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猎杀女巫的无聊过程中,我掏出手机玩了五个小时的《贪吃蛇》
先说结论,这个游戏根本就不好玩。IGN8.8分有一半是水分,大家慎重。
这篇评测我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女巫布莱尔》这款游戏和《女巫布莱尔》电影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介绍《女巫布莱尔》的优点和缺点(主要是缺点);第三部分我会展开剧情分析。不论你玩没玩过,这篇评测都可以随便看,信我,反正这游戏也不值得一玩。
一、 背景相关
《女巫布莱尔》这个IP名气很大,主要是由于1999年的同名电影。这部电影算下来也有二十年了,今天年轻一点的玩家可能都没看过。没看过也没必要专门翻出来看了,因为电影本身拍的也很糟糕,按照现代的标准,81分钟的电影看个五分钟的快剪都绰绰有余。电影在豆瓣上评分6.4,IMDB上的评分6.5。扣掉情怀以及拍摄手法的噱头,实际的分数大约应该是在5.5到6分之间。
电影《女巫布莱尔》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讲的是三个电影学院的学生到了马里兰的一个小镇想要拍一部关于《女巫布莱尔》的纪录片,他们踏入一片森林之中,之后再也没有回来。五天之后他们在森林中的一个营地发现了三个学生留下的两台DV,后来警方将这些DV中的片段剪辑成了一段录像,就是我们看到的这部电影。
录像中,三个学生采访了当地的居民,并前往森林深处,在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灵异事件,并找到了一间据说是女巫布莱尔的老房子,三个人在探寻的过程中一个一个死去。到最后女巫布莱尔的画面也没有出现。
这个故事我这么一转述,听上去好像还有点意思。然而实际上又闷又无聊,故事的主题是为了展示未知的恐怖,然而实际上,因为是低成本的手持DV拍摄,画面糟糕,节奏冗长,也完全缺乏信息量。(这个特质很好地在游戏中得到了传承,反而游戏的画面比电影还要好不少)
那么为什么这部电影被人反复谈论呢,因为该片上演了电影界空手套白狼的一个经典案例,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为6万美元,而它在全球的票房总收入达到了2.49亿美元。投资回报比率和中彩票都有一拼了。为什么这部电影在院线会受到如此的热捧呢?多年以后回头来看,除了鬼使神差阴差阳错这种客观理由之外,必须承认,《女巫布莱尔》也暗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在二十世纪末期可能还不明显,但是今天你打开bilibili或者抖音或者快手,铺天盖地的个人Vlog,每个人只要掏出手机就能当视频博主。《女巫布莱尔》的出现第一次敏锐地暗示了这种潮流,全民手持拍摄低成本视频的时代很快就将到来。这种全新的门槛低质量低的草根艺术形式,不仅有海量的创作团队,更有海量的市场。就像安迪沃霍尔所说的,“在未来,每个人都是十五分钟的超级巨星”。
《女巫布莱尔》是第一个先例,后来又出现了《怪物》、《鬼影实录》等一系列的伪纪录形式恐怖片,虽然票房迅速萎缩,但是架不住投入成本实在低廉,还是骗到了不少钱。
那么说回到游戏,电影和游戏之间有什么关联吗?如果纯粹从剧情而言,是没什么关系的。但是游戏中很多设定和细节是一致的,可以理解为统一世界观。比如:
都是发生在马里兰的布莱克山森林。
时间线接近,三个大学生出事的时间是在1995年,而男孩彼得失踪的时间是在1996年。
都出现了女巫布莱尔所制作的奇怪图腾。
最后都出现了女巫布莱尔的那栋房子。
游戏中可以搜集到一系列照片,都是一个人背对着镜头,低着头站在墙角。据村民介绍,这是女巫布莱尔喜好的一种杀人方式:女巫不喜欢她要杀的人盯着她,所以总是让受害者面朝角落。(实际上的正好相反,这是受害者为了求生避免和女巫眼神接触)游戏的最后,玩家扮演的艾里斯为了躲避女巫,也是选择面对墙角的站法。
都出现了一系列小孩在墙上的掌印。
所以游戏可以理解为电影的续篇,从另一个视角来窥视这片森林,却依然没办法给出一个清晰的答复。
二、 游戏特点
好,现在进入第二部分,吐槽这个游戏的各种问题。先讲一下优点吧:
1. 初期的氛围和画面都还做得不错。
2. 有条小狗还挺温暖的。
3. 用录像带切换现实和幻觉有点意思。
4. 鬼打墙的玩法和游戏本身的叙事结构很契合。
5. 艾里斯的手机不简单,不仅电量感人,而且还有贪吃蛇和小蜜蜂两款游戏,如果游戏流程太过沉闷,不妨拿出来贪吃蛇打两局,比游戏本体有意思多了。
然后是缺点:
