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豆瓣上看到某位驴友在尼泊尔雪山地带徒步的照片和游记,鼻子一酸。我想象着置身其中的感觉:阳光下金色的雪峰,如神明一般,能把你注视得遍身通透,藏不下任何阴霾。 想起我们七月在北欧的时候,也曾一次次被感动击中过。 夜晚九点,奥斯陆的雕塑公园,大喷泉被斜阳照得闪闪发亮,空气和蓝天都是这样清朗,同时散发着夜晚的慵懒恬静。雕塑......
1喜欢
今天在豆瓣上看到某位驴友在尼泊尔雪山地带徒步的照片和游记,鼻子一酸。我想象着置身其中的感觉:阳光下金色的雪峰,如神明一般,能把你注视得遍身通透,藏不下任何阴霾。
想起我们七月在北欧的时候,也曾一次次被感动击中过。
夜晚九点,奥斯陆的雕塑公园,大喷泉被斜阳照得闪闪发亮,空气和蓝天都是这样清朗,同时散发着夜晚的慵懒恬静。雕塑是放下了文艺的矜持的:有缺陷的身体,不完美的表情,像来来往往的每个人。年轻人在草地上扎堆嬉戏,小清新民谣里的场面。就这么随意的一瞥,心中已生出无尽羡慕:这是欧洲,富裕的,安逸的,精致的,温文尔雅的。
早上八点,坐火车由奥斯陆向西,穿越“挪威缩影”。一大把阳光和咖啡香的车厢,不同语言汇成的背景音,外面是越来越惊艳的风光:“挪威的森林”呵,山下是雪水汇成的大湖,放肆地延伸着,一片接一片,不着边际――从来没见过这么浩大的淡水。随着海拔的升高,火车摇晃的加剧,森林逐渐换成了冰川,你说,这可是千年不化的“老冰”呵呵――偶尔有大瀑布冲下,打破这里古老的沉静。寒冷的湖水是淡灰色,里面一条条冰玉体横陈,冰雪融化的边缘呈淡蓝色,冰湖和冰山融为一体,构成夏日里冰清玉洁的奇特世界。我们在这个小站下车合影,裸露的皮肤接触到空气,只觉得清凉兴奋,不冷。替我们合影的人不懂曝光,结果因为冰雪的亮,我们只剩了黑乎乎的影子,后期一下,才可以看到咧嘴傻笑的样子。
中午一点,在青山秀水的小村Flam登船,薄衫短袖地坐在甲板躺椅上,峡湾上吹来的风冰凉,高纬度的阳光火辣。被冰川侵蚀的山面有森严冷峻的黑,植被茂盛的陡削山坡上有山羊轻巧地走过,而较平缓的山坡上,会突然出现一个世外桃源似的小村落,有闪光的溪水流出,几户人家,一间教堂。除此之外,就是不断的“山回水转”,不断有瀑布“从天上掉下”,娟秀细长的或者激烈粗壮的。水色变幻:时如湛蓝海水,时如淡灰湖水,时如碧绿潭水。之后弃舟坐车,翻山越岭,一路奇险,最后被放在小镇Voss,整个镇子就拥着这么一个大湖,一切都一览无余地印在里面。再坐火车,顺着河开,又掠过大景无数,我们浸在斜阳里,不顾其他人的沉默放肆地说笑话,又饿又乏却无限满足。
早上十点,出现在卑尔根的码头渔市。市场的鲜活气加海鲜的腥香很提神,我们站在小摊前分吃一盘铁板海鲜拼盘,被人当作追逐三文鱼和鱼子酱来的日本人。晚上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木房子群里享受清净凉意,小巷里走出来却是一个字:热。酷热的天气,热腾腾的游客和吃客,很hot地坐在游艇上晒美腿的俊男美女,还有艳阳下木房子的暖色调。在冷灰色的冬天,想起这遥远的“热”来,心头燃气一团暖火。
晚上六点,坐飞机向北。下面是连绵的雪山,山顶的湖泊像一滴滴眼泪。
晚上八点,到达Trondheim,挪威北方的重要城市,北欧古老的文化中心。郊区有大片原野,原野连着海,海上有雾。星期天的城市很空寂,著名的大教堂周围也冷清,某个墓碑下开出大朵鲜花,偶尔闪过一个慢跑的人。
典型的挪威吊脚木屋排在河边,挪威人喜欢给房子漆上大红大黄大x抵抗冷意,这些木屋极艳,对比夸张,但毫不喧哗,一部分嵌在纯蓝的天里,一部分倒影在纯蓝的河中,干净分明。在河边小坐,看倒影被冷风吹出各种图案,像上帝自己一个人在画画玩。
午夜十二点,坐夜火车离开Trondheim,去北极圈。夜火车竟如此怀旧:猩红的帘子,金色镶边的红色绒布躺椅,风度翩翩的老列车员让人恍如来到老电影里。太阳从地平线下不远处发出的光,将这个世界照亮。气氛如黄昏,却比黄昏诡谲许多。又见到海,水天一色:粉红,几团云烧得艳丽。
