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利“《共产党宣言》导读”课笔记⑥】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
【问题与感想】
1. 这不愧是手稿,整个乱七八糟,根本理不出一个完整通顺的写作线索。另外,就这次阅读的部分来看,相较于重解所有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似乎才是重中之重。
2. 如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等于社会形态,而历史的发展又等同于社会形态也就是生产关系的变化,那么也就是说推动历史发展的其实是生产力的发展。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又是什么呢?生产力是有一种不断提高的趋势的吗?还是说它的变化完全出于偶然?
3.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似乎会消灭哲学,这该如何理解?在卢卡奇那里,实证科学,实证的知识恰恰是不可靠的。(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它们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些方便,指出历史资料的各个层次的顺序。但是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P.18)
4. 有两个“第一个历史活动”?(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P23)(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P24)
5. “自愿的分工”似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要人们还处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P30)(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成倍增长的生产力。因为共同活动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这种社会力量在这些个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强制力量。关于这种力量的起源和发展趋向,他们一点也不了解;因而他们不再能驾驭这种力量,相反,这种力量现在却经历着一系列独特的、不仅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和行为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P30)
6. 根据P31-32的论述,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为什么不可能?这和“世界历史”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因果关系。(因此,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而各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p32)
7. 革命的物质条件和革命主体的生成之间似乎存在矛盾。一方面,革命需要等待物质条件的成熟,另一方面,革命主体又是在运动中不断塑造的,那么在革命物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进行运动就不会有革命主体,而进行运动则运动必然失败。所以革命必有牺牲?必是无数次失败之后才能成功?(各代遇到的这些生活条件还决定着这样的情况:历史上周期性地重演的革命动荡是否强大到足以摧毁现存一切的基础;如果还没有具备这些实行全面变革的物质因素,就是说,一方面还没有一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不仅反抗旧社会的个别条件,而且反抗旧的“生活生产”本身、反抗旧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的革命群众,那么,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证明的,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6.意识形态反映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对的,但他不全面,所以它又是错的。就像新经济学在强调市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及以契约关系为特征的自由上是对的,但它没有说的是市民社会中通过私有制完成的人对人的间接的权力关系。
7. 为什么意识形态越具有普遍性,阶级对立就越尖锐和深刻?(由此可见,每一个新阶级赖以实现自己统治的基础,总比它以前的统治阶级所依赖的基础要宽广一些;可是后来,非统治阶级和正在进行统治的阶级之间的对立也发展得更尖锐和更深刻。这两种情况使得非统治阶级反对新统治阶级的斗争在否定旧社会制度方面,又要比过去一切争得统治的阶级所作的斗争更加坚决、更加彻底。P.46)
8. 虽然黑格尔的历史观被反驳了,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源于它的精神现象学,而精神现象学又是要解决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困境的,马克思如果反驳了黑格尔的历史观,那他要怎么处理黑格尔通过精神现象学回答掉的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困境?
9. 关于征服和同化的论述非常有启发。原来异族王朝被汉化,并不是因为汉文化多厉害,而只是那个文化下的生产关系比较强罢了。另一方面,马克思这里说的征服是蛮族入侵的征服,但如果是近代西方列强的征服时又怎样呢?也就是高生产力对地生产力进行征服时,情况是怎样的?在这个意义上,日本的不抵抗和中国的抵抗分别意味着什么?
10. (现代国家由于税收而逐渐被私有者所操纵,由于国债而完全归他们掌握;现代国家的存在既然受到交易所内国家政权行市涨落的调节,所以它完全依赖于私有者即资产者提供给它的商业信贷。因为资产阶级已经是一个阶级,不再是一个等级了,所以它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而不再是在一个地域内组织起来,并且必须使自己通常的利益具有一种普遍的形式。p.78) 第一个问题是,资本家是怎么通过金融控制现代国家的?第二,阶级和等级到底是什么区别?对后者的回答似乎是,阶级首先是统治阶级。(目前国家的独立性只有在这样的国家里才存在:在那里,等级还没有完全发展成为阶级,在那里,比较先进的国家中已被消灭的等级还起着某种作用,并且那里存在着某种混合体,因此在这样的国家里居民的任何一部分也不可能对居民的其他部分进行统治。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