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穗行:英雄的城市里,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昨天下午四点半多,我坐在450米的广州塔露天阶梯上,风呼啸而来,天空湛蓝,空中有大卷大卷的云,极美。

我喜欢那样宁静的时刻,喜欢在紧张的旅程中,有难得的余暇,能够坐下来,并不是为了休息,全身心地沉浸其中,去体验,去思考。

我也喜欢那种俯瞰的视角,站得高,看得远,感觉心胸都开阔起来。 清朝廖燕曾说过:“余笑谓吾辈作人,须高踞三十三天之上,下视渺渺尘寰,然后人品始高;又须游遍十八重地狱,苦尽甘来,然后胆识始定。” 人为什么要往高处走?为什么要不断进步?一路行来,我知道,转型、进化,都不容易,未必快乐,其实痛的可能性更大,只是,不历生离死别,不经烈火焚烧,如何证道,如何涅槃?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昨晚应该更新文章,我想到这一晚也难得在广州,于是就暂缓了写作,出门沿着珠江散步。流光烁彩,水波潋滟。

夜色中彩色的广州塔,更增加几分娇艳。

有很多人乘船夜游珠江,煞是热闹。

我走过广州解放纪念塔旁,附近的公园里,很多人在跳广场舞,大概是因为是周六的夜晚,所以格外喧闹。

时空转换,是非常玄妙的感觉。就在前一天,我们还在湛江,一早到达徐闻,感受热带季风。

想想之前去过漠河的北极村,那是大陆最北之地,而现在,来到了大陆最南端。这里其实和海南已经非常像了。

大片的仙人掌,花开得鲜艳,仙人掌果还没有熟,那个果子,熟透以后,是紫红色,味道酸甜。

这边的海极美,还没有过度开发,非常原始的风貌。 这里又有一地两海的奇观,是琼州海峡与北部湾交汇处,可以看到海水的颜色截然不同,中间齐齐整整的一条线,划开分界。

这里适合安静地待上几天,在荫凉里荡荡秋千,喝喝清甜的椰子水,度过一段安闲的时光。

徐闻,地处要塞,自古以来为兵家驻防和商旅之要地,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当年,解放海南岛,也是从徐闻出海,当地百姓特别是船工踊跃支持。
一晃眼很多年过去,眼前的江山如此多娇。

徐闻盛产菠萝,号称菠萝的海,我们这次没时间去看,不过午餐有享用菠萝宴。


用菠萝烹制的各种美食,色彩斑斓,味道惊艳。 我有时候,会在欢乐之中,有突如其来的感伤。 席慕蓉在《写给幸福》这本书里有一段动人的句子:“想一想,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装满这一片波涛起伏的海洋?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把山石冲蚀成细柔的沙粒,并且把它们均匀地铺在我的脚下?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酝酿出这样一个清凉美丽的夜晚?要多少多少年的时光啊!这个世界才能够等候我们的来临?” 所以,怎么可以浪费时光? 今日繁华的广州,以前并不是这样的。


在历史博物馆里,身边走过几个年轻人,其中一个男孩和同伴说:“总觉得清朝已经很久远了,其实也才亡了不过一百多年。” 是啊,其实不过百年。但是感觉上,却是那么长久。 以及沧桑。 我们今天活着,在和平的年代,困扰于内卷,慢慢地衰老。而有些人,生命定格在青春韶华。 比如刑场上举行婚礼的周文雍、陈铁军。

比如曹渊。

很多人不知道这是谁。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曾经参加东征及北伐,1926年9月,在北伐中攻打武昌城的激战中牺牲。和陈铁军一样的年龄,都是死于24岁。 今天在黄埔军校,看到当年的军校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非常简陋,条件艰苦。

军校免费,发一身军装,没有鞋子,只能穿草鞋。上战场、行军,要自带干粮袋。

住硬板床,磨炼钢铁般意志。

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革命儿女们,铮铮铁骨。 很多人是在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完成了人生蜕变。

启蒙艰辛,但也有趣味,比如用“两只老虎”的调子改编的《国民革命歌》。

那些发黄的老照片,让我感觉辛酸,同时又受到鼓舞。 穿过尘封的历史,总有些精神,永不磨灭。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每个旅行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对我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取真经的过程。这个国家、这片土地,走过怎样的路?那些人们,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影响了千千万万人?以及中国的历程?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在岁月的变迁里,总有些东西,一定要深深铭记。

今日,盘中餐丰盛、美味。


今天,触目都是美好,硕果累累。


所有这一切,不是平白而来,是有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身躯,换来了和平岁月。 我不能假装不知道。我想要知道更多。 近些年来,走过了很多地方,红色历史被重视,是好事,因为是一个正本清源的过程,今昔对比,才会倍感珍惜,一寸河山一寸金,世界虽然在飞速发展,但有些精神不应该丢弃,历史也不应该形成断层。 我记得看《建国大业》时,西苑机场阅兵一段。
刘烨声嘶力竭: “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老战士,向毛委员敬礼!”
我的泪刷就下来了。 战争是残酷的,炮声隆隆,血肉横飞,歌舞升平的我们,难以想象那样的酷烈,所以,我们会视自己手里的幸福为当然,甚至,还会不满。我们脚下的土地,已经变为柏油路,矗立着高楼大厦,人潮拥挤,当年,曾经牺牲了性命的人们,白骨已枯,就算仍在人们的记忆里,也都往往统共是“烈士”这个名词。 这次行程,于我而言,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也吸收到很多,深化了自我教育。 很多人虽然对我的执着、坚持、正义感表示佩服,但却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我为什么会这么有毅力,其实,我的精神力量,来自于历史,也来自于当下,作为个体的我,是渺小的,但也不必妄自菲薄,有多大力,使多大力。 这几天,乘大巴、高铁的时间很多,也非常疲累,今天下午回深圳,赶到广州南站,本来想着进了贵宾室就好好休息一下,喝杯咖啡,按摩按摩,结果没顾上,在手机上看到武汉大学苏德超教授关于错换人生的观点,很愤怒,进去就取出笔记本来写反驳,刚写完工作人员就来催我登车。在那个时刻,发声,要比享受重要。
截止到今天,我在头条注册了1884天,发布了3700多条内容;在微博注册了4156天,发布了28000多条内容。我在几个主要平台(公号、头条、微博、豆瓣)都是实名认证用户。错换人生28年事件中,我站许敏,支持许敏探求真相,是赌上自己在网络用23年建立的个人品牌,在业界用16年建设的专业品牌。我不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吗?不清楚会招来多少攻击谩骂吗?因为有所顾虑就明哲保身?因为被限流就不发声?因为有封号的危险,就沉默?
我做不到。 如果我明哲保身、沉默,那也对不起我这几天里走过的路途,这一切,将失去意义。 人,总要实践自己相信的东西,就这么简单。
萧秋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这几天用淘菜菜有点上瘾,东西多还超便宜,盆栽才3.99元 (4人喜欢)
- 疫情期间,我的7个建议 (30人喜欢)
- 襄阳的桃花 (7人喜欢)
- 独处,是一种能力 (23人喜欢)
- 资源整合是一项重要能力 (45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