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
新书《了不起的我》

陈海贤的评论  · · · · · · · · · ·  ( 评论11 )

  • 了不起的你和《了不起的我》
  • 了不起的我
  • 陈海贤 (新书《了不起的我》)  评论: 了不起的我
    01 前段时间去一个保险公司讲课,遇到了他们公司的一个金牌销售。 她三十多岁,文文静静的,话不多,完全不是人们印象中销售那种咋咋呼呼的样子。可是她一开口说话,你就会觉得这个人可信,很想信她。 保险销售这... (26回应)

陈海贤的书  · · · · · ·  ( 9本在读 · 37本想读 · 84本读过 · 21个书单 )

在读
  • 深夜书房
  • 花乱开
  • 接受与实现疗法
  • 禅者的初心
  • 十一种孤独
想读
  •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 婚姻的意义
  •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 如何对待问题青少年
  • 家庭治疗

陈海贤的电影  · · · · · ·  ( 15部想看 · 134部看过 · 7个片单 )

想看
  • 无主之作
  • 南山的部长们
  • 心灵猎人 第一季
  • 对话尼克松
  • 爱尔兰人
看过
  • 秋日奏鸣曲
  • 双子杀手
  • 明天之前
  • 妖猫传
  • 后会无期

陈海贤的音乐  · · · · · ·  ( 1张想听 · 1张听过 )

想听
  • 郝蕾 - 氧气
听过
  • Glen Hansard... - Once (Soundtrack)

陈海贤的舞台剧  · · · · · ·  ( 1部看过 )

看过
  • 恋爱的犀牛

作者 陈海贤
陈海贤: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心理畅销书作家。
著有《了不起的我》、《爱,需要学习》、《重新找回自我》等书籍
得到app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亲密关系30讲”、“家庭关系21讲”、“自我转变50讲”主理人,超35万付费用户订阅。

陈海贤的广播  · · · · · ·  ( 全部 )

陈海贤 读过 重新找回自己

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尤其当现实并不如意时。就好像,你心里有一个想成为的自己,而现实或关系逼着你接受另一个自己。尤其当变动来临时。如果不接受这个现实,你会一直挣扎痛苦,而如果接受了这个现实,你又会忘了自己是谁。在童话故事里,迷失的主人公会走进黑森林,去重新寻找自己是谁的答案。而你也会走进你的黑森林,去寻找你是谁。 本书所讲的,就是这个艰难的寻求自我的过程。是讲这个自我寻求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你又该如何为自己找到一条可能得出路。

陈海贤 说:

