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天格外需要读昆德拉?听听梁永安、张怡微怎么回答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是米兰·昆德拉经常引用的一句犹太谚语。
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最有名望、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米兰·昆德拉以发现世界运转的可笑本质而著称。
天才作家袁哲生就曾把昆德拉与加缪相提并论,他说:
“加缪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荒谬的世界,而昆德拉则揭发了这个世界荒谬合法化的可笑过程。”

幽默是昆德拉小说的一大特点,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可以看作一次绝妙的单口喜剧演出,主题就是他最早的短篇小说集的名字:好笑的爱。
这些演出充满娱乐、游戏、讽刺,主人公的性爱关系千姿百态,让人瞠目结舌,在“诗人和刽子手同样盛行”的年代,将庄严和浪漫的古典“爱情神话”击得体无完肤。
比如,一个人报仇的手段是诱惑仇人的妻子,没想到人家夫妻之间早已没有感情,自己报仇不成,反而被仇人的妻子赖上了。(长篇小说《玩笑》)
又比如,一对情侣假装陌生男女,勾引对方到酒店里一起睡觉,最终怀疑对方是不是真的放荡,分不清对方和自己究竟是谁。(短篇小说《搭车游戏》)
昆德拉相信男女在床笫之间发生的故事,和历史伟大舞台上发生的故事,具有同等的价值、效力。
就像他相信玩笑、幽默的态度,足以帮助我们抵抗这个早已无法改变、推翻的世界一样。
1985年,昆德拉在耶路撒冷文学奖的获奖演说中,解释了“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因为:
“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一个人越思考,他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
昆德拉认为这就是欧洲小说的源头——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所要表达的东西,全人类的根本处境:没有人掌握真理,每个人的思考都非常可笑。
同时他又补充——“但所有人都有被理解的权利”。
这正是昆德拉让人感动的地方,无论他的喜剧多么讽刺,都有一种温柔的特质。
他小说里的人物也从未放弃理解他人,从未放弃思索,尽管这样的行为,在上帝看来,又是那么的愚蠢。

难怪大江健三郎(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看完这篇演讲之后,会对石黑一雄(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说:
“我认为我们在米兰·昆德拉身上,找到了一个作家如今应当如何生活和行动的最核心的表达。”
今天,距离昆德拉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问世,已有将近40年的时间。
这部曾让全世界都为之颤动,奠定昆德拉“最伟大的在世作家地位”的作品,在2022年奥密克戎疫情最严峻的时候,迎来了首部中文全本有声书。
我们没有停止对疫情的思考,对疫苗的研发,也没有放弃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理解他人正在遭遇的生存困境。
上海译文出版社特别邀请了著名配音艺术家王明军来演播小说,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做逐章解读。
译文社曾经向梁永安老师提过一个问题:“作为译文的首席知识官,您会如何来解读这本书?”
梁永安老师回答说:
文学作品的解读,我觉得我面对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要把它历史化,尽管是一个虚构小说,但是它里面涉及到了大量的,关于宗教,比如说“摇篮里漂来的孩子”,这都是从《圣经》里出来的,还有包括尼采的,这样一些引用。 其实这里面都有很深的、背后的那些背景,这个地方它用起来,它肯定不是在它的原意里边来运用的,它形成了一种文学里面新的一个象征,或者隐喻,或者什么样。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对他作品里面,它是很有分量的,然后它为什么会用这些,为什么会这样讲?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在这个作品里面,它是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米兰·昆德拉,他的那种非常新的这样一种语境,然后这么一种意义的指向。 可能一般读者读起来的时候,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背后的纵深,不一定就能够特别好的去给它贯通。 所以这方面我想,就是说把它回到文化史、宗教史、思想史,把这个作品,就是它出现的,里边的精神的这种脉络和关系,给它能够讲出来。 这样讲也不是纯粹是学术化的讲解,这里面可能更多的,还是从我们说“叙事”,作为叙事修辞,小说叙事学,修辞里边,它的独特的价值,内在的这种艺术的逻辑。 我想这个可能在讲的时候,我会把这些点,该讲的时候把它讲出来。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晚7点,梁永安老师和青年作家张怡微将在喜马拉雅平台带来一场精彩的直播,聊一聊“如今为什么格外需要读昆德拉。

扫描海报或点击此处预约直播
点击此处,收听有声书
★引爆世界文坛的顶级神作,向媚俗宣战的伟大小说; ★一度被禁的高分电影《布拉格之恋》原著,配音艺术家王明军演播;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为你逐章解读人生困惑; ★问世近40年的中国青年精神火把,米兰·昆德拉代表作首次有声化; ★莫言看过表示很喜欢,李诞在综艺中屡次引用的文学偶像; ★刘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个书名深刻地揭示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2022年5月,译文社还会推出由《世界报》资深记者阿丽亚娜·舍曼撰写的《寻找米兰·昆德拉》一书以及全新昆德拉作品集。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