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笔记——李叔同《西湖》
链接一:大提琴+合成乐器《西湖》(《当代音乐馆文学音乐系列:夕阳山外山》专辑,2000年风潮出品)
链接二:古筝+合成乐器《西湖》(《古筝佛赞三:弘一大师篇》专辑,1993年风潮出品)
专辑:当代音乐馆-文学音乐系列-夕阳山外山
出品:风潮唱片
编 号:TCD-5239
原词(曲):李叔同
制 作 人: 范宗沛
编 曲: 范宗沛、林海
01 - 送别(长版) Seeing You Off
02 - 三宝歌 Out of Dark Forest
03 - 梦 Wanderer's Dream
04 - 月 Clear Eye
05 - 悲秋 Come into My Autumn
06 - 忆儿时 Childhood Reminiscence
07 - 随堤柳 Flying with the Willows
08 - 西湖 West Lake
09 - 送别(演唱版) Seeing You Off(vocal version)
10 - 送别(短版) Seeing You Off(short version)
11 - 末了 Endless End
全碟试听:http://nyange.blog.163.com/blog/static/109354343201111971911753/
这真是一首歌赞西湖的颂歌,整首歌,把西湖及其四周的明山秀水都夸耀遍了:
看明湖一碧,六桥锁烟水。
塔影参差,有画船自来去。
垂杨柳两行,绿染长堤。
飏晴风,又笛韵悠扬起。
看青山四围,高峰南北齐。
山色自空濛,有竹木媚幽姿。
探古洞烟霞,翠扑须眉。
霅暮雨,又钟声林外起。
大好湖山如此,独擅天然美。
明湖碧无际,又青山绿作堆。
漾晴光潋滟,带雨色幽奇。
靓妆比西子,尽浓淡总相宜。
这首《西湖》显然是李叔同当年在学校里教唱的歌,而且还是一首有一定难度的三部合唱曲。丰子恺曾回忆自己唱的是男高音,且教室气氛十分活跃。李叔同写此歌词借用了一些古代诗人的句子,比如苏东坡,但全首诗浑然是一个整体,是他个人对杭州西湖的由衷赞美。
李叔同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为参加乡试到过杭州,然那时他只在杭州住了约一个月,西湖风景只稍稍看了一下。1912年秋他在浙一师任教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他在杭州一住就是十年,西湖的水光山色为他注入了更多的灵性。他认真而陶醉般地品味西湖,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景春园楼下,有许多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看西湖的风景。”
我们不妨再看看李叔同与夏丏尊、姜丹书二人一起夜游西湖时的情景,感觉甚好。为了这次令人兴奋的夜游,李叔同写下了一篇《西湖夜游记》,文字不长,录存如下:
壬子七月,余重来杭州,客师范学舍。残暑未歇,庭树肇秋,高楼当风,竟夕寂坐。越六日,偕姜夏二先生游西湖。于时晚晖落红,暮山被紫,游众星散,流萤出林,湖岸风来,轻遽致爽。乃入湖上某亭,命治茗具。又有菱芰,陈粲盈几。短童侍坐,狂客披襟,申眉高谈,乐说旧事。状谐杂作,继以长啸,林鸟惊飞,残灯不花。起视明湖,莹然一碧;远峰苍苍,若现若隐,颇涉遐想,因忆旧游。曩岁来杭,故旧交集,文子耀齐,田子毅侯,时相过从,辄饮湖上。岁月如流,倏逾九稔。生者流离,逝者不作,坠欢莫舍,酒痕在衣。刘孝标云:“魂魄一去,将同秋草。”吾生渺茫,可唏然感矣。漏下三箭,秉烛言归。星辰在天,万籁俱寂。野火暗暗,疑似青磷;垂杨沉沉,有如酣睡。归来篝灯,斗室无寐,秋声如雨,我劳如何?目瞑意倦,濡笔记之。
