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日记
——蒙古中南戈壁穿越纪行
Acroos the Steppes of Mongolia
撰文 摄影/诺小那
鸿 雁 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 雁 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 雁 回北方 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 琴声长 草原上春意浓
鸿 雁 向苍天 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鸿雁》蒙古民歌
《鸿雁》是我百听不厌的,相对于汉语版,我更喜爱原汁原味的蒙语版。对蒙古的热爱,不是因为所看到的风景,所听到长调,那是一种解释不清的、涌自血液的情感。在法国度假的时候接到Bee Hrong来自马来西亚的电话,问我要不要在八月初一起前往蒙古。毫不犹豫地答应,欢快与向往迅速传遍全身每一个毛孔。在那里,我们将驾驶着越野车穿越荒无人烟的戈壁草原。等待我们的将是一片人迹罕至之地,那里有真实的最后的游牧生活,那里没有手机信号、远离现代文明,那是成吉思汗生活过的古老土地——一个既神秘又开放的国度。
本次蒙古行程八天七夜,从乌兰巴托(Ulaan Baatar)向南驾车穿越蒙古中戈壁省和南戈壁省,途经草原、沙漠和戈壁。之后从南戈壁省飞回乌兰巴托继续驾车前往乌兰巴托东北部的草原。
我们所穿越的南北戈壁,远古时代这片广阔地域曾经是浩瀚大海。大部分地区是无边的戈壁草原,也有山川、沙漠和湖泊。这里干旱缺水,昼夜温差大,人烟稀少。巴彦扎格(Bayanzag)自发现上古时期的恐龙化石以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游客到这里来探索和观光旅游,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恐龙之乡”。另外,南戈壁有十几万峰骆驼,被誉为蒙古的“骆驼之乡”。
感受上帝赐予的这片空阔与壮丽,感谢他赐予的这份旅程、这份热爱。
孤独的雄鹰
天空的尽头是天空,戈壁的尽头是戈壁,腾云流转,我们一路向南,向更荒凉处去。
Day:二零零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雨转晴
Way:乌兰巴托—蒙古中部戈壁(Middle Gobi)230KM
Sight:草原 戈壁 雄鹰 徒步小岩山(Baga Gazriin Chuluu Mountain“Small Earth Stone”)
Lodge:巴彦布拉格营地( Bayanbulag camp)
南行二十分钟,我们的越野车就驶出了乌兰巴托市区,离开这个充满俄国文字与俄式建筑、满街跑着日俄老式二手车的城市。这个蒙古国的首都比任何一个俄罗斯远东城市都显得繁华而富于生气,充满盎然的生机,这鲜活的气息透过斑驳的建筑和零乱的街道散发出来,分外有力和迷人。我是喜欢乌兰巴托的,它在我心中是草原上的空中之城。
