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车与民风

“在黑夜完全降临大地,隐没河流,笼罩山峰,遮掩最后一处堤岸之前,夜晚的星辰一定会向大地挥洒下她那璀璨的点点萤光。除了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老,没有人知道前面将会发生什么,没有人。”这句话是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的结尾。在我看来,这种无可奈何的忧郁,也许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喜欢在路上吧。而用这个作为结局,也绝对是无与伦比的。而题目的那句话,也同样出自《在路上》,它鼓励了美国一代年轻的嬉皮士,背起大包,远离城市的荒唐和贪婪,开始过那种在路上的生活。
现在听到《思念是一种病》的时候,我就不禁会想起《搭车去柏林》里面咸海的守墓人。当这首歌响起的时候,老人和谷岳两人一起看着远方,我知道他是在怀念属于他的黄金年代,唱着渔歌号子,在风浪中出海打鱼。可是现在,一切的繁华都已成过往,在他面前的,只剩下一片船的坟墓。对于死亡和老去的恐惧激励了我们勇敢的上路。
《搭车去柏林》是一个旅游卫视拍的一个20集的公路纪录片,说的是谷岳和刘畅两人在09年夏天一路只依靠陌生人的帮助,只靠搭便车,走过一万6千多公里,13个国家,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直到柏林。和一般的旅行不同,这次搭车旅行还有一个很浪漫的目的,去柏林看望谷岳的女朋友伊卡。
开始知道他们这个计划的时候,我有点怀疑它的可行性,他们根本走不出中国吧。因为原来我也知道搭车旅行这种方式,但一直以为那是只属于欧美人的旅行方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我也曾经试着问我自己,如果是我自己开车,路边遇到陌生人招手搭车,我会有胆量去搭吗?很可能也会像片中的大多数司机一样,漠然的急驰而过吧。但是谷岳不仅靠搭车走出了中国,还走过中亚和欧洲的12个国家,遇到无数好心人的帮助,最终顺利到达柏林。靠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耐心的询问。
其实搭车旅行这种方式,应该是一种最原始的交通方式,在一个地方搭车旅行的难易程度,不仅仅和一个地方是否有搭车旅行的传统有关,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地方民风的淳朴程度。如果一个地方人们都安居乐业,人人都生活的很有安全感,那么人们一定不会拒绝陌生人的搭车;相反的,如果一个地方人人都习惯了勾心斗角,就像老子说的“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人们整天想着各种赚钱的法门,奇怪的事情就会发生,像接受搭便车这种正常的行为,也会变的不正常起来。
在欧洲国家,一个人到底接不接受搭车,多半是看心情。就像在走出吸血鬼故乡特兰西尼亚的路上,一个陌生的从来没搭过人当地小伙,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谷岳两人就停下来了,也许这就是缘分;在土耳其,一个热情的土耳其小伙不仅接受了谷岳两人的搭车,还带他们游览当地古迹,甚至还自掏腰包让两人入住了当地一家四星级酒店。一个更好的例子是同属中国的新疆,人们都很热情好客,谷岳甚至还坐了一个维族老大爷的马车。甚至在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搭车也很容易,一个热心的卡车司机甚至还在搭谷岳的途中去帮忙救火,一下子让我想起来中国也曾有过的“远亲不如近邻”的时代。但是中国内地,人们不管想不想搭车,都会担心人身安全问题。
在经济不发达的地方,生活有种种不便,人们只有互相帮助才能更好的生活,所以民风淳朴,搭车也就不是一件难事,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人生活优裕,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所以人人也心怀感恩之心,搭车也不困难,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吧。往往是像中国和捷克这样的地方,人们有点钱,但又不是太有钱,所以做起事情来就唯唯诺诺,前怕狼后怕虎。总体来说就是缺少了一点人性,多了一点金钱性。中国一个文明古国的沦落到这种地步,真令人可发一叹。
再多说一点,人们在介绍中国一个少数民族民风的时候,往往说是热情好客。其实仔细想想,有着5000年文明传统的汉族为什么反而不能是热情好客呢?还是和前面说的一样,大概和“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有关吧。其实,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少数民族生活的环境,热情好客也就变的理所当然起来。拿蒙古族来举例,茫茫草原,一望无际,往往很长时间都见不到一个人影,满眼除了青草就是羊群。所以,一但来了一个客人,你会不热心的接待他吗,会不把最好吃的东西拿给他吗,难道会不想把他多留几天吗?再想想我们所谓的现代化的生活,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每天忙忙碌碌,回到家就躲在厚厚的防盗门里看电视啊玩电脑啊打游戏啊。