重新找回自己

重新找回自己》我有很多朋友。他们的主要用途,是被我用作写作素材,来说明各种道理。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业界著名的专家。他做了一门课,有很多用户,很多同学把它课打印出来,作为参考教材。他去很多地方讲课咨询,都会被问到:“你的书什么时候出?” 按理说,他已经有了很多的素材和基础,要出一本书一点都不难。他也曾这么想。可是几年过去了,这本书还没有面世。 其实书早已写得差不多了,只是写到最后一章的时候,他忽然就没有动力继续往下写了。 他开始到处游荡,一边为自己制造拖延的理由,一边分析自己拖延的原因。 原因不难分析。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高的人。反映在书上,这种高要求就变成了很难达到的高标准。他总想写一本书,能够真正代表他自己。以这种高标准看,他越看自己的书越不顺眼。其中不顺眼的一点,是他去讲课和咨询时,常常会很犀利。那些场合,他需要用尖锐的逻辑去刺破问题的本质,用尖锐的语言来引发大家的思考。可是变成一本书时,这种尖锐就变成了高高在上的说理。他很难接受自己这样。 他觉得是自己的自恋导致了拖延,问我有什么克服自恋的办法。 我想了想说: “你不会真的写出一本能代表你的书。这本书不能,别的书也不能。不管你写的书有多好,它都只是局部的、片面的、静止的,而你的自我却在不停地发展。怎么能用一杯水,去代表一条奔腾不息的河呢?” “至于你不喜欢自己高高在上的样子”, 我说,“这不是自恋,这是很好的反省。你应该专门设一章,把你自己这种反省写进书里。你可以这么告诉读者:如果你不喜欢我的书,那没什么了不起。因为我自己也不喜欢!而且我还能比你们批评得更好!” 这位朋友听了频频点头,觉得很有启发。 我没跟他说的是,我也有一本书,从签订合同决定重版,到真的面世,已经有整整两年多了。重新修订花了一年,修订完想题目又想了一年。最后只剩自序了,写自序又花了两个月。我也没告诉他:“你们不喜欢我有什么了不起,我有时候也不喜欢我自己。“不是我临时想出来的,是我经常用来安慰我自己的话。 时至今日,我也不知道我的话对他是否真的有启发——反正我还没见他的书面世。但我的话,对我自己倒是很有启发。反正这次谈话以后,我就开始完成了这本拖了两年还没完成的书——也就是你面前的这一本;开始动手写那个拖延两个月还没动手写的序——也就是你现在正在读的这一段。 这本书的原版,是我的第一本书。它第一次出版,是在2017年。那时候它的名字还叫《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入选了豆瓣当年的高分图书榜单(社科)。这几年,也有不少读者跟我说,这本书帮助他们渡过生命中艰难的阶段,并问我什么时候重版。这是我愿意重版这本书的原因。 但如果你在进步,重读以前写的书,总会有些不好意思。就像一个已经长大的人看自己青春期的日记,除了为血气方刚感动,也会为其中的不成熟羞愧。所以我做了大量修订的工作。除了文字的修正和素材的更换,我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每章最后增加了“多年后的回望”的环节,写了我多年后重读这一章,对这一主题新的思考和感悟。这样,你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者怎么吐槽自己的书,还可以从他的吐槽里,一窥他这几年的思想变化。 当我透过这本书回望过去的自己,我告诉自己,不要要求完美,无论对你自己还是对一本书——尤其这还是一本教读者“如何接纳不完美”的书。我看到了很多的真诚,也看到很多生涩。对于生涩的部分,“不要羞愧,接受它。”我劝自己说,“这是成长的印记。” 另外,趁着重版,我把书的题目也改了。新的题目叫《重新找回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也源于我最近几年的进步:我越来越学会从自我发展的进程来理解幸福。如果说,生活在永恒的“自我和现实的矛盾”中的我们,会有那么一些间隙,超越了这种矛盾,变得更接纳自己,活得更真实,更能投入工作和关系,而我们把这些珍贵的间隙叫做“幸福”的话,那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些间隙并不是全部。新的矛盾和失衡很快又会到来。正如佛家所言,众生皆苦。人的成长是包含很多痛苦、挫折、挣扎和领悟的,和这些重要的人生经验相比,“幸福”这个词显得太过轻巧和片面,没有办法概括自我发展的全貌。 那什么是更好的概括呢?看起来,这本书讲了很多不同的成长主题:成长型思维、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匮乏和不安、关系中的独立和边界、接纳与改变、结束与开始……其实,这些主题都可以归为同一个主题:人的自我寻求。 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尤其当现实并不如意时。就好像,你心里有一个想成为的自己,而现实或关系逼着你接受另一个自己。尤其当变动来临时。如果不接受这个现实,你会一直挣扎痛苦,而如果接受了这个现实,你又会忘了自己是谁。在童话故事里,迷失的主人公会走进黑森林,去重新寻找自己是谁的答案。而你也会走进你的黑森林,去寻找你是谁。

- 未登录无法查看更多内容 -

陈海贤的同城活动  · · · · · ·  ( 12个参加 · 22个感兴趣 )

陈海贤的线上活动  · · · · · ·  ( 全部 )


本页永久链接: https://www.douban.com/people/chenhaixian/

订阅陈海贤的收藏: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