雨一直下,越来越大。柏油路面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草原自然路——前车留下的车辙就是我们前行的道路。雨中的草原拥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牢牢吸引着视线和心灵,向它靠近再靠近。偶尔有白色的蒙古包显现在远方,每看到这些草原上的“白蘑菇”就勾起想要近前的渴望,因为那小小的营盘之上每日升起的或许就是亚洲最后的游牧生活。这种逐水草而居、贴近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或许在不远的未来终会消失,如同中国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游牧已经逐渐被定居和农耕所取代。我把想去牧民家探访的愿望告诉我们的向导Naraa,这个四十出头的蒙古女子拥有优雅的气质,英文流利,是乌拉巴托大学英文系的主任,每年夏天的暑假兼职做向导已经十年,这是她令人羡慕的个人爱好。
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开始进入蒙古南部的中戈壁。植被逐渐稀少,荒凉扑面而来。然而在人烟罕至的地方,却是野生动物们的天堂。无数的草原鼠在车前和两侧奔窜,我们甚至看到Marmot以稚拙可爱的姿态奔跑着。同时,越来越多的苍鹰进入视线。
鹰的数量多到令人惊讶,是我从未见到过和想象过的。它们是如此密集,以至于我开始怀疑动物的领地意识因戈壁的广阔而在此消失了。车子每行不远便可在两侧见到一只、两只或者三只,再前行还有更多。这里完全是鹰的领地,大概是这里有足够不被打扰的空间和巨大数量的猎食。
草原戈壁上的鹰是令人羡慕的。天地之广阔,尽可以自在遨游。而这些鹰的姿态也是极美的,无论它们飞翔或静立,草原和戈壁都赋予了它们一种辽阔沧桑和自由凌空的味道。我们奔驰的这片大地是孕育雄鹰和英雄的大地,天地苍茫辽阔,自由与豪情在雄鹰的感召下蓬发。然而英雄似乎也难逃命运的羁绊,一如这荒凉大地,孤寂横生。一切都有代价,这或许是自由与豪情的代价。曾经的叱诧风云、万千铁骑,在荒凉戈壁卷起的尘烟中早已无处可问。
雨水,草原和戈壁的雨水,渐渐褪到了身后,天空的尽头是天空,戈壁的尽头是戈壁,腾云流转,我们一路向南,向更荒凉处去。
草原上的家
戈壁上无所谓时光,没有流转,没有变迁,大地在这里亘古不变。
Day:二零零七年八月一日 晴 大风
Way:中部戈壁(Middle Gobi)250KM
Sight:游牧人家 中戈壁省城曼达尔戈壁(Mandal Gobi) 白塔山(Tsagaan Suvarga "White Stupas")
Lodge:查干苏布尔加营地(Tsagaan Suvarga Camp)
早上九点离开营地,我们在明亮的日光之下启程。营地的Morning Call非常“蒙古”。七点整,朦胧中听到帐外一阵唏嗦声,覆在帐顶中间通风口上的毛毡被向外掀开半个圆,光线一下子泻进来,刺人眼目。随同灌入的清冷晨风宣告戈壁一天的开始。
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上,一个典型的蒙古牧民家庭是这样构成的。一个蒙古包,两夫妇,三四只狗,五六个孩子,几十或者上百头羊,当然还有马。我们在途中一户牧民家停留。母亲和十二岁的大女儿正在挤羊奶。二十几只羊分成两组面面相对,乖乖地被一条长绳呈连续的S型交错拢住头部,母女各坐一侧,用大塑料桶盛装刚挤出的新鲜羊奶。八岁的男孩子对我们既羞涩又好奇。Bee Hrong将带来食物和文具分发给孩子们。二岁的小女儿被来自马来西亚的印尼人Rabi抱着给糖果,确不知怎么哇哇大哭起来,她柔软的小世界大概从未见识过如此多的陌生人前来造访。戈壁的夏天过于炎热,地表直射温度经常四十度以上,但是风却极凉,高大挺拔的父亲还穿着帅气的蒙古袍,怀抱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小婴儿站在一旁沉默寡言地微笑。狗儿们摇着尾巴好奇又警觉地靠近。一只猫,身健毛亮,最为悠然自得地不把周边的一切突变放在眼里。
