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的事儿
1.查了查资料,中国宋代以前还是分餐的,到了后面就不分餐了,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家,周围亲戚朋友们,据我所知,日常饮食中,没有谁家是分餐的。
上次我跟我同事说,我们家现在开始分餐了,她问:“那不是显得很怪异吗?一家人在同一个桌子吃饭,各吃各的,不是太生分了?”
同事说的也有道理,分餐这种事,在我们农村不仅不受欢迎,还很忌讳,尤其是老人,如果说要分开吃饭,老人第一个人冒火:“分什么?难道是嫌我脏吗?”甚至是有人患了传染病,家人若是将TA的餐具分开,也会遭到不满。
关于分开吃饭,我想起一件往事来。我邻家的方奶奶和我奶奶感情很要好,她们俩经常一起玩,后来方奶奶七十多岁时检查出肺结核,儿子女儿就劝她,分开吃饭,单独用自己的餐具,免得传染给家里的晚辈。这话刺激了老太太的自尊心,躺在床上大声嚷嚷:“你们要是敢让我单独吃饭,我马上爬起来把你家碗柜里的碗全砸了!”
我奶奶为了表明自己不害怕传染,不嫌弃老朋友,在方奶奶病重时,还经常去跟她一起玩,或许也在一起分东西吃。后来不知隔了多少年,我奶奶突然吐血,也查出来肺结核。到底是不是方奶奶传染的,谁能说清楚呢?据说结核病潜伏期挺长的。方奶奶得病没拖多久,就死了。我奶奶生病之后,治疗了很长时间,后来奇迹般的恢复了。我奶奶是80岁时生病的,94岁时寿终正寝,跟结核病没有关系。
我奶奶是个很讲道理的人,被查出有肺结核,她就主动提出要分开吃饭,单独用自己的碗和勺子,说是害怕传染给家里的下一代。我父母没拦着,毕竟那时我和妹妹都小。奶奶病好了之后,她习惯了用自己的碗筷,就一直用下去。大姑妈不高兴了,跑来跟我爸妈絮叨:“老人单独吃自己的碗筷,太可怜了,你们最好再带老太太去复查一下,没事的话,碗筷就在一起用。”
奶奶得了病之后,我爸妈早就带奶奶复查过,早就没事了。奶奶说她自己的碗筷用得顺手了,不想跟家里人混用碗筷,我父母就随她去了。隔了几年,大姑妈突然回来指手画脚一通,让我父母心里非常不舒服。
讲了这么多,就是想说,分餐是非常让人不可理解的,不要说分餐,就是分开餐具,都让人没法接受。
2.我们家最近分餐了。
分餐的原因并非是因为传染病之类的卫生因素,而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大大方方地吃饱饭!
现在,大羊在家养伤,我白天上班,婆婆做午饭(分餐不分餐,我不知道),我下班回来做晚饭。
我婆婆是个非常有界限感的人,她跟除了她老头子之外的所有人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儿女概莫能外。具体体现在吃饭上,我做好菜,蔬菜类的,她就拿着筷子挑起一丝丝,轻描淡写地吃下去,吃得很少,小心翼翼;肉类食物,她基本不动筷子。我猜想,她或许是不好意思吃,害怕自己夹多了,别人不够吃。看她这样小心翼翼地吃菜,我也不好意思吃。放着谁,都不好意思吧?桌边的老太太筷子只挑几根青菜叶,你一夹一大块,盘子里都空了。那像什么话?
因为都不好意思吃,到最后,一盘子菜总会剩下不少。剩下的菜,不知道是稍许的洁癖在作怪,还是自尊心在作怪,反正我们都不想吃盘子底,只好倒掉。看着我自己卖力炒的菜,剩下那么多,怪可惜的。
前些天大概暑热的缘故,婆婆说自己浑身没劲,带着去医院检查了一通,开了药,总算是恢复了。她心情大好,跟我们自由自在地聊天。从她的话语中,我的猜想得到了验证:她在我们家的确不好意思吃东西。
她说:“我这次病好了,我决定好好吃蔬菜,好好吃水果。我在你们这里吃水果吃得太少了。”
大羊问:“难道谁不叫你吃水果?”
“不是,我就是不好意思吃。”婆婆说。
“为啥不好意思吃啊?在自己儿子家,还不好意思呀?”我问。
“儿子家毕竟不是自己家,我还是不好意思。”她说。
“就把这里当做自己家,是我们让你受委屈了吗?”
“你们对我挺好的。我就单纯的觉得不自由,不像自家那样随意,爱吃就吃,总觉得不好意思。”
最近,我买了三个分隔餐盘,在炒菜时,我就把食物分好。我们家正式开始分餐了。
我发现,自从分餐之后,我们每个人都把盘子吃得干干净净的。尤其是婆婆,平时只吃几根菜的人,可以放心地慢悠悠地把自己的那份食物吃完。
怎么说呢,在小小的餐盘里,可以实现自己有限的“自由”,不用在享受食物的滋味时,挂虑着自己是否吃多了导致别人不够吃了。


沙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那些日子,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 (29人喜欢)
- “我从不在别人的作品下面签上自己的名字。” (122人喜欢)
- 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40人喜欢)
- 育儿记录 | 2周岁10个月 (32人喜欢)
- 钥匙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是时候了!让我为你读首诗 14.8万次浏览
- 读书时发现的错漏 1.5万次浏览
- 给童年时期的自己推荐一本书 11.8万次浏览
- 为了过上田园生活你都进行了哪些庭院改造? 14.7万次浏览
- 在你们当地春夏秋冬各有什么特色菜 9.9万次浏览
- 童年时代,有没有一个时刻发现家里的经济状况和自己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64.4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