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not we的评论(44)

新金融秩序
Me not we 2018-04-26 09:43:48

炒自家房子的正确姿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接近20年房地产的繁荣,让绝大部分国人亢奋。上车的、没搭上车,依然像印度人乘火车那样卯足劲的朝挤上。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也越来越细化,诸如社保缴纳年数、认贷认房、限购限卖,令人眼花缭乱。不过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房地产永远涨也只是一种个人幻觉。对于拥...  (展开)
万箭穿心
Me not we 2018-04-13 10:50:28

新时代女性之A型

这篇影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自立要强的宝莉,在生活中时刻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可迎接她的却是接二连三的不幸:丈夫自杀了,自己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后又遭到儿子的背叛。性格即命运在这部片子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片子开头就刻画出宝莉精明强干的强势形象:与搬家公司讨价还价,丈夫在她面前唯唯诺诺。甚至在床...  (展开)
芳华
Me not we 2018-01-06 14:02:35

不可承受之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让众人感到神一般存在的刘峰,在文工团是给女演员伸胳膊蹬腿翻筋斗练功的陪练——“托举哥”。这一职业就他所在的单位来说,靠业务能力难有出头之日。好在他待人和善、乐于助人,获得荣誉无数,被誉为“活雷锋”。就是这么一位几乎毫无毛病的活生生的人,被一干同事“感到不真...  (展开)
小姨多鹤
Me not we 2017-12-28 13:00:59

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故事变成了家的故事

这篇剧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可以说这是严歌苓的小说改得比较成功的一部影视作品,特别是前7集,甚至超出了原著。日本人逃难的情节在原著中是一个重点,其中埋下了一个伏笔--------就是多鹤在途中帮助过的女孩子,后来幸存下来做了护士(护士便是孤儿多鹤后来她返回日本探亲的去处)。逃难情节在剧中虽然处...  (展开)
罪与罚
Me not we 2017-06-27 11:40:08

价值错乱引发的魔怔

为了赶上某群里陀思妥耶夫斯基专题进度,这些天先后翻了他的《穷人》、《白夜》、《地下室手记》、《死屋手记》、《赌徒》、《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以及这部《罪与罚》。 《穷人》是陀氏初露俄罗斯文坛的作品,从艺术家的所有秘密在其起点这一美学观点看,这部作品奠定了陀氏文学...  (展开)
局部 第一季
Me not we 2017-05-11 11:28:11

东西方绘画

这篇剧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陈丹青在最后总结时说:绘画是没落的艺术,但它又永远不会消失。艺术前辈的点滴进步已经结晶于艺术史中,嵌入人的审美意识,并时不时对人造成影响。这个总结与其说是绘画,不如说是哲学。任何能被符号化的、未灭绝的文明成果,无一另外都是这样的结局。摄影诚然能够取代绘画的...  (展开)
荒野生存
Me not we 2017-03-11 12:58:05

真我的存在

克里斯托弗大学刚毕业就过着离群索居的流浪生活,原因是父母关系不融洽,使他厌恶人类貌合神离的虚伪关系。带着罗梭的书和一本野外生存指南去各地旅行,找回自我。 在出发前, 克里斯托弗捐掉了自己的教育基金,毁掉了身份证、银行卡,甚至烧掉了仅存的几张美元,仿佛要把这个...  (展开)
制度与社会冲突
Me not we 2016-04-01 11:25:50

利他、自利与德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或者遇到一位“好”人遭遇不测或者困难,常说的一句就是“好人没好报”。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是这个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急他人所急,不求回报或者付出大于所得,依据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个人对所处环境的具有“正能量”、馈赠的德行。我们评价这类...  (展开)
凯恩斯、拉斯基、哈耶克:改变世界的三个经济学家
Me not we 2016-03-13 22:27:18

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本书以时间为轴,穿插了大量当时国际背景以及意识形态争斗资料。脉络清晰,三条线索并驾齐驱、交相辉映。 凯恩斯经济学的要义,主要是两手:以央行的货币政策影响资本的杠杆率,比如在经济紧缩周期现金持有者都不愿意消费或放贷,这时央行印钞,货币贬值迫使资本家买入资产,...  (展开)
大卫·戈尔的一生
Me not we 2016-03-13 19:20:40

国家能否成为一种信仰?

----------《国家的神化》拉斯基 人类社会能否存在一个以“国家”为信仰的天国?换句话说,假如政府机构置换宗教机构之后的国家能否存在?作为信仰的机构,宗教数千年来,设立宗教...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44条)

订阅Me not we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