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嶋静志北大讲座(2012-09-17)
酒药女佛(人在晚清,心爱晚晴)
题 目:《道行般若经》与“异译”的对比研究 演讲人:辛嶋静志教授(日本创价大学高等佛教研究所) 主持人:段晴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时 间:2013年9月17日(周二)上午10:00-11:30 地 点: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学术报告厅(化学北楼一层) 主办方: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 演讲人简介:辛嶋静志(KARASHIMA Seishi)先生,日本创价大学高等佛教研究所所长、教授。1976-1994年先后在东京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博士)以及德国弗来堡大学(博士后)学习,研究佛教学、印度学与汉学。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瑞典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法兰西学院(Collège de France)兼任教授、客座研究员。2012年于法兰西文学院(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做报告。2013年获德国萨克森学士院Weller奖。主要著作:《〈长阿含经〉译注》六册(合著)、《汉译〈法华经〉文本研究》、《〈长阿含经〉原语之研究》、《正法华经词典》、《妙法莲华经词典》、《道行般若经词典》、《道行般若经校注》、《中亚出土佛教写本:大英图书馆藏梵文断简》(第一册、第二册)、《大众部出世间部律〈威仪法〉研究》。 内容概要:研究文献学,尤其是研究佛教文献学,最关键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文献比较。对比梵文、藏文、汉文等不同语言的不同文本可以使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发现新问题,从新角度理解和认识以往许多学者研究过的经典。对比汉文中不同译者翻译的同一佛典,即“异译”,也有同样作用。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有吴支谦、前秦竺佛念、后秦鸠摩罗什等所译的“异译”。支娄迦谶不精通传统文言,因此在翻译佛经时,无意中使用了当时的口语及俗语词汇;出生在中国的支谦精通汉语文言,在很大程度上把支娄迦谶译经进行了文言化;竺佛念基本上袭用《道行般若经》的读法,仅更换了一些难词及较老的用语。如果我们著眼於支谦、竺佛念等译者是如何对支娄迦谶译进行的修改,那麼我们就能够追溯到从东汉到晋代语言的变迁。 http://www.hist.pku.edu.cn/news/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76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世界三大宗教核心密码 (柳下弈)
- 微信读书《社会契约论》钟书峰译本:挑错,有奖! (钟书峰)
- 谁能想到,人到中年我居然在夜店办学术大会 (小廖)
- ★★★我将举报吴承恩长篇小说奖举办单位! (图吧潜水员)
- 97年Gap中男生,寻挚友及伴侣,希望你爱读哲学社科、待人温和... (Menocch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