从此文开头一句“客师范学舍”分析,当时李叔同显然还未正式到浙一师任教,或许正在应邀商议之中。这篇游记反映了李叔同当时对西湖的观感,并抒写他对生活的茫然之情。经历了大红大紫生涯的李叔同,此时似乎正想找到一块人间的净土,在悠闲、“单纯”之中寄托生命。正好,他看中了西湖!我们可以肯定,西湖山水是他决定来杭州任教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宁愿在杭州过着平静如湖水一般的淡泊生活,也不愿再在喧闹的红尘中“叱咤风云”。这便是他刚到浙一师任教时,给友人题赠扇面上写到的诗句那样:“西湖风月好,不慕赤松仙。”
如果说《西湖夜游记》尚能反映李叔同对西湖的“向往”之情的话,那么此后他的一些文字则是竭力歌赞西湖的毓秀风光了。比如1913年他写给南社友人陆丹林的信中,就通篇皆是对西湖的赞美之词:
昨午雨霁,与同学数人泛舟湖上。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首,不觉目酣神醉。山容水态,何异当年袁石公游湖风味?惜从者栖迟岭海,未能共挹西湖清芬为怅耳。薄暮归寓,乘兴奏刀,连治七印,古朴浑厚,自审尚有是处。从者属作两钮,寄请法政。或可在红树室中与端州旧砚,曼生泥壶,结为清供良伴乎?著述之余,盼复数行,藉慰遐思!春寒,惟为道自爱,不宣。
现今我们把李叔同这些有关西湖的文字检点参读,再从他另外几首写西湖的歌曲体会他对西湖的钟爱,那么他的这首《西湖》之所以竭尽歌赞之能事也就不奇怪了。《西湖》所选用的仍是一支西洋原曲,作曲者是苏格兰作曲家麦肯齐(Alexander Campbell Macrenzie)。
——摘自陈星《说不尽的李叔同》
链接二:古筝+合成乐器《西湖》(《古筝佛赞三:弘一大师篇》专辑,1993年风潮出品)
![]() |
专辑:当代音乐馆-文学音乐系列-夕阳山外山
出品:风潮唱片
编 号:TCD-5239
原词(曲):李叔同
制 作 人: 范宗沛
编 曲: 范宗沛、林海
01 - 送别(长版) Seeing You Off
02 - 三宝歌 Out of Dark Forest
03 - 梦 Wanderer's Dream
04 - 月 Clear Eye
05 - 悲秋 Come into My Autumn
06 - 忆儿时 Childhood Reminiscence
07 - 随堤柳 Flying with the Willows
08 - 西湖 West Lake
09 - 送别(演唱版) Seeing You Off(vocal version)
10 - 送别(短版) Seeing You Off(short version)
11 - 末了 Endless End
全碟试听:http://nyange.blog.163.com/blog/static/109354343201111971911753/
这真是一首歌赞西湖的颂歌,整首歌,把西湖及其四周的明山秀水都夸耀遍了:
看明湖一碧,六桥锁烟水。
塔影参差,有画船自来去。
垂杨柳两行,绿染长堤。
飏晴风,又笛韵悠扬起。
看青山四围,高峰南北齐。
山色自空濛,有竹木媚幽姿。
探古洞烟霞,翠扑须眉。
霅暮雨,又钟声林外起。
大好湖山如此,独擅天然美。
明湖碧无际,又青山绿作堆。
漾晴光潋滟,带雨色幽奇。
靓妆比西子,尽浓淡总相宜。
这首《西湖》显然是李叔同当年在学校里教唱的歌,而且还是一首有一定难度的三部合唱曲。丰子恺曾回忆自己唱的是男高音,且教室气氛十分活跃。李叔同写此歌词借用了一些古代诗人的句子,比如苏东坡,但全首诗浑然是一个整体,是他个人对杭州西湖的由衷赞美。
