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爱上一座城市。 布拉格是这座城市的名字。但只有走进她,这个抽象的译音才会随之变得清晰,并把她深处的一些珍藏偶尔呈现给你。” 一 凌晨三点的bus停驻在捷克与德国的海关。司机先用捷克语说明需要检查护照,然后给了一次英语,巴黎开车时候那勉强的法语索性消失了。我和lydie会心一笑,Nous somme perdu.这让我......
1回应
“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爱上一座城市。
布拉格是这座城市的名字。但只有走进她,这个抽象的译音才会随之变得清晰,并把她深处的一些珍藏偶尔呈现给你。”
一
凌晨三点的bus停驻在捷克与德国的海关。司机先用捷克语说明需要检查护照,然后给了一次英语,巴黎开车时候那勉强的法语索性消失了。我和lydie会心一笑,Nous somme perdu.这让我想起来欧洲人的可爱。对于自己国家的语言那种木头一般的坚持意志。
大概6点钟的时候我们进入了布拉格,摘下眼罩看到晨雾和日光中的这座城市。伏尔塔瓦河泛着点点的金色。这座处于欧洲心脏部位的城市已经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心底一丝窃喜,我终于寻到了温暖。
然而喜悦没有延续多久。下了车,完全不知道方向。地图全部是捷克文,问寻台没有开门,换钱的地方只肯给你克朗,连一个字都舍不得说。跑出去碰运气,好不容易找到一对同车过来的夫妇,却用很流利的英语告诉我不讲英文。来来回回在那个圈子走了2个半钟头,最后在离我们下车三分钟的地方,找到了预定的hostel。对这个城市第一印象并不见好,她的人民美丽而冷漠。
二 旧城广场
到达旧城广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这个广场早就大名在外,然而在我的眼里,华灯初上或深夜时分的她也许更加可爱。坐在巷口享受了一顿美味的下午餐之后,随便捡了条路开始漫无目的逛荡。游客、souvenir商店、Change、café、餐馆…让我想起了看到的农贸市场般的拉萨,也许某些城市就象第一眼看到觉得普通的女人,其实正是她们拥有经得住时间沉淀的美丽。
整点的时候广场那座布拉格天文钟开始了百年如一日的表演。大钟设计者汉努斯在1410年设计完这口钟后就被弄瞎了双眼,因为统治者不愿他再设计出如此精美的作品。两个钟盘分别能显示太阳时,月亮时,地球时。在20世纪最后一次修复中,有人希望把犹大也加入,这个异想天开的动议被当然地否决了。
虽然并没有觉得这个钟有什么特别,但这并不妨碍我和许许多多第一次经过的人一样,抬着头等待着。正点,一个骷髅木偶拉动手中的钟绳,好戏上场了。耶稣的12个门徒雕像依次出现在两个窗口,两边四个木偶摇头晃脑,最后金鸡啼鸣,Voila!表演在游客们的哄笑声中结束。观看的人群哗地随举旗的导游四散而去。后来我又数次在整点经过这个地方,吸引我目光的变成了那些抬头等待的人,还有那声鸡鸣之后的哄笑和惊乎一致离开速度……
如果不是遇到那个合唱团,也许第一个夜晚就在这样的失望中度过。
那一天看完自鸣钟表演我听到广场中心传来歌声和欢呼,原来是几个德国年轻人和一个来自芝加哥的合唱团杠上了。德国人中小伙子把姑娘扛到头上,大声地响应对方显然是专业的表演。合唱团的东方面孔领队似乎很有兴趣这样的挑战,指挥那些孩子们一首接一首的唱将下来,直到将对方逼到无歌可对,才给了一首安可。围观的人兴致勃勃地跟着哼唱,鼓掌叫好。成员中的每一个人都很enjoy自己的位置,也没有因为是临时起兴就漏掉一个音符。看到他们像《修女也疯狂》中那般声色具备的演出我想起自己从前的合唱团时光,为什么我们非要站得规规矩矩的唱歌呢?
