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实和你的记忆产生了奇怪的偏差?
查看话题 >“为何我们看过不存在的电影?”| 这3类曼德拉效应,简直细思极恐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尽管人教社编辑部再三确认,自1961年以来课本一直“是人也”,从未有过“斯人也”,但依旧引发了大规模舆论争议。
这种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的现象,也被称为“曼德拉效应”,源于2013年曼德拉的去世新闻,讣告一公布,世界各地人民震惊地表示,在大家的记忆里曼德拉至少上个世纪90年代就死了。比如这部90年代拍的电影画面里,右下角报纸赫然显示着曼德尔去世的标题:

甚至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曾在2013年9月1日的演讲中提到曼德拉已死。

除了“斯人也”的讨论,还有《爱我中华》的歌词,究竟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还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等等诸多匪夷所思的曼德拉现象逐渐被网友挖出。甚至有人把这种许多人共同出现记忆偏差现象的原因,推测为多元宇宙时空穿梭引发的结果。当然,更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个别媒体曾为了博取眼球而编造的或夸张或虚假的报导,导致一些错误信息一传十、十传百,保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中,从而引起了如今的轰动效应。
其中不少集体记忆非常离谱,堪称新世纪的未解之谜。按照记忆的离谱程度分类,时间君做了一个简单地整理。

看过不存在的电影?集体离谱记忆之——影视剧
曼德拉去世当年,很多人声称早在数十年前就看过曼德拉去世的纪录片(当然事实根本不存在这类影片)。在国内,也有一些电视剧的细节和群众记忆出入很大。
首当其冲的是伴随着无数人长大的86版《西游记》,很多人记得里面有一集《真假美猴王》,甚至还有网友翻出了该集的片头画面(不确定是否是PS)。但如今无论是网络版本还是电视台重播版本,都找不到该集了。

还有网友吐槽87版《红楼梦》,记忆当中有一集宝玉和宝钗成亲时,林黛玉卧在床边,咳嗽了很久,最后说了一句“宝玉,你好……”就离世了,意思是宝玉好狠的心。但是众多网友表示自从09年到现在,无论重温多少次,并没有发现这一幕。

还有《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不少人记忆里剧名却是《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
书籍记载和媒体报导不一致?集体离谱记忆之——错乱的事件
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肯迪肯尼迪遇刺案,车上到底几个人至今是个未解之谜。
在许多人记忆中,当时车上只有四人,前排坐着司机和保安,后排是肯尼迪夫妻。

但实际上,根据官方报纸和媒体确认,车上坐了六个人,坐在中间的是州长夫妇。
不仅所有报纸都写着六个人,案发后甚至有在医院接受采访的州长视频佐证也是六人。
但在一些历史文物里,却能证明当时车上的确只有四人。比如刺杀事件发生后,美国著名的《生命杂志》加插的现场相片却是四人车,甚至当年警方进行调查及模拟凶案过程,也采用的是四人车。就连动画片《辛普森的一家》,在制作历史大事件时,用的也是四人座:

和媒体报道不一致的还有国内香港演员午马,媒体报道他于2014年2月4日逝世,但有网友反映早在2011年,因为当年的电视剧演员表,午马的名字就被框了起来。
此外,课本上也有很多曼德拉现象,比如地球地理,连七大洲的位置跟人类记忆中的七大洲位置有所不同。
普通人的记忆频频曝出BUG?集体离谱记忆之——生活灵异事件
在对曼德拉效应的探讨潮中,不少网友纷纷表示亲身经历过类似离奇事情,甚至某些对灵异事件的吐槽也可以归于曼德拉事件。比如:
“消失的客人们” @拉粉少女 高中放学时,爬楼梯路过四楼,发现这家在办丧事,楼道里堆满了杂物,大门更是开着,客人们人来人往,甚至又一波人在客厅吆喝着搓麻将。当到了六楼后,发现忘拔自行车钥匙,于是跑下楼,这时候惊讶地发现四楼楼道冷冷清清,门上贴的纸已经不见,里面的嘈杂声无影无踪,仿佛压根没有人来过。
“我的中学同桌不见了” @司登 中学时班里有个插班生,长得很帅,但是学习很渣,我当时对他有好感,还偷偷帮他带过一段时间早餐。毕业多年后同学聚会,不死心的我和同学们打听他的近况,结果大家纷纷表示班里没有这个人,对我提到的名字感到陌生。我怀疑穿越到了平行世界~但是翻出QQ空间的集体毕业照核对时,确实发现没有他,真的很奇怪。
“老屋子被拆了个寂寞” @凳子比较长 其实这件事一直不愿意和别人说,以前和父母说过,他们认为是我记错了。我清楚记得读大学后,我父母把老屋给拆了,当时我还问他们,等我回家住哪儿?他们让我平时多住校,如果假期回来可以住在姑姑家。我记得老屋被推倒,尘土飞扬,心里还很难受,暗暗发誓将来挣钱了,给父母盖一个别墅。结果毕业多年后,去年过年买票回老家过春节,我妈一边包饺子,一边催我去给鸡肉解冻。我问她鸡肉在哪儿,她说在老屋。我一脸震惊,明明都拆了,怎么可能还在。结果一去,还真在,里面堆满了柴和酸菜缸,以及晾着腊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被修改过,我是不信的。
……
人类的记忆真的靠谱吗?
1984年7月,一名叫罗纳德.科顿的22岁男孩突然成了强奸犯,被押送至北卡罗来纳中心监狱。这一切的噩梦始于被一个名叫珍妮弗的同龄女生指控。珍妮弗信誓旦旦确认他就是侵害自己的罪犯,在案发当场的惊慌失措中,她努力记住了对方的脸,并第一时间报了警。百口莫辩的罗纳德.科顿被监狱关了11年,直到DNA技术的出现,真正的罪犯落网,才重洗冤屈。
记忆是对过去经历的事件的储存和提取,但未必准确。虚假记忆轻则导致误会的产生,重则可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曼德拉事件虽然听着离谱,但是千万要相信科学哦!
今日互动
你记忆中的课本,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
豆瓣时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你不在人世,或许有12个人会为你伤心” |当代社交迷思 (4人喜欢)
- “结婚后,微信聊天连emoji都懒得发了” (19人喜欢)
- 2023新年特刊 · 精选口碑好课限时免费大放送! (66人喜欢)
- “网恋奔现,逃不出骗子精妙的收线”| Tinder 诈骗王揭秘 (19人喜欢)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必读《资本论》”|打工人年度指导手册 (1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把生活拍成电影海报 2646.0万次浏览
- 培养小爱好的一年 18.4万次浏览
- “节后上班第一天”梗图大赛 新话题 · 5.7万次浏览
- 迷人的公共空间 3.2万次浏览
- 失误成就的意外收获 10.7万次浏览
- 利用划水摸鱼完成的大作 69.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