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尼采和钱
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是一个有趣的死亡率统计研究。
哈佛商学院教授 Tom Nicholas 的这项研究追踪了 1930 年代通用电气 1,000 多名经理和其他员工的死亡率,结果发现,通用电气的高层管理人员平均比低层员工早三到五年去世,高层管理人员死亡的可能性是低层员工的 1.4 倍。
杰克说过月薪三五万最快乐,可能并非空穴来风——和传统认识不符合的是,越接近于高层,更不幸福,虽然有相关研究证明钱可以给人幸福,然而显然做不到完整的对冲其他精神和肉体压力的风险。
不仅如此,很多研究也指出,富人绝大多数的破产原因都不是败家或者大环境发生变化,而是胡乱投资导致破产。 这就很困惑,高管很累,那就佛系一点。富人有十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了,就不要再去冒险,但他们为什么都选择拼命?
从浅入深讲的话大概有两步。
第一步是心理学角度,我们不说马斯洛需求理论,原因后面讲,我打算先聊一聊人类行为的动机。
人类的动机心理大概可以归为两大类,一个是成就动机一个是权力动机,我之前讲魅力型政治领袖的时候不那么详细的讲过权力动机,这次说说成就动机。
如果说权力动机是指你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快感(我的伟大感在组织中如何体现?),那么成就动机就是纯粹关乎于个人的。
一个游戏玩不通关一定要通关,明明不胖非得减到更瘦,这些都是因为你对自己有一个预期,一个认为自己应当是什么样子的人并且跃跃欲试的冲动。
在此时奖励是内生的,物质的回报往往是副产品或者类似奖状一样的追认——好学生之所以是好学生,很多时候并非是天资聪颖,而是在学习上得到了碾压他人,获得荣誉的极强正反馈,这时候分数就只是追认罢了。
所以如果人生整场都是游戏,那么成就动机高的人倾向于选择规避低难度的生活,直接选择普通难度,并且在熟练后去拼高难度,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钱也是副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游戏不能存档,万一玩败了呢?
这就是庸俗版本马斯洛理论的缺陷,它总是假设缺陷型需求(食物,安全,性)作为根本,人们会倾向于首先优先保存这些需求的稳妥,但实际上马斯洛自己也说,全部需求可能是并行的——不然如何解释为国牺牲的烈士和梁祝?阶段只是产生有先后而产生后的维持并无先后。
说到这里,大多数人其实会对奋斗逼产生怜悯,认为他们无非是一些表面精英成熟睿智,实际上囚于自己少年时代的思维模式的大小孩,认为他们在浑浑噩噩的,没法认清自己的生命而在活在冲动的激情中,停留在一场永不止息的内心派对中,我管这个叫英灵殿认知,就是说作为一个战士,最好的就是战死沙场并且在天国永恒欢宴。
这个想法对也不对,由此可以引出我要说的第二步。

善斗者终于败是一种什么精神下的行为?
按照老祖宗的角度,这是一种“不知止”,不懂激流勇退,转换成就感来源,也不懂得自保的行为,它是难以长久的。
但其实出于人类本能,这是最容易发展出的行为。
尼采讲酒神精神,讲超人就是如此,他把欲望的自由流动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但他也要面对善斗者终于败的问题。
他是怎么解决的?他认为超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永恒的权力意志的冲动,因此超人永远是是要被下一个超人超越的,这样权力意志本身才能得以延续和伸张,也才是它具有本体意义的特征和论证。
而对于斗争中被牺牲的善斗者中的败者,酒神精神就是他们最好的麻药——生命本身无意义,你如超新星爆炸一样的陨落才是有价值的,你自己创造的生命价值,如此为一代代的败者寻找了精神归宿,通过这样的系统的认知结构性转变而达成“长久”,“永恒”,你融入到一种被抽离出人脑的永恒精神之中了。
一如北欧神话中死去勇士被瓦尔基里接引到了英灵殿获得永恒的欢宴,我们的叙事结构是我们为资本做人肉电池,要躺平要挂逼,而北欧神话和尼采的叙事结构是,荣耀本身就是荣耀,自保求财之人反而是低贱且不能进入维京人的天堂的。
所以《功夫》中不介意被斧头帮利用的火云邪神说,“我只想打死两位或者被两位打死。”他就是最尼采的。
我之前讲现代性危机,讲资本主义现代性导致的原子化,就是因为人类从前现代的生死都有安顿的宗族/宗教生活中脱离了,比如谈恋爱以前是看人家,尤其是看亲族,变成了看一个具体的人。
而尼采的答案就是如何在这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中,从你新的视角(上帝死了,所有人的原子化)中重新找到个人的永恒,这就是“重估一切价值”。
我们在这里当然不是提倡尼采,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这种蜂巢意识,这种癫狂痴迷的氛围。但它完全可以想当部分解释优秀之人何以优秀(其他关于起跑线不平等啥的基本说烂了就不赘述),以及他们何以优秀得岌岌可危。 当一个清醒的癫狂者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时候,癫狂的一幕就只有在谢幕的时候才会出现。
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无休止的拼搏才能融入到这个权力意志之中,当一代弄潮儿/超人。
因此我们关于钱的问题其实也不难回答,关键点在于,首先要确定你的本质,这个本质并非讲你的发育历程,人格的行程环境因素甚至不如先天因素影响大——因此你的任务就是认识你自己,你要仔细区分自己是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人,还是一个被社会氛围所裹挟的被动者,焦虑者。
如果是前者,减少你的情感牵扯,往死了霍霍,你的快感源泉不在钱上,你的快感来源在于玩钱,钱只是游戏分数,你需要的是忘记钱这个社会价值,减少社会规训带来的资产强迫症,然后做你自己,一个字爽就完了,钱够给家人安排好,足以。
如果是后者,不妨做一个贫困的葛朗台,真诚喜欢钱的人往往是最懒于搞钱的,毕竟搞小钱可以是为了生活,但搞大钱归根结底是某种心底的冲动,它关联的不是具体的柴米油盐而是人生游戏的价值。
因此不要焦虑自己为什么不上进,不要纠结于是否应当去一线城市苦钱,不要纠结于一切社会规训给你带来的资产强迫症(笑死,和奋斗逼殊途同归啊),因为钱对你来说,是和生活本身挂钩的。
因此很多问题也非常好理解了。奋斗逼会通勤俩小时省两千块钱房租,两千块钱说小不小,说大其实也不大,真正的点在于,他们有了超越你的快感,有苦行僧对精神蝼蚁的优越感。而你大可以一笑而过,你要的只是多睡两个小时罢了,睡觉对你来说更快乐,你感受不到权力意志的冲动。