回程。经过café,游客的欢语声依然盈盈入耳;经过一条小路,双驾马车从尽头驶来,马蹄敲击由一粒粒石块拼成的路面,清脆宛如乐曲;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切时候的计点声音变得分外明晰;经过查理桥,小提琴音色不正却也不妨碍那个孤单身影沉醉地拉动琴弓……这个时刻,你仿佛觉得,就算不能看见,这座城市依然鲜活动人。
三 查理桥
用中国的老话说:如果没有到过查理桥,就不算来过布拉格。
这座魔力桥的奠基时间甚至可以精确到分钟:1357年7月9日5点31分,因为布拉格人认为按捷克书写时间的习惯135797531这样的数字回文可以佑护查理桥牢不可破而历经岁月沧桑。建筑者们甚至还在灰浆中掺上鸡蛋,蜂蜜和葡萄酒。并在老城桥头塔雕了另一圈回文,大意为:小心啊,你们小心了,谁要是对桥不利就会遭到天谴”。布拉格人太重视这座桥了。
在长仅520米,宽不足10米的桥上我渡过了在布拉格最多的漫步时间。从开始的新奇到最后的恋恋不舍。桥上有形形色色的卖艺摊,首饰,玻璃画,粉彩,照片,音乐人……事实上我更愿意称他们为艺术家。所有的一切虽然都是为游客服务,但全都蒙上了艺术家个人的色彩。在桥上卖艺并不容易,所有的摊点都有一种蓝色的执照。于是有了很有趣的现象,白天,是蓝色执照的桥;夜幕降临,警察下班时分,蓝色执照们收摊了,又有另一帮人继续他们的演出。当然夜晚的时候最多的是音乐,从古典到爵士。春天的布拉格微风习习,温柔得仿佛恋人的手。倚在栏杆上点一支烟,轻轻的随着流浪者的音乐摇摆。也许某时听众寥寥,于是曲末掌声也兀显孤寂。然而忧郁和煽情并不是查理桥的真谛,他是明媚的,就象伴随他日落的那种粉金色彩;他是充满幻想的,就象远处仿佛睡美人城堡般的影,幻想有多远,记忆就可以追随到多远;他是温暖的,就像那夕阳点燃的桥灯;他就像那些来来往往的人,就像伏尔塔瓦河随着音乐泛动的波光,就像我们生命中一个一个经过又离开的却留下痕迹的片断……
这座桥上我捕捉了很多恋人的影像,不管是游客还是local,他们并不像别处那样让人觉得突兀,反而自然而然地成为桥的一部分。拥抱的时候,有人沉溺其中,有人心不在焉,甚而有人稍显不耐烦;两人同行,或者牵手并肩,或者各自为政,各寻其乐。酣畅淋漓的人生百态。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那对夫妇对我的震撼来的深刻。
他们是无证的艺术者,每天亮灯之后(也就是说9点半之后)才推着自己的行头来到桥中间。两个人都拉小提琴。曲目简单通俗,但并不是故意煽情的那一种。男人总是很简单的夹克或者背心,女人一身黑色或者红色。他们并不像白天那些蓝色执照那样富足,也不像他们那样洒脱自如,从穿着和表情可以看出。然而他们非常的投入。表演的时候,总是女人先开始序曲,然后男人跟着节拍加入。音乐响起他们便会忘记周围人群的存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脸上的表情也随之变得生动而高贵。然而一首音乐结束之后,他们又回到了一种稍显窘迫的神态,轻声商量下一首曲目。我没有见过他们对任何一个施与者鞠躬,但是可以看到他们眼神给予的谢意。我开始编织着关于他们的故事。然而多少次经过之后,我发现我竟然不能够找出任何的词语来描述那些真实的触感。我不由自主地幻想某一天,靠在某人的怀里面对这样的情景,该是如何的幸福曼妙。
……