这就是草原上的家庭。羊群是孤独戈壁上的这户人家全部的生活依靠。这沿袭着过去的生活方式,未必还会是以后的。或许游牧民族这种生活方式,终将有一天会消失在茫茫戈壁,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之中。
接近正午时经过戈壁腹地的中戈壁省城曼达尔戈壁,我们的车子在此加油。标号92的汽油在蒙古境内价格大约900图格里克(Tug),一元人民币大约可兑换165图格里克。这里正在铺建一条窄的公路,是连首都乌兰巴托都不多见的平整的柏油路面,因为Naraa的丈夫是这项工程的承建人,我们被一名排遣来的司机引导简单环绕了一下这个小小的镇子。这是一个充满俄式风格的小镇。木板围起的院落里是俄式的木屋,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所有的小镇一样,有一种灰旧的调子。唯一独具风味的是几乎所有的院落中都还搭建着一个白色的蒙古包。充满游牧的本性向往和安稳的定居生活之间的矛盾。这可能不单是现今蒙古人的矛盾,也是所有游牧民族的矛盾,是沿袭游牧文化与转承农耕商业文明之间的矛盾。它现在一点点地,也爬进了我的心里,令旅程挂上一丝枉然的、对这些蓝天与大地之子的未来的忧虑。
我们在中途有短暂的迷路,降雨造成的临时性水面淹没了作为道路的车辙。很多地方需要小心翼翼地从没过轮胎的泥泞水洼中驶过。这个时候我们辎重最多的头车,就只得变为尾车,在另外两台车的勘示下,奋力摆脱水面下稀烂的泥潭。
终于我们到达今天的营地,放下行李,我们前往白塔山徒步和探洞。
白塔山带来的是巨大的震撼。远古时代,这里曾是无垠的浩瀚海洋。如今东西走向的山脉,在这里与南部荒原戈壁共同制造了一个奇异的落差,横断走向的红色岩石层将整个山壁装饰的异常瑰丽,远远望去,如同一个远古时代的巨大遗迹矗立在大地之上。这里还有一个延伸超过七十米的奇怪洞穴让我们一行人连钻带爬地体验了一把置身山峦大地内部的慌乱感受。
戈壁上的风也是令人羡慕的。在一无遮拦的大地上,可以肆无忌惮地飞驰。大地展开她宽广的怀抱,袒露着胸怀迎接着风的吹袭。夕阳西下,崖壁上的绚丽色彩渐渐褪去,大地呈现一种朦胧的淡粉色。白塔山愈发神秘起来,仿佛它仍在远古海洋的怀抱中发出低沉的吟唱。戈壁上的时光无所谓时光,没有流转,没有变迁,大地,在这里亘古不变。
燃烧的峭壁
夕阳如血,峭壁如降入地心般燃烧,是荒凉与浓艳的巨大反差。这鲜艳的贫瘠感,令我们宛若置身别处的星球。
Day:二零零七年八月二日 晴
Way:白塔山营地—巴彦扎格 . 230km
Sight:恐龙化石发现之地 途中小镇Tsogtovoo Sum 干葛恩沙丘(Khongoryn Els) 骑骆驼前往燃烧的峭壁
Lodge:巴彦扎格营地(Bayanzag Camp)