1. 画面很一般,在游戏的三分之一阶段就暴露出来了,光影效果感觉很凑合,场景特别特别少,感觉就是demo的程度。
2. 重复材质的利用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翻来覆去就那个几个场景,不断重复。游戏前期因为没看攻略,遇到了鬼打墙的情况,同样的森林在里面走了一个小时,简直疯了。游戏的后期大量重复的幻觉,抱着狗在一小段环状的隧道里面重复走。最可怕的地方在布莱尔的那栋小屋,没完没了的开门,同样的门开了我一个小时。最后的流程我根本是面无表情地机械重复。硬要从枯燥程度来说,这游戏是挺恐怖的。
3. 作为一个恐怖游戏,这游戏并不算可怕。我也说不好这一点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因为恐怖游戏其实是没有上限的,不同于电影和小说受限于手法,恐怖游戏的代入感要高得多,你可以通过画面音乐和场景互动做出一个能把人吓出心脏病的游戏。但是这样的游戏很可能卖不出去,甚至还会把制作人引入法律纠纷。所以恐怖的度一直是很难把握的。这个《女巫布莱尔》属于在恐怖度上面比较软的一款游戏,场景氛围和剧情方面都差口气,论恐怖程度,比《血源》都还差上一截,更不要说那些专门的恐怖游戏了。
4. 节奏太冗长,信息量太少。这是本游戏最大的问题。整个游戏的流程大约五个小时,实际上完全可以压缩在45分钟。前期大部分时间因为不熟悉玩法,我一直在鬼打墙,差点想要放弃。而到了后期,则故意用重复场景拖时间。很多时候你推开十几道门,才能看到一小段过场动画,然后又是重复地推开一模一样的十几道门,真是有够敷衍。这里我要拿出另一个步行模拟器的游戏用来对比,就是《艾迪芬奇的记忆》,这款游戏和《女巫布莱尔》简直是云泥之别。前者流程不过三个小时,场景不过一件屋子,里面塞满了各种细节和摆设,还有十几个风格各异的荒诞故事,玩起来节奏飞起,令人应接不暇,反观《女巫布莱尔》,五个小时大部分在无意义地瞎走,剧情的展示也非常干瘪,完全是拖时间。我知道有些恐怖游戏节奏会略微缓慢,但是这款游戏已经超越了缓慢的范畴,而是重复。作为玩家的我,一开始是期待,然而是好奇,接着是恐惧,再后来却变成了不耐,玩到终局,已经麻木了。
三、 剧情解析
最后谈一下整个游戏的剧情解析,毕竟云游戏二倍速都要两个半小时呢,不如花五分钟读完我的剧情介绍。
故事的主角叫做艾里斯,是一个退伍老兵,现在是个警察,有一个老婆叫做杰西。有一天,镇上走丢了一个叫彼得的男孩,全镇的人组织起来找这个男孩,艾里斯带着自己的爱狗子弹也上了路。在路上他和老婆杰西通了一个电话,电话中透露他精神上不稳定,不适合一个人出门。警长也和他通了话,说他还是应该静养一阵,之前在便利店误杀一个劫匪的事情风头还没过,他应该低调行事。但是艾里斯没当回事,继续一个人探索。他在森林中发现了一个营地,营地里留下了一个dv,他打开看了之后,发现有一段录像,里面是彼得在营地玩玩具汽车,然后车被一个怪人抢了。他看完录像带之后,发现地上真的出现了一个玩具车。所以这个录像带有灵异功能,能让录像中的事物凭空产生。他于是让小狗闻这个汽车,带着他一路寻找。(这个游戏的玩法就是让小狗一路闻东西一路找东西)小狗带他来到了一棵白色的怪树之前。树前不远有一辆破卡车,这时候步话机响了,警长问他在哪里,要他到白色的树下面等他。等他回到树下,发现两人可以通话,但是看不到对方。警长觉得他被耍了,就挂断了电话。而艾里斯回到破卡车旁,发现那辆车变成了一辆崭新的警车。这里就是第二个灵异的现象,时空会不断变换。他在车里看到警长的一个文件,得知除了那个男孩,另外还有一个伐木工人也失踪了。
这时候有一个陌生人呼叫艾里斯,叫他打开汽车的大灯。他打开大灯之后,天突然大亮。时空又一次变幻。这次他跟着狗走,发现了警长的尸体,已经死去多时,而且脸都被剥皮了。地上是另一卷磁带,里面拍到一个长发野人杀死警长。艾里斯跟着狗继续前行,突然出现幻觉,看到以前一起战斗的队友一个一个死去。于是我们明白艾里斯有PTSD。他之前是个小队指挥官,因为错误的决策害队友陷入包围,死了六个人。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他不断看到一个女人惊恐的双眼,至于是什么后面会说。从幻觉中醒来之后,他找到一个伐木场,在这里看到了新的录像带,一个伐木工被野人追到二楼。他来到二楼,看到伐木工人已经被锯成了两半。他退回来,发现那个野人正在楼下撸他的小狗。艾里斯勃然大怒,我的小狗,也是你随便撸得?两人扭打作一团,后来艾里斯被打晕。
醒来之后,步话机那头的野人和他说话,艾里斯这才知道他叫卡佛。卡佛说你想不想找到彼得呀。艾里斯说想。卡佛就给了他一系列指示,其实就是叫你跑腿。在这个过程中艾里斯当然又出现了大量幻觉。最后一步,卡佛让艾里斯捡起地上的枪,把小狗杀掉。那肯定不能杀呀。但是小狗自己掉入了深坑之中,受了伤。艾里斯抱着小狗在隧道中一路走寻,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他最后会体力不支晕倒,醒来之后小狗也不见了。
