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日记(二七):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这里是佛教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地理单元,丝绸之路就是由一个个被群山隔出的地理走廊及绿洲城邦组成。
对于大众来说这个名字过于陌生,好像在遥不可及的天边。事实上,瓦罕走廊由中国、阿富汗共有,南北又接壤着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一般去到瓦罕走廊都需要沿着314国道走到达布达尔乡,这个乡居住着不少瓦罕塔吉克。所谓的瓦罕塔吉克,也就是曾经居住在瓦罕一带的塔吉克人。
中亚的地理边界几乎都是由近代西方探险家划分,尤其以英国和俄国为主。光是一个帕米尔高原,就被划分成了八个不同的帕米尔。瓦罕塔吉克曾经居住的地方就是八帕之一的瓦罕塔吉克。
国道314非常有意思,熟悉历史地理和民族民俗的旅行者们来到这里会获得很多乐趣。从喀什出发,四十分钟左右就能抵达乌帕尔乡。乌帕尔乡是这条路上离帕米尔最近的一块绿洲,绿洲上生活着以农耕为主的维吾尔人,这里能比喀什更清晰地看见帕米尔的雪山。



过了乌帕尔,就到了帕米尔的边缘,这里分布着众多的高原牧场。居住在高原牧场的是以放牧为主的柯尔克孜人,他们戴着与维吾尔族截然不同的帽子,并且也有着更接近于蒙古人种的长相,常年游牧在天山到帕米尔一带的高原牧场。



接着走到了塔合曼乡,这里是离塔什库尔干最后一片开阔的牧场土地,在柯尔克孜语中意思是群山之间。除了柯尔克孜人,这里还居住着不少塔吉克人,据说有部分是从瓦罕走廊一带移居过来的。在没有国境线的时候,塔合曼的另一侧也是塔吉克人的聚居地,那片土地在清朝时也属于中国,如今已经是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省。


从塔合曼过了山口,就能看到更加开阔的提孜那甫,这沿路到县城都是耕地和草场。古代的塔县叫做色勒库尔,意思是平顶屋,高原上一块开阔平坦的土地。色勒库尔人,也是塔吉克的一支,他们与瓦罕塔吉克又有着语言和文化上的些许不同。



过了县城,大约四十分钟就能到达达布达尔乡和瓦罕走廊,这里居住的便是瓦罕人,除了瓦罕人这里也有着柯尔克孜人的牧场。若是再沿着314往下走,可以到达红旗拉甫口岸,越过国境就是巴基斯坦内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

国道314沿线又被叫做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通向南亚的重要战略通道。
古代,由于地理阻隔,各个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理单元生活着,因而形成了今日多元复杂的人文地理环境。
瓦罕走廊正是位于这条通道的岔路口,许多人都喜欢到帕米尔这个知名的路标上去打卡。


关于瓦罕走廊的地缘和战略价值,许多论文和解析已经讲的十分透彻。不到帕米尔不知道,这条通道与不远处塔莎古道的入口类似,都是两侧高山,中间夹着一条河流,在古代就形成了天然的人行道。
作为我国的边境地带,也是通向国外的最后一条通道,这里留下了那些历史上著名的入华、来华者,也有那些最知名的求法者足迹。

安士高,曾是安国王子。这个安国可能是帕提亚波斯的城邦,也可能是阿富汗附近的大夏国。他将王位让位给了叔父,自己出家,并踏上了东去传教的路途。或许是听闻东方有富庶的赛里斯帝国(丝绸之过),又或许是为了传播佛教教义,他途径瓦罕走廊,翻越帕米尔高原,游历西域入华传教。彼时的佛教尚未在中原遍地开花,安士高20年间悉心译经、传法,最终在东汉末期的动荡之中死于绍兴。
几百年后,佛教已在中原大开花,“取得真经”的玄奘由天竺出发,经由瓦罕走廊回到西域。此时的玄奘已经离开长安数年,回程需要穿越丝路南道,此行又将是充满艰难险阻,好在回程并不像离开长安那般“非法”。玄奘回到故土后,留下了《大唐西域记》供后人参考丝绸之路上的艰险。
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由无数人物的故事串联在一起,瓦罕走廊便是这些故事最好的见证者。

千年后,当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被淹没在时代中。率先崛起的西方文明也来到这里窥探曾经辉煌的东方文明,尽管他们带着一些傲慢和数不清的偏见。
20世纪,斯坦因由英属印度翻越帕米尔来到中国。玄奘的那本《大唐西域记》帮助他在印度发现了不少遗迹,沿着玄奘的足迹,他来到了新疆。斯坦因进入新疆的第一站便是瓦罕走廊,他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名为公主堡的遗址,印证了玄奘听见的故事——汉日种天。
很久以前,有一位汉族的公主远嫁波斯王子。当送亲的队伍途经某个地方时,突然遇到匪乱,使者和卫队为了保护公主,就近找了一个陡峭的山岗,把公主安顿在上面,四周严密把守以保万无一失,每天的饮食专门用一根绳子吊上去。过了不久,匪乱渐渐平息,护亲使者恭请公主重新启程,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公主居然已怀有身孕。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件事连公主自己也说不清楚。后来公主身边的侍女说,公主困在山顶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一个骑着金马的王子,从太阳中来到山上和公主幽会,公主肚子里的孩子就是“汉日天种”。这个解释肯定是波斯王子不能接受的,可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公主也不能这样回娘家。忠心的使者只有一个选择,就地安营扎寨,在山顶上“筑宫起馆”,把公主正式安顿下来,并拥立为王。使者和卫兵们则在山岗附近的帕米尔高原上就地开荒种粮。第二年,公主生下一个相貌伟岸的男孩,自此以后繁衍生息,成为玄奘途经时“朅盘陀国”的祖先。
斯坦因认为玄奘的记载没有错,这里的确有着一个古堡,它的时代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他同样在克孜库尔干的附近发现了大量古代垦殖的遗迹,由此证明,这里曾经是塔什库尔干古代先民居住的地方。斯坦因在公主堡的停留虽然很短,画了一个很清楚的地形图,清晰地表示了314国道曾经的通道。


求法僧人和探险家的时代都已过去,深处亚洲内陆的瓦罕走廊逐渐变为失落之地。
今天,瓦罕走廊里还生活着柯尔克孜人和塔吉克人。有了国界,有了边防,曾经的地理大通道成为了战略要地。对面阿富汗的局势一直纷乱,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国内也不安宁。作为中国的边境的民族,他们常年驻守在边境的高原之上。

要知道,中国境内的瓦罕走廊,5G信号、道路、房屋等基建十分完备,居民们甚至可以用现代科技发展畜牧业,而一百公里国境线外,或许是和平年代的国人都无法想象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