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度观影报告
查看话题 >看剧| 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人
五部超级推荐的剧。
今天聊聊我最近很喜欢的五部剧——
NO.1《后翼弃兵》

大家都说,这是非常好看的爽剧。我想了想,却不愿用“爽剧”这样的形容开头。
在更多的语境里,爽剧总是带些“无脑无敌”的意味,哪怕环境再严苛,主角也能一路向前、所向披靡。
但是这部剧里,爽归爽,却用了不少的笔墨写女主角作为“普通人”的那一面:无数孤独狼狈的时刻,生活中也一度迷失,还有感情里的纠结和挫败。
这无疑是这部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原本是一个戏剧性的故事,却让普通人也拥有共鸣。天才也好,传奇也好,只是主人公身上的“其中一面”,生活还拥有其它的“许多面”。
就像剧中女主人公说过的那句:你有没有想过得了世界冠军,然后呢?

中途看弹幕,不少人说女主长得不精致、不好看。但这部剧女主的定位,就不是单纯的冷艳大美人啊(虽然我个人觉得她已经非常美了)。如果找一个五官精致无懈可击的传统美女,反而失去了Beth亦正亦邪的味道。
相反,Anya将Beth演绎得入门三分。贫苦出身,孤独中带点傲气,笑容像猫一样,故作镇定的外表下,是一颗细腻柔软的心。

让所有观众会心一笑的是,女主Beth也是一个爱漂亮的女孩儿啊。从土土的童年时期,到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
打破了“逻辑天才”必然一板一眼的刻板印象,Beth每次参赛都穿得好看,仪态优雅。



另外,剧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室内家装,也非常经典好看。就是因为这部剧和后面要介绍的《意大利制造》让我开始留意这种复古风。

NO.2《意大利制造》

这次介绍的前两个剧,由于视觉设计都做得堪称完美。这部《意大利制造》我也是边看边截图,无论是复古穿搭,还是室内设计,堪称一场视觉享受。
提到时尚职场剧,近些年很难逃离《穿普拉达的女王》套路,看得属实有些腻味。而《意大利制造》无论立意、选题、布景、思想,都拍得更加细腻厚重。
说起来,这几年社会的时尚风气逐渐在走下坡路。随着阶级固化的社会矛盾,很多人将时尚简单粗暴地归于消费主义。但是这部剧打破了人们偏见——所谓时尚,不仅是虚无的价格、也不是某类人在讲故事,它也是随着年代而变化、从一针一线反映出来的深刻底蕴。

女主角Irene独立、随和、敢于突破,又有属于自己的坚持。她在职场中一路打怪升级自然是好看的,然而这部剧却花了不少篇幅描写了社会更深的层次——
70年代初,意大利米兰经历着一场革命剧变。许多学生、工人走在街上游行抗议,社会暗流涌动,暴力和恐怖在街头上演。
另外一边,坚持传播“美”的时尚杂志,仅仅是玛丽苏花瓶吗?
这部剧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是却通过女主和所有设计师们对于美的坚持,给出了无声的解释:时尚不仅仅是珠宝和华服,设计师在用自己的语言传播“美”。时尚之下并非空壳,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思想。
就像意大利成衣开创者Albini所说:”在我眼里每件衣服都在讲述一个故事,讲爱情,讲仇恨,讲暴力。“
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单纯的、震撼的感动。
另外,如果喜欢复古风格的人,一定会爱死了这部剧的配色——




这部剧是经得住一帧帧镜头细看的。每个一晃而过的布景、手中的道具,配色美丽考究,成功还原了上个世纪70年代。
NO.3《了解的不多也无妨,是一家人》

现在韩剧越做越好了,近几年好剧比比皆是。
这部剧虽说算是家庭剧,但和传统家庭伦理剧完全不同。内容细腻,节奏紧凑,甚至加入了一些悬疑元素。
看似亲密和谐的一家人,却有那么多隐藏的秘密。随着“爸爸出事故”,原本可能永远隐藏下去的真相被层层揭开。

一家五口,爸爸是货车司机,妈妈是家庭主妇,两个女儿一个弟弟。
爸爸妈妈关系不佳,家里永远没有声音。儿女长大成人后,妈妈提出“卒婚”(分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
大女儿聪明美丽,理智永远战胜感性而活。可是富二代丈夫礼貌冷漠,家门口咖啡馆的服务生对她倍加关心。没想到,事情背后却有一个巨大的秘密。

小女儿和弟弟,是社会中普普通通的人,有着自己的烦恼和快乐。也许源于很小就察觉到父母的冷淡,小女儿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在恋爱中也总是低到尘埃里。

我很喜欢这部剧独特的剪辑手法。同一件事,在上一集叙述后,在下一集可能会重复出现。然而第二次叙事,总会加一些细节。就是这些细节,左右了事情不同的走向。
有人觉得这种叙事模式略显冗余,我恰恰觉得是高明之处——它对于这部剧进行了宏观的暗示:生活就是这样,表面看到的未必是真相。
细微的情感也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即使是最亲的家人也未必了解彼此。这部剧最适合当作安静的下饭剧,缓慢的节奏,真实的生活。
NO.4.《产后调理院》

