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她辞去象牙塔里的工作,在小乡村里过着永续自足的理想生活! | 想象 · 一座城
这是「想象·一座城」的第79篇文章
带你发现城市更多未知的模样
“想要在平静的生活中撒点野
在小山村里探寻永续自足的生活”
想象·一座城将会推出一系列云南的城市故事,是团队云南游学中走访而来的素材。 探访云南在地社区的空间·文化·创意,发现乡村社区营造的多种可能。 本文为此系列第2篇。
走进昆明西山区大墨雨村,一个依山而建近乎立体的彝族村寨映入眼帘,一栋栋土坯房以最原始的姿态,顺山就势错落着绵延到山顶。
2014年,这里来了一个年轻姑娘,租下其中两栋老屋,说是非常适合开展她要做的项目,要把它打造成实验基地,实现自己永续生活的理想,最终,她在这里成立了“麗日永续生活中心”。
01
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这个年轻人叫李婷婷,从云南大学的学生到该校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她都对社会创新相关领域的内容感兴趣,但研究和认识终究不及亲身实践更能对事物的运作与经营有更深层次的联结与认知。
她时常思考,如今地球的环境不容乐观,许多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过得也不快乐,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满足大家的经济与精神需求呢?
恰好在那时,李婷婷接触了“朴门永续理念”(通过效法自然的永续发展方式,满足人类的食物、能源、住所等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需求,彰显出人与大自然的协调统一)。
于是,生活在喧嚣城市中的她突然想转个弯。她决定辞去工作,在多方的帮助下,选择了大墨雨村去实施已经探索多年亟待实践的知识。
02
老宅新生,修旧如旧
在麗日,李婷婷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和永续生活的设计师一起开启了有机生活、永续生活的追求,学习种植、以双手盖房子、落实零废弃生活,以劳力换取生活必需品,坚持就地取材,修旧如旧,保存当地彝族民居最朴素的形态。
说是“翻修”,可却不是大兴土木,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还原一个“泥房子”。她不用钢筋水泥,不买一砖一瓦,每个细节,都朝着“清洁环保”方向发展。实木旧门窗稍加改造,就成为复古书架、花架;老房子的土砖拆下来重新利用,完整的碎了的砖瓦直接碾细,和黏土、稻壳和在一起代替水泥砌墙;没有抽水马桶,取而代之的是粪便尿水分开收集装置。

麗日的永续生活,是一种对于自然最本真的“顺从”:把餐厨垃圾留下来做成堆肥,生活污水经过净化灌溉蔬菜,每天吃的菜,大部分是就地取材,像白菜、番茄、茄子、青菜等,她只是偶尔从附近村庄采购一些生活用品;洗碗的时候不用洗洁精,用的是天然植物无患子。
这里山清水秀,有重焕光彩的旧宅,有成片的果林和菜地,更重要的,这里有通向永续生态生活大门的钥匙。
03
开启永续生活的大门
麗日不仅仅要做一个乡村民宿,更是要为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不一样的生活,为村子里的村民们创造生活的群落。在这里,人们之间的隔阂没有了,有的只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对平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永续生活探险:带孩子们亲近自然
在李婷婷看来,美好乡村的其中一环,就是在乡村中提供在地亲子体验,将田埂和自然融入到孩子们的教育中去。孩子们是最纯真的天使,是距离大自然最近的人类。城市里的孩子们受困于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却没办法感受到真正的森林,麗日永续生活中心给了他们一种机会。在这里的孩子们每一秒都充满着对自然的新鲜感。
孩子们漫步古村,学习当地彝族人的智慧,他们和当地的居民一起编扫帚,学习穿戴当地的彝族传统服饰;在附近的森林公园中,孩子们漫山遍野的寻找山野宝藏,遇到可爱的小松鼠会打招呼,摘到酸涩的果子会皱眉头,就连有时候堆起的雪人,也高兴地咧着嘴。在这里,孩子们学习到的是与大自然的相处方式。
永续生活工作坊:动手感受永续生态
李婷婷自诩是一个热爱乡村热爱自然的人,自然的永续生活则是美好乡村的另外一面,在大部分还没认识到的时候,李婷婷迈出了永续与乡村的第一步。为热爱乡村的人名探索另一种乡村生活方式——永续生活。
她希望参与者们可以学习如何与自然协作,与土地协作。红糖,水,厨余垃圾,果园中的真菌在一起可以改善土壤条件,防治养殖病害。扦插的纸条要怎么样才可以健康地成长成植物?
在工作坊中,还可以用泥巴建房子:与大家一起制作土团和土砖,这些看起来又脏又土的原料是世界上最廉价也是最环保的建筑材料,甚至你还可以用秸秆建造一个育苗室,那是绝佳的建筑绝缘材料。
麗日的这种对成人的自然教育的方式,不仅仅让大家了解到什么是生态社区,更是教会了人们怎么将社区与外部的自然生态相联系,让人们意识到,万物自身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人应该尊重和认同他,而不是由人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赋予世间万物的意义与价值。
怎样才能种植一颗果树,在麗日,你可以在成片的果林中穿梭,感受水果的香甜,通过触摸果树,手捧土壤,播撒种子,距离大自然中好像又近了一步。
食物革命:在都市中建造属于你的永续花园
李婷婷从城市中来,她知道城市中的年轻人们最缺少什么,最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在城市的生活重压之下依然可以感受自然的能力,他们最缺少的就是一个可以建造花园、感受自然的机会。而麗日为了这些都市青年能在城市中建造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完成从田园到餐桌的永续生活连接,开启了城市里的食物革命。
他们教都市青年,怎么运用朴门原理及技术,让自己在城市的房屋中,建造一座屋顶上的花园和菜园。

试想一下,以后的钢筋大厦的头顶上会不会出现摇曳的花朵和树叶呢?
麗日,意为明媚的阳光,亦为美好的日子。李婷婷运用永续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提供永续生活的实验和体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社区整体,把村里的人留下来,让这个美丽的村子重新有烟火,有人味儿。开启美好生活,践行有机生活,其实一点也不难。
图文来源:麗日Gooday《麗日工作坊丨都市朴门,在家打造丰盛美丽的食材花园》、《永续农业与食物森林全年进阶工作坊 @ 云南麗日》、昆明文艺副刊《昆明有群女隐士,又美又年轻》、行走西山《【遇见西山】团结乡竟藏着昆明版“向往的生活”,去过的人都美醉了!》 编辑:807传播团队 作者:赵雨珂
❖ 想象 · 一座城❖ 更多“社区营造×云南”文章回顾
(点链接即可了解)
昆明:一所被废弃的白族民居,翻新成国际青旅,把外貌和传统文化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
本期[想象·一座城]关注的是 昆明麗日永续生活中心
《想象一座城》作为一个专题,用影像、文字呈现几个城市的零碎片段,关注的焦点,除了城市化对城市面貌带来的改变,以及由此凸显出来的城市规划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改变下本地居民的生存空间状态,通过这种关注导向对城市真实状况的理解。我们的城市有很多故事。
多元×跨界×公益×生活
以空间为平台
传播有趣另类的公益文化
遇见多元跨界的公共生活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873.5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668篇内容 · 69.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512篇内容 · 546.8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53.6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759篇内容 · 143.3万次浏览
- 无意间闯进了陌生人的人生37篇内容 · 39.3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856篇内容 · 195.2万次浏览
- 爹味会毁掉一个人的所有灵性38篇内容 · 2.0万次浏览