这个时候就进入游戏的结局了,你走进布莱尔的老屋之中,过程中开门关门一个小时,看到没完没了的幻觉,这些幻觉拼起来,你就知道原来在伊拉克被围攻的时候,他的队友都死了,他躲到一个民居里面,房间里有个女孩,他冲上去捂住女孩的嘴,顺手就用刀痛死了她,他不断看到的女人的双眼,就是那个女孩的。所以他一直是一个凶手,只不过谁也没告诉。除此之外,他还在便利店误杀了一个手无寸铁的小混混。(这段心理阴影有点画蛇添足了),他还幻听到有人说他杀了自己的老婆。卡佛告诉他,你一进入这个森林,就已经被布莱尔控制了,你只能接受她,向她投降。最后艾里斯找到地窖的入口,进去以后并没有看到彼得,但是看到了卡佛,两人扭打在一起,他用刀杀死了卡佛。
游戏的最后,你会看到自己水中的倒影变成了卡佛的样子,小狗重新出现,但是不再认识你了,远远躲开。故事结束。
这个是坏结局,另外有一个好结局,就是你一直抵制女巫的诱惑,最后搏斗的时候卡佛杀了你,杀完之后自己也疯了。(完全没看出来这结局好在哪里)
好了,故事到这里讲完了,我来分析一下剧情。剧情有表里之分。
表剧情很好理解,女巫布莱尔有一个森林,这个森林有魔力,进到里面的人要不是死了,要不是变成她的奴仆。艾里斯因为有PTSD,所以特别软弱,很容易被控制,在寻找彼得的过程中失心疯,从此留在森林里面,慢慢变成一个野人,同时失去了对现实与幻觉的区别,也失去了时间感,所以可以在录像里看到玩具汽车,自己也拿到汽车,因为那个汽车一直就在他手里。看到卡车是破破烂烂的,那是因为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在这个过程中,他杀死了伐木场的工人,同时还杀死了来找工人的警长,甚至还有可能杀死了他老婆。他的本真人格一直想突破这种控制,所以不断地回到当初他踏入这个森林的那一天,想要杀死卡佛,想要解脱。但是不行,只能不断地重复轮回。
呐,这个就是表剧情。
但是慢着,这个故事还有一个里剧情。
这个里剧情的关隘在哪里呢?就在于一个人,一个在表剧情里面故意忽略的角色,就是彼得。故事的一开始就是寻找彼得,最后伐木工人和警长的尸体都找到了,卡佛也死了,但是彼得到哪里去了呢?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找到两个系列文档,一个是字体比较古怪的纸条,是一个小孩的口吻,说自己用dv可以看到幻觉云云(因为是英文版我也没有细看),第二个是精神病医生的报告,大意是说这个病人多疑,有攻击性,睡眠不好,出现幻觉,基本上都猜得到写的就是艾里斯。但是最后一份报告内容很有意思,医生说病人好转了,但是他也搞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好转的。病人的爸爸准备送他去参军,医生表示依然很担心他会复发,因为从头到尾,这个病人都不愿意说他童年时在森林里到底遇见了什么。
怎么样?这个报告读完,会不会有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很遗憾我当时正处于麻木阶段,情绪根本吊不起来。所以里剧情的真相是,彼得就是艾里斯,卡佛也是艾里斯。这两个人一个是艾里斯的过去,一个是他的将来。艾里斯的阴影并不是杀了便利店男孩,也不是害队友惨死,也不是杀了穆斯林少女,而是他童年时期在森林中迷路的经历。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被布莱尔牢牢控制了。后来他参加伐木工人的搜救,童年的记忆重新涌现,从而崩溃,开始杀人。而在游戏中,他不断地轮回,搜寻彼得,杀死卡佛,一直是他对布莱尔的反抗。他想要杀死被控制的自己,找回一开始自由的自我。但是彼得在游戏中是不存在的,你永远早不到他,过去的早已过去,除了死亡,你是没办法从布莱尔控制中逃离的。所以96年正好是彼得走丢的那年,后来他回到人类社会,参加的也并不是海湾战争,而是911之后的伊拉克战争。至于说录像中的画面,那个怪人可能是另一个女巫的奴仆,可能是女巫本人,最大的可能性是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幻觉。
哎呀,我这样写完,突然发现这个故事还不错哦。无奈讲故事的手法太烂了,依然没办法改变我对游戏的评价。
实在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闲鱼淘一个中古的诺基亚手机,把里面的游戏本体《贪吃蛇》多刷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