李叔同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为参加乡试到过杭州,然那时他只在杭州住了约一个月,西湖风景只稍稍看了一下。1912年秋他在浙一师任教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他在杭州一住就是十年,西湖的水光山色为他注入了更多的灵性。他认真而陶醉般地品味西湖,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景春园楼下,有许多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看西湖的风景。”
我们不妨再看看李叔同与夏丏尊、姜丹书二人一起夜游西湖时的情景,感觉甚好。为了这次令人兴奋的夜游,李叔同写下了一篇《西湖夜游记》,文字不长,录存如下:
壬子七月,余重来杭州,客师范学舍。残暑未歇,庭树肇秋,高楼当风,竟夕寂坐。越六日,偕姜夏二先生游西湖。于时晚晖落红,暮山被紫,游众星散,流萤出林,湖岸风来,轻遽致爽。乃入湖上某亭,命治茗具。又有菱芰,陈粲盈几。短童侍坐,狂客披襟,申眉高谈,乐说旧事。状谐杂作,继以长啸,林鸟惊飞,残灯不花。起视明湖,莹然一碧;远峰苍苍,若现若隐,颇涉遐想,因忆旧游。曩岁来杭,故旧交集,文子耀齐,田子毅侯,时相过从,辄饮湖上。岁月如流,倏逾九稔。生者流离,逝者不作,坠欢莫舍,酒痕在衣。刘孝标云:“魂魄一去,将同秋草。”吾生渺茫,可唏然感矣。漏下三箭,秉烛言归。星辰在天,万籁俱寂。野火暗暗,疑似青磷;垂杨沉沉,有如酣睡。归来篝灯,斗室无寐,秋声如雨,我劳如何?目瞑意倦,濡笔记之。
从此文开头一句“客师范学舍”分析,当时李叔同显然还未正式到浙一师任教,或许正在应邀商议之中。这篇游记反映了李叔同当时对西湖的观感,并抒写他对生活的茫然之情。经历了大红大紫生涯的李叔同,此时似乎正想找到一块人间的净土,在悠闲、“单纯”之中寄托生命。正好,他看中了西湖!我们可以肯定,西湖山水是他决定来杭州任教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宁愿在杭州过着平静如湖水一般的淡泊生活,也不愿再在喧闹的红尘中“叱咤风云”。这便是他刚到浙一师任教时,给友人题赠扇面上写到的诗句那样:“西湖风月好,不慕赤松仙。”
如果说《西湖夜游记》尚能反映李叔同对西湖的“向往”之情的话,那么此后他的一些文字则是竭力歌赞西湖的毓秀风光了。比如1913年他写给南社友人陆丹林的信中,就通篇皆是对西湖的赞美之词:
昨午雨霁,与同学数人泛舟湖上。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首,不觉目酣神醉。山容水态,何异当年袁石公游湖风味?惜从者栖迟岭海,未能共挹西湖清芬为怅耳。薄暮归寓,乘兴奏刀,连治七印,古朴浑厚,自审尚有是处。从者属作两钮,寄请法政。或可在红树室中与端州旧砚,曼生泥壶,结为清供良伴乎?著述之余,盼复数行,藉慰遐思!春寒,惟为道自爱,不宣。
现今我们把李叔同这些有关西湖的文字检点参读,再从他另外几首写西湖的歌曲体会他对西湖的钟爱,那么他的这首《西湖》之所以竭尽歌赞之能事也就不奇怪了。《西湖》所选用的仍是一支西洋原曲,作曲者是苏格兰作曲家麦肯齐(Alexander Campbell Macrenzie)。
——摘自陈星《说不尽的李叔同》
狐蝠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中文版里最爱郭淑珍版本 (1人喜欢)
- 艺术歌曲笔记:《桥》的几个现场版本 (3人喜欢)
- 艺术歌曲笔记:朱崇懋先生中文演唱舒伯特《暮春》 (3人喜欢)
- 艺术歌曲笔记:张权女士的《我住长江头》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