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人呷茶二三事
谈起吃,闽南人很有发言权。谈起茶,闽南人也很有发言权。于是闽南人把“吃”和“茶”合二为一,变成了“吃茶”。
能让“讲究人”乐在其中的,喝茶当头不让。在漳州,泡茶的一招一式早在父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本能,酒精炉一支,门口一摆,就足够度过一个漳州悠闲的午后。

广东人一见面:食左饭未啊?
上海人:朋友,侬饭吃过伐?
但当你来了漳州
好客的漳州人,定会忍不住问你
“来呷一杯噶走”。
呷(同闽南语的“吃”)茶,就是漳州人的交流方式,无论是高档茶楼包厢,还是江边的简易桌椅,什么都可以拿到茶桌上谈,东一句西一句,世间多少事,俱付谈笑中。 儿时哪里会懂得喝茶美好,满身大汗回来,冒着气儿的金三角不香吗?疯玩一天回家,家里总有叔叔们来做客,大家逗阵来泡茶,谈话席间什么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让一旁做作业的我听来总觉得十分瘆人。长大后,才知茶中所爱,是铁观音冲泡后的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观音韵”。于是乎,茶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来,约泡吗? 漳州人喝茶不挑地方,上班可泡,开会可泡,谈事可泡,饭前可泡,下班可泡,云洞岩山顶可泡,九龙江边可泡,厝边沿街可泡,一个大容量的热水瓶,一个酒精灯,给了漳州人想去哪泡就去哪泡的豪迈。 只要上了茶桌,你的社会经验就可以从泡茶的一招一式中初见端倪。但凡约泡老手,都有一双不怕烫的手,烫杯去沫、关公巡城、曲指示敬,如何把这些做得有艺术感,可不是临阵磨枪就可以做到的。有客人来,不管熟不熟,必先烧水泡茶表示欢迎,否则就会被诟病礼数不够。水开泡茶,主人客气地询问下喝什么茶,绿的?红的?黑的?乍一听还以为是喝酒,其实不然,主人的底气,一般都在茶桌下和冰箱里,铁观音、白芽奇兰、岩茶、白茶、普洱任君选择,无一不彰显着大户人家的底蕴。而且不同的茶必须用不同的壶,对于漳州人来说,这是规矩,是对呷茶这件事最起码的尊重。 什么水泡茶,“讲究郎”也有讲究,优选山涧水,其次才是矿泉水。漳州高新区有一山,名七首岩。山上有寺,寺边有泉,每到清晨,取水者大排长龙。去得晚了,看着几近干涸的池子,败兴下山。泉水泡茶,好水已成功了大半,先呼一口气再闻茶香,然后啜茶,从唇口吸上去,茶香如绕梁三日,呷得渐入佳境,不知不觉陶醉其中,总得说几句“喝后感”,此刻莫要在闽南人面前装逼,他们十有八九是懂茶的,随口就能头头是道。

茶配和斗茶 喝茶仿佛根深蒂固地融入了漳州人的生活,领导谈心泡茶,在泡茶和端茶来来回回,能在紧张氛围中舒缓下来,微妙方寸之间的互动马上拉近彼此的关系。厝边头尾泡茶,谈国事家事天下事,谈家里单身狗轶事,在茶与事之间来回跳跃。万一不小心讲错话,就可以用一句“呷茶呷茶”或者吃点茶配来扭转局面。比如孙氏的麻糍、晓文三角饼和刚出锅的臭粿。
中年人的幼稚有时就体现在斗茶上,约好泡茶,各自带个两泡分享,当你拿出有一泡可遇不可求的好茶,大家一定蜂拥而至。第一冲不可倒掉,待凉却自是另一番风味。于是乎,泡茶的有面子,喝茶的有里子。 呷茶这件事,是工作协调的方式,也是忙碌完一天对自己的犒劳。一群人喝茶,喝的是心情交换,信息共享。一个人喝茶,喝的是内心安静,思量余生。每一个漳州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茶,若没有,那是还未宿命觉醒。茶并无好坏之分,只在于喝茶的人,还有喝茶时你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