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元四年六月二十三日——一场宫廷政变
(一)等待亲政的天子
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六月十九日,全境十三郡国地震。本朝此前有过两次记入史册的大地震,一次在光武建武二十二年(46)九月,一次在章帝建初元年(76)三月,两位天子均照惯例下罪己诏,表示“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然而当今天子——汉和帝刘肇并没有任何表示。四年前和帝登基时年甫十岁,母亲窦太后临朝至今,因此是否罪己,需不需要罪己,都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上一年正月甲子日,和帝在群臣瞩目下举行了代表成人的冠礼,士大夫一般二十岁而冠,然而繁忙的国家事务亟待天子处理,不能等待如此之久。和帝首先戴上儒者日常使用缁布做成的进贤冠,然后是士大夫赤色微黑的爵弁,再换成红色皮革制成的武弁,最后是只有天子才能佩戴高达九寸的通天冠,冠迄,率领群臣拜谒洛阳高祖庙。然后乘坐金根车返回宫廷,穿着朝服举办盛大宴会,“撞太蔟之庭钟”,聚集在宫廷内的朝臣可能有万人之多,共举酒为和帝寿,伏称万岁。人们有足够理由认为,既然三年守丧期已经过去,冠礼举行完毕后,窦太后应当将权力还给已经成年的皇帝,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依然看不到任何归政迹象。
过去一年国家发生最重要的事,当属太后长兄大将军窦宪北征匈奴大捷,他率领军队出塞五千余里,“自汉出师所未尝至也”,捕获阏氏一名,斩名王已下五千余人,北单于遁逃不知所在。同年十月,和帝到长安拜祭祖陵,凯旋南归的窦宪前来会见,有朝臣议论迎接时是否应当伏称万岁,为尚书令韩稜喝止,“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这样的建议足以说明过去几年窦宪的权势已经到达何等地步,“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谒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玺,受台敕,不敢便去,久者至数十日。”
这让以司徒袁安为首的大批朝臣忧心忡忡,如果说高祖吕后故事已经为时久远,元帝王皇后的例子还近在眼前,正是成帝纵容外家接连执掌朝政,终于造成王莽篡位恶果,有赖光武帝的文治武功,再次延续汉家正统。几年来,他们一直努力抑制窦家权势,不断要求太后尽早归政,引来窦宪的残酷打压:前任尚书仆射郅寿拒绝请托,被陷以买公田、诽谤,自杀身亡,后任尚书仆射乐恢上书“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告病还乡后被州郡迫胁,饮药自杀。
和帝能够感受到外朝大臣的支持,他已在宫中当了七年太子,从未像过去几年一样感到孤独而不自由,他不想只是一个傀儡,又没有任何机会变得更加成熟。在舅舅精心安排下,和帝与他忠诚的大臣处于隔绝状态,既不能像他的父亲章帝、祖父明帝那样随时到宫中的尚书台去巡视,也不会有多少臣子得到准许进入他日常居住的省中。只在偶尔举行的朝会上,和帝才能见到这些为自己治理天下的人,日常围绕身边的,只有处理各类生活琐事的宦官。
现在,和帝终于下定决心摆脱这种处境,他已经为此准备了好几个月。
(二)窦太后的秘密
当窦太后还是个不到六岁的小女孩,经常见到家里请来的相工。多年以后,当她在北宫章德殿第一次见到未来的丈夫,大概会想起这句寄托了家族所有希望的话,“大尊贵,非臣妾容貌”。
