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感抱歉,我生活中的那个“局外人”
当我发现那个书中的“局外人”就在我的身边时,我才第一次清醒的意识到,我曾经对他的不理解和试图“帮助”他适应社会的态度是多么的愚蠢和傲慢。 他在我眼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至少在我接触过的很有限的群体里,他是最真实的一个。我很少遇到不撒谎的人,无论是...
(展开)
谈生死之前,先谈谈直面欲望
看电影之前,已经听说这是一部“女性电影“。说实话,我不知道什么算是女性电影,女性出演?还是女性视角,亦或是女性题材?并不想带着这样的疑问或是偏见去观看,我决定择掉这些标签,认认真真看完了整部影片。 “女性电影“的定义果然有失偏颇,我想它想要揭示的,是人皆有之...
(展开)
写作这件像喝水一样舒服的日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写作这件事应该像喝水一样舒服自然。"这是读完此书后,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句话。而在此之前,仍纠结矛盾写作带给我的种种。一方面想要通过写作,记录并表达情感,另一方面又深陷一些外部困扰,比如谁会来读,为谁而写等等。曾不断提醒自己,写小说,从讲好一个故事开始,但故... (展开)Somehow it changes everything
一整个夏日的梦境,半梦半醒。鸟叫声还不绝于耳,却看不见树林;落雨声还不绝于耳,却看不见打湿的屋檐。确定的是风,还有风掠过的,浮动的草地。也不知道这片沙沙作响的青草地,可以蔓延到哪里去。 我们的夏天会在最热烈的时候宣告开始,也会在最冰冷的时候突然结束。紧随其后...
(展开)
入夏前播放 静待一整个深秋
不知为何专辑会选在入夏前发布,而整张专辑又是满满的深秋旋律。细细品味,又觉得时间如此恰当。比起夏日炎炎,戴上耳机就是一幅凉爽的秋日画卷,美到窒息,也悲到伤怀。 从未像现在这样期待秋天的到来,期待时间流逝,曾紧紧想要抓住的时间,却匆匆划过指尖。而如今,只盼着四...
(展开)
时隔十六年,重谈我与《不留》的故事
「2003年」11月初冬*十六年前 只因好友是王菲的死忠粉,在那个还是磁带和CD年代,我和她交换了不少音乐。从2001年的同名专辑《王菲》开始,我就跟随她的脚步,第一时间听到了新专。2003年《将爱》发行,她迫不及待地购入这张CD,我还记得我们俩窝在一起,懒懒地听了一下午,整...
(展开)
一条载着沉重漂泊感的小船
怀着别样的心情读完此书,感叹着村上春树细腻而丰富的情绪感受力,所有的短文都那么漫不经心地讲述着,若是想要从中读到什么深刻的含义,恐怕读错了书。你只需要将电波调至他的频道,去感受一个人的百无聊赖,寂寞和空虚,那么就算找对感觉了。 《去中国的小船》读完的直观感受...
(展开)
一个关于无处逃离的故事
总是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叫《一个人的星期天》,可能一个人的孤独感,和“一直下雨”的日子,冥冥中在保持着一致吧。 这本小说来自法国细微主义文学代表作家菲利普·德莱姆。他对细节的把控犹如在做蛋壳微雕一般,那些极其微小的生活细节、感情变化都被他一一捕捉。通过他逐步深入...
(展开)
这个由遗憾构成的世界
不得不说,在刚读到前几篇章时已经联想到了2017年初韩寒的电影《乘风破浪》,也是儿子穿越回过去,和父亲相遇并成为朋友,一同度过一段时光并找到了妈妈的故事。介于《乘风破浪》又“致敬”了其他几部类似题材的电影(《新难兄难弟》,《回到未来》,《终结者2》),很难讲韩寒...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