观者的形象也是同样鲜明有趣的。某一个白天遇到一个拉琴的艺者,有一个长得就像毛线球一样的小孩,粉嘟嘟的跟着他的节拍舞蹈、拍手,时不时还要回头看看自己背“狼爪”背包、像明星一样夺目的父亲。穿者粉色毛衣的“毛线球”喧宾夺主的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曲目结束,“毛线球”第一个开始鼓掌,周围的人发出善意的笑声,艺者自己也颇觉有趣,停下片刻注视这个小小观众,于是“毛线球”伸出嫩呼呼的小手要跟他握手,笑声再次不约而同。这个小小的“毛线球”后来被我和lydie称为“砣砣”,说起来就是一阵会心的笑。
暮夜时分的桥上有很多的乞丐,奇特的族群。如果没有那天的巧合也许他们就这么被我忽略过去。那是一个年轻人,他屈身在自己的帽子后面,身边的那条黄狗仿佛懒散的睡在他的身边。我说“仿佛懒散”,是因为警察的突然出现。那条狗和它年轻的主人忽然警觉的同时起身。主人拿起自己的帽子和警察争执两句,狗就在他的脚下着急得团团转。最后他们无奈的离开了,剩下观者笑个不停。
在这样的桥上,每天都有无数的故事在发生,每天都有奇迹等待着你发现,每天都有一个魔力的声音在召唤。在捷克的日子,不论多么的疲惫,双脚总不由自主地向那里迈去,直到坐最后一班地铁离开。于是离开的时候,当我最后回首,黄昏时分的查理桥那一刻仿佛成为了我布拉格的恋人,我知道我再也不能忘记他了。
四 人骨教堂Ossuary
其实这个教堂非常的小,一眼就可以看穿。它原来是一个贵族的墓地,黑死病流行时一度扩充。后来渐渐的荒废。四周的坟墓中的人骨就散落在外。一个半瞎的修士一点一点地将骨头拾回教堂堆放。后来有一个建筑师在整修时将这些骨头消毒,堆放成了现在的形状。现时Ossuary依然是当地人的墓地,地下墓室也还有15名重要人物的遗骸。
入口下楼梯之后有四个塔型的人骨堆,其中两个上面放置了皇冠,象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临驾于他人。教堂只有两个窗户供给光线。正午时分,阳光穿越右边那扇窗框,落到阴冷的地面。然而就算只有一米之隔,它们也无法到达那些塔型骨堆。这一米,便是生命与死亡之间的永恒距离。
中庭是巴洛克风格的巨型吊灯和四个烛台。当然,它们也是用人骨堆砌。看到这些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要赞叹造物的神奇与设计师的大胆想象。原来人的骨头也可以做成这样的艺术品,也许人类创造了世界之后归宿的极致不过如此。这些人骨,有贵族,有贫民,有将军,也有士兵。在生时他们隔着不可跨越的鸿沟,而归去百年之后,又被后者用这样的方式奇妙的组合到了一起。是纪念,亦是提醒。就像导游所说:“它提醒我们去面对人的极限和永生的价值。上帝与世人之间有一个约定,这项约定就是我们对上帝与周围的人有义务和责任。当我们死亡时,这项约定就会被论定评价。”
五 温泉小镇Karlovy Vary
从布拉格驱车向西,两小时就能到达邻近德国的边境城市Karlovy Vary。这里虽然只有5万多人口,却是名气仅次于布拉格的城市。
这座小镇坐落于山谷之中,依山而建的各式房舍分布在河谷两侧,溪水正好穿过小城市区中心。这里的建筑多是新古典主义时期风格,自建城后,小城先后两次遭受火灾,原先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建筑大都烧毁、所剩无几。19世纪开始,这里兴建了大批装饰华丽的新艺术风格的建筑。但不论是什么样的风格,都有一种协调的美感。