那时窦家已经败坏。当建武十二年,她的曾祖父窦融率领河西集团官员集体进入洛阳时,随行的马车有千余辆之多,马牛羊被野,赏赐恩宠,倾动京师,窦家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满朝文武莫与为比。窦后母亲就是东海恭王女沘阳公主,父亲是窦家嫡长孙窦勋。但到明帝时,以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打击权贵豪强,窦家不幸成为最大的牺牲品,一度被赶出京城,归还本郡扶风平陵,窦家嫡长子窦穆、嫡长孙窦勋都死在狱中,窦宪、窦太后兄妹则跟随母亲沘阳公主留在洛阳。
窦后入宫后,很快成为章帝最为宠爱的妃子,建初三年(78)立为皇后,于时宫中还有另外一位皇后——明帝马后。有意思的是,马后原本应当嫁入窦家,马后父亲是“伏波将军”马援,与窦融既有同乡之谊,又长期在河西一带活动,相与为友,建武二十五年(49)马援南征五溪蛮死于军中后,由于权贵构陷,惹来光武帝的怒火,马家就此败落。说来难堪,其间最大的推手正是尚光武帝女舞阴公主的梁松以及窦后祖叔,尚光武帝女涅阳公主的窦固。正因为此,马家断绝与窦家婚姻,将幼女送入太子宫,明帝即位不过几年,马贵人就成了马皇后,之后则是马太后。
婆媳关系向来难处,何况以原本当为窦家妇而被窦家构陷的马家太后与家族败落、母为公主、终于得宠的皇后,我们能够想象其间弥漫的紧张氛围。与窦后亲近的是同出于河西集团的梁贵人姐妹,站在马太后一边的宋贵人姐妹是马后远亲,宋小贵人所生子刘庆,在建初四年(79)立为太子——显然来自马太后的意见。几个月后,马太后驾崩,窦家愈发得势,“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特别当刘肇年龄渐长,窦后对皇太子也就越来越不顺眼了。
东汉一朝的皇太子很不好当。光武帝在天下一统,局面稳定时,废郭皇后所生长子刘强为东海王,改立早年迎娶的阴丽华所生子刘庄为太子,再极力抬高郭家与东海王地位,以抚慰郭后为代表的河北集团的忠诚,让大臣们认为改易太子纯粹出于私人爱憎,而没有任何政治考量,却开了一个恶例,让废太子成为皇帝家事,大臣均不敢强争。
作为东海恭王刘强的外孙女,窦后自然清楚这段往事,打定主意要让太子刘庆落得同样下场。建初七年(82),宋贵人生病想吃兔子,向家人求,被窦家告发,说是行厌胜之术,章帝大怒,废太子为清河王,大小宋贵人自杀,刘肇立为太子。
然而刘肇并非窦后亲生子,而是多年无子的窦后从梁贵人那里抱养的。当窦后听说梁家正为刘肇立为太子私下庆贺时,窦、梁两家数十年的友谊顿时化作乌有,不久梁贵人父亲梁竦就因恶逆大罪下狱身死,梁家举宗流放到九真,距离洛阳一万一千五百八十里,梁贵人姐妹自杀。
(三)宫城里的人
为和帝出谋划策的是宦官郑众。当和帝觉察到母亲可能永远不会归政,就从他能够长期接触的人里选中了“谨敏、有心机”的郑众。郑众是宫中老人,章帝还是太子,郑众就已追随在侧,章帝即位后为小黄门,累迁至中常侍。和帝即位后郑众兼领钩盾令,主管近池苑囿游观之所,钩盾,意为“枸(勾)盾发弩”,下设发弩官等武装宿卫人员在省中檄巡。
省中也称禁中,是后妃与皇帝所居,自光武以来“不复杂调他士”,全部由宦者宿卫,“出则骑从,夹乘舆车”。洛阳宫城从建武元年(25)光武定都时开始营造,大体仿效西汉长安,为两宫制,初时重心都在南宫,既是群臣朝会之所,整个国家的行政核心,也是禁中所在。北宫从明帝永平三年(60)方始大规模营建,永平八年(65)十月基本完成,禁中随之迁到北宫。两宫间以复道相连,宫城内外另有永安、濯龙、鸿池等池塘苑囿,供天子赏玩。

宫城宿卫共分三重,由内到外分别是省中、殿内省外与宫(城)内殿外。殿内省外的宿卫主力是虎贲郎、羽林郎,也是禁兵精锐所在;宫内殿外由卫尉负责,有全国各地番上卫士两千余人,分别屯卫南北宫及各宫门。宫外京师由执金吾、城门校尉、北军五校尉各自领兵巡守,尤以北军兵力最多最强。
几天前,长期出屯凉州的大将军窦宪终于回到京城,让和帝松了一口气——他不必再担心窦宪有在外拥兵对抗中央的危险,一切都将在宫城之内结束。和帝倚仗的是独一无二的正统身份,以及负责起草下达诏令的尚书台。东汉以来行政机构的一大变化是尚书台地位不断上升,并逐渐形成非尚书机构起草、下达诏令便无效的制度,而前后两任尚书仆射的死与尚书令韩棱的怒斥已然证明他们的忠诚。即使大将军窦宪负有统领京师宿卫之责,从内到外也都有禁兵将领出于窦家,诏书一旦下达就将夺走天子赋予他们的所有权力。
