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时光里流淌的记忆|20阅读总结
活水的溪流,稀有的清澈,掠过了某种像彩虹一样的东西。人们可以浸入双手,感觉到水在他的指间流动或停滞。时光死而复生。奇迹更新,这溪流令我欣喜。这是仙女的声音,她歌唱而不自觉,她用脚步和手臂的姿态歌唱。
已近岁末,只想宿醉一场,大睡三天……今年阅读量158(豆列)(有占比不小的漫画绘本),量上相对去年多了些,但可惜质上似乎并未有多少突破,稀里糊涂读上一本忘一本罢,关于年度flag那是去年垮前年,今年又一垮,年中新立的也是一倒再倒,(19→20)
1.最重要的展望,少买书,少买书【垮掉】→【算垮了吧,不过算算账相比去年真少买了不少,套装按一去年414本今年144本(捂脸.jpg)】
2.读些纳博科夫,博尔赫斯【垮掉】→【毫无意外又垮掉】
3.多读些非虚构【基本垮掉】→【依旧,今年从31.3%涨到35.9%,算算也没读几本】

4.追忆,尤利西斯(想读一年又一年,未读一次又一次,不知几时开)【毫无意外垮掉】→【应该是还没到时候,时候到了我想就会读了哈哈哈】
好在今年进了三两个共读群,加之和几个朋友组的魔鬼共读群,总归还是读了不少好书,直接开列
1.共读老陀,途中加入,剩余的几本不知何时再补

陀似在绘群相,绘众生相,小说里不惜笔墨去描摹每一个人,被病痛消耗的伊波利特(那一段独白读傻了我),开玩笑的菲尔狄宪科,跟墙头草似的垂头丧气的列别杰夫,帮着人来要钱的列别杰夫外甥多克托连科(那一副嘴脸想爆锤一顿),让人感觉很厉害的凯勒尔(要不要打手啊,付钱的那种哦,哈哈哈),也疯了的酒鬼伊沃尔金(惨啊),也是个顶个的觉得有意思,可就是,都不太讨喜,喜欢不起来,还有自相矛盾又自卑的娜斯塔霞,让公爵不忍心的娜斯塔霞,魔力真的这么大?
1864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中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戏剧性的时期:苦役和流亡归来后,他再次获得了文学上的认可。但是在这一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任妻子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病倒了,于4月15日去世。186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几乎成熟的时期写下了这部《地下室手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故事是一个转折点,更是奠定此后五幕悲剧的基调。在这个故事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描绘了一个苦恼的人的封闭世界,而且他那可怕的思想表达还很难以逻辑的方式加以反驳,地下室人的自白是一种自由意志和必要性的悖论表述,展现出的是一个俄罗斯知识分子对自己在社会上的角色不满意的模棱两可的形象。他是理性和精神悲剧的人格化,对悲剧无能为力,可却也没有采取决定性的步骤去改变。害怕在社会中被看起来似乎不可理解,无法回答怨恨,因此他藏在地下,鄙视所有人和他自己无法改变的任何事物。“地下室”在这一刻就像是一种社会功能失调的寓言,不快乐的人生活在这地方,他们否认一切,并为其倾倒而因此痛苦。
读了几本陀翁下来,觉得《死屋手记》这本还是比较奇特的,它是一本“艺术回忆录”,一本以自身经历为蓝本的纪实小说,是对艰难,虚弱,疲惫,谨慎生活的描述,他描绘了一个特殊的,独立的西伯利亚奴役世界,奴役刑罚中的生活令人沮丧,充满了无法忍受的忧郁,痛苦,悲伤和折磨。在这间死屋中,生活真的如火如荼,高利贷在这里盛行,盗窃和谴责是司空见惯的,他们在这里吃白菜汤和蟑螂,但这里也有喝醉的地方和一大堆面包。这里,在真正的凶手旁边,你会遇到无害的老人日以继夜向上帝祈祷,而无辜的人们或许就睡在凶手和强盗旁边……陀翁这一笔试图勾勒出监狱中典型的居民以及其日常生活的特殊性,那细致独到的观察,注定从此他的作品在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另一面上变得极具价值。