相比蒙古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我们得到的是所谓的现代化,可我们失去的,是一颗真诚的心。
现在听到《思念是一种病》的时候,我就不禁会想起《搭车去柏林》里面咸海的守墓人。当这首歌响起的时候,老人和谷岳两人一起看着远方,我知道他是在怀念属于他的黄金年代,唱着渔歌号子,在风浪中出海打鱼。可是现在,一切的繁华都已成过往,在他面前的,只剩下一片船的坟墓。对于死亡和老去的恐惧激励了我们勇敢的上路。
《搭车去柏林》是一个旅游卫视拍的一个20集的公路纪录片,说的是谷岳和刘畅两人在09年夏天一路只依靠陌生人的帮助,只靠搭便车,走过一万6千多公里,13个国家,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直到柏林。和一般的旅行不同,这次搭车旅行还有一个很浪漫的目的,去柏林看望谷岳的女朋友伊卡。
开始知道他们这个计划的时候,我有点怀疑它的可行性,他们根本走不出中国吧。因为原来我也知道搭车旅行这种方式,但一直以为那是只属于欧美人的旅行方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我也曾经试着问我自己,如果是我自己开车,路边遇到陌生人招手搭车,我会有胆量去搭吗?很可能也会像片中的大多数司机一样,漠然的急驰而过吧。但是谷岳不仅靠搭车走出了中国,还走过中亚和欧洲的12个国家,遇到无数好心人的帮助,最终顺利到达柏林。靠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耐心的询问。
其实搭车旅行这种方式,应该是一种最原始的交通方式,在一个地方搭车旅行的难易程度,不仅仅和一个地方是否有搭车旅行的传统有关,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地方民风的淳朴程度。如果一个地方人们都安居乐业,人人都生活的很有安全感,那么人们一定不会拒绝陌生人的搭车;相反的,如果一个地方人人都习惯了勾心斗角,就像老子说的“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人们整天想着各种赚钱的法门,奇怪的事情就会发生,像接受搭便车这种正常的行为,也会变的不正常起来。
在欧洲国家,一个人到底接不接受搭车,多半是看心情。就像在走出吸血鬼故乡特兰西尼亚的路上,一个陌生的从来没搭过人当地小伙,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谷岳两人就停下来了,也许这就是缘分;在土耳其,一个热情的土耳其小伙不仅接受了谷岳两人的搭车,还带他们游览当地古迹,甚至还自掏腰包让两人入住了当地一家四星级酒店。一个更好的例子是同属中国的新疆,人们都很热情好客,谷岳甚至还坐了一个维族老大爷的马车。甚至在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搭车也很容易,一个热心的卡车司机甚至还在搭谷岳的途中去帮忙救火,一下子让我想起来中国也曾有过的“远亲不如近邻”的时代。但是中国内地,人们不管想不想搭车,都会担心人身安全问题。
在经济不发达的地方,生活有种种不便,人们只有互相帮助才能更好的生活,所以民风淳朴,搭车也就不是一件难事,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人生活优裕,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所以人人也心怀感恩之心,搭车也不困难,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吧。往往是像中国和捷克这样的地方,人们有点钱,但又不是太有钱,所以做起事情来就唯唯诺诺,前怕狼后怕虎。总体来说就是缺少了一点人性,多了一点金钱性。中国一个文明古国的沦落到这种地步,真令人可发一叹。
再多说一点,人们在介绍中国一个少数民族民风的时候,往往说是热情好客。其实仔细想想,有着5000年文明传统的汉族为什么反而不能是热情好客呢?还是和前面说的一样,大概和“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有关吧。其实,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少数民族生活的环境,热情好客也就变的理所当然起来。拿蒙古族来举例,茫茫草原,一望无际,往往很长时间都见不到一个人影,满眼除了青草就是羊群。所以,一但来了一个客人,你会不热心的接待他吗,会不把最好吃的东西拿给他吗,难道会不想把他多留几天吗?再想想我们所谓的现代化的生活,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每天忙忙碌碌,回到家就躲在厚厚的防盗门里看电视啊玩电脑啊打游戏啊。
相比蒙古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我们得到的是所谓的现代化,可我们失去的,是一颗真诚的心。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