这座小镇因其著名的“十三眼温泉”而戴上了让世人瞩目的光环。曾经的马克思、歌德、席勒、贝多芬、勃拉姆斯、普希金、德沃夏克以及现代的形形色色的“星星”们都在这里流连忘返。我们的目的也很简单,彻底的奢侈。然而等到我们用吐血的价钱从传说中最舒适的SPA出来,终于充分理解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道理。对于按摩这一套,我想全世界都没有亚洲人,确切地说中国人,执行得彻底。
撇开令人失望的SPA不说,小城还是很诱人的。温泉回廊周围聚集众多的游客,人手一个造型别致的水杯坐在那里一个一个的品尝温泉水。于是回廊边上的厕所是我在捷克看到的最为昂贵的一家,6KC一次。想到这些都忍俊不禁,原来欧洲的人脑袋不全是水泥。
从KV回布拉格的BUS司机开始时再一次让我们品尝到冷漠的真谛。完全不理会询问,仿佛我们是透明人。然而后来他的行为让我对这种冷淡有了新的理解。傍晚的时候路上乌云密布,阅读灯非常昏暗,坐在前排的我拿著书吃力的看,忽然觉得空间亮了起来。原来他为我打开着靠近我这边走廊的灯。我抬头看后视镜,他也正好看着我。仿佛依然是面无表情,嘴角那一隐而过的微笑却没有逃过我的眼睛。这就是捷克人,没有巴黎那样专门给你用英文指路的学者,也没有和你一起研究地图的过客,但是有细节的关怀,就足够了。
六 人,还是人
后来的几天就在街弄间游荡。布拉格的路大多都是石块拼成,对于汽车,磨损很大。因此非常不经济。但是他们却像保护那些建筑一般保护这些街道。漫步小巷中,离开游客区之后行人寥寥。车却开得惊天动地。
不用问路之后捷克人民也变得分外和蔼,游荡间看到惊为天人的帅哥美女,并且不是一个,而是几乎全体。东欧人面相棱角分明,随便捡一个理论上都是好莱坞明星级别的长相。反倒是广告明星长相平平。后来“天人”称谓被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更改最后定格在了我无意中拍到的一个Dream lover,他双手交叉舒服的垂落在身前,背着包,耳机挂在脖上,正在专注的观看表演。于是我只能称他为天使。原来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这个国家消散与更改,也给了她的人民以美貌。
查理桥头有一座老式公寓。有一天散步的时候看到其中一间亮出温暖的灯光。灯光映衬中我们可以看到房间的零星布局。一面大墙全是书,一架小床靠近窗口,床脚2米的地方便是写字台,上面一杯咖啡,一双美丽的手正拿着报纸在安静的阅读。房间随意的摆放了几个箱子,里面也是书籍。窗台上放着各式各样色彩鲜明的玩具。想象是最为曼妙动人的,这样一个窗口就透露出一个女人精致生活的全部信息。
游客中美国和法国人遇到得比较多。不得不承认某个最发达的国家人民的素质很成问题。他们总是三五成群的大声喧哗过市,打扮永远是最流于世俗。借用Lydie的话来说:拜托你们小声点好不好,你们的语言世界人民都知道!连续两次遇到一个法国旅行团,导游就像卡通人物,第一天全身翠绿,看起来很是清爽;第二天换成了粉红,同样的可爱。拿着一个小话筒跟她的团员喳喳的介绍,然而并不让人讨厌,尤其是她要考试某个典着肚子的先生,面对那个难堪的男人不依不挠的时候。想起她我就想起从前床头那个翠儿的布偶,怎么看怎么无辜,怎么看怎么可爱。
七 歌
这便是我寻到的布拉格的春天,美丽,梦幻。从冷漠到热情,从陌生到熟悉,从期待到想念……
歌
[捷克]塞弗尔特
说一声 别了
舞动着白手绢
每天都有些事物完结
信鸽用翅膀拍打着空气
飞回家园
或者带着希望 或者没有希望
我们总要回家乡的
抹去泪痕
用你那哭红的眼睛微笑吧
每天都有些事物开始
美好的事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