主张。1517年教宗(教皇)利奥十世(Leo X)任命他为枢机主教。在任驻德意志宗座代表期间,受权审查路德,1518年同路德在奥格斯堡(Augsburg)会见。1519年奉召回罗马,任加埃塔(Gaeta)主教,次年参与起草谴责路德的通谕。1523?1524年任驻匈牙利、波兰及波希米亚宗座代表。1527年退休。着有《神学概要》(Summa)详细介绍自然神学和基督教神学的基本原理。
索邦
Sorbon, Robert de
(1201.10.9,法国 雷特尔附近的索邦?1274.8.15,巴黎)
法国神学家。他是国王路易九世的告解司铎和索邦神学院创始人,这个神学院后来成为巴黎大学。曾就读于理姆斯和巴黎,因虔诚和勤奋而获得阿图瓦(Artois)伯爵和国王路易九世的资助。由于他对国王的重要作用及影响日益增长,于1258年被任命为巴黎大教堂牧师会的牧师及宫廷牧师。1257年得到一笔财产;有了国王的帮助,他以这笔财产创建了索邦神学院,这是一所为穷困学生办的神学院。它在1259年得到罗马教宗(教皇)的正式批准,并很快发展成为欧洲的主要学习中心和巴黎大学的核心。索邦本人自1258年起任该大学校长。
约翰(圣托马斯的)
John of Saint Thomas
(1589.7.9,葡萄牙 里斯本?1644.6,西班牙 巴塞隆纳附近)
西班牙语作Juan de Santo Tomas,原名胡安.波因萨特(Juan Poinsat)。
里斯本人,天主教哲学家和神学家,自1620年先后在西班牙几个大学讲授神学。1643年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召唤他到马德里任国王顾问兼告解司铎,在随腓力出征期间着《圣灵的恩赐》(De Donis Spiritus Sancti)。约翰任西班牙宗教法庭神学审询官,审案公正,不屈枉被告,特别眷顾卢万(Louvain,当时受西班牙统辖)大学的神学教师。着有《哲学教程》(Cursus Philosophicus,9卷;1632?1636)、《神学教程》(Cursus Theologicus,7卷;1637?1644)等,他对于天主教教义评述周详,号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代言人。
http://www.hymnsite.com/hymndex.htm
这里听音乐
圣埃克苏佩里
komugi@lily.odn.ne.jp
我好像很久没跟他讲话
1998年9月19日, 下午 06:00:36
其实他就像个地雷
文章数500
多产作家谢长廷
陈柏达
200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