夜晚十点,在北极圈群岛Lofoten徒步,发现这个开发不完全的大岛,实在不适合没车的人。午夜,在背靠大西洋的这一侧,礁石滩上乱走,洋面如镜,远处的岛屿被阳光照成粉色。睡在渔村的深红色渔民吊脚小屋里,梦里全是海鸥的叫声。
早上八点,坐大巴去探寻岛的中部。这个岛,太魔幻:海洋,峡湾,湖水,河流同时分割着岛屿,像许多面镜子,折射出无穷虚像,虚虚实实,亦幻亦真。海水和淡水混合的地方,有白沙滩和五彩水。云压得那么低,有些直接趴在山坡上,有些缠在山腰上。岛中部有大牧场,有骏马奔跑,漫山遍野开着油菜花。没想到这么靠北的地方,却是生机盎然的。
下午四点,背着行李和粮食走在公路上,寻找夜晚留宿的地方(中部一个好心老太太帮我们预订的露营地)。对这个地点概念模糊,只能干走。偶尔有汽车呼啸而过,剩下一片荒僻,找不到人询问,无依无靠。走至一大片白沙滩,一个人影也没有,歪歪倒倒地踩在洁白的沙上,感觉被扔在了一个天涯海角的地方,不知从哪来,要去哪里,只需要享受这个梦境就可以。依然有阳光,但乌云正从大西洋压过来。
晚上七点,在海湾处的露营地。乌云遮蔽了大半天空,海水也掺上了墨色。只有海湾这一处的水是蓝的,坐在小木屋的窗边吃煮意面加生菜鸡蛋。
夜里十一点,在海滩上散步。看不到梦想中的“午夜太阳”,看来这个悬念得一直保留下去了。虽然,是被这张照片“勾引”到这里来的。
“在路上”的时候,人是鲜活的:朝着未知的目的地去,强大的好奇压倒恐惧;专注于当下不断变化的环境,不可能分心去担忧未卜的前程;一切得靠自己,问题接踵而来,于是也没有空档自我怀疑;遇到岔路口,能果决地决定去向,如果错了也不花费精力悔恨;会珍惜每一顿热的饭菜,爱上每一张干净温暖的床,庆幸每一个避雨的屋檐,感谢每一只伸出援助的手;对于外界,抱着开放,而非拒绝的态度,与一些人萍水相逢,而后又各自上路,无牵无绊,只留下点滴温暖的回忆;途中遇到问题一定想办法及时解决,而不像平实那样拖拖拉拉自欺欺人;最初的计划不一定能实现,却会遇到意外的风景,感叹机缘的神奇。
两个人在遥远的异乡旅行时,相依为命的感觉尤其强烈,觉得茫茫世界唯此一人亲近。如果困难没有人分担,而快乐亦无人分享,旅行还有什么意思?一致对外时,不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也不会相互推脱责任。
许多人用旅行的回忆来对抗生活的逼窄。我想,如果能始终带着旅行的心态多好。从游客的角度来看生活的地方,充满好奇,心地敞亮,不自闭;把周围的人当作路人,有缘则相聚,无缘则各走各的路,又何必介意别人看你的目光?
而绝美的景色,是需要两个人一起翻山越岭,共历风雨才能看到的,一个人不肯能替代另一个人完成这个过程。
马上是bf的生日,这一篇是为他写的,更是为我自己写的。
我是个悲观而不稳定的人,天生的不合群,总是惊叹你的乐观随和,对人性正面的看法。你不挑剔环境,不爱抱怨,不自恋,不怕吃亏,不歧视他人,也不介意被人歧视,压力下不抓狂,默默做事,不把焦虑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不把自己的标准和期望强加于人。我想,我很需要你身上这种积极而平和的能量。
我们都不是处于强势地位的人,未来会有很多坎坷和压力,但希望我们内心能够一直丰盛美好,充满激情和感动;不管背着多重的行李,走了多远的路,是不是有人开着大奔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溅起泥水,我们都可以笑着看风景
照片在豆瓣相册里有:
http://www.douban.com/people/1736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