这是一部有关高龄怀孕产后的韩剧。这个题材能够拍出来,已经值得让人打高分了——毕竟关于怀孕生产,几乎是影视剧的空白。

其实,我在看简介的时候,就知道会有人喷。女主是当代社会所谓的完美“精英”,颜值优雅,事业有成,还找了百依百顺、体贴帅气的“年下”老公。
怀孕期间可以住单间、打止痛针,丈夫全程陪在身边。生产后,住进了环境奢侈的产后调理院,一日三餐营养丰富,孩子有专人帮忙带,连哺乳都有人手把手地教。
听起来,这些所有硬件已经好过大多数人了对不对?我看弹幕和评论,也有人喷女主角不知足。
可即便是这样,条件好多大多数人、从不为金钱发愁的女主角,还是在产后经历了无数鸡零狗碎、沮丧无助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女人,都是天生就会做妈妈的。就像女主生完孩子后,躺在手术台上的那句心声:我的人生,从此结束了。
生产后的妈妈,无论是身体、心理面临的都是巨大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手忙脚乱、狼狈不堪皆为正常,可是却总有像剧中“小爱妈妈”那样的完美妈妈存在。

可是看起来完美的妈妈,真的就诸事皆顺吗?
不,“完美妈妈”也有疲劳的时刻,也有想要拼命逃离的时刻。可是,这个社会是不为妈妈发声的。人们只去宣传母性的理所当然、付出的心甘情愿,没有人去在意新手妈妈的痛苦。
相比于一味歌颂母爱,我更希望《产后调理院》这样题材的影视作品能更多一些。这个社会不要再要求所有女人“完美”了,而是让所有人都知道:做妈妈不容易,正是因为她们经历了痛苦、折磨,才更加伟大。
NO.5《听见她说》

前几天我还在微博说,大家一定要去看赵薇导演的这部剧。那时《听见她说》刚更新第一集《魔镜》,是关于外貌焦虑的。

我在影评里看到有人说,明明倡导不要外貌焦虑,为什么还要在第一集片尾加面膜广告?
我理解的二者并不矛盾,不是说不外貌焦虑就是不让人打扮了——
女孩儿追求更美是本能,前提是取悦自己、扬长避短,为了让自己更开心;
他人目光/社会压力下的外貌焦虑,带来的是自我否定。一边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去寻求改变,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迷失,最后连自己的优点都看不到了。

这个问题现在无解,随着医美的发展(医美没有错,错的是宣传手段和社会环境。就像剧中说的“镜子没有错”),与此同时,美的标准越来越精准。
当美有了格外清晰的定义,每个人都越来越焦虑,对于他人要求也水涨船高。尽管这部剧没有找到一个答案,只是把问题摆了出来,我也觉得是有意义的。
最起码,有人为此发声了。
《听见她说》目前为止已经出了三集,第三集白百合主演的《失眠人的梦》我也很喜欢。

这集是一个家庭主妇的独白,拍摄手法非常精巧,用了大量隐喻。
家庭主妇累吗?累。然而单纯从体力来讲,未必比社会上其它群体(体力上)更累。但是无限重复低价值感的劳动,不仅难以获得社会认可,内心也欠缺满足感。
所谓幸福感,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创造某种价值、获得他人认同。这种“价值”可能是很平凡的工作,而“认同”也可能仅仅是别人一个肯定的眼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就,那种满足与幸福,是无法言喻的。
可是家庭主妇付出着大量的劳动,却被当作理所当然,很难获得成就感。况且,琐碎的事情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人的意志,很容易在琐事的埋没中消沉。
当然,这部剧还是有一些不完美。它用了很新颖的独白形式,拍摄手法也很隐晦,有些剧本也并不完善。
然而我还是那句话,看到有人愿意为女性发声。仅凭这一点,我已经愿意给它打满分了。
以上推荐,每一部我都给打了满分。制作精良、独具匠心,不拖沓不狗血,十分推荐大家来看。
END
如果喜欢
一键关注

徐慢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返团| 大家呼吁的甜甜圈双肩包来了! (98人喜欢)
- 书单| 看完让人平静下来的书 (331人喜欢)
- 草单| 一二月购物分享(酒、香水、衣物等) (111人喜欢)
- 花钱研究室| 情人节送男朋友什么礼物 (64人喜欢)
- 日记| 生活小事(最近读的书、聊聊自媒体) (5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那些闹元宵的独特仪式感 11.4万次浏览
- 甘愿“绕远路”才会发现的生活惊喜 49.1万次浏览
- 你眼中的「小春日和时刻」 45.8万次浏览
- 你在建筑物里发现的动物形象 143.4万次浏览
- 无生命物质记者会 新话题 · 1.7万次浏览
- 地铁里的自我审视 新话题 · 5.2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