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被称为“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这个雅号是怎么来的呢?(上)

自古以来,茅山被称为“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这个雅号是怎么来的呢?
那就不得不说说葛洪真人和陶弘景仙长了。
提起葛洪,很多人会认为他是神话故事里的神仙,属于杜撰人物。其实呢,历史上他不仅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普通人可能对他并不熟悉,但是在道教界和中医界中葛洪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佬级人物。
葛真人,是道教丹鼎派的祖师,我们所熟知的比较有名的著作比如《抱朴子》,医学界更熟悉的应该是《肘后方》;历史上,葛真人是一位横跨道学、哲学、军事、医学、化学、天文学等众多前瞻领域的科学性人才。
不仅写的一手好诗,还是非常优秀的急诊科大夫,最关键的还在化学领域首屈一指,是妥妥的全能型人才无疑了。
自古传奇人物背后,都有很多传奇的故事,今天道缘小仙就跟大家一起走进葛真人的时代,一起去了解葛仙翁背后的故事。
01

葛洪出身于一个江南士族家庭。
葛家本大族,世居陈留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一带),葛家十世葛曩(nǎng)祖曾任荆州刺史,王莽摄皇帝时,葛曩祖辞职,不久兴兵反抗,败后举家迁至山东琅琊。
先祖葛浦庐曾在西汉末年起兵响应刘秀,以军功被光武帝封为骠骑大将军。秦汉最高级的侯是彻侯(为避汉武帝讳,后改称通侯),其次是县侯(名将霍去病即县侯),食邑五千户。葛浦庐的弟弟葛文亦从军,属哥哥的私兵,非国家正卒,葛文的右眼因伤失明,“不得尺寸之报”,葛浦庐遂将封赏转给弟弟,举家迁到句容。

爷爷葛奚(一作葛系),东吴大鸿胪(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孙权之孙)在位期间,施行明政,沉溺酒色,专于杀戮;葛洪的爷爷葛奚也死于他的暴力之下。据历史记载:“葛奚,官职鸿胪,喜欢饮酒,醉后胡言,孙皓大怒,令饮之醇酒,中毒而死。”
葛洪的父亲葛悌在吴国曾任中书郎(负责编修国史)等职,吴国灭亡后,晋朝任命他为邵陵(今属湖南省邵阳县)太守,病死在任上。
葛悌去世时,葛洪仅13岁,家道中落,让葛洪与母亲陷入困厄之中;无奈,举家从其父任上邵陵迁回丹阳句容,开始了自食其力的农樵生活。
葛洪在《<抱朴子>自叙》中曾记载当时的困苦生活:“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先人典籍因连绵战火而遗失,葛洪只好挨家挨户地借书,耕地砍柴贴补家用,省出零花钱购买纸笔,然后抄写背诵;一处不明,则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求学解惑。
02

16岁时,葛洪始读《孝经》《论语》《诗经》等,读书已近万卷,遂以儒学闻名于十里八方。
后并受学于道士郑隐,郑隐是葛洪堂爷爷葛玄的弟子。
跟师学习的过程中,葛洪逐渐产生了精研学术,弘扬道术,以拯救万民于水火的理念。他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喜爱道教的神仙之学、导引之法,即养生长寿的方术,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济世救人之法,因而广泛涉猎,博采古方。

元康元年(291年)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八王之乱”,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动荡,直接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中国进入“五胡乱华”时期。
太安元年(302年),郑隐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为躲避兵祸,负笈持仙药之扑,带入室弟子东投霍山。弱冠之年的葛洪意气风发,不愿就此隐居,拒绝随行。
晋太安二年(303年),荆楚地区小吏张昌发动农民起义,葛洪被吴兴内史(相当于太守)顾祕任命为将兵都督,去攻打张昌的别帅石冰。葛洪自称:“救诸军之大崩,(葛)洪有力焉。后别战斩贼小帅,多获甲首,而献捷幕府。”因功被提拔为伏波将军,虽属杂号将军,但名将马援、夏侯惇、满宠等也曾受此号。此时葛洪才21岁。

