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废墟探索实录
查看话题 >我闯进了废弃的TVB 电视城,寻找香港造梦产业的遗骸
刘德华、王晶、周星驰、古惑仔都曾是大众记忆中最鲜活的名词戳。但无可否认的是,最近几年已经鲜少再有话题性的港剧。在现在,已没有什么人看 TVB了。带着失落怀念的心情,我来到TVB旧址进行了一场废墟探险。
历史沿革
1957年,邵逸夫回港以32万元买下父子公司地皮,兴建邵氏影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1961年,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 1980年,邵逸夫成为TVB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
由邵氏投产至暂停制作期间计算,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
1988年-2002年,TVB改组并租用电视企业和邵氏用地,建立电视城,并设16个录影厂,总面积超过6500平方米,作为无线电视制播和行政的总部。
2002年总部迁移至将军澳电视广播城。
2011年,邵氏兄弟出售持有约26%的TVB全部股权。
经过了五级大火、原址重建,和 TVB 集团的集体搬迁,2003年9月,这座大楼完成了15年的使命,而在它身后,香港电视也将燃尽最后一簇余晖。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
这是邵氏电影经典宣传语,可见于邵氏出品的每一部影片中。尽管是商业化流水线的大制片厂,不可能做到每一部都「必属佳片」,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邵氏电影确实在各种不同的题材、类型和风格内造就了大量的传世佳作。据说邵逸夫为保证出品影片的质量,甚至多次将低劣的影片烧掉以免影响邵氏声誉。

此外,邵氏还率先引进Cinema Scope制片技术,起名「邵氏综艺体弧形阔银幕」。香港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方形银幕到宽银幕的现代化进程,是邵氏一力完成的。
会探寻这里,其一是好奇TVB所作如何能够让香港拥有了东方好莱坞的title是如何在人们的记忆之中逐渐陨落。 港片没落,刘德华、王晶、周星驰、古惑仔都曾是大众记忆中最鲜活的名词戳。但无可否认的是,最近几年已经鲜少再有话题性的港剧。在现在,已没有什么人看 TVB 了。
90年代, TVB 和邵氏影业交相辉映。所有的梦想都选择在这里攒动,以寄望于这片土地造梦产业的神奇:不少内地艺人接踵而至来到香港,努力学习粤语、融入当地,比如那时取名王靖雯的天后王菲。
破旧的厂房、散落的色情漫画、旧电影海报。落魄之余,曾经的辉煌记忆像墙壁的霉点一样若隐若现。荒废多年的TVB大厦中仍保存了那么多构成香港文化的细节,它们被放置那,如同时间遗留下来的碎屑。
所以特别愿意去说旧事旧物的旧地方对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摄影于我则更需要思考。

收拾行李、设定闹钟,第二天6点不到,我就赶去乘坐香港的早班车,由于 TVB 旧址离市区较远,需要接连换乘几趟地铁加公交,到达时已经接近晌午。 邵氏大楼的正门入口矗立着 「SHAW STUDIO」 字样的门牌,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疏于维护,显得破旧不堪,大楼也爬满了藤蔓和爬山虎。

拐道爬上一路小坡,往上走到尽头,眼前便是 TVB HOUSE 电视广播大楼,我们试图从门卫室进入内部,没想到竟触发了感应警报。
一行人只好转向另一侧的邵氏宿舍,那里曾闹出过许多与灵异鬼怪有关的传闻,但一些房间仍有住户,目前处于半废弃状态。


1966年,邵氏影星李婷在旧员工宿舍三座地下102室洗手间上吊自杀。
1969年,和李婷有私情的导演秦剑因婚姻失败和赌债高筑,也在邵氏宿舍上吊身亡,与李婷死在同一个位置。

不知为何,邵氏多名女星,包括林黛、乐蒂、杜娟、白小曼等,都在邵氏影城内自杀。还有武侠男星傅声也因车祸死于清水湾后山片场。
难怪邵氏影城被港人列入「十大猛鬼胜景」之中。
至今TVB艺人间仍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在棚内拍戏时不要往上看,因为鬼会躲在棚顶的阴暗处看戏。

正当我们从宿舍楼的室外疏散楼梯下来时,却被一位大伯叫住,眼带怒气地盯着我们:
「你哋系做乜嘎?呢度系私人地方,唔該你哋即刻出去,如果唔系就報警啦!」
(你们是干什么的?!这里是私人用地,请你们即刻出去!不然报警了!)
大伯边说边做出驱散手势,并从兜里拿出手机,一副不容解释的势头。
我们忙举手示意:「對唔住,對唔住!我哋係遊客,唔知道呢度唔可以隨便入嚟,無心打擾你哋。」
(对不起,对不起!我们是游客,不知道这里不能随便进来。实在无意要麻烦你们。)
说罢转身准备离开,但没走出20米,这位喷发的火山突然降温,前一秒的凶神恶煞请勿靠近,后一秒就变成和蔼可亲脸上都是亲切的笑容说道:
「呢度平時都唔比玩噶,不過嚟影吓相都無問題,只要唔好搞其它嘢。」
(这里一般不给玩的,其实来看看拍拍照也是可以的,只要不搞其他的。)
大伯一直道歉,满脸笑着说刚刚语气太凶了不好意思,太激动了,重复说了很多遍不好意思。态度180°转变,让我怀疑看见的是两个人。
后来想一想,撇去那些真假莫辩的坊间传说,邵氏宿舍楼也是真正的凶宅——这位大伯可能就是因为这事,才会这么反感猎奇的外来人士吧。