陀思妥耶夫斯基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为失去和谐与意义的世界写下了黑暗而激动人心的悲剧,陀思妥耶夫斯基亦借斯塔夫罗金完成了对恶魔“坚强人格”的多年反思——一个人绝对需要生存的自由,在自由之路上,当一个自由的人可以落入由他自由选择的观念的统治之下时,就会出现另一种危险,另一种诱惑——理想主义者看不到任何邪恶,因此邪恶最终奴役了他,成就了虚无主义者——恶魔将终身迷恋一个使人与真实,非理性生活分离的想法——斯塔夫罗金的主要恶行是他的巨大骄傲,他因此脱离了上帝和人民——这一切都是超人的痛苦,从出生开始,他注定会受到崇高的呼唤,但是他出卖了最神圣,最亲爱的东西——他否认了上帝,他的自杀并没有改变任何事情,因为他遭受了一生中最可怕的惩罚——精神死亡,他的灵魂腐烂了,腐烂诞生了众多人的结局,——沙托夫、彼得、基里洛夫、希加廖夫、维尔金斯基、利普京、托尔卡琴科、利亚姆申、列比亚德金、埃尔克利——这是他精神中的困惑,他的精神双重性弥漫整个城市,他的精神斗争也将体现在这场革命性的阴谋,暴动,火灾,谋杀和自杀中。特别是书中最后基里洛夫“逻辑自杀”的那段,在毁灭,衰败和理想丧失情况下的癫狂简直绝了,结束再读了加缪《西西弗神话》中所写《基里洛夫》一节回味无穷——假如上帝不存在,基里洛夫就是神祇。假如上帝不存在,基里洛夫就必须自杀,从而基里洛夫就必须为了成为神祇而自杀。这种逻辑是荒诞的,但又是必需的。(差不多死光了,可虚无主义的猴子还活着)
2.共读沈从文别集,因故而废,明年一定捞一捞
野话再多多不嫌多,从这里开始更加全面的去了解一个不仅限于节选《边城》的沈二哥哈哈哈。本集由湘行途中的书简和散记组成,却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前者路上的书简简直了,满屏的“我好寂寞”“好寂寞啊”一页又一页的“三三专利读物”齁到我了呀,后者散记更像是书简里一些所提的延伸,湘行一路的风景人物慢慢具象起来,好看好玩有趣。任凭那桃源外战火纷飞,二哥只想见三三……
前后呈现不同的感受,更喜欢前半部分,因为“我也想逃学”,翻墙打架斗鸡大鹅,喝酒吃肉,那么多好吃的,放纵啊,舒坦啊,“在鸭子粥没有到口以前,我们都觉得寂寞。” (绝了,鸭子粥,流口水)后半部分嘛,巫蛊赶尸再多来点就好了,那乱世,那苦痛,我都不想读及,我只想逃避,读罢,为什么要这样编一本集子
3.共读史记,拖拖沓沓才读完本纪【捂脸】
4.文学小说
(只想说细雪纷纷,那些年,幸子真操碎了心。)昭和初期,故事以鹤子(保守严谨)、幸子(亮丽纯真)、雪子(外柔内刚)和妙子(活泼叛逆)四姐妹为中心展开,谷崎润一郎那精细深厚的写实功力,通过描写日常生活把每个人都写得栩栩如生,个个形象鲜明,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属形成强烈反差的雪子的静和妙子的动,除此之外,还让我觉得有趣的大概就是幸子的丈夫贞之助了。加之别有一番情趣的京都樱花,大阪、神户风物,整体尽显一种精致含蓄唯美之风,而那东京的风景倒是令人乏味了。
超现实环境下,不可能存在的那两半人,善与恶,不完整的情绪展现,极具沧桑感和讽刺意味。两半人在寻找彼此,因为只有两半人的结合灵魂才能完整地重生,因为太好或太坏都是不好的,可即便子爵恢复了“正常”,他也不能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带来繁荣,或许就是这样,一个被善与恶的冲突撕裂的人,一个不能完全实现自我的人……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只是这个完不完整的世界中一个完不完整的我一部分,而不是其他,也不止其他。(近日加了卡尔维诺共读,下月开干)
废墟之上,充满记忆,人物重建,有时通过自己,或者通过成为敌人,来救赎自己,拯救自己。他们被遗忘,或者想要被遗忘,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生存。可这种殖民统治了几个世纪的创伤经历所带来的困难——获得仍在建设中的民族身份的困难。我相信只有记住而非遗忘才能拯救。(记住,理解并原谅)
