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树的分叉的评论 · · · · · · · · · · ( 评论6 )
- 《午夜凶铃》之所以成为整个东亚地区的噩梦
-
-
生命之树的分叉
评论:
リング
从叙事以及故事表现上来讲,《午夜凶铃》可以说是极其出色的恐怖片,尤其是在亚洲地区,而其最出色的地方则是对东亚地区集体潜意识挖掘,这其实才是恐惧的根源。 解开故事密码的关键在于尾声,女主为了救儿子决定... (1回应)
- 冷战阴影下的希区柯克
-
-
生命之树的分叉
评论:
Psycho
希区柯克的巅峰期是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这二十年间他的电影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从而成为了不朽的经典。但是又没人想过,经典的类型片是如何成为经典的。 原因是非常简单的,本质上还是时代。一部电影与时代...
生命之树的分叉的音乐 · · · · · · ( 5张听过 )
生命之树的分叉的广播 · · · · · · ( 全部 )
生命之树的分叉 看过 疤面煞星 Scarface (1983)
除了讽刺美国梦的虚假,电影真正想要展现的是生命的自我毁灭冲动,有人说男主角后半部分失了智,其实他一直都是如此,从他在古巴的时候就是如此,后来不知死活的去试图抢夺老大的女人,都是如此,这种情绪到了影片末段终于彻底爆发,一个自我毁灭的生命是如此绚烂,结尾不是枪战就是绚烂多彩的花火。
> 我来回应
生命之树的分叉 看过 周末夜狂热 Saturday Night Fever (1977)
极其优秀的剧情片,导演用disco题材吸引人,却并不满足于disco,而是真实的在描绘年轻人的生活,他们心中的迷惘、痛苦、挣扎都真实的反应了出来,男主角并不是什么超人,也不是什么英雄,他就是一个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善也有普通人的恶,如此有血肉的人物在美国电影里简直是珍稀物种,而现如今的电影里这种人物就更少了,电影放弃了去关怀普通人,这就是电影衰落的根源。
这部电影再结合金田一耕助系列,大概就能基本描绘出战前日本社会的整体状态,明治体制已经彻底崩溃,社会整体风气糜烂堕落,社会矛盾尖锐,人际关系紧张,再加上封闭的生存环境,这种社会是发生极端事件的绝佳土壤,能把这件事以粉红电影的形式拍出来已经是相当不容易,毕竟当时很多当事人还活着,并且对此事三缄其口,在缺乏素材的情况已经是做到了很好的还原。
订阅生命之树的分叉的收藏: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