我们从TVB大楼后侧继续寻找入口。穿过布满裂痕、杂草丛生的水泥道路,大楼的入口赫然出现。「上海商业银行电视城办事处」几个字在阳光下映射出不再锋利的反光。我们从一层开始向上搜索,大楼内部采光极差,好在我们都带有强光手电,不至于完全摸黑。
每一层散落的物品好似解谜游戏,拼成极为丰富的线索,当年熙熙攘攘的鼎盛情形在眼前好似再度浮现。
从小看着TVB剧集长大的我,想起小时候都是放学后跟着长辈一起看翡翠台。
因为不能像大人那样晚睡,所以大多看得不是很全。但每每看到演员们出现在荧幕里面的脸庞却都很熟悉,那时通过影像,也对香港有诸多憧憬。
在8、90年代, 邵氏影业逐渐衰微,邵逸夫入主TVB,又建起了一座电视帝国。


彼时,正是香港文化向整个内地辐射的最辉煌的时期。香港电视台中TVB一家独大,占有率长期处于70~80%。
几乎所有我们熟知的香港电视剧,都出自TVB,包括《上海滩》、《射雕英雄传》、《封神榜》、《创世纪》等。

新世纪以来,又有《冲上云霄》、《金枝欲孽》、《义海豪情》等大热电视剧,引发收视狂潮,剧集版权行销全球。
粤语地区的学生,读书时期应该没有落下过翡翠台播的动画片、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除了电视剧,TVB还经常自制综艺节目抢收视。代表节目有《欢乐今宵》、《香港小姐》以及曾志伟主持的《掌门人》系列等。




从大楼出来已是下午五点,再想逛其他的办公楼已经来不及,我们按计划来到了邵氏厂房的旧址。 这些厂房当年被用作制片部,既是导演、演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出席电影制作会议的地方,也作为电影冲洗剪辑的工作室,无数的邵氏经典电影就诞生于此。后来到了70年代,厂房就被改成演员训练班的授课场地,和舞蹈训练室。
厂房附近也有人居住,居民们跟我们隔着距离相互打量,四目相对后又刻意躲避,气氛一度被搞得微妙又紧张。再走几步,又碰到另一截然不同的住户,那人压根不在意我们,只是自顾自地在空旷中大声讲着电话。






















一看到这个兔子,我就想起了经典的金霸王电芯广告。


电影方面,有着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平行时空中的爱恨纠葛;也有着王晶周星驰无厘头式的幽默。










从《无间道》的尖沙咀、《重庆森林》的重庆大厦,到《古惑仔》的铜锣湾街头, 坐在叮叮车游览香港街头是很令人兴奋的。布满灯箱招牌的街道和细长的楼宇,所到的每一个角落,好像带回电影里一样。当看到当年无线花旦的合照地时,我想起了《甜蜜蜜》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李翘(张曼玉)在中环川流不息的人流里对黎小军(黎明)说:「哩度系香港喔,有咩唔可能啊。」(这里是香港喔,有什么不可能啊。),憨厚老实的黎明笑着点头。他无条件地相信李翘,也无来由地对这个大都市充满了希冀。
这座香港岛再也找不回那种辉煌时期的味道。「东方好莱坞」的光环已消逝,香港文化从青春期步入沉闷中年了,诚如我们。
如果不是TVB电视城旧址将那些辉煌的岁月封印了起来,这座香港岛恐怕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味道。
当记忆已无处可寻,剩下的便只有缅怀。
「电影不是把大家带到黑暗里,而是把大家带过黑暗,在黑暗里检验一遍,再回到阳光底下,你会明白该如何面对生活。」
那么,摄影,亦复如是。




参考资料:
[1] 揭TVB30多年沉浮变迁,邵逸夫懂得坚持
[2]解密两代邵氏影城,宿舍闹鬼明星拍片足不出户
[3]复星TVB旧址清水湾项目有望再上路,商住规划获批
[4]JAME:那个最令人向往的香港,定格在90年代的电影里
[5] 刘冬洋:家族电影的兴衰——由“ 邵氏”家族式经营方式看家族式电影的发展及其对香港电影的影响
[6] 王海洲:百年中国电影中的邵氏 “武侠新世纪”
[7] 刘辉:邵氏兄弟(香港)公司大制片厂制度分析
[8] 张燕、朱瑾烨:大片厂制度对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响
[9]《TVB&邵氏制片厂》相册下的热心豆友留言
[10]TVB国语配音组的相关信息提供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离校那天 477.6万次浏览
- 看展记 9695.8万次浏览
- 影视给我的家居灵感 2.7万次浏览
- 外籍同事那些奇特且有趣的行为和习惯 新话题 · 52.7万次浏览
- 我的2022年上半年总结 3.1万次浏览
- 那些不经意间的“Cosplay” 新话题 · 6255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