结局简直了,永恒交汇……现实主义与小说交织,神秘主义与哲学相邻,似俄罗斯套娃一般,那现实世界,梦幻空间,传奇的古代和文学世界,荒谬,迷人,偶起反感的邪恶,那散发着悲剧的张力,我们一起吟唱吧,赤脚在尖锐的碎片中徘徊,凝视腐败和灵魂烂透的人们,啊,堕落之都撒旦舞,啊,罪恶之渊平民跳,啊,柏辽兹必须死,啊,救一救伊万吧,啊,我的大师,我的玛格丽特,他带着浪漫的爱情离开了永恒,他离开了大地的薄雾,沼泽和河流,他向死者的手中投以光明的心,拜拜ノBye~
一盘棋让B博士回想起被监禁时的恐怖记忆,这将是伴随他一生的精神创伤,纳粹专政的折磨手段和受害者的心理活动,雅致的语言铺陈的简易情节着实令人难忘。——“象棋中毒”——“我只下一盘……就让这盘棋把旧账画上个句号——彻底了结,而不是新的开始……我不想第二次染上如痴如狂的棋瘾,这种棋瘾现在回想起来都感到胆战心惊……”最后琴多维奇利用心理战术迫使B博士屈膝,智力和头脑在应对恐怖和蔑视人类方面也是无能为力,邪恶将以自己的能力战胜人类,B的自我疗愈终是一溃千里,这或许也是作者的一份自解——《象棋的故事》1941年首次发表,次年2月茨威格于流亡地巴西自杀。
“砰”,一枪梦碎,他们曾真诚地相信的自己的梦想。他们想要的只是一小块土地,他们可以称之为自己的土地,他们想要种植自己的农作物再养养兔子,那个梦想巩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直到迎来最后的结局,略显老套的结局,虽不感到意外,但依旧强大令人震惊让心一颤(不知怎的会想到该隐杀亚伯)。 小说高潮时刻围绕着莱尼对柔软事物的热爱,包括最后一次的复刻,那内心的恐慌无限蔓延。小说极大地讲述了他两所处的社会,没有教条惯例式的书写,而是考察了当时的许多偏见: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对残疾人的偏见,很短的篇幅,以纯人类的方式对待这些问题,从个人悲剧的角度看待社会的偏见,他的角色始终试图摆脱这些偏见,但无济于事,好在友谊脱颖而出,让这绝望中更透一丝乐观和光明。1930年代的美国梦,那普遍的梦。
作者说“幽默是悲伤的低音部”“写作就是‘打造灵魂的棺木’”,于他,人生就是一场送行,以幽默诉说聚散离合和世事无常,写作就像是在与世界告别,以从容不迫的讽喻和纯真的包容力诉尽那人生孤绝,寂寞与疏离。那些记忆片段,画面里游走的人物,慢慢汇聚,构成了作者笔下的原乡故土,生活写真,流淌着诗意,那深刻的内在情感,现于少年之身,想来这一切不过是一徒劳无功的僵局,饱含深陷其中动弹不得的无奈,有种窒息压抑的感觉,现实仿佛在一直轰击理想,这“昏鸦苍蝇满天飞”的世界,正上演一场荒谬剧集,只道苦不堪言。
5.戏剧(3本)
没怎么读过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可这诗意的表达,能让人嗅出那凝聚其中所谓的“三岛美学”的味道,爱,死亡与美丽,热情而深厚,却又散发一股暗黑的诅咒力量,读完觉得题解真好,似乎又多了一些体会(最近要出美美的文库本,又要买起来了)
“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不论是《暗恋桃花源》的悲闹交叠,还是《宝岛一村》的三家两代人的悲欢,时间和空间上的呈现总是那么的迷人。此番这梦中梦戏中戏,时间空间的交织,述一场生死轮回,简直如梦如幻。寂寞痛苦的末途我想说个故事给你听,说那支离破碎的人生要用梦来疗愈。
平庸的令人心碎,底层的推销员在被榨干之前若是没有认清自己的话,那真的一辈子就毁了,威利在这一场美国梦中投入了太多,他就是那时代典型的每个人的缩影,整个人生都被美国梦的神话所吞噬,而神话说,美梦和富裕是人生的目标,以致于他认为这一路若失败便是致命的罪恶,可当日渐老去过着拮据生活,只能依赖富邻居查利施舍时,终将沦为消失的边缘人的威利,自我价值感不断下降,迎来的,就只剩自我毁灭。回头来再看看剧中那混乱的过去和现在,表现出来对现实的掌控又多么的脆弱,浪漫阴影笼罩下的虚无生活,成天自欺欺人缝补着被现实划破的伪装,可怜的威利啊,你有看见过那片天空吗。
6.传记(2本)
基于大量文本素材而成,引用居多,时间线的叙述脉络清晰,只可惜在读过一丢丢沈二哥的集子后,这般截取引用感觉是失了些趣味的,如此便更只注意字里行间所提的一些趣闻轶事,郁达夫买书谎称不全以此压价;教书生涯追兆和一段;汝龙翻译契诃夫所用之书乃是从文相赠兆和,后来兆和送于他的;从文兆和崂山游埋下《边城》根;《长河》一卷出版遭“删削”(审审审删删删Orz),未出版的一年,侵略国频出从文作品译本;回家挤小火车,晃荡晃荡再换骑一匹云南小马颠上个十几里太可了……
