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对《要事》达成一致: 先认同思可相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是在看,是最近无意在回家路上“听”了一期听梁冬和吴伯凡的脱口秀《冬吴相对论》很有收获,立刻推荐给了太太。节目其中大部分是管理/经济方面的讨论,而关于儿童教育部分的精彩评论相信也能给有小孩的朋友不少参考。 那天在广播中听的第94篇是关于《要事优先》的讨论,让我... (展开)

公司越大,“熵”值越高
从《软件开发的边界》中了解到一个概念:叫做公司“熵",形容公司越大,混乱程度越高,效率越低;但熵增的趋势不是只有大公司才有,也有效率低下的小公司;关键是如何定期的清理和简化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外部力量的介入(常常是竞争的压力)是必须的; 咱们国家的历史也有类...
(展开)


感谢Jenny推荐的《活力巴士》
Jenny( http://jennyspace.blogbus.com/logs/26267556.html )最近推荐了《活力巴士》这本书,她说一听书名就感觉好像是为博客大巴定做的,从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消极”乃最大敌人:需要把车上的“巴士阿叔”赶下去; 虽然积极的态度是必须的,但操作起来还是需要一定技能...
(展开)


假如戊戌变法得以实施了又会怎样?对比阅读:《苏东坡传》vs.《北京法源寺》
如果戊戌变法得以实施的话,谭嗣同会以什么方法/名义处理那些保守派呢? 历史上很多变革到最后都会演变为忠奸的辩论,保守派以忠奸的名义反对变革,变革派反过来又以忠奸的名义镇压保守派。而相对于问题的本身确很少有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对问题的原因和各种变革的成本/...
(展开)


就算真的知道原因出在哪里,也并不意味着有能力真正解决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一个失败团队的教训和从一个成功团队的经验,你能得到的结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经常看励志类书籍常有这样的感觉:很多大道理你可能在幼儿园就懂得了。“好比体重超标的人知道他们不应该过度进食,输球的队员们知道他们没有齐心协力”,这个比喻很贴切,既然所有团队都是希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