304年,平定乱局后,葛洪辞官准备去洛阳。恰在此时,“八王之乱”局面恶化,幽州刺史王浚引段氏鲜卑大掠中原,北方震动。恰好广州刺史王毅病逝,嵇含(著名诗人嵇康的哥哥嵇喜之孙)代理此职,嵇与葛洪曾一起讨论学问,遂请葛洪去当参军(即军事参谋)。
为了躲避中原地区的时局混乱,葛洪答应了嵇含的请求,并如约先期到达广州。不料嵇含突然在襄阳遇害,遭此变故,葛洪只得只身滞留在广州。
03
葛洪留在广州之后,结识了南海太守鲍靓,被人们称为神仙太守的鲍靓(亮)也是修道之人。鲍靓精于修道,又通医术,对葛洪极为赏识,不仅将道教秘传经典《三皇天文》赠与他,还把女儿鲍姑也嫁给了葛洪为妻。

鲍姑相貌俊美,性情温婉,而且才华横溢,精通医道,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有名字记载的女艾灸家,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
对于葛洪而言,鲍姑不仅是他志同道合的伴侣,更是最好的行医搭档,他们犹如神仙眷侣一样。葛洪炼丹著书,鲍姑行医采药,他们足迹广阔,出没于丛山峻岭和溪涧河畔,远离世俗羁绊,让人称羡。
葛洪33岁,从广东返回故乡句容,被当时的司马睿丞相招为府掾(院)。然而此时的葛洪已经看淡名利,并无出世之心,不久便辞官不做,开始撰写(抱檏子)内外篇,后来为了能炼丹以求长生,葛洪再次南下来到广东进入罗浮山修行。

公元331年,葛洪时年48岁,携妻子鲍姑到罗浮山定居,从此未离开过罗浮山,据《博罗县志》记载:晋咸和中,葛洪至此炼丹,从观者众,乃置四庵。他在罗浮山32年,做了3件大事,采药治病、炼丹、著书。正如晋书《葛洪传》记载:“在山积年,悠闲修养、著书不辍。”
东晋兴宁二年(364),八十一岁的葛洪仙逝,一代传奇人物终落幕,但是葛洪的思想、著作等却代代流传,影响深远。

04
葛洪治学领域广泛,著作宏富,但大多亡佚,现存主要著作有:《抱朴子内篇》二十卷、《抱朴子外篇》五十卷、《神仙传》十卷、《肘后方》四卷。

据载,葛洪还撰有《肘后救卒方》和《玉函方》。“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杂错,其《救卒》三卷,皆单行径易,约而易验,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家有此方,可不用医。”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 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葛洪还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简单药物和方剂,其中有些已被证实是特效药。如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铜青(碳酸铜)治疗皮肤病,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
葛洪的医学记录是最早的。他在书中最早提到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的症侯及诊治。

他还记述过一种叫“尸注”的病,会传染且症状复杂。染上此病的人只觉得怕冷发烧,浑身乏力,精神恍惚,身体日渐消瘦,时间长了还会丧命。 此病,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结核病,葛真人是我国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人。
葛洪在坚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长生成仙的思想指导下,长期从事炼丹实验,在其炼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应。这也是现代化学的先声。 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的《金丹》和《黄白》篇中,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炼丹方法,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勾画了中国古代炼丹的历史梗概,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炼丹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著名炼丹家。

葛洪在炼制水银的过程中,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他指出,对丹砂(硫化汞)加热,可以炼出水银,而水银和硫磺化合,又能变成丹砂。他还指出,用四氧化三铅可以炼得铅,铅也能炼成四氧化三铅。在葛洪的著作中,还记载了雌黄 (三硫化二砷)和雄黄(五硫化二砷)加热后升华,直接成为结晶的现象。
国内外专家一致公认,葛洪的炼丹术也是世界制药化学的先驱。
因为葛洪出生在茅山山脚下的句容,炼丹之所就是在茅山大茅峰西侧的抱朴峰;本就灵秀的茅山,因葛洪在此的隐居点化,从一座隐山飞升为世人养生的福地,葛洪在世时世称小仙翁,茅山也享“秦汉神仙府的”之美誉。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864篇内容 · 25.9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261篇内容 · 61.5万次浏览
- 分享你夏天珍藏的一抹绿160篇内容 · 5.0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437篇内容 · 24.6万次浏览
- 我生活着,就是为了这些瞬间153篇内容 · 30.3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08.6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081篇内容 · 449.7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16篇内容 · 121.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