今日的戈壁风和日丽。九点整我们启程南下。向更深处去。那里是世界上第一具恐龙遗骸的发现之地,那是有“燃烧的峭壁”之称的巴彦扎格。1922年,在这片生长着梭梭树的戈壁平原上,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七八千万年以前的恐龙化石,这里还出土了很多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我们即将行走其上的大地,是闻名世界的古人类和古生物的摇篮。
红色的大地上,低矮的绿色灌木顽强生长,在蓝色天空的映衬下,隔壁呈现出少有的艳丽与辉煌。即使干燥荒凉的戈壁也会迎来雨水的滋润,红色的大地上流淌的前几天曾经的大量降雨带来的河流和水洼,给行车带来不可知的艰辛。然而雨水终究是带来生命与欢欣的雨水。百灵鸟在车头前擦着灌木的枝梢低飞。戈壁上难得的绿色散发着生命的昂扬。
戈壁上的云也不同于别处。厚而浓密地积卷在天边,如同千军万马环绕着无边的戈壁。每一片云彩上,都站立着一位往日的英雄,戍卫着亘古不变的这片天地。
停车野餐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太远处横着一具动物的遗骸。“Is it a cow?”、“Maybe it’s a dinosaur!”。尽管地表湿软,我们还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前去探个究竟。那是一具骆驼的骨骸,看头部和蹄子的大小,应该还是一头年龄不太大的小骆驼。骆驼是温顺而又极具坚韧耐力的令人尊敬的动物。它们美丽的大眼睛让人心生怜惜。它们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著分子。长途负重行走的时候,这沙漠之舟只有在超过极限时才会让自己虚弱地倒下。而大多数情况下,倒下的骆驼就很难再站起来了。它们安静地卧在原地,静静地等候死亡降临的一刻。这只小骆驼应该还没有开始艰辛的工作,它因何倒下?这可能是永远不得而知的自然的奥秘。生命回归大地,空留一具骸骨在这茫茫戈壁之上。
越深入,越荒凉。绿色越来越稀疏低矮。大地蜕变回既有的黄褐色,金黄色的沙丘和骆驼进入我们的视线。这是蒙古南部戈壁上的干葛恩沙丘。BeeHrong忍不住奔跑起来,大家一起扑向沙丘,DaiMing还要顺着沙坡翻滚而下,把自己搞得满头欢快的细沙。闹够了,安静地躺在温热的沙丘顶端,风从高处来,黄沙扬起,忘了时光。
黄昏时分,我们从营地骑骆驼前往巴彥扎克燃烧的峭壁。为我们牵骆驼的一家人是七岁的巴特尔和他的爷爷——六十二岁的Geleg Raash,他的妈妈和姐姐也来帮忙。这愉快温暖的戈壁人家有着质朴的双眸和明亮的笑容。巴彦扎格的大地上我们没有找到恐龙遗骸和它们巨大的恐龙蛋,但是荒漠上耸立的巨大岩石,令我们目瞪口呆。夕阳如血,峭壁如降入地心般燃烧,是荒凉与浓艳的巨大反差。这鲜艳的贫瘠感,令我们宛若置身别处的星球。
我们今天的营地设施完备,太阳能电池为我们小小的蒙古包提供了充足的电力。别致的餐厅,不太冷的淋浴,美味的西餐,都让人心生感怀。夜幕降临时,戈壁上繁星满天,深蓝色的天幕上缀满了闪亮的宝石,桔黄色的圆月在营盘上升起。偶尔,会有一两颗流星拖着灿烂的黄色焰火斜斜地划过天幕。随着《鸿雁》那慰籍灵魂的悠扬曲调,今夜在这荒凉的戈壁上,心满意足。
峡谷中的冰川
夜晚的营盘上空依旧繁星满天。我独立在这草原的营盘之上,仰望浩瀚星空。
Day:二零零七年八月三日 晴
Way:巴彦扎格—尤恩河谷(Yoliin Am) 100km
Sight:骑骆驼探访牧民家庭 参观菜园 了解粘毯制作过程 学习搓麻绳 尤恩河谷徒步
