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鸣漫录》小考
《蟲鳴漫錄》,清代筆記之一種,所記包括官場雜事、荒村野趣、市井醜聞、神醫奇案、武林軼事、幽冥妖異、地方風俗等,概不出於作者宦途中之認知與見聞,共計近三百則,約六萬字。因書中最晚記事為咸豐己未(1859)冬,推知書成時間約在咸豐末至同治初。 纂者署采蘅子,據本書所載,知其約生活在道光、咸豐、同治年間,一生在宦途近三十年,多為縣丞、縣令等末職,曾於道光十五年(1835)赴吏部應選,道光二十七年(1847)在江西吉安任職,道光三十年(1850)冬日曾奉檄調赴粵辦礦,咸豐八年(1858)時為吉水令。本書誠存氏序言中稱采蘅子為茂苑宋君之先人,知其姓宋,又《吉安府志》(光緒元年本)卷十三《秩官志》載,咸豐八年吉水縣令為宋芬,順天監生。故可推:采蘅子,原名宋芬。采蘅子,意即采擷香草者,與送芬相諧,亦可為輔證。 以《蟲鳴漫錄》為書名,其旨或許有三:一如作者自言,秋窗多暇,闃寂無聊,追憶舊聞,隨筆錄記,謂書中所記,實皆漫錄於秋窗蟲鳴之下。二為暗引歐陽修《蟲鳴》詩:葉落秋水冷,眾鳥聲已停。陰氣入牆壁,百蟲皆夜鳴。蟲鳴催歲寒,唧唧機杼聲。時節忽已換,壯心空自驚。平明起照鏡,但畏白髮生。喻老驥徒餘壯志矣。三言位卑言微,鼓吹之效不可求,僅作蟲鳴耳。 《蟲鳴漫錄》,今存稿本與印本兩種。稿本凡六卷三冊,有作者自序,每卷收文約四十餘則,與印本順序極為不同。印本最早為光緒三年(1877)仲春申報館本,打亂稿本順序略加歸類,分為兩卷,將稿本作者自序改為題詞,另增誠存氏序。此本至民國時先為進步書局所翻印,後又由新文化書社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改為鉛字排印版。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年亦發行排印本,收為“零玉碎金集刊”第三冊,又於1997年影進步書局版收入《叢書集成三編》第77冊。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亦於1984年《筆記小說大觀》中影印進步書局本,收在第22冊。此外,上海書店1983年出版的《歷代筆記小說選》清代卷第二冊亦摘收《蟲鳴漫錄》六十四則。
介末花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10.0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788篇内容 · 817.4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619篇内容 · 573.0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新17篇内容 · 1.0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新14篇内容 · 8212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897篇内容 · 207.8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82.3万次浏览
- 如果回到童年,你最希望有人给你科普什么知识?99篇内容 · 49.8万次浏览
上海書店1983年出版的《歷代筆記小說選》清代卷第二冊亦摘收《蟲鳴漫錄》六十四則。------为何只是摘录,真不够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