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关注的小站 · · · · · · ( 全部 )
孟冬的评论 · · · · · · · · · · ( 评论31 )
- 《伐木之夜》,当下中文写作中难得的隐微书写
-
-
孟冬
评论:
伐木之夜
当评论的话术逐渐习惯说“作品挑选读者”时,其实已经稀释了“挑选”本来的语义,因为挑选的前提首先是作者为了“自我”而书写,他将“自我”投射在语言世界里,让语语言包裹着思想装入密封瓶,再抛进汪洋大海,...
孟冬的广播 · · · · · · ( 全部 )
伯纳德把尼采作为他论述的出发点,尼采认为认识的真理性客观性是可以取消的,真理是工具、手段和人的目的,真理的目的在于对生命有益,在于符合主体目的,主体是真理的标准,他认为理性主义哲学夸大了人的作用,在他看来真理与做一个真诚的人相关(大概这是滑向道德虚无主义的原因? 接下来是伯纳德对真理在不同派别的解构,真理经历了普遍的怀疑,伯纳德提出了真理的两项美德:诚实与准确。诚实自卢梭起转变为本真的价值取向、一种透明意识的自我。而伯纳德更倾向于同时代的狄德罗,他认为,诚实或真诚并不在于把一个固定不变的真实自我向其他人披露出来,而是在于建构相对稳定的信念和态度,那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自我创造和自我稳定的计划,因为自我“为诸多形象与诸多刺激所淹没,交织着恐惧和幻想,二者又相互转化”。不好读,理解有限。
> 孟冬去过的地方
> 孟冬添加的条目
订阅孟冬的收藏: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