Lodge:发现营地(Discovery Camp)
早餐后,骆驼们已经等在营地四周,我们将骑骆驼前往Geleg Raash老人家做客。浓浓的骆驼奶由主人家捧出,这是我们所有人第一次喝到酸酸的骆驼奶。Geleg Raash家是一个有十口人的大家庭,爷爷Geleg Raash和四十岁的儿子Municherdene夫妇以及他们的七个孩子生活在一起。BeeHrong送给Municherdene一顶Camel Active的帽子,他快乐地立刻戴在自己的头上,并请我给他拍照。Geleg Raash老人有灰色的眼睛和一条微跛的腿,同时还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热烈和坦荡的笑容,他是那样的富有感染力,DaiMing忍不住技痒,当场为老人画了一幅素描小像赠送给他。
我们愉快的造访总是短暂的,离开的时候,狗儿们狂吠着追逐我们的车,它们那么奋力地奔跑着,却依然在尘烟中越来越远。我们前往一个菜园参观,这个小小的菜园里种植的着土豆、大葱、红白萝卜、茄子、西红柿、花菜等,提供着周边地区微弱的蔬菜供应。一条三四十公分宽的小渠沟环绕着每一小块菜圃,据说灌溉用水来自不远的山脉。菜园外孩子们在搓麻绳,大人们则在烈日下忙着制作毡毯。
我们继续前行,戈壁终于逐渐褪去,草原如绿毯般迎面铺展开来,如此亲切与柔和。蒙古包和羊群如牧歌般点缀其上。不到一点钟,我们就到达了今天的营地,设施更好的营地。午餐后前往附近的尤恩河谷。我们将徒步去造访一块峡谷中终年不化的冰川。
尤恩河谷蒙文意思是「秃鹰的嘴」,这里本以赏鸟闻名,但峡谷中的冰川奇景更引人好奇。领会尤恩风情的最好方式是徒步,不需要向导,只要沿河谷20多公里的蜿蜒细流前行即可。河谷旁绿草如茵,草原上紫的、黄的、白的野花盛开,一条小溪沿山谷蜿蜒东去。我和Naraa边走边聊,聊彼此的工作爱好,聊蒙古民族及其音乐。我还跟她约好明年夏天要再度来访,请她带我去走西北线,去库苏古尔湖,去寻找驯鹿和山鹰。不知不觉中我们渐行渐远,两旁已是陡峭高耸的崖壁,巨石上枝盘交错,盛夏的暑气在此消失得无影无踪。尤恩河谷的河水也是异常冰凉的,日头逐渐西沉,峡谷中愈发寒气逼人,穿着盛夏单衣的我们禁不住阵阵寒气,在Naraa的好意劝说下,我们终于放弃,没有能够到达峡谷中有冰川的地方。
但夕阳下的峡谷依旧是温暖而明媚的。这次峡谷徒步在美丽风景的映衬下依然令人极其愉快。此时西天的太阳发散出耀眼的金色光芒,清凉的微风拂过,草原鼠们纷纷跃出洞穴,迎着凉风和夕阳惬意地享受着这美好的生命时光,发出细嫩的鸣唱。
打马过草原
我发现Guugu跟他的马是一种胶着的自由状态,他如此放松的跨在马背上,似乎坐在自家的沙发里。
Day:二零零七年八月四日 晴转阴雨
Way:南部戈壁—乌兰巴托—Gun-Galuut
Sight:蒙古南部的小型机场乘坐飞机 那达慕 Gun-Galuut nature reserve. 草原跃马 蒙古风味大餐皓勒皓客(Khorkhog)
Lodge:游牧者营地(Nomad Camp)
清晨五点,终于被Bee Hrong叫醒,太阳尚未升起,草原一片混沌,一轮圆月淡淡地挂在天边。努力钻出蒙古包,在冷风中等待日出,等待蒙古南部戈壁平原上的日出。其实,及至太阳轻轻跃出地平线的一刻,并不如想象般绚丽辉煌,只觉亲切。靛蓝色天幕下的蒙古包被一层温暖的阳光轻轻笼罩,草原在晨光中呈现得如此温柔。这片辽阔壮丽的大地,如同母亲的怀抱,勾起血液中的依恋之情,我的母亲大地。
