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查看话题 >那些我们讨厌的“职场马屁精”,到底是凭什么上位的?

每个有职场经验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这么一种感觉:
自己每天九九六,俯首甘为孺子牛。年终绩效都是B,加班加点付水流。
同事跟着领导走,划水摸鱼样样有。年终绩效大S,升职加薪乐悠悠。
心里忍不住在想:领导都他妈的是瞎子嘛,难道一点都看不出来哪个同事在踏实苦干,哪个同事在摸鱼划水。我们不排除有一些领导确实是老板的小舅子,不学无术,开上电脑得花上十分钟,打一个字能把仅认识的十三个字母都按上一遍,更别说写上一份文档了,那不得花上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呀。但,咱们也得承认一个事实:绝大多数的领导都是从基层一步步的走上来的,他们曾经和我们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为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行,咱也承认,他们之前确实是为公司做出来了贡献。可此时此刻,他们咋一坐上领导的位子,就瞎了呢?那么,咱们可以站在需求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作为领导,他到底需要怎样的员工?
我想大体上会有这么几种:
1、搞定领导KPI的员工;
2、搞定一些其他人不愿意做的事情的员工;
3、搞定领导情绪的员工。
以上三者,分别满足在职场之中三个不同的面向。
其一,搞定领导KPI的员工
任何一个人,想要在工作上可持续的生存下去,其所负责的工作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所谓的工作内容,咱们可以简单粗暴的对等于KPI。有可能是销售利润,有可能是用户数,有可能是阅读量,不管是怎样的KPI,它都是作为一个领导所管辖之下最为直接的结果的体现。
职场之上,一切以结果为导向。没有结果,一切都是瞎扯淡。因此,作为领导最需要的员工类型之一,就是能够帮助他搞定KPI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永远都需要,在任何一个公司都需要。所以,当我们吐槽领导眼瞎的时候,也需要思考一下,我们是否能够帮助他搞定他的KPI。
其二,搞定一些其他人不愿意做的事情的员工
职场上总有一些事情是绝大多数员工不愿做的,有可能是违法乱纪的,有可能是你我不屑的,有可能是很多很多擦边球的。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做。
比如,领导会有很多的应酬,有应酬就要喝酒。但天天喝酒,没有谁能扛得住。可,不能不去。那,怎么办呢?找个人一起,分担呗。于是乎,你会发现领导出去喝酒的时候,总是会带着你们部门另外一位同事。干什么?当然是让这位同事去拼酒。
比如,领导家里有小朋友。每天陪小朋友写作业,那可比把领导杀了还痛苦。怎么办呢?领导不可能一切随缘,说,不想写作业就算了,小孩子嘛平平安安开开心心长大就行了。最终,还是想着要找个人帮忙陪着小朋友写作业。于是乎,你们部门有一位同事就成了领导小朋友的私教。
诸如此类。或许,这些都是狗屁事情。但这些同事也一样花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于牺牲了自己的健康。那么,他们是否真的也狗屁不是呢?
其三,搞定领导情绪的员工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包括领导。特别是中间层的领导,上有老板骂声不断,下有员工吐槽声声。当他有情绪的时候,又该怎么解决呢?最简单的,去楼下抽根烟,吹吹风,瞎扯几句;或者找上酒吧,喝上两杯,吐槽一番;抑或,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不是那么正向的操作。但不管如何,当领导情绪出现问题,却又无法向家人和朋友倾诉时。你们部门的某位同事恰巧出现,是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领导的情绪呢?
这位同事是在工作吗?或许不是。但对于领导来说,是否需要?是!
二、作为职场上的你我,到底要如何应对?
既然上面说了领导的需求,那么作为职场上的你我,应对的方向也自然清晰了。
最优解,自然是做那个能够帮领导搞定KPI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不管在任何时刻,都是最有价值的。不管站在公司的层面上,还是站在个人的层面上均是如此。站在公司的角度上,员工帮助公司赚到钱,且投入产出比又极高,那么对于公司来说拥有这样的员工无疑是一笔最好的投资。站在个人的角度上,通过自身专业能力的落地,打造一个又个成功的案例,帮助公司创造一笔又一笔可观的收益,无疑是为自己的履历增加光彩。日后,不管是依旧在这家公司,还是跳槽,都依旧能够成为公司的核心员工。
次优解,次优解的前提是,你不具备搞定KPI的能力,那么自然你就要去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能够提供领导价值的事情,让自己能够相当对的时间内留在这家公司。单纯的留在这家公司,是没有意义的。核心的依旧是,通过相对长的时间留在这家公司,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且落地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从中打造成功案例,从而让自己变身成能够帮领导搞定KPI的员工。唯有此,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职场马屁精”,或许是我们的偏见
所谓的“职场马屁精”,或许是我们的偏见。我们只是以我们自身的认知和行为来要求他人要以同样的认知和行为来完成某件事情,如果不同我们就觉得对方有问题。其实,这亦是我们的偏见。世间之大,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选择也必不相同。我们所谓的最好的选择,是因为我们在当前最有利于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之上的最好的选择。而很多我们看不上的人的选择,其实也正是他们在当下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其实,并不对错。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去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足矣。
正如我们不能嘲笑我们的爷爷奶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正如我们不能嘲笑曾经手写的一封又一封的情书信纸。
杨不帅大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假装上班的无业日子 2.2万次浏览
- 你所在专业/行业的男女比例是怎样的? 3901次浏览
- 只能用方言表达的含义 1.4万次浏览
- 治愈浮躁情绪的风景 4.5万次浏览
- 你心中的网文天花板 6812次浏览
- 你是如何克服牙科恐惧症的? 843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