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q的评论(102)

怪诞行为学
peterq 2008-12-18 22:11:14

解释了为什么警民冲突多于警匪冲突

由于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警民冲突跃入了视野,相反警察和黑帮之间的枪战火并鲜有寡闻。看了这本书第四章恍然大悟,美国警察素质普遍很高,还和黑帮达成默契,不首先开枪挑起冲突,原因就在于警察把职业看成市场规范,那么少的薪水不值得拚命,而那些玩命的警察是把职业看成...  (展开)
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
peterq 2008-12-18 22:09:23

金融危机造成了一次提前到来的经济崩溃

作者很有功力,年初看了这本书后,我一直相信石油会涨到200美元,但金融危机横空出世,破坏了本书的一些假设条件。今年石油价格一度到达了140多美元,几个月内腰斩,而且继续下跌到了50美元以下。金融危机化解了能源危机(作者的《石油效应》提到了大萧条可以缓解油价上涨),...  (展开)
第五项修炼
peterq 2008-12-18 22:08:12

系统思考让我们了解局限性,千万别当成灵丹妙药

几年前看过《第五项修炼》,大呼过瘾,开拓了思维。可以说系统思考和系统动力学很有使用价值,证券公司可以用来预测股市波动,政府可以用来制定宏观政策。然而现实上,这些都是非常困难的,就像动力学的许多偏微分方程求不出解一样。在数学中,很多偏微分方程是解不出来的,现...  (展开)
秘密
peterq 2008-12-18 22:06:52

成功应用吸引力法则的前提是了解现实和真相

去年就看了《秘密》的DVD和英文有声书,对影碟上所讲的吸引力法则的巨大力量特别着迷,毕竟人人都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时和老外写邮件时就写了《秘密》上的一句话,focus on what we want,感觉很酷。强烈建议积极思考,负面思考确实坏事并伤身体。 《秘密》是最近成功学领...  (展开)
美元大崩溃
peterq 2008-12-18 22:04:14

把脉出了经济疾病,但是还是开了付虎狼药

作者通过前面七章的分析介绍,主要论述有:美联储和政府狼狈为奸人为控制CPI指数,然后不负责任采用没有黄金储备支持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培养了美国人过度消费的习惯,美国人又拱手把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转给了中国等国家,中国一方面采取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另一方面大方地借钱给美...  (展开)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peterq 2008-12-18 22:02:27

一针见血——许三多凭什么快乐,大学生就业市场会崩溃

郎教授在上海财经频道主持节目以揭露真相和辛辣点评著称,当然也树大招风离开上海财经频道,郎教授是经济界的明星,比打赌房价的教授和建议收呼吸税的院士靠芙蓉姐姐的绝招出名强多了。郎教授首先提出,“许三多一个月只赚900元,凭什么那么快乐的工作?”这个问题立刻吸引了我...  (展开)
被掩盖的经济真相
peterq 2008-12-18 22:01:17

“天价”房和“富人”定义——认识生活中的谬误

作者的观察点比较新颖,能够看到别人习以为常的谬误,为了帮助美国大众了解这些日常的谬误,所以他写了这本书,理解书里的内容需要很好的美国背景知识,比如美国大学终身教授制(博弈中也举到了类似的例子)和种族等,所以我认为我们主要应该学习作者的出发点和分析方法。 ...  (展开)
合作的进化
peterq 2008-12-18 21:59:08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博弈解读

在上《博弈论》时,囚徒困境就是博弈论的一个代名词,老师只是简单说了说“以牙还牙”是重复囚徒困境博弈时的最好策略,并没有深入,老师更愿意花时间讲静态纳时均衡和动态博弈。 首先,当自己听到“以牙还牙”是最好的策略,不仅怀疑了一会,西方文化不是宣传博爱和宽容吗...  (展开)
杜拉拉升职记
peterq 2008-12-18 16:55:38

杜拉拉当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首先,这本书名有一个很惹人注目的单词“升职”,在一项人力资源公司的调查中发现,中国员工比国外员工更重视升职,而且会主动为升职的问题跳槽。前几年,外企不停扩张,给年轻人有充足的升值空间,目前很多在中国业务已成熟而人才有很多,升指空间基本非常小,升职问题目前已...  (展开)
赤裸裸的经济学
peterq 2008-12-18 16:53:05

中国的裸体经济学应该怎么写

这本书在美国很受好评,是畅销了好几年的普及经济学读物,例子也是美国人熟悉的,所以我们读起来可能因为很多名词不熟而不是很通畅。不过也可以仿照本书模式列出一个中国裸体经济学的大纲。 首先,政府与外部性(外部性是个人或企业行为产生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缺口...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后页> (共102条)

订阅peterq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