八点钟,我们搭乘SAAB340小型飞机飞回首都乌兰巴托,历时一小时一刻钟。从空中俯瞰蒙古大地,戈壁上空无一物,只有车辙压出的曲线印痕蜿蜒在褐色的大地上。偶尔起伏凸现的山脉,如同巨大爬行动物的皮肤,充满怪异感的呈现在眼前。飞机跃上高处,云层铺展在脚下,将身影洒向大地。
我们在乌兰巴托不做停留,只在一家小型超市补充了食物和水,之后继续驾车前往乌兰巴托东北部一百多公里之外的Gun-Galuut。出市区不远巧遇一个铁路局组织的那达慕(Naadam),这无疑是旅途意外的馈赠,我们兴奋地驱车前往。场外大面积的停车场上趴满了车辆,可能由于临近首都的缘故,真正骑马而来的牧民并不多。盛会由蒙语和英语主持,居然在伊利瓦拉的领导发言中听到了来自中国公司的中国人的致辞。歌舞和长调表演之后是蒙古搏克,技巧卓越的胜出者会得到全场热烈的掌声。说实话,没有这个盛大华丽的表演式的那达慕的比较,我无法知道我们在第二天所经历的草原上的牧民自己的那达慕有多么的纯粹和精彩。
下午我们到达蒙古此行最后的一个营地。蜿蜒的kherlen river河静静地从营地边上流过。河畔有黄色的小花朵盛开在清凉的风中。水是冰凉的,有清澈见底的气质。
这个营地提供有山地车、Kayak、钓鱼和射箭等很多我们非常想尝试的项目。而我们既定的下午的行程是骑马拜访附近的牧民家庭。
Guugu是一个二十岁的蒙古少年,巧的是他竟然是Naraa英文培训班的学生。这个是一个典型的牧马家庭。蒙古包内最重要的位置上挂了很多赛马比赛夺得的奖牌。女主人热情地端来奶茶和奶酪干,男主人则含蓄地掏出鼻烟壶来请男客人尝试,这是友情和亲密的体现。我小心地通过Naraa询问女人是否可以尝试,男主人笑着将鼻烟壶捧上,按他的示范将一小块鼻烟倒出,按住一侧的鼻翼用力吸入,一股奇怪的馨香裹着凉气窜上脑门。原来在蒙古少数妇女也会随身携带鼻烟壶,大家相聚聊天时也如男人般交换使用。一只刚刚出生七天的小黑羊被小女儿抱了进来,她将这个柔软乖巧的细小生命放在我的怀中,草原上的生命。
在养马人的家里做客,自然要骑马。尽管空中已经开始有雨滴飘落,我们还是纷纷跨上马背。终于可以在草原上纵马疾驰,虽然此时天空中水汽朦胧,草原上已经充满了潮湿的味道,却不是“只身打马过草原”的孤寂与凄凉,而是放马天地任逍遥的豪迈与自由。
我发现Guugu跟他的马是一种胶着的自由状态,他如此放松的跨在马背上,似乎坐在自家的沙发里。我们以简单的英文单词和手势动作交流,马背上,他告诉我骑马的正确姿势,我和他一起哼唱那首好听的蒙古歌《乌兰巴托之夜》。
深夜,蒙古包内烛光摇曳,这是蒙古营地的最后一晚,明天晚上我们将要回到乌兰巴托。舍不得睡,趴在毯子上写下这些文字,怅然地思想着下一个此刻不知尚在何方,期许是不太遥远的将来。
草原上的盛会
蒙古族的那达慕是快乐的,是深深融入牧民生活的,这里培养的是勇气与乐观。还有一种厚重的情感,千百年来在这片广阔草原上流传。
Day:二零零七年八月五日 小雨转晴
Way:Gun-Galuut —乌兰巴托
Sight:寻找野生盘羊和其它野生动植物 前往草原盛会那达慕
Lodge:乌兰巴托酒店
清晨五点,我们出发往Mt.Baits山谷去看野生盘羊。Guugu已经骑摩托车赶到营地多时。天空中布满灰色的云朵,有零星的雨滴飘落。草原是淡淡的,风是极清凉的。
下车后我们从布满碎石的山坡向上。碧绿的耀眼的苔藓和小朵小朵的野花静静地在脚边张望。两只体型明显超过鹰的大鸟,静静伫立在遥远的山巅,我的镜头无法把它们拉近到足以分辨的程度,但我相信那就是传说中的草原神雕,那么,那对侠侣在哪?