行动开始前,和帝特意找来《汉书·外戚传》,以从中了解西汉以来的君主都是怎样处理与外家的关系,由于宫中到处都是窦家耳目,和帝只能私下里要求清河王庆帮忙。章帝既仿效光武废太子,也仿效着将废太子庆的礼秩等同皇太子,希望促成兄弟二人情感,防止可能的事端,获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和帝登基后年纪尚幼,诸王都留在京城,清河王庆便常入禁中陪伴,他将从长兄千乘王伉处借到的《外戚传》在夜里悄悄带给和帝。
班固在《外戚传》末写道:“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然其保位全家者,唯文、景、武帝太后及卭成后四人而已。至如史良娣、王悼后、许恭哀后身皆夭折不辜,而家依托旧恩,不敢纵恣,是以能全。其余大者夷灭,小者放流。”而当班固终于抵不过权力诱惑成为“纵恣”的窦党重要成员,也应当想到窦家“难全”的命运终将到来。
六月二十三日,和帝率领宿卫宦官来到北宫下诏要求负责京师宿卫的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关闭城门搜捕窦家兄弟及其骨干成员,他在明晃晃的兵刃与匆匆忙忙赶来效忠的郎吏拱卫下静静等待,这也许是和帝十四年来最为紧张的时刻,也可能他根本就毫无畏惧,在《外戚传》中,天子几乎都是理所当然的胜利者,此时和帝还不知道几十年后有位和他同样勇敢的天子因为说了一句“跋扈将军”,就被执掌朝政的大将军梁冀下令毒杀。

按照规定,宫城中的官员被允许五天休息一天,用于看望亲人及洗沐。六月二十三日以后,尚书令韩稜连续几个月都待在宫中,无暇使用这项权利,他实际上是替已经亲政的和帝处理各类事务,尤其是彻底清除窦家在朝廷留下的痕迹:窦后从向来由太后居住的长乐宫迁居南宫,窦宪、窦笃、窦景就国后被逼自杀,只有窦瓖在士大夫中有声名,独得不死,宗族、宾客以窦宪为官者皆免归本郡,窦家举宗徙合浦,距洛阳九千一百九十一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班固,曾被班固家奴怒骂过的洛阳令种兢逮考窦宪宾客,收捕固,死于狱中,年六十一。
(四)不是尾声
由于郑众在宫廷政变里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因为他有着足以与外朝士大夫相比毫不逊色的谦逊、明智,始终不愿涉入任何可能引起猜忌的政治风波,每辞多受少,一直是和帝深为信任的参谋。永元十四年郑众封为鄛乡侯,成为东汉第一位封侯的宦官,在他死后甚至得到养子继承爵位的许可。
永元九年(97),兄弟零落只余一人的窦太后在冷寂的南宫悄然去世,前一年,南宫宣室殿发生一起火灾,史书说这已经预示着她的死亡。就在她去世以后,梁家立即遣人上书三公府,说明当年那桩不为人所知亦无人胆敢声张的宫省秘事。梁贵人长姐因为嫁给光武外家的樊调,一直留在京城,此时与和帝相会,得到大量赏赐。三公上书要求贬窦太后尊号,不与章帝合葬,被和帝引《外戚传》中上官皇后故事拒绝了。
梁家从九真举宗迁回洛阳,路经长沙时,逼死了窦太后最后一个兄弟窦瓖。这一年九月,和帝追尊生母梁贵人为皇太后,谥曰恭怀,三个舅舅梁棠、梁雍、梁翟同日封侯,赏赐巨万,诸梁内外以亲疏并补郎、谒者,盛况比起当年窦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梁商,梁雍子也,永建三年(128),顺帝选商女及妹入掖庭,阳嘉元年,女立为皇后,妹为贵人,商薨,顺帝乃拜皇后兄梁冀为大将军。
顺帝崩,梁太后临朝。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独居人群如何获得社会安全感 62.9万次浏览
- 语法跑路的意外之美 6.7万次浏览
- 那些闹元宵的独特仪式感 71.1万次浏览
- 这难道不是他/她的角色歌? 1.5万次浏览
- 地铁里的自我审视 108.2万次浏览
- 像我这样不自律地生活 79.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