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的评论 · · · · · · · · · · ( 评论35 )
1N的同城活动 · · · · · · ( 26个感兴趣 )
1N的广播 · · · · · · ( 全部 )
看见才有改变的可能,记录才是批判的起点。黄灯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为稀缺的大学教师,将学生与自己的生命深刻联结,尽管她无力提供更多的现实资源,但却成为TA们的精神港湾。由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的观察,11个二本学生原生家庭的故事,在学历贬值、社会内卷的时代,倔强地寻找着“教育改变命运”的可能:经受过底层打工困苦的父母,有着让子女改变命运的强烈意愿,因而重视子女教育和成长陪伴;而坚韧、勤俭、质朴的劳动人民品质,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浮泛着理想主义温情的乐观结论,不过是转换视角的自我论证,却依旧缺乏有力批判。可除此之外,并无良方。我们都不得不接纳自己的出身,可用尽全身力气,却难以挣脱社会结构编织的命运之网。在逼仄的城中村出租屋访谈中,看到了那个其实并未彻底逃离生命暗礁的勇敢女孩正敏,我终究是意难平。
1N 读过 两种文化之间:近现代中国绘画
由探讨20世纪中国画的现代性出发,以东西艺术传统写实与抽象的交汇碰撞为主线,勾勒出一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沪粤两地画家得风气之先,沪上赵之谦、李端清、吴昌硕等文人金石派援书入画,“三任”等画匠临摹写实;南粤苏仁山近于表现主义。西化派留日高剑父、傅抱石提倡“新国画”,旅欧则以崇仰古典和文艺复兴艺术的徐悲鸿和爱好现代派的刘海粟为保守和趋新的改良代表。传统派论三大家:以“率简尚意”开平民画风的齐白石,追求“华滋浑厚”赋山水画新生机的黄宾虹,浪漫激情以“大结构”求脱胎换骨的张大千。建国后一代,无论潘天寿、李可染重意境,还是林风眠、吴冠中重表象,均承袭了写意传统。可见“画无中西之分”(黄宾虹),维系“不断线的风筝”(吴冠中),融模拟再现和主观表达于辩证统一,方是中国艺术家赋予绘画现代性的根本自觉。
> 1N添加的条目
订阅1N的收藏: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