最终,我们没有看到那些野生的盘羊,一些对面高坡上的动物在望远镜下确认为骆驼,无法确切辨别是否为野生骆驼。Guugu似乎非常沮丧,比我们还沮丧。其实,人类和野生动物的相遇,需要极大的机缘。其实,无论我们行到哪里,都会被某些我们忽略的、不曾注意到的其它物类静静观看,包括在我们熟悉的城市。那些盘羊,或许正在某块我们看不到的岩石后面对我们观望,灵敏的它们一定会更早地发现我们,而我们其实不需要一定看到它们。只要祝福和相信它们始终存在,和我们共同存在。
上山容易下山难。陡峭的斜坡因满是松滑的碎石而愈加难行。天光大亮,云开日出。光线照亮了山脚下蜿蜒的河水和碧绿的河岸,以及漫步其上悠然吃草的羊群。我们现在要去参加一个当地的那达慕。
昨晚缝制的帐篷已经搭起,这个在碧绿草地上聚集的那达慕,不同于接近首都乌兰巴托的那个那达慕,骑马而来的牧民来自远近散落的蒙古家庭,虽然规模小,却更加原汁原味。首先举行的是赛马。在蒙古的那达慕上,参加赛马的马匹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和培训、骑手全部是十三四岁或者年龄更小的少年。他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胸前标有参赛号码,成群结队的纵马按顺时针方向,一边环绕场地一边放声吟唱。虽是稚嫩少年,铿锵之声却响彻草原。之后他们集体前往35公里外的出发点,很快就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大人们留在场地上开始了另一种娱乐,就是分别给这次参赛的35名少年及其马匹下注,注金1000图。我们也纷纷加入其中,迅速融入了这个快乐的草原盛会。
另一边射箭比赛已经开始了。这个十一世纪就在草原上举行的古老比赛项目有自己的一套规矩。那达慕上射箭距离男子为75米,女子为60米;男子手放40箭,女子手放20箭。两个结实的男选手首先开始了比赛。那巨大的弓弦并非看上去一般轻松就可拉开,没有些臂力的话不要说放箭,拉开满弓都有相当的难度。
射箭比赛尚未结束,一匹快马已经飞一般地冲向终点。人们蜂拥而至,9号小赛手以遥遥领先的绝对优势夺得了赛马比赛的冠军,他的奖品是一台中国产的小天鹅全自动洗衣机。亚军和季军则分别得到花色精美的蒙古地毯。而蒙古人对比赛失利的最后一名也备有非常隆重的奖品,目的是要鼓励这个暂时失利的少年不要灰心气妥,自当奋发图强。
摔跤在蒙古称为搏克,是蒙古民族最具特色的体育竞技项目。参赛选手模仿着草原雄鹰的姿态上场,一对一的角力就此开始。场上的竞争激烈,场下也热闹非凡。两个三四岁的蒙古小男孩儿,也学着场上大人的样子开始在场地边上一板一眼地对决。输掉的那个即便倒地数次还是要爬起来再战,可爱的样子引得周围的大人全部忘了场上激烈的角逐,哄然大笑。
蒙古族的那达慕是快乐的,是深深融入牧民生活的,这里培养的是勇气与乐观。还有一种厚重的情感,千百年来在这片广阔草原上流传。
BeeHrong给孩子们分发完我们最后一批食品和文具,我们终于乘车离开草原,返回乌兰巴托。明早我们将搭乘六点半的航班飞回北京。但这离别并不伤感,因为,我们都知道,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还会回来。像那些永远的鸿雁一样。
旅行提示:
中/南戈璧主要景观
* 小岩山(Baga Gazriin Chuluu Mountain“Small Earth Stone”) 海拔1768米,由花岗岩组成的山脉,其间隐藏着Zorj喇嘛建于十八世纪的庙宇遗迹。
*白塔山(Tsagaan Suvarga "White Stupas")壮观的地质构造,于蒙古戈壁东西走向的山脉与戈壁平原间的落差间凸现出来,犹如一座巨大的古代城堡遗址,矗立在旷野之上。
* 巴颜扎格(Bayanzag)壮丽的“燃烧的峭壁”,因发现最早的恐龙化石而闻名世界,是南戈壁省的著名景观。