非常有趣的一本传记,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之间的转换,与自己再对话,很有林奇的感觉了,怎么说呢,其实对大卫•林奇了解的并不多,因为《双峰》才知道的他,他的其它作品也没怎么看过,看过的也不咋懂,喜欢纯粹是因为影片呈现出来的风格和质感,和这本书差不多,《梦室》提供的也只是轮廓和边缘,就像林奇自己说的一样,“随便看看这本书的任何一页,我都会想:天啊,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那么多可说的,那么多故事。你可以用整整一本书来讲述一天里发生的事情,却仍旧什么都抓不住。讲述某人的人生故事,这件事是难以完成的,我们也只能奢望在这里提供一朵抽象的“玫瑰花蕾”。毕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个奥秘,只有我们自己能够解开,无论知道与否,你我都在向着这样的地方进发。”我喜欢,是因为处于中心位置的人依然是一个美丽的谜。
7.诗歌(1本)
睡眠,死亡,夜晚,透着极端的抒情与悲剧,孤独,荒凉,疯狂只不过是在抵抗时间的流逝,那包裹着的神秘色彩和莫名其妙惹人痴迷,难以解释透着古怪的人物流于虚幻之夜归涅沉寂消亡,皮扎尼克就好似一梦游者,散发着迷离的黑暗气息同时又有些许温柔,不多不少和在一起唱着爱和恐怖,谱着一曲超现实赞歌,在那诗意似乎不可能的边缘…… “音乐落进音乐像一只沙钟/我在长着狼牙的夜里悲伤/音乐落进音乐像我的声音落进我所有的声音”
8.漫画(1本)
旋涡,无尽空虚,为何不逃,因为逃不掉,这方寸之地,早已归置旋涡银河之下(旋涡)遗迹之上,恐惧之围,无处遁形,欲望,人性,无力感丛生。
9.影像集(1本)

当打开书看着这些照片和摘录,怀着敬意和感激之情深入其中,感受着那所谓的“我们拥有的唯一希望就是我们!”正如加缪所教导的,最大的希望是克服绝望,要不断与压迫作斗争,并永远不停止谴责。这是一场终生的战斗,反对纳粹主义,反对所有极权主义的战斗,而他,加缪,完全固执己见,他是一个全心投入的人,是一个坚定的人,他是一个斗士,一个孤独的斗士。此刻不禁忆起《局外人》,“局外人”不是加缪,但是在“局外人”中有加缪的一部分,那流放的影子,他流放的地方并不是特指哪个地方,而是来自知识界,那是一个完全的流放,那一路斗争注定“孤独”。
10.文论类(2本)
我想不论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还是“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总让人“如在镜中游!”晋人之美,美在解放与自由,美在人格唯美主义,美在道德法理观,美在神韵,美及千古风流、不朽豪情,快哉快哉!读罢思索之余,美学一路当真也只可散步而行,徐徐探寻。
卡尔维诺一直在反思文学的作用及其所能提供的东西,“轻、快、精确、形象、繁复”,是文学的缩影,是文学的任务,亦是面对时代技术进步引起书写困惑时的自我定位之法,卡尔维诺在书中向我们解释了他要教给我们的是面对快速发展带来冲击下的文学应该恪守的东西,故事结构和语言层面上的“轻”,故事节奏和时间操纵上的“快”,用合适的语言和正确的形式以达到输出的“精确”,幻想衍生的奇幻视觉“形象”转化为文字更具潜力,表达“繁复”宇宙的任务返还于文学以毕生追求终极书写。

2021,望如这火烧云一般红红火火。
日记提到了24本图书
- 24本图书
伲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史略记 (7人喜欢)
- 《推销员之死》p209
- 小记(堂吉诃德译本)
- 19'130(游一年浪一年终抵岸,读一本是一本贼快乐) (8人喜欢)
- 厄舍府之倒塌——[美]埃德加·爱伦·坡 著,曹明伦 译(备) (2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如果你被打败了会掉落些什么? 66.6万次浏览
- 看展记 3910.5万次浏览
- 2021寒假读书计划 12.2万次浏览
- 你是如何在互联网散心的 153.1万次浏览
- 书与书之间的串场 1.8万次浏览
- 雷打不动置办的一样年货 112.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