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一瞥的时代眼泪
查看话题 >恭喜快30的你,活成了13岁时最怕的样子


周六半夜,不知道你的朋友圈被“EDG 夺冠”刷屏了没有。
我当时也在看这场全球总决赛,结束那刻激动极了,站起来猛拍大腿。
这 5 个不被看好的 2000 年前后出生的男孩,居然真的创下了奇迹。特别感染人。
但今天我想说的除了他们,更多的还是关于你。
00 后夺冠了。勇敢的人不止他们,还有你。
不断追梦的人不只我们,还有更多时代的年轻人。
你还记不记得从前年轻人追梦的样子?
如果你和我有同样的爱好:刷复古短视频,那么下面这几个挺带劲的截图,总有一个能带你回到过去的年代。
80 年代的牛仔裤,三七分,迪斯科十六步。
90 年代的花裙子,大波浪,标志性的“一片云”发型。
还有 2000 年那会儿最流行的网吧、溜冰场,里面的小年轻一个赛一个多。
不知道你看完什么感受,反正我觉得他们的味道,真是既陌生又熟悉。
陌生的是他们身边的场景,而熟悉的,却是他们身上的气质:
大家浑身是劲儿,笑容灿烂,再大的梦都敢做,好像什么都拦不住我们。
今天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想跟你一起重走过去这几十年。
我们在不同年代,都有着怎样的梦想?这么些年过去了,在我们身上,到底哪些味道变了,又有哪些没变?

就先从充满希望的 80 年代说起吧。网上曾有个形容是,经历过 80年代的人很不一样。
你大概率听过《明天会更好》这首歌,它发行于 1985 年夏天。在当时的卡带封面上,有这样两句话写在上面:
没有人会孤独,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
没有人有权利绝望,我们要使明天更好
最后一句用的不是“希望”,不是“期待”,而是“我们要使明天更好”。
这就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头 ——
改革开放,新旧时期转换,出现万元户,有了黑白电视机,时代飞速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好像干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有出路,从明天起,前途无量。
读者@胡靓靓她哥就是典型的改写了自己命运的人。他初中辍学,然后就一直在社会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打拼。
职业方向说好听点是全才,说难听点就是什么都干一点,修电脑,开饭馆,干灯光舞美搭架子。
30岁那年,他突然觉得人生不能这么下去。于是重新上学,学飞机修理,学英语。他居然考下来几乎所有飞机机型修理执照,包括国外的。
33 岁,他有了妻子,有了孩子。
那个时代人们的努力,质朴里带着浪漫,平淡中带着坚持。
就是这股踏踏实实的味道,让所有人都相信明天会更好。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那十年像一扇门,那么推开之后,在接下来的 10 年,年轻人就更张扬,更想往外跑了。
你也许还有印象,20 年前的中国女排到底有多火。按@春晓的话说,就像现在的 Tfboys 一样。
当年她在成都看完女排大奖赛,跟孙玥合了个影。后来她还一直给孙玥写信,说她只想考北大。
结果她真的考上北大了。孙玥竟然写了封回信,夸她太棒了。
1998 年 3 月 28 日,第一届新概念大赛颁奖。这是当时全国最有影响力的青春文学奖,组委会最高收到 40 万份参赛投稿,淘汰率高达 98%。
全中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都在偷偷写稿。大家有了作家梦,有人笔名都准备了好几个。
读者@乐乐陈投过稿。高二的中午,他从学校出来走到邮局,把信封塞进邮筒,地址上写着上海静安区巨鹿路 675 号。
他告诉自己要记住那个时刻,记住那时的阳光,周围的嘈杂和心里的期待。
那是青春滚烫的味道。
总之,年轻人们开始一路北上、南下,漂泊着去往大城市,到远方实现梦想。
罗大佑《恋曲 1990》这首歌底下有条评论:
“在我十岁那年,跟着妈妈一起坐火车,坐在对面的中年男子循环着这首歌,我一直望着窗外,外面下着小雨,依然记得那种感觉。
“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飘泊。” 那时候,你不知未来如何,但敢带着梦漂向四方。