但是到此为止还不算完,一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是,我选择了一种生活或至少倾向选择一直生活,我应当从哪获得指导?因此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价值观来和自己做匹配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虽然思想家们会把自己的理论定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大公约数,但实际上我们能探讨的只有思想家的思想对社会运行和发展是否是最大公约数,即便如此,老子和尼采思想所锚定的假想社会也不可能是同一种政体,所以细化到个人,更是各取所需的问题。
不过千万不要有一种我拿某种理论合理化我自己的倾向的幻觉,你就是你的全世界,适合你的,就是适合你的世界的,就是你的全部。他穿40码的鞋子可以好好的走在路上,而你穿43码,你们都只是为了走顺畅这条路罢了,就这个角度而言,任何可以对人有清晰帮助的理论,就都是普适的。
所以归根结底总结的话,快乐最大化的核心就两句话。 1:认识你自己。 2:然后找到适合你自己的。
钱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存在感非常强的配角,不过仅此而已,不同的人要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利用金钱,因为归根结底,不管是以任何扭曲的思路去思考,钱都只是为人的剧情服务的东西。
-
脱水肝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13 09:59:45
-
凤六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3 10:02:22
-
小六他七舅姥爷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2 13:17:21
-
Kk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6 01:14:44
-
Aquil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5 10:30:56
-
Hel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01 20:54:47
-
einkind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1 04:30:14
-
施畅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2 10:51:50
-
xjy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30 11:07:11
-
YSY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7 18:10:18
-
养猪吧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1 10:15:44
-
Rosett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8 22:48:10
-
孤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2 11:17:03
-
CourageCounts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7 00:39:32
-
曦妖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5 00:19:39
-
henix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4 01:42:58
-
Atlantis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3 09:24:00
-
尼古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3 02:58:34
-
🐟沙丁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2 10:32:57
-
Cybernotpunk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2 10:30:50
-
皮斯卡略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2 10:01:52
-
带带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1 23:30:48
-
豆读电音同小阅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1 21:32:52
-
全息玻璃碎片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1 21:20:54
-
大肥貓 | 幽冥夜怪話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1 18:52:52
-
大修道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1 18:39:52
-
看守煙霧的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1 18:39:17
-
奥斯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1 18:03:21
-
本能寺候补住持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1 17:48:22
-
Stanley Ya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1 17:17:33
-
包工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1 15:58:37
-
安托万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1 15:40:15
球宝宝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资本主义个人反抗指南》第十篇:晚期资本主义对痛苦底层含义的替代 (4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晚年生活画像 18.5万次浏览
- 我的赛博空间 18.6万次浏览
- 咖啡的不同形态鉴赏 18.2万次浏览
- 大学毕业工作好几年后再次回到母校是什么感受? 23.9万次浏览
- 哪一瞬间让你下定决心将人生推翻重来 49.8万次浏览
- 毕业时你寄了哪些东西回家? 2.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