* 尤恩冰河谷(Yoyng Am)绿色的山谷,以其峡谷内终年不化的冰川而知名。
签证:中国公民前往蒙古旅行签证事宜略微复杂,需要邀请函,而且该函件要先发往蒙古外交部提出申请,由蒙古外交部审核批准后发传真到驻北京的蒙古使馆,然后才可以前往使馆办理。邀请函可以找一家蒙古当地的旅行社出具。签证所需资料与其他国家基本相同,护照、照片、表格、机票等。我办理的加急签证,当天可取,费用是495RMB。具体详情可咨询蒙古大使馆,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外秀水北街2号。电话:(8610)65321203 传真:(8610)65325045
交通:北京有直飞乌兰巴托的航班。分别为蒙古航空公司MIAT缩写OM,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缩写CA。票价大约在3500RMB往返。具体价格及班次请直接向航空公司查询。另外北京也有国际列车前往乌兰巴托,但耗时较长,如果时间充裕乘坐火车前往乌兰巴托是节省交通预算的最好方式。
在蒙古境内旅游,出了乌兰巴托市区基本没有其他公共交通,所以在蒙古最切实的旅行方式是租越野车。可提前向当地旅行社预定,如果人少也可在乌兰巴托找其他旅行者合伙租车分担费用。蒙古多为俄罗斯和日本淘汰下来的二手车,因为道路状况复杂,建议选择车况较好的车辆。蒙古当地的内陆航空都以乌兰巴托为往返地且票价较贵。另外,也有听说法国人在乌拉巴托买了马匹之后骑马在蒙古境内旅行的,当然这种方式和骑自行车一样需要大量时间和对旅行路线充分的掌握。
时差:蒙古和中国没有时差。
货币:蒙古货币为Togorog(图克里克),1RMB大致可兑换165T。美元可以在蒙古全境内流通,人民币兑换图克里克后消费比直接使用美元划算一些。尽量不要在机场和酒店兑换,价格上比较吃亏,乌兰巴托很多24小时营业的银行,可直接到银行去兑换。
最佳季节:蒙古旅行的最佳季节是6-9月,每年的7月份是那达慕举办的时间,很多人慕名而来,如果是计划那个时间前往蒙古要提前办理签证、机票和住宿等事宜。另外,即使是在夏季前往蒙古,因为昼夜温差较大,也要带上御寒衣物,抓绒衣是必备的。同样重要的还有防晒用品。
语言:因为大多数旅行者不会蒙语,在蒙古旅行最简单的方式是请上一位当地向导。或者携带一本蒙英对照的小手册,LP蒙古版应该也会很实用。很多营地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英文交流。实在不成,见到牧民先说一句“散拜弄”(Sain bain uu 你好的意思),然后再可着劲的比划吧,语言永远不该是迈出探索脚步的障碍。
营地:蒙古境内有设施相对完善的蒙古包营地,都散落在景区附近,规模都较小,季节性开放。营地有餐厅(也是蒙古包)、浴室和卫生间,但是因为蒙古境内普遍缺水,尤其是南戈壁的行程,能有水洗脸洗手都已经很感怀。大多数营地每晚六点以后提供热水(来自太阳能),但是不要太过奢望,你遇到的经常是冰凉的和细小的水流。另外蒙古包内有电源插座的极少(中国和欧洲的插座标准),且有部分营地的蒙古包内没有电力照明提供,需要点蜡烛。但是床铺都非常干净整洁。
如厕:戈壁草原上不要说人工的厕所,可能连个遮蔽的草丛和土坡都难以寻到。对此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学会享受在旅途中亲近自然,至于相应措施,尽可以自由发挥。
此行图片可在以下地址观看
蒙古纪行图片上
http://photo.163.com/photos/nonart/132953741/蒙古纪行图片中
http://photo.163.com/photos/nonart/133028635/蒙古纪行图片下
http://photo.163.com/photos/nonart/13304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