让我们把时间转到现在。时代变了,人变了,梦变了,但年轻人面对梦想的样子,居然一模一样。
有位读者曾经给我留言,说他今年带新入学的大学生,有个特点很明显:
他们的梦想特别多,热情还特别高。
很多看似不靠谱的事儿,他们都是靠热情驱动,并且还真做成了的。
比如,这届年轻人对国风很钟爱。在全国几乎每一座城市里,你都能看到女孩们身着汉服“起舞弄清影”。
在几年前,汉服最开始还只是个小圈子。如今,是一群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坚持科普,组织聚会,寻找同好,才让它变成了如今最火热的 00 后爱好。国潮崛起了,这一代年轻人更有文化自信了。
他们不仅擅长把某种小众爱好变火,在梦想的感染下,他们也格外耐得住寂寞。
读者@⻩冰聪学⺠族学,在学校民族博物馆讲解员。
坦白地说,做讲解的好处几乎没有,没⼯资,认真听讲解的游客也不多,还要花时间苦背演讲词,8 个展厅,五⼗六个⺠族的乐器、服饰,讲解资料⼗万字,且不断增长,没有尽头。
但很奇妙的是,一旦她⼀个⼈去馆⾥背词,静静地跟那些服饰⽂物对视,就能很平静地坚持下去,像宿命⼀样。
一坚持下去,她就坚持了 5 年。她说,这可能就是热爱的力量。
更有意思的是,每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搞出让人打开眼界的新花样。
解压的“史莱姆”,指导配音的 pia 戏,把玩手办模型的胶佬,还有因为看不下去现在俗套的爱情故事、选择自己拉郎剪辑出理想 CP 的剪辑手,他们剪辑出孙悟空和佟湘玉的爱情故事,林黛玉和伏地魔的情感纠葛,人们只要看到,都会又好笑又钦佩地拍手叫好。
年龄在这个时代早已不再是限制,他们更自由了:
“30 岁那年,我走进拳馆,怯生生的问馆长,30 岁还能学拳击吗?馆长轻描淡写说:60 岁都能学。
今年我 35 岁,已经从一个服装设计师转行成为了拳击教练。我努力让自己一直记得 25 岁时对世界的感觉,每年都要尝试一件新的事情。”
有赖于网络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他们的选择也更多了: “2021 想做的事,就是加入自己喜欢的电竞团队。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次吃鸡的 live show,久违的热血沸腾。
感觉自己一潭死水的生活里突然扔进了一块大石头,让我记起我也还年轻啊!”@青虫

但更值得一提的,是跟前几代年轻人相比,他们的初心也没有变。
梦不一样,可他们认真生活、不愿放弃的样子都一样。
@Wang在英国读书,当时小小的梦想放在人生里并不重大——做出一个不错的 presentation.
房东太太煮得一手好咖啡,于是伦敦阴雨天他躲在房间看书的时候,熬夜做作业的时候,手边都有一杯热美式。
回国后有一天整理笔记,他发现一沓 A4 纸全都留下了咖啡的香味。这是逐梦的痕迹。
@Alison毕业找工作,想去梦想的媒体正式入职,简历一直被刷。
本来应该放弃的,但他不甘心跑去各处参加梦想媒体的宣讲会,在结束时又冲上去把简历交到了负责人手中。
我们得承认,梦想给人的不止是热爱,还有坚持和勇敢。
他说,“虽然还是没有收到后续面试通知,但我想我会凭着这股勇气去更好的地方。”
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这既是对过去这几十年的梳理,也是三代年轻人们的隔空对话。
各自经历不一样,内里的味道却一样 ——
相信明天会更好,相信坚持能带来收获,相信每个人都能追逐梦想,相信热爱和信念能给人力量。
有句流传很久的话是这么说的,没有人永远 18 岁,但永远有人 18 岁。有点俗套,但我觉得还挺热血的。
你天真的时候,一定曾被谁的梦想点燃过。你从此踏上追梦的路,把这团火燃到更多年轻人身上。
如果你有某一刻疲惫了,就想想这件事 —— 有那么多人在跟你一起做梦呢。从前 30 年是这样,未来 30 年,一定更是这样。
撰稿:zed
责编:么有钱

晚祷时刻:
“我自己只有极少的勇气,比你少得多,
但我发现,
每当我在长久的挣扎之后鼓起勇气做某事时,
总会在事后感到自由的多,
快乐的多。”
新世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这是你走出生活“无力感”的唯一办法: (8人喜欢)
- 6月,我重新开始相信童话|Goodnews (15人喜欢)
- 一个“妈妈友好”的社会长什么样? (11人喜欢)
- 原来真的有人还在做“地球村”的梦 (2人喜欢)
- 国际月经日,你即将经历最动人的一场接力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870.7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666篇内容 · 68.5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51.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504篇内容 · 544.5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855篇内容 · 194.8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752篇内容 · 143.1万次浏览
- 无意间闯进了陌生人的人生34篇内容 · 37.1万次浏览
- 爹味会毁掉一个人的所有灵性38篇内容 · 2.0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